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觀大道(摘自第十五章)
大道無形無名,,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道本無問,,問本無應,。
道者,,何也,?
生天地,,育萬物,,曰道,;
揭日月,演五行,,曰道,;
處卑污而大尊貴,曰道,;
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
細入剎塵,,曰道,;
大包天地,曰道,;
從無入有,,曰道。
及乎真原一判,,大樸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
體用不出于陰陽,,造化皆因于交匯。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于一道,。道生二氣,二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
萬物之中,,煌煌然靈貴者,人也,。人即吾身,,觀想吾身以求道。
吾能求道者,,由其能奪天地之元氣,。所呼者自身之元氣從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氣從外而入,。
即便末日世界,,元氣燥而毒,輻射隱于其中,,而元氣不滅,,亦可于呼吸之間奪天地之元氣。
末日世界元氣者,,乃末日世界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一陰一陽,,生育萬物,。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惟元氣不滅,。
抗下神雷到末世,,須知元氣亦茵茵。速覺悟,,出迷津,,莫在末世受苦辛。
第二觀:觀天地(摘自第十六章)
欲觀想吾身,,先觀天地之機,。天地之機何也?乃天地運用大道而上下往來,行持不倦,。大道即判而有行,,因行而有數(shù)。
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三綱既分,始有天地,。
天得乾道,,以一為體,輕清而在上,,所用者陽也,;
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而在下,,所用者陰也。
陽升陰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
天道以乾為體,,陽為用,積氣在上,;
地道以坤為體,,陰為用,積水在下,。
天以行道,,以乾索于坤:一索之而為長男,長男曰震,;再索之而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陽,。
地以行道,以坤索于乾:一索之而為長女,,長女曰巽,;再索之而為中女,,中女曰離;三索之而為少女,,少女曰兌,。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陰,。
三陽交合于三陰,而萬物生,,三陰交合于三陽,,而萬物成。天地交匯,,本以乾坤相索,,而運行于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氣,,六氣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萬物,。
三,、觀真陰真陽(摘自第七十六章)
道原一判而分天地,天地已廢而曰末日廢土,。
然廢土之中,,天仍得乾道,而輕清在上,,在上以陽為用,,暗抱一點真陰在其中。
故冬至后,,地中陽生,,以夏至到天,積陽所以生陰,,其陰感陰,,則陰不得耗散,散為霧,,凝為露,,霧露之氣,天之所出,,陰之真水也,。
廢土之中,地仍得以坤道,,而重濁在下,,在下以陰為用,,暗抱一點真陽在其中。
故夏至后,,天中陰降,,冬至到地,積陰所以生陽,,其陽感陽,,則陽不耗散,升為云,,施為雨,,云雨之氣,地之所出,,陽之真火也,。
復曰:待乾道下行于地,三索即終,,其陽復升,,陽中藏陰,上還于天,;
待坤道上行于天,,三索即終,其陰復降,,陰中藏陽,,下還于地。
陽中藏陰,,其陰不消,,乃曰真陰。真陰到天,,因陽而生,,所以陰自天降,陰中藏陽,。
陰中藏陽,,其陽不滅,乃曰真陽,。真陽到地,,因陰而發(fā),所以陽自地升,,陽中藏陰,。
陽中藏陰,其陰不消,,復到于地,;
陰中藏陽,,其陽不滅,復到于天,。
廢土之中,,大衍如是,周而復始,,運行不已,,是為天機。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