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九秦山上,、元一殿中
“同為大宋修行同道,,我元一書院作為諸學宮之首,自然要大方些給予各地同道方便,,這才是我元一書院的氣度……”
胖書生方望依舊在興致勃勃的講述著,,觀其表情,眉飛色舞不足道也,。
這就是名校風范,,這就是名校學子的優(yōu)越感,胖書生的一番話讓許年等人向往不已,。
“眾星在這里閃耀,,人生從這里起步,雍州星耀書院招生,只要有元一入試資格即可免試進學,,進學后包吃包住包分配,,銀子房子妹子全都有,選擇星耀眾星閃耀……”
銀子房子妹子,?
前面幾句和最后一句都沒問題,,可這里面夾雜的私貨是什么鬼?
就在眾人在此處駐足之際,,那些私立書院學宮在激烈的搶人競爭中,,喊話內(nèi)容也越來越?jīng)]譜了,聽得人是一陣陣尷尬,,但為了能完成自家書院的納新任務,,這點尷尬又算得了什么呢?畢竟源源不斷高素質(zhì)的新人才是一個書院能生存立足發(fā)展的基本條件,,這不,,這句喊話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喊聲三遍剛落,,就有五六個人圍了過去問這問那,。
“驚雷霹靂劃藍翔,百鳴驟響書香揚,。欲看學宮誰獨傲,,強霸風騷唯我狂,若問修行哪家強,,除了元一找藍翔,,齊郡藍翔學宮強勢納新,近百位講郎提供專人指導,,每月補貼優(yōu)厚,,試學一月贈送盤纏禮品,選擇藍翔,,一生無憂……”
等等……
這里面又混進了去了什么,?
嘈雜與喧鬧中,許年感覺自己好似聽到什么了不得的東西,。
“這些書院哪些比較好,,前輩能否指點一二?”問話的是悶悶不樂的劉項,,他武試發(fā)揮不好,,眼看著元一無望,不如早做打算選擇其他書院進學,。
“這個嘛……當然要選擇那些正式的十三家州立書院,或者稷下學宮也行,這十幾家書院規(guī)模大,,資源也多,,其中也不乏名師……”
胖書生耐心的為劉項解釋著,期間也圍過來幾個新人仔細的聽講,,他們都是考入元一希望渺茫者,。
這真是個奇妙的世界,好多地方與前生相同,,就連學校階層分類也有幾分似是而非的影子,,元一書院就是大宋的清北,是一超多強,,二流三流學院并存的格局,。
……
在外面耽擱了許久的時間,吃過晚飯回到寢舍后已是雙月當空繁星點點,。此刻,,或是飄逸、或是輕靈,、或是凝重,、亦或是熱烈的天地元氣在月華中灑落、在星光中流動,,無數(shù)的名山大川中皆有問道者在修行,。
寢舍中的新人學子們經(jīng)過白天的武試和隨后接受的諸多信息,體力心力幾是盡數(shù)消耗完畢,,此時寢舍中安靜非常,,他們懷揣著夢想、希望亦或是僥幸的心理已是安然入睡,。
……
新人們可以放松的入睡安眠但并不代表著所有人都是這樣,。與此刻安靜的元一村寢舍區(qū)相比,在九秦山半山腰處的書院元一殿中,,文試試卷終審工作和武試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還在進行中,。
處在半山腰背山林所環(huán)繞的書院并沒有那么重的夏日暑氣,元一殿中也是如此,,習習林間之風吹去夏夜煩躁,,晃晃明亮燭光逐去沉沉黑暗。
元一殿很寬敞,,可容數(shù)百人同時齊聚,,此時的殿中整齊安放著一條條長案,案上有筆墨紙硯,、學子試卷及各種資料,,案后書生或是持筆寫寫畫畫,、或是對照試卷分析,觀其服飾,,玄色有之,、黑白拼色有之、純黑有之,、朱紫,、大紅者也有之,依服章形制大略看去,,此時殿中不僅有近百督導,、五十余講郎在此,還有六系十八位教習,、六位教諭到場,,大殿正中首座空缺,居于次席的是馮副山長,。
山風輕輕吹動殿外枝葉,,偶爾有幾個捧著書冊的書生匆匆走過;燭芯火焰跳動,,間或迸射出一兩點火星,,殿中安靜非常,只能聽得嚓嚓的翻書聲和筆過紙面的沙沙聲——細心縝密是批閱者們的狀態(tài),,安靜有序是這里的主題,。
新人們文試的試卷皆在殿中,到了此時,,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了講郎初批,、教習復閱兩個環(huán)節(jié),近兩千份試卷的優(yōu)良高下已然判出,,此刻正在進行的是講郎復查與二百優(yōu)卷成績的最終審定,。
