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狐性”的闡釋——《中原狐》序
幾年前,,大約是2009年,我曾經為八月天的兩篇小說《父親的王國》和《低腰褲》寫過一篇短評,,文章也涉及了八月天從小小說寫作到中短篇以至長篇小說寫作的一些情況,。在此后的這段時間里,不斷看到八月天有新作問世,,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再后來,八月天成為河南省文學院的簽約作家,,參加文學界的活動多了起來,,我們的接觸也自然多了一些。
八月天是我很欣賞的那種人,。他為人特別低調,,辦事認真而不迂腐,換句話說,,特別靠譜兒,。這些年,張揚的人多,,不靠譜兒的更多,,像八月天這樣的人,殊為難得,。應該說,,以八月天的處世態(tài)度和行事方式,干什么都會有所成就,??伤珜ξ膶W非常熱愛,有著一份難得的執(zhí)著,,更重要的是,,他的執(zhí)著不是一根筋的執(zhí)拗,,而是默默地探索、思考,,不斷從生活中發(fā)現,,不斷把自己的發(fā)現轉化為文學,并不斷尋找更好的表達方式,。
《中原狐》是八月天的第二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最為用心的一部作品。從作品內容可以看出,,盡管具體的事件可能有虛構成分,,但作品總體上說是有作者的影子在里邊的,我覺得作品幾乎調動了作者全部的人生經驗,。在這樣的寫作中,,故事可能會借用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件,但就主人公人生經歷的走向,、對人生的體驗與把握來說,則必然來自作者的生活經歷及其對此所進行的深入思考,。如此一來,,作品就有了非常可貴的品格,,那就是接地氣,、有溫度。
《中原狐》描寫的是貧寒的農家子弟宋書恩努力跳出農門的故事,,書寫的是底層人物的隱忍與掙扎,、抗爭與奮斗,以及愛與背叛,、人性的扭曲與覺醒,、生命的沉淪與覺悟。就題材本身講,,《中原狐》說不上多么新鮮,,它原本也不是一部獵奇獵艷的作品。應該說作品的題材和走向與《平凡的世界》接近,,都是以生活在農村的底層人物為主人公,,描寫他們進入城市的艱難歷程。當然,,作品的時代背景不同,,《中原狐》更貼近當下的生活。另外一點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原狐》是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對中原人性格的揭示上,,放在了靈魂的拯救上。
中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fā)祥地,黃河的不斷泛濫在給這里帶來無盡災難的同時,,也帶來了肥沃的土地,,促進了農耕文明的發(fā)展,使這里成為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區(qū)域,。正因如此,,得中原方能得天下,一代代梟雄逐鹿中原,,使這里的人民在經歷水旱災害的同時,,也不斷遭受戰(zhàn)火的蹂躪。這種自然和歷史大劇的反復上演,,使中原人形成了隱忍,、頑強的性格,他們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能快速適應,,從而得以生生不息,。這個適應的過程,使他們出于生存的需要凝聚出了各種人生的智慧和為人的豪氣,,但同時又形成了狡黠,、投機的性格特點。八月天把這種性格概括為“狐性”,,這也是他把作品命名為“中原狐”的原因,。
宋書恩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家,從他爺爺“大龜孫”的乳名就可以看出,,這個家庭在村里地位的低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想生存下去就要看別人的臉色,,要夾起尾巴做人,。宋書恩爺爺用“用得著人家咱就是孫子”的口頭禪總結了他的生存策略,并深刻影響了宋書恩,。于是我們看到,,在宋書恩成長與走上社會的生活道路中,這個策略始終在他身上發(fā)揮著作用,,像一種頑疾吞蝕著他的靈魂,,已經深入骨髓,想戒都戒不掉,。宋書恩成長的年代,,或者說20世紀后半葉的中國,農村人口生存的最大愿望就是能跳出“農門”,,通過“農轉非”成為城里人,,農民常稱之為“國家人”,。宋書恩最初從求生存到求轉變的過程中,為此不惜有負恩人,、背叛愛情,。及至進入學校、企業(yè),、媒體,、官場,為了“轉干”完成身份變化以求職位升遷,,他低調做人,,處處示弱,忍辱負重,。他的生存策略與當時社會巨大的“場”獲得了良好的契合,,使他逐步失去信仰,甘于墮落,。于是,,趨炎附勢、逢迎拍馬,,成為他基本的處世方式,,吃喝玩樂、送禮行賄,、“叨菜”撈錢、婚外戀等成為他的“家常便飯”,?!吨性钒汛罅科迷趯λ螘鬟@種性格的揭示上,就是要對國人這種普遍的劣根性進行批判,。應該說,,這是自魯迅以來中國新文學一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八月天對此有著良好的繼承,。
