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粉世家(第一部)(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張恨水卷)
最新章節(jié)
- 第31章 攜妓消愁是非都不白 醵金獻壽授受各相宜
- 第30章 玉趾暗來會心情脈脈 高軒乍過握手話綿綿
- 第29章 屢泄春光偕行露秀色 別翻花樣說古聽鄉(xiāng)音
- 第28章 一扇想遮藏良人道苦 兩宵疑阻隔少女情癡
- 第27章 遠交近攻一家連竹陣 上和下睦三婢鬧書齋
- 第26章 芳影突生疑細君興妒 閑身頻作樂公子呼窮
第1章 小說大家張恨水(代序)
張贛生
民國通俗小說家中最享盛名者就是張恨水。在抗日戰(zhàn)爭前后的二十多年間,,他的名字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即使不識字,、沒讀過他的作品的人,,也大都知道有位張恨水,就像從來不看戲的人也知道有位梅蘭芳一樣,。
張恨水(1895—1967),,本名心遠,安徽潛山人,。他的祖,、父兩輩均為清代武官。其父光緒年間供職江西,,張恨水便是誕生于江西廣信,。他七歲入塾讀書,十一歲時隨父由南昌赴新城,,在船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本《殘?zhí)蒲萘x》,,感到很有趣,由此開始讀小說,,同時又對《千家詩》十分喜愛,,讀得“莫名其妙的有味”。十三歲時在江西新淦,,恰逢塾師赴省城考拔貢,,臨行給學生們出了十個論文題,張氏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時說:“我用小銅爐焚好一爐香,,就做起斗方小名士來,。這個毒是《聊齋》和《紅樓夢》給我的?!兑佰牌匮浴芬步o了我一些影響,。那時,我桌上就有一本殘本《聊》,,是的,,多。在了多,,了許多形容筆法,。例如形容一個很健美的女子,我知道‘荷粉露垂,杏花煙潤’是絕好的筆法,。我那書桌上,,除了這部殘本《聊齋》外,還有《唐詩別裁》《袁王綱鑒》《東萊博議》,。上兩部是我自選的,,下兩部是父親要我看的。這幾部書,,看起來很簡單,,現(xiàn)在我仔細一想,簡直就代表了我所取的文學路徑,?!?
宣統(tǒng)年間,張恨水轉入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并從上海出版的報紙上獲得了一些新知識,,開闊了眼界,。隨后又轉入甲種農(nóng)業(yè)學校,除了學習英文,、數(shù),、理、化之外,,他在假期又讀了許多林琴南譯的小說,,懂得了不少描寫手法,特別是西方小說的那種心理描寫,。民國元年,,張氏的父親患急癥去世,家庭經(jīng)濟狀況隨之陷入困境,,轉年他在親友資助下考入陳其美主持的蒙藏墾殖學校,,到蘇州就讀。民國二年,,討袁失敗,,墾殖學校解散,張恨水又返回原籍,。當時一般鄉(xiāng)間人功利心重,,對這樣一個無所成就的青年很看不起,甚至當面嘲諷,,這對他的自尊心是很大的刺激,。因之,張氏在二十歲時又離家外出投奔親友,先到南昌,,不久又到漢口投奔一位搞文明戲的族兄,,并開始為一個本家辦的小報義務寫些小稿,就在此時他取了“恨水”為筆名,。過了幾個月,,經(jīng)他的族兄介紹加入文明進化團。初始不會演戲,,幫著寫寫說明書之類,,后隨劇團到各處巡回演出,日久自通,,居然也能演小生,,還演過《賣油郎獨占花魁》的主角。劇團的工作不足以維持生活,,脫離劇團后又經(jīng)幾度坎坷,,經(jīng)朋友介紹去蕪湖擔任《皖江報》總編輯。那年他二十四歲,,正是雄心勃勃的年紀,,一面自撰長篇《南國相思譜》在《皖江報》連載,一面又為上海的《民國日報》撰中篇章回小說《小說迷魂游地府記》,,后為姚民哀收入《小說之霸王》,。
