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一處帳篷中。
韓山童攜帶重金,前去拜見大元的蒙古皇族權(quán)貴臣僚,,而劉福通,,關(guān)先生,王士誠等部將,,則是按照事先盤算,,在此地尋找白蓮教的教眾。
此地乃是上都的漢人聚集地,。
當年宋恭帝趙顯曾在此地居住,,還有南宋末代太后謝太后,故而此地不僅有江南風(fēng)格的木屋,,還有一些江南特色小吃,,劉福通和關(guān)先生等人則是在吃魚生。
說來也是時緣,。
大元北方草原,,漠北各處,本來以前大部分都是沙漠,,但是大元奪得天下后,,連年下雨,洪災(zāi)不斷,,此時的蒙古漠北草原,,許多地方都有海子,遍地有魚,,且成吉思汗所定下的大扎撒命令,,不準在河水和海子里洗澡,洗衣服,,扔臟東西,,撒尿等,故而此時的漠北草原魚兒十分肥美,。
又因為旁邊的多倫海子水很多,,魚也多,,在上都吃魚,甚至比吃牛羊肉更加普遍,。
劉福通濃眉大眼,,面貌雄杰,他用筷子夾起一片魚生,,左右對視一眼后,,問道:“教主命令我等尋找南宋皇室血裔,可有效果,?”
這次韓山童來上都開平,,也不僅僅只是前來賄賂蒙古王公權(quán)貴。
他這次來,,是想在上都尋找一下南宋皇室后裔,,最好是找到一個幼子,或者幼兒,,自幼帶在教中培養(yǎng),,日后起勢,便以大宋血脈為號,。
自古以來但凡起大事,,都講究名正言順。
故而此事十分重要,。
關(guān)先生眸子閃爍,,搖頭道:“此時談何容易,蒙古人十分精明,,他們將那宋恭帝封為瀛國公后,,就對他住處保密,嚴加看管,,聽說他去吐蕃藏地修佛法,,還有漢傳佛經(jīng)流出,據(jù)說是他親自翻譯,,不過他已經(jīng)坐化有十年了,。”
劉福通冷哼一聲,,眸子轉(zhuǎn)了轉(zhuǎn),,道:“我看此事多半還要在哈麻那個韃子身上找出落,?!?p> “哦?此言何解,?”
劉福通瞇眼道:“哈麻乃是大元皇帝的管家,,歷來為大元皇帝掌管財貨和商隊,,知曉許多內(nèi)幕,在大元,,有錢者就有權(quán),,此大元通理,你再準備一些財貨,,我晚間去拜訪一下哈麻那韃子,,看能否從他嘴里套出些話來?!?p> 關(guān)先生猶豫道:“智者愚人,,常示之以弱,哈麻雖然看似貪財魯莽,,實則是個心細如發(fā)的胡兒,,你不可掉以輕心啊?!?p> 劉福通冷笑道:“放心,,我自有分寸,畢竟,,有凝香兒做內(nèi)應(yīng)……”
想起凝香兒,,他們才稍稍定下心來。
……
上都王城,。
宮帳多為木柵欄圍繞,,真正與磚石頭的建筑只有數(shù)座大殿,顯得粗獷而又豪邁,,尤其是大殿主殿,,此殿形狀猶如帳篷,青磚綠瓦,,珍貴的金磚,,昂貴的琉璃,屋檐廊角霸氣十足,。
建筑的主體,,主要還是以唐宋,遼金風(fēng)格為主,。
這主要是受到了遼國皇族后裔,,深受漢化的耶律楚材影響,當年成吉思汗招攬了耶律楚材,,窩闊臺便將耶律楚材為丞相,,也就是太師,耶律楚材建議他們的宮殿保留遼金制度,,而遼金舊制則基本上承襲了唐風(fēng),,故而建筑十分大氣渾然,。
