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
豆腐分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較嫩,。
我小時候隨外祖母去過幾次觀音庵,。外祖母吃長齋,殺生日都在庵中過,。素席上總有一道菜:水豆腐,。以香油炒,鮮嫩爽口,,不可名狀,。米飯三碗,頃刻下肚,,意猶未足,。我吃的豆腐屬南豆腐。
豆腐做法多矣,,風味各別,,不相雷同。
豆腐最純正的吃法,,在其未加石膏凝固前,,舀一碗,加糖即食,。雖豆腥味十足,,但最存其本味。這是上??谖?,家鄉(xiāng)人吃不慣。家鄉(xiāng)人喜歡小蔥拌豆腐。蔥宜小蔥,,嫩,、香,忌粗如指,,滋味即減,。
燒豆腐大體可分油煎和非油煎的。油煎最常見的是家常豆腐,。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長方形,,熱鍋溫油兩面煎。油不必多,,豆腐不吃油,。不要煎的太老,表面發(fā)皺,,即可鏟出,。用備好的五花肉,切薄片,,下鍋至肉出油,,加生姜、大蒜,、青椒,、醬油,將豆腐推入,,加水開猛火煮,,再小火收汁,讓豆腐入味,。芷江人喜歡加西紅柿,。西紅柿須燙過,去皮,,炒至成醬,。西紅柿汁滲入豆腐,乃佳,。
非油煎的豆腐,,在家鄉(xiāng)只在喪事上出現(xiàn)。家鄉(xiāng)有人去世,,不說死人,,而說又要恰“怕豆腐”去了?!芭隆贝砜謶?。這種豆腐吃時要小心,不能性急。因為很燙,,容易傷舌頭,。豆腐極嫩,入口即化,。豆腐口味獨特,,他處未有,也驚動了“舌尖上的中國”導演慕名而來,。做法與麻婆豆腐類似,,但又不同,。麻婆豆腐無外乎要多油,,要肉末,要郫縣豆辨,,要川花椒,。家鄉(xiāng)的這種豆腐的做法,至今讓我疑惑,。外地人做不來,,本地人會的也極少。但吃了讓人妙不可言,,意猶未盡,。
臭豆腐,聞著臭,,吃起卻香,。我在長沙、懷化都吃過,。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一位大人物年輕時常去吃。后回長沙,,又特意吃了一次,,說了一句:“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边@就成了“最高指示”,,寫在照壁上?;饘m殿的臭豆腐成了全國第一,。
在懷化上班時,附近的夜宵店,,常有臭豆腐,,伴有辣椒醬和大蒜。味道還說得過去。但隨年齡增大,,腸胃不佳,,不敢過多嘗試了。
家鄉(xiāng)的老豆腐,,只出現(xiàn)在過年前夕,。老豆腐其實并不老,只是和平時的豆腐相對而言,。在家鄉(xiāng),,過年前夕,家家會做老豆腐,。家里沒有大灶的,,一般三五個人相邀。人多了不行,,時間不允許,。我家常在小祖父家做豆腐。
做豆腐需要相當多的前期準備,。首先是柴火,,做豆腐需要旺火,普通柴不行,。少數(shù)家底豐厚的人,,用斧頭劈開的木材。這種木材,,普通人家舍不得,,可做房梁或他用。
我家燒毛柴和蕨葉,。后山遍山都有,。這種柴天生命賤,只在做豆腐時,,才能派上用場,。平常都不用的。它有致命缺陷,,燒起來火雖大,,但灰燼四處飄揚。做豆腐前一個星期,,我會上山砍毛柴和蕨葉,,一上午能砍四到五捆。
其次是浸泡黃豆,。黃豆需要加水浸泡一晚,。等黃豆吸水變軟,,用打磨機破碎。
最重要的一環(huán),,細磨碎黃豆,。這是技術(shù)活。碎豆要慢磨,,禁多放,,禁過快。磨得越細,,口感越好,。這環(huán)節(jié),母親親自為之,,絕不假手旁人,。
普通人家平時不做豆腐。家里沒有定型豆腐工具,。怎么辦呢,?我家就用過濾渣的大麻布,包裹豆腐,,捆實。上壓一塊石頭,。石頭的目的是把水從豆腐里擠出,。次日,未見滴水,,老豆腐即成,。
邊緣未成形的,可切下來做豬血丸子,。豬血丸子是貴菜,,只招待貴賓。豬血丸子由豬血,、老豆腐,、肉末三者組成。三者缺一不可,。市場有賣豬血丸子,,但難以下咽,要么缺血,,要么缺肉,,要么豆腐還未抓爛。
小時候,,母親教過我做豬血丸子,。把豆腐和豬血放入大缸,,雙手不停抓豆腐,至其爛如泥,,且顏色通紅,,未見白色。加肉末,。肉選肥瘦相間的,,盡量剁碎,如餃子餡般,。鹽肯定是要加的,,有的還加陳皮。做成臍橙大小,,捏緊,,不然易散。放入竹篩或封閉的竹籠,。底部空隙大,,貼一層稻草。把竹篩或竹籠掛在廚灶的房梁上,。柴煙熏干,。據(jù)說茶樹根是熏菜的佳品。
我很困惑,。許多地方不用柴火,,是放在太陽下曬干?;蛟S當?shù)責o柴,,或許他們并不清楚。這種條件下出來的東西,,味道肯定是沒有可比性的,。
中間成形的豆腐,一般切成邊長約兩厘米的正方體或厚約半厘米的三角形,,做成油豆腐,。正方體的油豆腐不易保存,在近期要吃完,,不然易發(fā)霉,。三角形的豆腐,用麻線穿起,,掛在房梁上風干,,可保存很長時間。做油豆腐時,,我會自告奮勇,。油豆腐成了,,我也吃飽了。
母親還會把部分正方體的豆腐做豆腐乳,。家鄉(xiāng)人叫豆腐乳為霉豆腐,。家鄉(xiāng)人喜歡霉豆腐。霉豆腐味道濃醇,,也下飯,,兩碗米飯只需一塊霉豆腐。豆腐靜放幾天,,至表層長了二寸長的白色絨毛,。放大量辣椒粉和姜絲,味道相當強烈,。用筷子夾入壇,,封存。
如有多余的豆腐,,母親還會切幾塊長方體的豆腐,,外抹一層鹽,與豬血丸子同熏,。家鄉(xiāng)人叫它為白豆腐干,。這是一道下酒菜。正月時,,招待親戚,,桌上會擺有碟子。其中就有一盤白豆腐干,。
豆腐干南北皆有,一般都是熏干,,也叫香干,。我有位同事對它情有獨鐘。每次上班吃飯,,只點一道菜,,就是香干炒肉。
如今市場上最流行的是鹵香干,。不管超市,,還是街上,到處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