1919年,五四運動吸引了張恨水,。他按捺不住“野馬塵埃的心”,,終于辭去《皖江報》的職務,變賣了行李,,又借了十元錢,,動身赴京。初到北京,,幫一位駐京記者處理新聞稿,,賺些錢維持生活,后又到《益世報》當助理編輯,。待到1923年,,局面漸漸打開,除擔任“世界通訊社”總編輯外,,還為上海的《申報》和《新聞報》寫北京通訊,。1924年,張氏應成舍我之邀加入《世界晚報》,,并撰寫長篇連載小說《春明外史》,。這部小說博得了讀者的歡迎,,張氏也由此成名。1926年,,張氏又發(fā)表了他的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他的影響。但真正把張氏聲望推至高峰的是《啼笑因緣》,。1929年,,上海的新聞記者團到北京訪問,經(jīng)錢芥塵介紹,,張恨水得與嚴獨鶴相識,,嚴即約張撰寫長篇小說。后來張氏回憶這件事的過程時說:“友人錢芥塵先生,,介紹我認識《新聞報》的嚴獨鶴先生,,他并在獨鶴先生面前極力推許我的小說。那時,,《上海畫報》(三日刊)曾轉載了我的《天上人間》,,獨鶴先生若對我有認識,也就是這篇小說而已,。他倒是沒有什么考慮,,就約我寫一篇,而且愿意帶一部分稿子走,?!谀菐啄觊g,,上海洋場章回小說走著兩條路子,,一條是肉感的,一條是武俠而神怪的,?!短湫σ蚓墶吠耆瓦@兩種不同。又除了新文藝外,,那些長篇運用的對話并不是純粹白話,。而《啼笑因緣》是以國語姿態(tài)出現(xiàn)的,這也不同,。在這小說發(fā)表起初的幾天,,有人看了很覺眼生,也有人覺得描寫過于瑣碎,,但并沒有人主張不向下看,。載過兩回之后,所有讀《新聞報》的人都感到了興趣,。獨鶴先生特意寫信告訴我,,請我加油,。不過報社方面根據(jù)一貫的作風,怕我這里面沒有豪俠人物,,會對讀者減少吸引力,,再三請我寫兩位俠客。我對于技擊這類事本來也有祖?zhèn)鞯募以挘ㄎ易娓负透赣H,,都有極高的技擊能力),,但我自己不懂,而且也覺得是當時的一種濫調(diào),,我只是勉強地將關壽峰,、關秀姑兩人寫了一些近乎傳說的武俠行動……對于該書的批評,有的認為還是章回舊套,,還是加以否定,。有的認為章回小說到這里有些變了,還可以注意,。大致地說,,主張文藝革新的人,對此還認為不值一笑,。溫和一點的人,,對該書只是就文論文,褒販都有,。至于愛好章回小說的人,,自是予以同情的多。但不管怎么樣,,這書惹起了文壇上很大的注意,,那卻是事實。并有人說,,如果《啼笑因緣》可以存在,,那是被揚棄了的章回小說又要返魂。我真沒有料到這書會引起這樣大的反應……不過這些批評無論好壞,,全給該書做了義務廣告,。《啼笑因緣》的銷數(shù),,直到現(xiàn)在,,還超過我其他作品的銷數(shù)。除了國內(nèi),、南洋各處私人盜印翻版的不算,,我所能估計的,該書前后已超過二十版,。第一版是一萬部,,第二版是一萬五千部,。以后各版有四五千部的,也有兩三千部的,。因為書銷得這樣多,,所以人家說起張恨水,就聯(lián)想到《啼笑因緣》,?!?
