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多說無益,。在稍作沉吟之后,,謝安石便直接發(fā)問道:“來日楚州將要何往,,不知殿下可有方略,?”
李景裕聽到這話,,就知道謝安石的最后考驗來了,!當(dāng)即便打起精神來,,正色說道:“晚輩自知才淺,不敢以取代自標(biāo),,唯踵跡以行,法從謝公,,不敢輕易,。凡開物務(wù),盡付規(guī)繩......”
這一整套說辭,,是李景裕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針對謝安石的性格與李全彬等心腹討論總結(jié)出來的,大體上的內(nèi)容便是整體保持原有的管理秩序,,先穩(wěn)定住楚州,,繼而將淮南東路軍與定北軍合并,成為真正屬于李景裕的武裝力量,。當(dāng)然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對于謝安石的安排,兩軍合并后,,謝安石將擔(dān)任旅長,,統(tǒng)兵三千。而一些謝安石所提拔的舊將,,職權(quán)俱都會保留下來,,不作更改。
其實未來楚州將會如何,,謝安石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李景裕的一面之辭,,他只是想探聽一下李景裕的態(tài)度而已。李景?,F(xiàn)在如此表態(tài),,肯定了他這些年在楚州的成績,,已經(jīng)讓謝安石感到很滿意了。
至于李景裕會否真的信守諾言,,會否按捺不住這種愛冒險的性格而沖動行事,,這都不是謝安石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李璟這個皇帝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場談話到此基本上算是結(jié)束了,,其實要談的條件,謝安石都跟蕭平談好了,,這次與李景裕見面只是為了了解李景裕的態(tài)度,。
謝安石哈哈一笑,對李景裕說道:“老朽年老多病,,去意早生,,不敢奢求這旅長之位,多謝殿下的好意了,。儀仗,、符節(jié)、軍資,、械用之類,,老朽俱已命人造冊封存。既然殿下已在軍中,,那也就無謂浪費時間,,即刻便召集軍中同僚共作見證,軍中事務(wù)俱付殿下,。老朽也好早一日卸下諸事,,輕身歸鄉(xiāng)?!?p> ......
短短七天時間,,劉延慶一家的滅門慘案就傳遍江東,漸漸向江南一帶擴散,。
只是與想象中的天下嘩然不同,,各州刺史出乎預(yù)料的盡皆保持沉默,不知是因為忌憚于李景裕的親王身份,,還是因為劉延慶一案牽扯到了正在北方興風(fēng)作浪的大遼,,眾人都唯恐惹禍上身……
整個江東,宛如被恐怖的氣壓所籠罩,。
但身處漩渦中心的李景裕卻若無其事一般,,依舊在有條不紊地接管楚州的軍政。
在謝安石和蕭平的協(xié)助下,,李景裕很順利地接管了淮南東路軍,。至于剩下的那位都指揮使趙寶吉,,在謝安石和蕭平兩人都倒向李景裕的大勢下,他只能選擇歸附李景裕,。當(dāng)然,,李景裕也沒有虧待他,直接把他擢升為旅長,,這是自李景裕創(chuàng)造旅長這一軍職后的第二位旅長,,算得上是一種榮譽。本來這位置是李景裕為謝安石所準(zhǔn)備的,,但是謝安石的去意堅決,,李景裕再三挽留都無法改變他的意愿,只好借花敬佛,,把旅長這個名頭按在趙寶吉頭上,。當(dāng)然,趙寶吉除了軍職變了,,實際職權(quán)并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管理著手下那兩千多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