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買菜去了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自序:作為一根拐杖
這些年,,一直無所建樹,,時間大都浪費在廚房了,別無所有,,別無所余——這樣體面的托詞,,似對一個至高至漫的靈魂,頗有安慰,。
每每讀書,,遇見飲食段落,不免嘖嘖生津,。一本《山家清供》讀下來,,只記住兩樣菜——傍林鮮,蟹釀橙,。據(jù)傳,,后者杭州目前尚有兩家酒店做得出;至于傍林鮮,,但凡春來,,三兩知己,去竹林邊,,壘幾塊頑石,,找一堆野柴,炙烤出的嫩筍燙得很,,左右手來回?fù)Q,,焦煳的筍衣剝了,,吹吹涼,小口吞食,,想必甜脆鮮潔,,滿目林下之氣?!渡郊仪骞纷x來,,甚覺可親,清氣儼然,。到了《紅樓夢》,,景況急轉(zhuǎn)直下,對于富貴人家種種奢靡吃食,,不禁掩鼻——燒一碟平凡茄子,,也要刻意運用高音女花腔,掩其本味,,以彰顯貴族之家的優(yōu)越……連世相之外的妙玉也要嫌憎劉姥姥,,將老人喝水的杯子一并棄之。讀這一兩節(jié),,不免尊嚴(yán)受辱——仿佛我于精神上,,幻成無數(shù)劉姥姥的分身。
一個有著想吃一塊油炸鍋巴都要被母親羞辱的童年歷經(jīng)的人,,對于《紅樓夢》里的吃食,,有著天然的隔膜與排斥,不比《金瓶梅》平實日常,,宋惠蓮用一根柴火燉爛一只豬頭的親切,,頗為接近飲食上的“本我”。
去秋,,與同事一行三人結(jié)伴往滁州,,公務(wù)之余,順道游過醉翁亭,,晚餐被安排于瑯琊山下一間不起眼的酒店,,有一道菜無比驚艷。一只尺半見方的米色陶缽,,牛乳一樣的湯汁里,,魚頭、魚丸分庭抗禮,。那樣的鮮腴之味,,至今難忘。餐畢,,與同事夜色下閑話,,一邊贊嘆魚丸之美,,一邊又想起當(dāng)?shù)厝藚蔷磋鳎度辶滞馐贰纷鳛橐徊坑腥ぶ畷?,唯一的遺憾是,少見鋪排任何美食,,縱使敘述結(jié)婚宴飲場面,,也不外乎平淡無奇的一桌菜式,客人剛要動箸,,房梁上一只打群架的老鼠掉下來,,不偏不倚正落至一碗湯里……同事言,吳敬梓不比曹雪芹出身富貴,,一個貧苦小說家如何在小說里“做出”饕餮盛宴呢,?是啊,馬二先生游西湖,,餓了,,也只能啃幾塊燒餅。若說切半斤牛肉,,也是不可能了,。
張愛玲在《談吃與畫餅充饑》里,細(xì)淡回憶起兒時在天津常喝的鴨舌燉小蘿卜湯,,學(xué)會了壓住鴨舌根上的一個小扁骨頭,,往外一抽抽出來,“像拔鞋拔子”,,形容鴨舌滋味“清腴嫩滑”,;還有另一道湯:豬腰子、里脊,、小蘿卜同煮……滋味想必清嘉,。她寫什么,都有神來之筆,,讓人舌下生津之余,,不免雀雀然欣欣然。除了她,,還有汪曾祺,。老夫子筆下食物,無論慈姑,、楊花蘿卜,,還是薺菜、菱角米,,都有生命的本意在,。蘊藉深厚的筆觸里,,讓你品出的不僅僅是飲食之道,尚有許多無以言說的余韻,。這樣的尾韻,,像極秋夜江水氣息,涼涼地貼著人,,整個身軀猶如一塊為月色所沁潤的璞玉躺在藺草席子上,,與星辰萬物渾然一體了。這一向都在讀他的書,,床頭,、電腦桌上,堆得山似的——不,!并非賞玩,,而是學(xué)習(xí),一點一點咂摸這文字的珍珠之美,。于老夫子的文字浸淫久了,,一顆心似也變得柔軟,靜氣,、寂氣,,一點點地,亦如穿梭于宋元古畫,,白鵝啊,,紅蓼啊,芙蓉啊,,孤柏啊,,秋水啊,一齊近了,,又遠(yuǎn)了,。
湯顯祖借《董西廂》說文章結(jié)尾有兩種:煞尾和度尾。煞尾如“駿馬收韁,,寸步不移”,;度尾如“畫舫笙歌,從遠(yuǎn)處來,,過近處,,又向遠(yuǎn)處去”。
無論湯顯祖,,抑或張愛玲,、汪曾祺,這些離我們遠(yuǎn)去的人,為文當(dāng)真是字字皆精致講究,?;仡^審視我這一本薄書,盡顯粗疏拙訥,。一次次修改,,愈發(fā)頹喪,以致最后一遍校樣上狼藉一片,,是酷熱潮濕的天氣里,,拍死無數(shù)的蚊子血,并深感惶愧,。
寫這篇小文時,廚房灶上文火煨著一罐牛肉,,不時有香氣飄來,。這樣的一日三餐,大抵是生活的底氣,,它叫人不必這么患得患失,。正是這一口鮮活的熱氣,將人留住了,,不至于墜身于虛無,。
生命里,想必還有幾樣值得追求并珍視的東西,。
昨日黃昏,,一個人漫步屋后荒坡,渠內(nèi)遍布蘆荻,,秋風(fēng)徐徐,,眾鳥歸巢,葦絮蹁躚,,忽地想起蘇轍《和子詹歸去來辭》的一句詩:氣有習(xí)而未忘,,痛斯人之不還。陶潛原詩是: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詩悠游,一顆心放下了,。蘇轍沒有,,他尚在“痛斯人”之境地。
縱然中年已至,,我似仍處于“未忘”之境,,生命中,處處有輾轉(zhuǎn),、痛苦,、不放下,。
一路行來,跌跌撞撞,,幸好有文學(xué)這根拐杖……
謝謝責(zé)編的辛苦付出,。
己亥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