不論張氏本人怎樣看,《啼笑因緣》是他最有影響的作品,,這一點毫無疑問,,可以隨便舉出幾件事來證明?!短湫σ蚓墶钒l(fā)表后,,被上海明星公司拍成六集影片,由當時最著名的電影明星胡蝶主演,,同時還被改編為戲劇和曲藝,,在各地廣泛流傳;再有《啼笑因緣》被許多人續(xù)寫,,迫使張氏不得不改變初衷,,于1933年又續(xù)寫了十回,張氏在《我的寫作生涯》中說:“在我結束該書的時候,,主角雖都沒有大團圓,,也沒有完全告訴戲已終場,但在文字上是看得出來的,。我寫著每個人都讓讀者有點兒有余不盡之意,,這正是一個處理適當?shù)霓k法,我絕沒有續(xù)寫下去的意思,??墒巧虾7矫?,出版商人講生意經(jīng),,已經(jīng)有好幾種《啼笑因緣》的尾巴出現(xiàn),尤其是一種《反啼笑因緣》,,自始至終,,將我那故事整個地翻案。執(zhí)筆的又全是人,,根本沒過過,。寫的社真是也人啼笑。多朋友看不下去,,而原來出版的書社,,見大批后半截買賣被別人搶了去,,也分外眼紅。無論如何,,非讓我寫一篇續(xù)集不可,。”這種由別人代庖的續(xù)作,,出書者至少有四種:惜紅館主《續(xù)啼笑因緣》,、青萍室主《啼笑因緣三集》、康尊容《新啼笑因緣》和徐哲身《反啼笑因緣》,。雖然遠不如《紅樓夢》續(xù)作之多,,但在民國通俗小說中已經(jīng)是首屈一指了。張氏在《我的小說過程》一文中還說:“我這次南來,,上至黨國名流,,下至風塵少女,一見著面便問《啼笑因緣》,。這不能不使我受寵若驚了,。”
《啼笑因緣》使張氏名聲大振,,約他寫稿的報刊和出版家蜂擁而至,,有的小報甚至謠傳張氏在十幾分鐘內(nèi)收到幾萬元稿費,并用這筆錢在北平買下了一所王府,,自備一部汽車,。這自然不是事實,但張氏當時收到的稿酬也有六七千元,,的確不能算少,。這樣,他就可以去搜集一些古舊木版小說,,想要作一部《中國小說史》,。就在此時,日寇侵華的“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張氏的希望隨之化為泡影,。作為一位愛國的作家,在國難當頭的狀況下自不會沉默,,張恨水在1931至1937的幾年間,,先后寫了《熱血之花》《彎弓集》《水滸別傳》《東北四連長》《啼笑因緣續(xù)集》《風之夜》等涉及抗敵御侮內(nèi)容的作品。
1934年,,張恨水到陜西和甘肅走了一遭,,此行使他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張氏在《我的寫作生涯》中說:“陜甘人的苦不是華南人所能想象,,也不是華北,、東北人所能想象,。更切實一點地說,我所經(jīng)過的那條路,,可說大部分的同胞還不夠人類起碼的生活,。……人總是有人性的,,這一些事實,,引著我的思想起了極大的變遷。文字是生活和思想的反映,,所以在西北之行以后,,我不違言我的思想完全變了,文字自然也變了,?!贝撕螅麑懥恕堆鄽w來》,,以描寫西北人民生活的慘狀,。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張恨水取道漢口,,轉赴重慶,,于1938年初抵達,即應邀在《新民報》任職,??箲?zhàn)八年間,他除去寫了一些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外,,還有兩種較重要的作品,,即《八十一夢》和《魍魎世界》(原名《牛馬走》〉,均先于《新民報》連載,,后出單行本,。抗戰(zhàn)勝利,,張氏重返北平,,擔任《新民報》經(jīng)理,此后幾年他寫了《五子登科》等十來部小說,,但均未產(chǎn)生重大影響,。1948年底,,張氏辭去《新民報》職務,。1949年夏,他患腦溢血,,經(jīng)過幾年調(diào)治,,病情好轉,,張氏便又到江南和西北去旅行。1959年,,張氏病情轉重,,至1967年初于北京去世,終年七十三歲,。張恨水一生寫了九十多部小說,,印成單行本的也在五十種左右。說到張氏作品的總特色,,一般常感到不易把握,,因為他總在不斷地變。其實,,這“變”就正是張恨水作品最鮮明的總特色,。
張恨水是一個不甘心墨守成規(guī)的人,他好動不好靜,,敢于否定自己,,這正是作為開創(chuàng)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讀一讀張氏的《我的寫作生涯》,,就會發(fā)現(xiàn)他總是在講自己的變,,那變的頻繁、動因的多樣,,在民國通俗小說作家中實屬僅見,。……待到《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相繼問世,,張恨水的名聲已如日中天,,他在思想上的求新仍未稍解,他說:“我又不能光寫而不加油,,因之,,登床以后,我又必擁被看一兩點鐘書,??吹臅芾s,文藝的,、哲學的,、社會科學的,我都翻翻,。還有幾本長期訂的雜志,,也都看看。我所以不被時代拋得太遠,就是這點兒加油的工作不錯,?!?