王城之外,卻又是另外一種風(fēng)格,,挨著最近的是一座天方寺,,此是在耶律楚材之后,最受忽必烈信任的阿合馬所建,,再旁邊,,是忽必烈為了遏制阿合馬,推選的法王八思巴的駐錫地,,白塔寺,。
又往前一些,則是一座道觀,。
此地乃是當年全真道活神仙丘處機弟子趙志敬所修建,,不過近來已經(jīng)破敗。
再旁邊,,則是存放上都王城各種武器,,財貨,輜重的帳庫,,一座座巨大的帳篷,,或者木柵欄,里面擺放著成堆的武器和糧食,,珍寶,,這些珍寶來自于世界各地。
一隊隊武士膀粗腰圓,,身披重甲,,手持刀斧兵刃,在王城中巡邏,。
主殿內(nèi),,大元如今最有權(quán)勢的男人,大丞相燕帖木兒,,堂而皇之地坐在皇位左首最近的位置,,傲然地看著下方的大元群臣。
而皇位上那個十三歲的少年天子,,則是一言不發(fā),。
燕帖木兒胡須不多,面紅少須,,顴骨較高,,他身材高大魁梧,體型健碩,身穿華麗的官服,,頭戴包裹著黃帕子的笠帽,顯示出他不俗的身份,,此刻他眼神閃爍,,正聽著下方前來朝拜覲見的使臣說話。
他不僅貪財,,也十分好色,,乃是如今大元權(quán)勢最重的大丞相,太師,,在元仁宗,,明宗,泰定帝,,文宗都死后,,不僅廣納帝王妃嬪,還直接把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給納入后宮,,在大帳中有數(shù)十位絕色美人,,多有皇帝妃嬪。
而少年天子妥歡帖木兒,,也就是漢名“鐵鍋”的少年天子,,則是輕輕抿著嘴。
他皮膚白皙,,面貌俊秀,,身材不像是一般的蒙古人,反而顯得有些文質(zhì),,因為他母親曾經(jīng)是宋恭帝趙顯的侍妻,,而且他自己的親叔叔,元文宗皇帝還有自己乳母都說他不是大元黃金家族血脈,,導(dǎo)致如今在這大元上都,,這位天子鐵鍋十分不受待見,飽受鄙視和輕蔑,。
蒙古人是以實力說話的,,實力強的就是王,且宮中的老婦人,,還有下毒的習(xí)慣,。
許多任大元皇帝,太子,,極有可能是被鳩殺,。
如忽必烈精心培養(yǎng),飽受儒學(xué)熏陶,,比漢人還像儒生的太子真金,,就是在酗酒之后暴斃,,而后面的好幾任皇帝,都有酗酒的習(xí)慣,,酗酒之后死的不明不白,。
他出生在大元北庭,亦即大唐北庭都護府舊地,,年幼時候流落各地,,身上長期被捆縛著枷鎖,手腳都被磨破皮流血結(jié)疤,,先囚禁在高麗大青島,,高麗人故意不給這位大元皇族送糧食,險些被餓死,,后來元文宗偶然聽說自己這位侄子還活著,,就將他發(fā)配到了湖廣行省的廣西。
此時的廣西,,瘴氣較重,,深山密林中山路難行,稍微水土不服,,就能要了他命,。
當年大元征討緬甸和安南,許多北方士卒,,并非死在戰(zhàn)場上,,而是因為南方的瘴氣,瘟疫而死,。
誰承想,,鐵鍋不僅沒有死,反而在廣西靜江寺潛心修佛,,習(xí)文練字,,師從諸多漢僧學(xué)佛法和漢化,如今生的文質(zhì)樸樸,,端正雋秀,。
這也注定了他不會被蒙古本部王公喜歡。
“大皇帝,,再有半個月,,我大元就要舉行忽里臺(大朝會),到時各部蒙古王公,,諸國使者,,都要前來此地拜見,可還習(xí)慣?”
