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泉村的陳年往事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一條筆直的馬路
妙泉村是湘南眾多山溝里的一個小村子,,最讓村民夸得出口是貫穿整個村子那一條馬路,。馬路筆直得不像是山溝里的路,如果鋪上瀝青定以為是哪位偉大的規(guī)劃師設(shè)計的路,。馬路從村子的西邊的集市一路延伸,,直通往隔壁村,再經(jīng)隔壁村通往鄰縣的一個鄉(xiāng),,站在馬路的任何一處看都有種不見底的感覺,。當(dāng)然,,如果你低下頭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路其實(shí)一點(diǎn)也不值得夸口,。即便是一米以內(nèi)都找不出一處平整,,倒是能踩出不少坑來。
雨天,,這坑積滿了水,,倘若不穿雨靴,那是沒法下腳的,。然而,,出去做活的人哪里會知道下雨,于是穿著那軍綠色的解放鞋深一腳淺一腳地急急忙忙回家,。到了家,,那軍綠色的鞋上已經(jīng)附了一層黃泥漿,怎么刷都刷不干凈,。時日久了,,軍綠色的鞋變成了黃綠色的鞋,黃綠色鞋最終刷成了黃白色,,再后來就破洞了,。
晴天,這坑又堆滿了灰,。走起路來依舊是深一腳淺一腳的,,斜面上又布滿了灰塵。到了家,,脫了鞋,,擰起鞋幫子,“啪啪”往木頭門檻上拍打幾下,,就又露出了鞋的本來面目,。有軍綠色的,那是新買的鞋,;有黃綠色的,,那是染過黃泥漿的鞋;有黃白色的,,那是刷到泛白的舊鞋,;有破洞的,那是窮苦人家舍不得扔的鞋,。碰到有拖拉機(jī)開過的時候,,揚(yáng)起一陣張牙舞爪的灰塵。拖拉機(jī)后面往往跟著一群七八歲的男孩,追著這拖拉機(jī)在灰塵里跑,。拖拉機(jī)是稀罕物,,村子里也就兩三輛,平日里都見不著的,。小孩聞著那柴油味都覺得是香的,,追著拖拉機(jī)跑倒不是看拖拉機(jī)稀奇,而是喜歡聞那柴油的香味,。大卡車才是稀奇物,,一年都見不著幾回的。若是來了解放牌的大卡車,,定然得追上個上百米,,然后目送這卡車沿著那筆直的馬路,最終消失在天邊,。
各個大隊就沿著這馬路稀稀拉拉地分布著,,馬路打西邊起頭的,那是葦家坪,,村里的集市就設(shè)在這里。農(nóng)歷逢五逢十是開圩的日子,,賣菜的,、殺豬的、剃頭的,、賣衣服的,、貨郎擔(dān)……五花八門,湊一起就算是集市,??吹娜硕啵I的人少,,往往到了晌午就散圩了,。一些賣不完的再收拾到竹篾編的籮筐里,挑著到各個大隊里售賣,。大多數(shù)都是自家種的菜,,也不多,賣不完的就拿回家吃去,。
葦家坪下來是一個觀音廟,,妙泉村的村名和這觀音廟都是有由來的。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外地人經(jīng)過此處時,,突發(fā)大水,攔住了去路。正愁無計可施時,,觀音菩薩現(xiàn)身了,,用了一床被子往那洪水一鋪,水就變成了泉水,。那人謝過菩薩,,便過去了。到了幾年后,,便在當(dāng)年發(fā)洪水的地方修了這觀音廟,,供奉了觀音菩薩,村子也因這泉水起名叫“妙泉村”,。觀音廟幾經(jīng)修繕,,倒是一直在,只是這泉水是從沒見過的,,干旱倒是時常有,,這是后話了。
沿馬路再往東,,每逢一個岔路就是一個隊的出入口,,有什么六排、九排,、大灣,、李家、鋪?zhàn)?、三排,、侯家。隊名怎么來的不得而知,,這幾排幾排的也沒個次序,,倒是這個三六九的挺有規(guī)律。遠(yuǎn)離馬路的隊有那么四五個,,立在半山腰上,,顯得格格不入再往山里走,還有零星的幾個隊,,偏僻得很,。總共也就十五六個隊,,大點(diǎn)的一百來戶,,小的二十來戶,更小的四五戶的也有,。人不多,,地也不多,,旱情倒是不少,所以就成了有名的貧困村,。去外村給村里的小伙子說媒的時候,,姑娘一聽是妙泉村的,心里都得咯噔一下,,回絕的多,,嫁過來的少。少數(shù)幾個外村嫁過來的,,要么是更窮的,,要么是外縣不怎么了解情況的,再要么就是嫁到本村稍微寬裕點(diǎn)的人家,??偟膩碚f,還是本村內(nèi)通婚的居多,。
冬荷是在一九八二年的夏天從大灣嫁到李家的,。大灣在李家隔壁,走小路也就十分鐘,,但是為了圖個吉利,,冬荷嫁過來的那天,,特地從大灣的出口順著那筆直的馬路,,挪著新娘子的碎步足足走了一個小時才跨進(jìn)新郎官定桂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