張恨水一生寫了九十多部小說,印成單行本的也在五十種左右,。說到張氏作品的總特色,,一般常感到不易把握,因為他總在不斷地變,。其實,,這“變”就正是張恨水作品最鮮明的總特色。
追求入時,,可說是張恨水的一貫作風,,不僅小說的內(nèi)容、思想隨時而變,,在文字風格上也不斷應時變化,。僅就內(nèi)容、思想方面的變化而言,,在民國通俗小說作家中也很常見,,說不上是張氏獨具的特色,但在文字風格上也不斷變化,,就不同于一般了,。張氏在《我的寫作生涯》中經(jīng)常提到這方面的事例,譬如他曾提及回目格式的變化,,他說:“《春明外史》除了材料為人所注意而外,,另有一件事為人所喜于討論的,就是小說回目的構制,。因為我自小就是個弄辭章的人,,對中國許多舊小說回目的隨便安頓向來就不同意。即到了我自己寫小說,,我一定要把它寫得美善工整些,。所以每回的回目都很經(jīng)一番研究。我自己削足適履地定了好幾個原則,。一,、兩個回目,要能包括本回小說的最高潮,。二,、盡量地求其辭藻華麗。三,、取的字句和典故一定要是渾成的,,如以‘夕陽無限好’,對‘高處不勝寒’之類。四,、每回的回目,,字數(shù)一樣多,,求其一律,。五、下聯(lián)必定以平聲落韻,。這樣,,每個回目的寫出,倒是能博得讀者推敲的,??墒俏易约壕吞嗔恕@完全是‘包三寸金蓮求好看’的念頭,后來很不愿意向下做,。不過創(chuàng)格在前,,一時又收不回來?!谖曳艞壔啬恐埔院?,很多朋友反對,我解釋我吃力不討好的緣故,,朋友也就笑而釋之,,謂不討好云者,這種藻麗的回目,,成為禮拜六派的口實,。其實禮拜六派多是散體文言小說,堆砌的辭藻見于文內(nèi)而不在回目內(nèi),。禮拜六派也有作章回小說的,,但他們的回目也很隨便?!痹倨┤缢谡劶啊督鸱凼兰摇窌r說:“以我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和我思想的變遷,,加上筆路的修檢,以后大概不會再寫這樣一部書,?!敝T如此類的變化不勝列舉。
張氏的多變還體現(xiàn)在題材的多樣化,。他說:“當年我寫小說寫得高興的時候,,哪一類的題材我都愿意試試。類似伶人反串的行為,,我寫過幾篇偵探小說,,在《世界日報》的旬刊上發(fā)表,我是一時興到之作,現(xiàn)在是連題目都忘記了,。其次是我寫過兩篇武俠小說,,最先一篇叫《劍膽琴心》,在北平的《新晨報》上發(fā)表的,,后來《南京晚報》轉載,,改名《世外群龍傳》。最后上?!督饎傘@小報》拿去出版,,又叫《劍膽琴心》了?!倍小吨性纻b傳》,,是張氏自辦《南京人報》時所作。此外,,張氏還寫過仿古的《水濟別傳》和《水滸新傳》,,他說:“《水濟別傳》這書是我研究《水滸》后一時高興之作,寫的是打漁殺家那段故事,。文字也學《水滸》口氣,。這原是試試的性質,終于這篇《水滸別傳》有點兒成就,,引著我在抗戰(zhàn)期間寫了一篇六七十萬字的《水滸新傳》,。”“《水滸新傳》當時在上海很叫座,?!瓡飳懼疂G人物受了招安,跟隨張叔夜和金人打仗,。汴梁的陷落,,他們一百零八人大多數(shù)是戰(zhàn)死了。尤其是時遷這路小兄弟,,我著力地去寫,。我的意思,是以愧士大夫階級,。汪精衛(wèi)和日本人對此書都非常地不滿,,但說的是宋代故事,他們也無可奈何,。這書里的官職地名,,我都有相當?shù)目紦?jù)。文字我也極力模仿老《水滸》,,以免看過《水滸》的人說是不像,?!痹儆芯褪菑埵线€仿照《斬鬼傳》寫過一篇諷刺小說《新斬鬼傳》。張恨水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嘗試,,探尋著各色各樣的內(nèi)容及表達方式,,他甚至也寫過完全以實事為根據(jù)、類似報告文學的《虎賁萬歲》,,也寫過全屬虛幻的,、抽象的或象征性的小說《秘密谷》,他的作風頗有些像那位既不愿重復前人也不愿重復自己的現(xiàn)代大畫家畢加索,。
