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攻下趙國后,,韓信兌現了自己之前的諾言,,大擺宴席款待眾將。
幾名在戰(zhàn)前惴惴不安的將領來到韓信面前,,請教道:“將軍神機妙算,,我軍輕而易舉地滅了趙國,但我等還是不明白,,這場仗是怎么打贏的,?兵法上說,布陣理應背山面水留有后路,,但將軍卻讓我等背水列陣,,自斷后路,而且還在戰(zhàn)前說擊破趙軍后大擺宴席,,兵法上可沒有這一條啊,。”
韓信答道:“兵法上有,,只是諸位沒有仔細看,。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手下統(tǒng)領的這些兵馬不是我一手訓練出來的,,指揮這些人作戰(zhàn)就如同驅趕老百姓作戰(zhàn)一樣,如果留有后路,,那一遇上強大的趙軍,,這些人就都逃跑了。只有把他們置之死地,,沒有后路可退,,他們?yōu)榱俗约旱男悦^戰(zhàn),才能殺出一條血路,?!?p> 眾將都服了,紛紛說道:“將軍的謀略,,我等都無可企及啊,。”
其實井陘一戰(zhàn)之所以成功,除了因為韓信利用人的恐懼,,把它拿捏得恰到好處,,運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外,,還有兩條原因——
第一:主客逆位,,化解自身劣勢。一般情況下,,戰(zhàn)爭中的攻守雙方,,攻勢一方兵力多,守勢一方兵力少,。但韓信作為攻勢一方,,兵力遠遠少于守勢一方的趙軍。韓信引趙軍出井陘開戰(zhàn),,退至背水扎下的營寨,,禁閉寨門。這樣一來,,韓信成了守勢一方,,趙軍成了攻勢一方,原本自己是客,,趙軍是主?,F在主客逆位,自己是主,,趙軍是客,,化解了自身的劣勢。
第二:巧用陣法,。陣法中最適合進攻的是錐形陣,,最適合防守的就是環(huán)形陣。韓信擺的背水陣就是個環(huán)形陣,,后方和左右都是綿蔓水,,不用擔心趙軍的襲擊,只用針對面前的趙軍,。
因為井陘之戰(zhàn)前,,李左車曾經向陳余建議過突襲韓信大軍的糧草輜重,因而韓信想要見見這位英雄,,下令活捉廣武君李左車者,,賞賜千金。很快就有人把李左車綁到韓信面前,。
韓信問:“你就是廣武君李左車,?”
李左車雖然狼狽,,但回答得鏗鏘有力:“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在下,?!?p> 韓信上前親自給李左車解開繩索,把自己的上座讓出來給李左車坐,,自己坐在下面陪著,,以師長之禮侍之,虛心求教道:“我想要北上攻打燕國,,東征攻打齊國,以先生之睿智,,我應當怎樣做,?”
李左車卻沒有回答韓信的問題:“臣下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人不可圖存,,如今臣下不過是一亡國之人,,哪有資格商量軍國大事?!?p> 韓信仍是謙虛地說道:“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到了秦國而秦國強大了。這不是因為百里奚在虞國愚鈍,,在秦國聰明,,而是虞國的國君沒有重用百里奚,而秦國重用了,。如果陳余能夠聽取先生的建議,,我韓信怕是早已成為趙軍的俘虜了。正是因為陳余沒有聽取您的建議,,我才能在此侍奉您,。”
李左車見韓信是真心求教,,于是說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狂人的話,圣人也可選擇著聽,。臣下的建議未必全部可用,,只是以表忠心。
成安君有百戰(zhàn)百勝的計策,,但一時失策,,兵敗身死于汦水北岸鄗城,。將軍您渡過黃河,擒拿魏豹,,滅掉代國,,擒拿夏說。如今東下井陘,,不到上午就打敗了趙國二十萬兵馬,,成安君被殺,趙王歇被俘,,您已經是名動天下的大將了?,F在地里的農夫都放下了農具,不再耕種,,趕快暖衣飽食,,得過且過,生怕突然就死了,。他們都在等待將軍的號令,,這正是您的優(yōu)勢。
但是您的軍隊疲于征伐,,已經疲勞不堪,,需要修整。如果您帶著這樣的一支軍隊北上攻燕,,將會被抵擋在燕國堅固的城墻之外,,不能速取,時間長了,,后方糧食供應不上,。連一個小小的燕國都打不下來,強大的齊國更要堅守了,。到那時,,燕國與齊國拿不下來,就會影響滎陽一線楚漢兩家的爭斗,,那就看不出勝負了,。臣下認為卻有可能發(fā)生此事,一個善于用兵的人,,不應該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而應該用自己的長處去打別人的短處?!?p> 韓信點點頭,,又問道:“那我應該怎樣辦呢?”
