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祭文,、發(fā)榜進行時
在昨日柳湖沖突之后,,許年等人本以為會受到來自趙德秀接下來的報復,,不曾想在幾人還有些憂心忡忡的時候,,元一書院就將這后顧之憂給解決了。經此一事,,想來即便趙德秀想要找回場子也得好好思量后果,,或者就是做得極其隱秘不被人發(fā)覺,。
暫時了了這樁心事后,,許年和同伴們都懷著緊張和激動的心情等候著放榜來臨的那一刻。
太陽如約升起,,金色的陽光穿過云層投射出萬丈霞光,,將大地染成燦爛金黃色的同時,也照在那廣場中褶褶生輝的漢白玉日晷上,,正中的晷針投射出一道斜斜的影子,,影子緩緩移動,、緩緩移動,就在和一刻度重合的同時,,犀皮大鼓隨之響起,。
咚咚咚!隆隆??!
來自廣場正中的轟鳴鼓聲震撼在人們的心中,來自九秦山山林的颯颯山風吹動人們的衣襟,,廣場上不由得分外安靜,,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從九秦山上綿延而下的石板山路上。
每年的兩試放榜謄錄之事都格外嚴密,,參與審核評閱的講郎和督查們或許知道幾份卷子的成績,,但并不知道那是何人所做,只有書院山長,,六系教諭,,十八教習和兩三個謄錄講郎知曉最終的結果,出于不被外界打擾和保密的緣故,,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提前知道榜上成績和名次,。
成功或失敗、榜上有名或名落孫山,、暢意而笑或者郁郁而歸……一場得意或失意的世間百態(tài)圖即將在此處上演,。
未知與期待這才是來自元一放榜日人生百態(tài)中特殊的魅力。
隆隆鼓聲中,,金色霞光中,,三個身影在遠處蜿蜒的山路上漸行漸近,行進的速度似緩實快,,不過半柱香的功夫,,就見到了來人的身影,當先一人頭戴峨冠身著朱紅袍服的,,此為文韜閣教諭方安極,,發(fā)榜大事自然是需要一名德高望重身份超然的長輩來做鎮(zhèn),方教諭正是最恰當?shù)娜诉x,。
這是自己主持元一發(fā)榜第幾個年頭來著,?應該是第十八次吧?
方安極緩緩前行,,人群在他的身前自動分開,,讓出通往發(fā)榜高臺的道路,隨著他修行境界的提高,,心境也更加沉穩(wěn),,但此刻還是不由得想起十八年前自己第一次主持發(fā)榜時那令自己心潮澎湃激動不已的情景,。
跟在他身后的是兩位年輕的講郎,一人手捧金冊,,一人手捧玉榜,,從那微微顫抖的雙手和紅潤的臉色看來,兩位年輕講郎的心情也是極不平靜,,或許記起了當年自己考入元一時的情形——發(fā)自內心的欣喜,、來自同伴的羨慕、出自父母的欣慰……
方教諭是修為精深的儒雅長者,,豐神俊朗自不待言,,兩位年輕講郎朝氣蓬勃、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神采奕奕,,三人行在人群中聚集了不知道多少期許的目光,,腳步雖輕卻責重千斤、人數(shù)雖少但眾心所系,!
終于方教諭三人來到了發(fā)榜高臺,,高臺由磚石壘成,臺上陳設簡單,,一棚,、一墻、一桌,、一椅,,棚用來遮陽、墻用來貼榜,、桌用來置物,,椅用來歇息。
上臺,,轉身,。
鼓聲驟停,但整個廣場上依舊雅雀無聲,,無論是身處前方的入試新人還是隔在后面的村民親友都伸長了脖頸看向高臺,。
方教諭第十八次站在發(fā)榜高臺上,他如往年一般伸出左手,,身后左側的青年講郎隨即便將手中金冊雙手遞過——金冊所載是前二百名的考生的等次代號籍貫名字,。
他身后右側的青年手中所捧卷軸共有三卷,其一為正榜記錄前八十名單,,副榜記錄第八十一到二百,,正副兩榜都可以參加接下來的六系會試,,進行最后的優(yōu)中選優(yōu),;三榜為二百名之后,,出于對考生的負責,即便落榜無望入試書院也排出名次,,給其他同道書院招生納新做個參考,。
“承天啟運,金烏以證,,星月為鑒,、道經臨曰……”
中氣十足、綿延悠長,,祭天地星月之文從方教諭的口中緩緩而出,,一字一句似輕實重,承星月之力,、引天地元氣,。
廣場上的眾人只見隨著祭文的吟誦,此方天地西陲還未完全落盡的雙月輪廓越發(fā)明晰,,和東方的熱烈太陽對比,,一者清朗皎皎如銀一者耀目璨璨如金,而在這兩者之間是點點隱現(xiàn)的白日繁星,。
這般日月星同時出現(xiàn)的奇異場景是許年第二次見到,,第一次是在青龍校場神碑天選之中,那時的陳講郎是借竹簡之助引星月之力現(xiàn)世,,而此刻,,方教諭僅僅是吟誦祭文便有這等效果,足見其修為之高深莫測,。
星月現(xiàn)世后,,緊接著的是如水銀紗和金色碎片零星灑落,九秦山下的元一村都覆蓋其中,,無論是銀紗還是金色碎片落到人們身上后皆有神清氣爽,、疲勞病痛盡去之感,這些都是日精月華凝實之后形成的純粹元氣,。
“……大宋雍熙三年,,元一遴選,今始發(fā)榜,!”
異像持續(xù)了大約一炷香的時刻,,隨著祭文的結束而結束,除了元一村民覺得只是平常之外,,外來的眾人無不驚嘆萬分,,那心中的震撼難以言表。
在人們還在回味剛才的震撼人心的場景之時,隨著今始發(fā)榜四字的落下,,場中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高臺上,,對大多數(shù)少年而言,十六年命運的轉折就在此刻,;對少年們身后的親友而言,,家族今后的興旺與否也同樣就在此刻!
“雍熙三年副榜第二百,,冀州巨鹿郡,,王以貞!”
發(fā)榜唱名由第二百名開始,,在方教諭第一遍宣讀過后,,高臺下有十名身形高大的書院學子齊齊再次重復高喊,如是者再三,,獲得書院入試第二百名的冀州漁陽郡王義揚的名字就這樣隨著包含真靈元氣的聲音傳遍整個廣場,、傳遍整個元一村。
真靈元氣所致,,人人所聞如在耳邊,,語聲落下,廣場后端的親友團中爆發(fā)出一陣歡呼聲,,前端的少年隊伍中也傳來祝賀聲,。
第二百名,雖然名次最低,,但也是能進入六系會試的佼佼者,,要知道在他的身后還有一千八百余落寞三榜之人吶。即便最終無法通過會試進入元一,,其他各地方書院也會開出極其優(yōu)厚的條件將其援引入學,,總之雖算不得上魚躍龍門但依舊是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