至于武試那就簡單的多了,因為都是當場出成績,,現(xiàn)在需要的只是統(tǒng)計與整合,,等著文試卷子去除糊名兩試成績合一后厘定名次。
雙月從樹梢緩緩升至中庭,,朦朧紅色與皎潔銀紗悄悄相融,,沙漏翻轉(zhuǎn)了又翻轉(zhuǎn),時間來到亥時二刻,。
殿中講郎復查結束,,并沒有從中挑選出能夠上升一檔的落卷,這個結果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是經(jīng)過了學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十八教習復閱,,出錯幾率微乎其微,,保持三閱這個環(huán)節(jié)與其說是查缺補漏,還不如說是保持元一書院一直以來嚴謹負責的傳統(tǒng)治學之風,。
三閱完畢后的講郎們整理好手中事物,,安靜的看著一側(cè)被簾子遮擋的書閣門口,此刻的閣內(nèi)有圍著一長條方桌列席而坐的十八位教習,,有六系主管教諭還有馮副山長,在文武兩試成績合并后,,書閣內(nèi)即將選出進學元一的八十名幸運與天賦并存的學子,,這間普普通通的書閣才是今晚元一殿中的焦點。
書閣內(nèi)長桌上文試試卷在元氣激發(fā)下閃耀著各色光芒,,文章靈氣如月華星光般褶褶生輝,,這二百份優(yōu)等卷以轉(zhuǎn)桌的方式批改打分,每位教習閱后在每一項后面標注等次并蓋名章,。
這里的批改以圈,、尖的方式進行,一個圈代表極其優(yōu)秀,,為二之一,,即是零點五分,一個尖代表優(yōu)秀,,為五之二,,即是零點四分,一篇文章轉(zhuǎn)桌下來,,最多可得十八個圈也即是九分,,最少得分是十八個尖也即是七點二,當然進入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試卷皆是超人一等多有超卓出彩之處,,除非有明顯的大忌諱,,全然為尖的極其罕見,怎么也得有八分向上,。
文試五科,,每科滿分十分,但這里十八個圈最高才是九分,,肯定會有人疑惑那剩下的一分去了哪里,,最后這一分的確有其著落,但并不常用到,。據(jù)說這是因為,,有書院前輩曾觀日月之行,見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感念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嘆盈仄之理日月尚存,,更況于人乎,!
此理延伸到書院新人入試中,曾有學子入試得十分自滿而生驕最終目空一切,,心性生變落得個叛逃異域的下場,,故而自那之后書院入試有了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起于一、極于九,;九者,,陽之數(shù),道之綱紀也,;十為盈,、盈則虧、必不可輕得也,。
當然除了日月盈仄之理外,,還有另一考量。俗語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與武試當場直接出成績那樣簡單明了不同,文試中判斷一張同級別試卷的優(yōu)劣并不容易,,尤其是察覺其細微差別優(yōu)中選優(yōu),,更何況是評判這種全是主觀創(chuàng)作題的試卷,到底是婉約纏綿的辭章好些呢,?還是大氣磅礴的詩文更應該給高分呢,?是寫意風格的山水好呢,還是寫實的白描好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因此在最終爭持不下、確定不了等次,、分不出高下的時候,,這最后一分由六系教諭給出,六系教諭有且僅有一次加分的權力,,非此即彼,。
縱觀書院入試,惟有文試的評分機制復雜,,需要初閱,、復閱、三閱,、審核,、終審等諸多環(huán)節(jié),,之所以將文試評分機制作的如此繁復,是因為詩詞文賦及雜科的特殊性,,想要在這不確定的主觀中求得公平,,不得不如此;更何況兩試中武試展現(xiàn)身體素質(zhì)決定起步基礎,,而文試表現(xiàn)出的才華代表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決定著上限,緊要如斯,,不得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