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謙虛道:“沈王叔過譽了,小侄平日里無事時,,喜好研讀朝廷下發(fā)的邸報,,故而略知一二,,談不上博學?!?p> 韓王覺得有必要做一些補充,,以免沈王不知輕重而胡言亂語,便接著說了幾句,。
“傅讓為潁國公第三子,,并無繼承爵位的資格,沒有遭到連坐被流放,,已是父皇陛下法外開恩,,其人豈敢有非分之想?”
見沈王沉默不語,,朱高煦有意敲打?qū)Ψ?,便故意問康平道:“朝廷最近可有新的邸報下發(fā)?”
“回稟殿下,,昨天剛收到最新一期的邸報,,奴婢還未來得及稟告,請殿下責罰,?!笨灯竭B忙跪下告罪道。
朱高煦故作生氣道:“邸報何在,?”
“請殿下稍后,,奴婢這就去取?!?p> 康平言罷,,趕緊起身,接著走下觀戰(zhàn)席,,疾步繞行至幕后,。
他從置物架上找到行囊,連忙將之打開,,迅速從中翻出兩份微厚的邸報,,隨即火速返回觀戰(zhàn)席。
不多時,,眾人便見康平躬身而來,,雙手捧著邸報,將之呈給了朱高煦,。
“請世子殿下過目,。”
朱高煦伸手接來,,特地跳過他旁邊的韓王,,將其中一份邸報遞給了沈王,,然后開始低頭翻閱。
兩份邸報內(nèi)容一樣,,有一份是收到邸報后,,康平按規(guī)矩抄錄的備份。
這期邸報看著有些微厚,,但實際上只刊錄了兩件大事,,一是齊王被廢,二是朱元璋對《皇明祖訓》做了一些增補與修訂,。
片刻后,,沈王將邸報仔細讀了一遍,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韓王見狀,,心生疑惑,開口問朱高煦道:“敢問世子,,朝中發(fā)生了何事,?”
朱高煦沒有答話,而是將手中的邸報轉(zhuǎn)遞給了韓王,。
韓王看完邸報后,,恭敬的將其平放在案幾上,肅然道:“兩年前,,因二任秦王違法亂紀被貶為庶民,,父皇陛下令其弟繼承王位,此乃父皇對其他藩王的懲戒,?!?p> “如今齊王兄橫行無忌,殘害百姓,,天怒民怨,,除國褫爵,貶為庶民,,其妻、子為其掩護同罪而遭流放,,乃是父皇陛下依制而為,,小王認為父皇陛下修訂《皇明祖訓》,修訂皇親國戚爵位繼承之制,,功在千秋,。”
對此,,韓王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自洪武二十七年他就藩平原以來,,朝廷已多次處理過觸犯禁令的皇親國戚與勛臣。
由此,,朝廷逐漸形成了一套微調(diào)后的皇親國戚與異姓功臣的爵位封賞及繼承制度,。
而今,朱元璋將微調(diào)后的制度寫入祖訓,,定為祖制,,這是在向所有的皇親國戚與勛臣表明他的態(tài)度。
旁邊,,沈王黑著臉,,默默不語。
前年他于沈陽城中縱馬,,因馬受驚而意外造成數(shù)名百姓受傷,、一名年老者死亡。
朱元璋獲知此事緣由后,,念其并非蓄意殺人,,故而沒有依祖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褫奪其爵位而判死罪。
但卻嚴厲訓斥了沈王一頓,,并命令他十倍賠償傷亡百姓的損失,,還罰了他三年俸祿,更借此事警告其它藩王禁止擾民,,否則嚴肅處置,。
“皇爺爺圣明?!?p> 朱高煦抱拳向南遙遙施了一禮道,。
洪武二十六年,沐英與朱棡先后離世,,對年老體弱的朱元璋產(chǎn)生了極大的打擊,。
所謂過悲傷肺,自那以后,,朱元璋就落了下夜咳的頑癥,,短短半年后便徹底白了頭,整個人也日漸蒼老,。
若非朱元璋心中有著更新制度,、培養(yǎng)繼業(yè)者的執(zhí)念,恐怕他那時早已支撐不住,,撒手人寰了,。
他誅殺藍玉,是為了掃除有異心的驕兵悍將,,方便燕王朱棣掌控軍權(quán),。
他以朱高熾天生腳疾為由,,將其封為高陽郡王,命其就藩,,乃是為了讓朱高煦安穩(wěn)坐實燕王世子身份,。