燕帖木兒面貌雄渾,,看起來粗獷不已,,實則是個心細如發(fā)之輩。
他早年間曾經(jīng)拜師忽必烈太子真金的老師,,學(xué)過許多八思巴秘文,,也學(xué)過漢文,回鶻文,,懂藏文,且軍事能力也十分出眾,,雖說是權(quán)臣梟杰人物,,但絕對是當世一流的勇武雙全人物。
皇帝鐵鍋聞言,,淡淡笑道:“太師安排,。”
燕帖木兒見他說話木訥,,心中頓覺自己看準了此兒皇帝,,日后大元盡在他掌握,不由得冷笑起來,,洋洋得意地捏了捏手上鑲嵌著寶石的金戒指,。
這一切,都被下方的大元右丞相,,也就是二丞相伯顏看在眼里,。
伯顏身材魁梧健碩,長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身材敦實大腹便便,但他卻并不遲緩,,反而十分敏捷,,面貌顴骨較高,臉頰泛紅,,一雙微微瞇起的眼眸閃爍著光芒,,伸手捋了捋山羊胡。
燕帖木兒掌握大軍,,且手下有幾個極大的仰仗,,乃是江南地區(qū)的賦稅稅收,仰賴著大元江南地區(qū)的海貿(mào)和稅收,,以及北方許多支商隊駝隊帶來的貿(mào)易收入,,他將大元三十五個萬戶軍隊牢牢把握在手中,他的商隊能夠從大元的大都北平一直走到極為遙遠的西方國度,埃及等地,,堪稱是如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
而伯顏也絲毫不差。
燕帖木兒主要的賦稅來源是各種海商,,色目回回,,江南海商,伯顏則主要仰仗諸多皇族,,西域,,色目回回,察合臺汗國的大商隊等,,家資億萬,,他能夠得勢,也是因為他廣有銀錢,,在大元如今的皇族以及臣僚中十分得勢,。
伯顏見燕帖木兒表情,冷冷地笑了笑,,心中暗道:“大丞相真是喝多了酒,,竟然以為這個兒皇帝鐵鍋是只小蟲子,他可不是普通的小蟲子,,漢兒比我們蒙古人的腦筋多幾個彎,,這鐵鍋是被漢人和儒臣教大的,豈是易于之輩,?”
他隨即又看向自己的侄子,,站在一邊的脫脫。
脫脫是伯顏的親侄子,,雖然年幼,,但是生長的手腳奇長,濃眉大眼,,臂力過人,,此刻站在一種皇族臣僚之中,猶如鶴立雞群,。
他瞇起眼來,,盤算將自己侄子脫脫安插在皇帝鐵鍋身邊,伺機奪權(quán),。
大元的皇帝從忽必烈之后很難掌握到皇權(quán),,故而幾個分管軍事賦稅的丞相,基本就是這個朝廷,,這個天下最有權(quán)勢,,最富有和最強的人,。
實際上,自從大元的寶鈔泛濫之后,,整個國家如今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古怪的部落散養(yǎng)放牧制度,,南北方割裂十分嚴重,南方的富裕地區(qū),,只要沒有災(zāi)禍,,就是天天大魚大肉,過的逍遙自在,,商人和漢人地主過得猶如太上皇,,只要將賦稅交了,再多多賄賂色目收稅官,,根本沒人管你干什么,。
而北方卻連年遭災(zāi)。
尤其是大元的幾個主要糧食產(chǎn)地,,中原河南,,陜西八百里秦川,。
因為之前黃河連年泛濫,,隨后旱災(zāi)和蝗災(zāi)四起,導(dǎo)致陜西八百里秦川餓殍遍野,,蒙古的皇族王公,,索性將八百里秦川占據(jù)來養(yǎng)馬,放牛放羊,,用作放牧,。
陜西許多漢民無地生存,也無房可居,,無處可去,,要么前去南方流落成驅(qū)口奴隸,要么就是在北方依附各大寺廟,,道觀,,或者是白蓮教,明教這類香教以求自保,,否則會活活餓死,。
整個大元,崩裂就在眼前,。
而大元最有權(quán)勢的幾個人,,王公貴族,卻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如何才能斗倒對方,,使得自己成為大元的太師,。
伯顏和燕帖木兒忽然心有靈犀似地,在臺上臺下對視一眼,。
而皇位上,,猶如木偶似的鐵鍋卻嘴角略微勾起,眸子閃過一絲憂色,,望向王城之外,,心中低嘆道:“三位神仙所說的那個陳四九道長,你在何處呀……”
天喵教主
小知識:元朝有很多蒙古族儒生,,對儒學(xué)十分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