張恨水寫過一篇《我的小說過程》,,的確,,我們也只有稱他的小說為“過程”才最名副其實,。從一般意義上講,任何人由始至終做的事都是一個過程,,但有些始終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過程是乏味的過程,,而張氏的小說過程卻是千變?nèi)f化、豐富多彩的過程,。有的評論者說張氏“鄙視自己的創(chuàng)作”,,我認為這是誤解了張氏的所為。張恨水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又和白羽,、鄭證因等人有所不同。張氏說:“一面工作,,一面也就是學習,。世間什么事都是這樣?!彼麑ψ约鹤髌返呐u,,是為了寫得越來越完善,而不是為了表示鄙視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張氏對自己所從事的通俗小說創(chuàng)作是頗引以自豪的,,并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他說:“眾所周知,,我一貫主張,,寫章回小說,向通俗路上走,,絕不寫人家看不懂的文字,。”又說:“中國的小說,,還很難脫掉消閑的作用,。對于此,,作小說的人,如能有所領悟,,他就利用這個機會,,以盡他應盡的天職?!边@段話不僅是對通俗小說而言,,實際也是對新文藝作家們說的。讀者看小說,,本來就有一層消遣的意思,,用一個更適當?shù)恼f法,是或者要尋求審美愉悅,,看通俗小說和看新文藝小說都一樣,。張氏的意思不是很明顯嗎?這便是他的態(tài)度,!張氏是很清醒,、很明智的,他一方面承認自己的作品有消閑作用,,并不因此灰心,,另一方面又不滿足于僅供人消遣,而力求把消遣和更重大的社會使命統(tǒng)一起來,,以盡其應盡的天職,。他能以面對現(xiàn)實、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局限中努力求施展,,在必然中努力爭自由,這正是他見識高人一籌之處,,也正是最明智的選擇,。當然,我不是說除張氏之外別人都沒有做到這一步,,事實上民國最杰出的幾位通俗小說名家大都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但他們往往不像張氏這樣表現(xiàn)出鮮明的理論上的自覺。
張恨水在民國通俗小說史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作家,,他不僅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一生的探索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可貴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