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再論子曰
雙月當空,,群星閃爍,,星輝捧月亦或是月華拂星,此刻星光月色交相輝映,,就這般纏纏綿綿的灑落在雄壯的中州城內(nèi),,也灑落在巍峨的九秦山上,。
“……為文行事當爽直磊落,自是慷慨激昂,、豪邁灑脫可嘉也,!如此才能振聾發(fā)聵啟迪世人,這一點上吾竊以為天金庚戊卷做得更好,?!?p> 燭光搖曳,間或一兩束星輝月華穿窗而入,,在元一殿內(nèi)的書閣中,,教習林碣石滔滔不絕的話終于言罷,他最終落點是在推薦那份閃著紅芒的玄金庚辰卷,。
“咳咳,,碣石教習可否聽老身一言,若說驚醒世人啟迪民眾,,怎能不提神書所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說,其言也溫溫,,其語也婉婉,,驚人之語往往有嘩眾取寵之嫌,教諭萬民或有不當,,還是那溫婉之語潛移默化來的好些,,這份天木壬卯卷就是這般……”
聽到林碣石提起教化民眾一事,御靈峰的顧婆婆也再次提出了自己看法,。
“我認為天庚金戊卷為好,,我贊同碣石教習的看法……”
“不疾不徐,溫文施教,;雷厲風行,,懲奸除惡;面對普羅大眾能有溫潤之語,,身處宵小之前可做雷霆之言,,這樣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風,才是吾輩所求,,故我認為玄水癸辰卷可為上上,,我贊同箜篌教習之言?!?p> “天木壬卯卷其詩文令人讀之如身沐春風,,誦之若醍醐灌頂,讓人不知不覺身臨其境,這才是教化之言,,我贊同顧前輩的見解,。”
……
各抒己見也罷,,你方唱罷我登臺也罷,,終歸都是在為自己支持的試卷站臺,書院內(nèi)諸位教職人員平日里雖然都是溫溫和和,,但此刻事關(guān)學術(shù)觀點,、文風立場,那都是難以相讓的,。
教諭方安極靜靜的看著諸人爭論,,總而言之不過是豪放派、婉約派與中正平和派三者之爭,,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繼續(xù)探討也不會有什么結(jié)果,于是他和身旁的幾位教諭交換了下眼神后,,雙掌一擊,。
“啪!”
聽得擊掌聲,,十八教習們頓時止住了爭論看向臺前,。
“諸位,請聽我一言,,適才讀卷之時,,對這最后一分的加權(quán)我等六位已經(jīng)有了計較,豪放之風也罷,、婉約之氣也罷,,中正之理也罷,三卷之中各有精妙之語,,與其爭持不下,不如究其一點細細判之,,如此既能保證公平又可讓三卷一分高下,,這個辦法如何?”
方教諭面帶微笑,,目光從十八位教習的位置上一一拂過,。
“可,教諭所言,,我等并無異議,。”
教習們聞言,略作思考后紛紛答應,,這個辦法也不錯,,終究不是讓六位教諭隨性而投,若是那樣自己支持的試卷落在次等候,,嘴上不說心下難免會因為有所偏頗而感到不平,,現(xiàn)如今提出的這個辦法倒是更顯得公允些。
“教諭大人,,那究竟是選哪一點深究呢,?”
清冷的聲音再次響起,提出疑問的依舊是沈箜篌,,在諸位同僚的眼中今天的箜篌教習說的話異常的多,,不過次數(shù)多了也就心下坦然,并無一開始那般驚訝,?;蛟S是箜篌教習這些日子讀書忽然有了特別的體會,不想修習避世清心之道而是轉(zhuǎn)為研究入世砥礪之法呢,。
“箜篌女娃問得好,。”
教諭方安極帶著慈祥的微笑贊了一句后繼續(xù)道,,“眾所周知,,文試五項各有側(cè)重,詩詞考較靈性悟性,,文賦考較格局,,雜科考較才情,但是若細分起來,,還是文賦考察的更為全面,,畢竟其二者較之詩文字數(shù)多能看出來的東西也更多?!?p> 說道這里,,方教諭略作停頓給眾人些許思考的時間,隨后取過茶盞輕抿一口又道:
“而在文賦之中又以文為最妙,,其通行神書體格式嚴謹,,條理清晰,包容并蓄,,無論是豪放之言還是婉約之語皆可入文,,在言辭達意上最有優(yōu)勢,故而我等六人皆認為當以神書制藝文為深究之處,?!?p> “教諭大人,神書體文章字數(shù)頗多,要一字一句分析嗎,?”
又有教習出言問道,,看其黑袍上的三枚外圓內(nèi)方制錢紋繡,這當是陶朱臺的教習,。
“這自是不用,。”
方教諭捻須一笑道,,“神書制藝,,句句精妙,觀其文章,,何必通讀,,只擇其一句即可,諸位以為如何,?”
“但聽教諭大人吩咐,。”
“嗯,,好,。”
方教諭點了點頭,,看了一眼窗外,,雙月當空夜色已深,時間不早了,,隨后道:“既如此,,那諸位就即刻商討出選哪一句評判吧,天色已晚速度要快,?!?p> 眾教習聞聲后依言而行各自聚首,討論的很快,,不過是百息時間就分別由甘露院沈箜篌,、文韜閣林碣石、御靈峰顧芳華——也即是顧婆婆執(zhí)筆寫在了紙上,,這會兒他們是三份試卷各自堅定支持者的代表,。
今次文試第三項神書體文題很是簡明扼要——僅僅“子曰”二字。
三張紙條在書案上攤開,,第一張上面以精妙小楷寫著十余小字,,字與字間透露著娟秀清麗之氣,,行與行內(nèi)又有淡泊出塵之境,,但是那所書內(nèi)容卻絕無半點出世無為之意!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十四個飄逸的小楷,,組成一句綜論天下經(jīng)典的煌煌之言。
娟秀清麗,、飄逸出塵與振聾發(fā)聵,、重愈萬斤,突兀卻又自然的融合在這張素雅干凈的灑金檀皮宣上,。
第二張上面寫道:天地方圓尺規(guī)行距,,先圣一言以決之!
觀其點畫如屋漏痕,、似折釵股,、又若錐畫沙,同樣十四字筆勢連綿,、偶現(xiàn)飛白,,挺拔飛揚且強勁有力,一觀便知其出于豪放男子之手,,這正是林碣石所書,。再看內(nèi)容,一言以決之,,遣詞用句肯定如斯,,和這手豪放的行書堪堪相得益彰。
第三張字條上書:夫子未言之先,,天地何其昏昏也,。
紙上所現(xiàn)正楷結(jié)體勻稱,不溫不火,,使人觀之如聆聽梵唱道音,,心思也不由得為之一靜,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也不過如此,。
同一個題目,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文風,三句待議辭句擺在書案之上等候六系教諭的終審評判,。
再論子曰,,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