李左車答道:“臣下建議您停兵休戰(zhàn),,整頓軍隊,,安撫趙地的百姓,,獲得民心。修整好后,,您在燕國的門前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樣子,,然后派說客拿著您的一封信勸降他們,他們不敢不服,,必定歸降,。然后再派使者到齊國去警告警告,他們也會望風而降,。這樣,,漢王奪取天下就穩(wěn)了。打仗總有一個先虛后實,,我們正在使用這個計策,。”
韓信采納了李左車的建議,,按照李左車說的開始修整軍隊。另外,,韓信還向身在滎陽的劉邦上書建議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了。
卻說身在滎陽的劉邦,,這日子并不好過,。劉邦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關于吃飯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在劉邦設置防線的滎陽—成皋一線,,就有一個大糧倉,里面有取之不盡的糧食,。劉邦手下有一個謀士,,他很注重糧草的問題,他就是酈食其,。
酈食其不光嘴會說,,也很有智謀。他建議劉邦在滎陽—成皋一線修建一個專門用來運送糧食的通道,,名叫甬道,。這樣就可以“取敖倉之粟,守成皋之險”,。劉邦采納了酈食其的意見,,修筑起了甬道。甬道兩邊都是高高的墻,,中間是通道,。外面的敵人發(fā)現不了里面的動靜,,也能防止糧食輜重被敵方突襲。
但是甬道的伎倆時間長了也瞞不過項羽的眼睛,,五個月后,,項羽就看出門道來了,派大軍斷了漢軍的甬道,。甬道一斷,,糧食也就斷了,吃不上糧食的漢軍處境十分危險,。
都說“解鈴還須系鈴人”,,修甬道的主意是酈食其出的,現在此計行不通,,劉邦只好再次問計酈食其,。酈食其提出來一個建議:“商滅夏后分封夏的后代為王,周滅商時也分封商的后代為王,。秦統(tǒng)一之后剝奪了其他諸侯的土地,,使六國百姓沒有立足之地。如果大王肯恢復六國,,封六國后代為王,,他們就會對您感恩戴德,甘心俯首稱臣,。到時候您就可以稱霸天下,,連楚國都要在您面前低頭?!眲钣X得這個主意不錯,,于是派人趕緊去鑄造六國的印綬。
恰巧此時,,張良外出歸來,,劉邦一見張良就高興,正好自己正在吃飯,,于是趕緊把張良叫過來和自己坐下來一起吃,,并且一口氣向張良復述了一遍酈食其的計策,不過沒有點出是酈食其說的,。
劉邦本以為張良會贊美自己的英明決斷,,而張良卻說:“這是誰給大王出的注意?如此一來,,大王的大業(yè)可就毀了,!”
劉邦一愣:“子房何出此言?”
張良答道:“商湯滅夏桀,,把他的后代封在杞國,,那是因為他能置夏桀于死地?,F在您能把項羽置于死地嗎?”
劉邦停止了咀嚼嘴里的食物,,搖頭道:“不能,。”
張良又道:“這是不能分封的第一條理由,。武王滅商紂,,把殷的后代封在宋國,那是因為他能保證取下商紂的腦袋,。如今大王能夠取下項羽的腦袋嗎,?”
劉邦搖搖頭:“不能?!?p> 張良說:“這是不能分封的第二條理由,。武王進入商后表彰商容的門里,釋放被拘禁的箕子,,修建比干的墳墓,。如今大王能做到重修圣人的墳墓,表彰賢者的門里,,尊重智者的門第嗎,?”(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