從敘事的角度看,,《中原狐》采用了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敘事方式,敘事主要通過宋書恩的視角展開,,使敘事總體顯得相對集中,,較少旁生枝節(jié)。從中明顯可以看出八月天在敘事上的自覺,。對現代小說來講,,能否有效調度敘事,自如完成敘事視角的轉換,,是一個小說寫作者是否入門的重要標志,。目前中國的長篇小說寫作,,每年紙質出版的已達近五千部。其中有很多作者在作品出版后總是抱怨得不到重視,,總是覺得自己的作品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規(guī)模宏大,堪稱史詩,。但他們不明白的是,,這種以全能視角展開、按事件發(fā)生順序線性推進的敘事,,從藝術上講乏善可陳,,這些作品往往也無法提供新鮮而有效的人生經驗和時代經驗;從作品內容上講常常毫無新意,,讀來味同嚼蠟,。這樣的作品基本上應歸入不入流作品之列。八月天的《中原狐》在對作品內容有諸多思考的同時,,對敘事也有著很好的把握,,是非常可貴的,。
長篇小說寫作的另一個關鍵點是結構,。缺乏結構意識對長篇小說寫作來說是致命的缺陷。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長篇小說,,常常是按時間順序展開,像平地上潑水,,流到哪兒算哪兒,。《中原狐》在以宋書恩為主線的同時,,加入了白狐,、傻改柱、爺爺,、父親等幾條若隱若現的輔線,,顯示出了作者結構作品的匠心。幾條輔線的加入,,不僅調節(jié)了作品的敘事節(jié)奏,,增加了作品的厚度,更重要的是,,它構成了作品的背景,,為作品的展開提供了現實和文化基礎。
宋書恩爺爺“大龜孫”這個乳名,,源于中原地區(qū)起“闖名”的風俗,。這樣一個卑賤的名字,,成為他“總是點頭哈腰,一臉媚笑”的卑賤性格的標志,。但是,,他的“用得著人家咱就是孫子”的“孫子”,顯然表明他不是真想當“孫子”而在“裝孫子”,。這種“裝孫子”背后的卑微和自賤,,恰恰反映的是其內心的不甘,是在利用別人,,尋找機會伺機而動,。中原是老子的出生地,他的一部《道德經》,,闡述的就是以弱化強,、以弱勝強的哲學。幾千年后,,他的中原老鄉(xiāng)仍然深諳他的哲學精髓,,以“裝孫子”的方式來求得生存和改變。作為對比,,作品中的宋書恩之父宋恒四,,正是因為年輕時不會“示弱”,而碰得頭破血流,,盡管有參軍,、教書等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卻因自己可憐的“血性”而失敗,,一步一步陷入困境,。同樣不懂“示弱”的是宋恒四的二兒子宋書仲。宋恒四將在外面的失敗轉化為對內的強勢,,他用拳頭讓宋書仲由一個“充滿了刺激與新奇”創(chuàng)意的“玩家”“冒險家”,變成了一個口吃,、少言寡語的人,。而宋書恩因為掌握了爺爺的“裝孫子”哲學,方能歷盡磨難而“成功”,。傻改柱是一個傻子,,給人的印象也是傻氣、好笑,、好玩兒,。作者在作品中加入傻改柱這條線當然不只是像馬戲團小丑那樣場間插科打諢活躍下氣氛那么簡單?!吨性分?,傻改柱基本的特點是敢說真心話,,不虛飾,率性,、本真,。更重要的是,傻改柱雖傻,,對愛情卻非常執(zhí)著,,這與宋書恩的負情恰成鮮明對比,更有助于揭示宋書恩的性格缺陷,。為了闡釋“狐性”,,作品還引入了白狐這條線索,顯得神秘而隱晦,。這是提示宋書恩“少奸巨猾”性格的點題之筆,。
應該說,宋書恩人格的形成,,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從童年到成年,他從內心深處是企圖擺脫一些骨子里固有的東西的,,但最終卻不得不妥協(xié),。《中原狐》的可貴之處在于它不僅著力表現這樣的人格,,更要挖掘其形成的社會和文化基礎,,并為問題的解決尋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作品最后,,宋書恩在非典疫情中驚醒,,“在不斷地質疑與拷問中,宋書恩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自己之所以隨波逐流,,趨炎附勢,,就是因為缺失信仰!”
信仰的缺失是當前許許多多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它本身也成為當前最重大的一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問題的產生當然有其復雜的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但這個問題如不能很好地解決,,必然會對民族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正因如此,才有了高層對核心價值觀的重視,,對文藝的重視,。盡管我們不能說《中原狐》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但作品通過宋書恩自省,,表達了對找回信仰,、回歸人性的思考,。有認識,有思考,,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良好開始,。這也是作品令人欣喜的一個重要方面。
何弘[1]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