他“變易秦王”、“斥責沈王”,、“廢黜齊王”,,其實是為朱棣繼位后削藩提供思路與法理依據(jù)。
他將犯了大罪的勛臣廢為庶民卻不殺之,,乃是為后世嗣君繼位后溫和的清理勛臣創(chuàng)立先例,。
至于專門針對宗室、勛臣爵位封賞與繼承制度的微調(diào),,設立爵位繼承考核之制,,是朱元璋參考朱高煦的提議,再三權(quán)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決定,。
他希望能為后世之君創(chuàng)立一套治理宗室勛臣的優(yōu)良制度,,避免多年后宗室勛臣成為朝廷財政的龐大負擔。
對于朱元璋而言,,更新制度,,是為了大明王朝能夠長治久安,千秋萬代,。
至于他所培養(yǎng)的繼業(yè)者,,不僅是朱棣,還包括得天眷顧的朱高煦,。
隨著朱元璋接觸朱高煦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對朱高煦思想上的了解也逐漸加深。
經(jīng)過對朱高煦多次試探與歷練后,,他發(fā)現(xiàn)朱高煦的的確確有著異于常人的遠見,,對歷朝歷代的興亡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深刻認識,更是能洞察到本朝各種制度的漏洞,。
而且朱高煦擔任直隸校尉時,,展現(xiàn)了強大的馭人之術與治政能力,節(jié)制邊軍時又體現(xiàn)了統(tǒng)軍作戰(zhàn)的軍事天賦,。
凡此種種,,皆令朱元璋越發(fā)肯定朱高煦應該是得天眷顧的天選之子。
正因如此,,五年來,,朝廷的個別體制被朱元璋做了一些微調(diào),,而這些制度的更新皆與朱高煦有著很深的關系,。
五年以來,,朱高煦的歷練之豐富,仿佛將朱棣過去十多年的經(jīng)歷走了一遍,,統(tǒng)率邊軍的歷練讓他變得更加沉穩(wěn)厚重,,威嚴日隆。
這一切,,皆得益于朱元璋的強力支持,。
凡是對朱高煦陽奉陰違甚至唱反調(diào)的官員,朝廷一律嚴辦,。
再加上有錦衣衛(wèi)密探充當朱元璋的耳目,,爺孫倆的溝通可謂是極為高效。
自洪武二十七年來到北平后,,朱高煦每年都會回金陵皇城兩至三次,。
第一次在五月份,受朱元璋之命回京述職,。
第二次在九月份,,按典制回京為朱元璋祝壽。
如果當年年底邊塞并無要事,,他還會受朱元璋之命令回京參加皇家的年節(jié)慶典,。
每次回京,朱高煦都會被朱元璋強制留在乾清宮東暖閣住三天,,目的是方便與朱高煦多說些話,,順便交流治國理政等大致方略。
若無意外,,朱高煦這個月便會收到讓他下個月回京述職的詔令,。
然而,就在此時,,一名親衛(wèi)急匆匆來到觀戰(zhàn)席前,,單膝跪地,恭聲向朱高煦作了一番稟告,。
“稟世子殿下,,有朝廷信使前來,馬總管已驗明來使正身,,因其要求密信必須當面交給殿下,,且需他人回避,故馬總管已請信使在中軍大帳等候,?!?p> “兩位王叔,小侄有信使要見,沒法作陪了,?!?p> 朱高煦起身,朝著韓,、沈二王拱手道,。
韓、沈二王剛才也聽見了親衛(wèi)所言,,又豈會阻攔,,當然是起身相送。
“莫非朝中有大事發(fā)生,?”
朱高煦走后,,沈王小聲疑道。
韓王皺眉低聲道:“信使要親自將密信交給世子,,并禁止旁人在場,,顯然是密信內(nèi)容過于隱秘?!?p> “我等身為親王,,莫非也無權(quán)知曉?”沈王質(zhì)疑道,。
韓王道:“該讓你我知道的,,世子必然會說,眼下別胡思亂想,,安心觀看校場上的比斗便是,。”

步驚俗
推薦票過期作廢,,你不投他不投,,本書何時能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