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動亂之源
順江而下速度可一點也不比陸上慢,。立在船頭衣袂飄飄的劉辨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身邊是蔡,、董二位太子妃以及王越,賈詡和徐庶則在船艙中對弈,。
“殿下可是有心事,?都站那一個時辰?jīng)]動了,姐姐要不問問殿下吧,?”董氏悄悄對蔡琰問道,。
蔡琰看了一眼董氏又看了一眼劉辨就近前剛準備開口說話就被劉辨的聲音給打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fēng),
一杯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殿下每每靜思則便有驚世之作,這首詩詞語言簡潔,,通俗直白,。殿下回倉吧,船頭江風(fēng)大容易著涼了,?!?p> “沒事,船頭景致別樣好,,不可不賞,,我們的琰兒也是大才女呢,,不知道可有大作?如此人間佳境,,如若沒有詩詞歌賦搭配其中,,豈不是如同滿桌佳肴沒有美酒?”
劉辨一行人一路游山玩水直奔揚州而去好不快活,??纱鬂h朝堂此時吵的不可開交。長沙區(qū)星的叛亂給奄奄一息的大漢再壓上一根要命的稻草,,何進打算讓富春人孫堅帶兵前去平叛,,張讓等十常侍堅持讓劉表安排荊州當(dāng)?shù)匚溲b力量就地消滅反賊,這樣堅持的目的無非為了剩下出兵費用,,把這帳算到劉表自己頭上去,。這幾個老腌貨太清楚皇帝是什么個脾氣了?;实鄣目诖拖衲酋鞯亩瞧ひ粯?,只進不出的。
雖然已是春暖花開時節(jié),,然后劉宏的身體卻不見有所好轉(zhuǎn),,長期的淫靡驕奢的生活早就折騰的如同這大漢江山一樣,只落下個茍延殘喘罷了,。
“阿父說的有道理,,長沙的叛亂就應(yīng)該荊州刺史去堪平,大將軍不必再說,,此事就這么定了,。”
“陛下,,可是刺史按照大漢律是沒有兵權(quán)的,?如何去指揮兵馬平叛?這有違律法???我大漢律法不可廢啊,!”何進再次辯解的說道,。誰說何屠夫胸?zé)o點墨,草包一個的,?這不大漢律還是知道的很清楚呀,。
何進剛說完就有人站出來說話了“啟奏陛下,如今我大漢各地肖小橫行,如果每一件小事都拿到朝堂來定奪,,一來耽誤剿賊時機,,二來更加縱容地方官員怠于正事。說句不好聽的話,,哪里出現(xiàn)賊寇叛亂哪里官員不作為的原因很大,,地方官員不作為反而讓朝廷讓陛下來維他們善后,豈有此理,?所以臣建議陛下恢復(fù)州牧制,,各州州牧有陛下任免,可募集一定數(shù)量的兵馬但不得超過朝廷限制的數(shù)量,,否則等同謀反,。而這些兵馬糧餉則有各州自行解決,朝廷可出具將領(lǐng)任免令,。這樣一來不但以保證各州自身安穩(wěn),,還可以為朝廷為陛下節(jié)約下一大筆養(yǎng)兵糧餉?!闭f這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dāng)朝宗正劉焉,,這種話一般的朝臣可不敢說,劉焉則不同,,他是漢室宗親身份,,這大漢江山他也算是主人,畢竟姓劉,,都是高祖一脈子孫。
“宗正此言大善,,朕以為可行之,。諸位愛卿可有何不同見解?”
此時堂下眾臣都在腹誹,,你皇帝說好了,,我們能說什么?再說了能為朝廷省錢,,你皇帝都不怕權(quán)利被分散,,我們又能說什么?所以眾人都低頭不語,。
劉宏掃視了一圈見眾臣都沒有反對的聲音便接著說道
“傳旨,,遷劉表為荊州牧,長沙叛亂當(dāng)立即剿滅,;劉虞為幽州牧,,護烏桓中郎將;宗正劉焉為益州牧,即刻赴任,,原益州刺史郗儉回京師述職,;陶謙為徐州牧;韓馥為冀州牧,。各州自行募兵不得超過五萬違者一律按謀反論處,,其他州郡可往討伐。其余州郡暫不做調(diào)整,,各州郡但有匪患自行剿滅,,不得拖延?!眲⒑赀@道旨意下的是輕松無比,,因為他省事省心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因為這道旨意導(dǎo)致他死后大漢帝國分崩離析,,軍閥割據(jù)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攻伐。完整的中央集權(quán)在這道圣旨下達之后開始走進最脆弱的時代,。
數(shù)日后幽州刺史府,。
“恭喜州牧,有了這道旨意,,那公孫伯圭再也沒有理由罔顧府君政令了,,府君安撫烏桓之策行之有效,卻被那公孫伯圭置若罔聞,,一味的行那殺伐手段,,以至于烏桓人視我大漢官員為卑鄙小人,一面說和解,,一邊舉刀兵,,長此以往幽州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府君和烏桓之策也形同虛設(shè),?!眲倓偵斡闹輨e架的韓珩奉承著劉虞說道。
“子佩之言吾豈能不知,?只是那公孫伯圭剛愎自用,,驕橫跋扈,對于異族他向來主張以殺制殺,,其麾下大多驕兵悍將,,實難掌控啊,!”
“府君莫要忘了,,您才是陛下認命的護烏桓中郎將,,且有募兵之權(quán),更有節(jié)制幽州所有兵馬的權(quán)利,,難不成那公孫伯圭想謀反不成,?以府君在幽州之民望募集五萬軍卒當(dāng)不是難事,盡快訓(xùn)練成軍,,即便敵不過那公孫伯圭,,也足矣震懾與他,府君當(dāng)盡快處理此時,,一旦時日過長,,于府君恐有不利啊,!”
“子佩提醒的很對,,此事便交于子佩去辦,盡快成軍,,那公孫伯圭再置本府君指令與不顧,,定將他拿下押解前往洛陽問罪?!?p> 薊縣劉虞在商量著怎么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和政令的正常實施,,對于公孫瓚這個不和諧的因素他劉虞相當(dāng)痛恨。想想也是啊,,任誰有一個刺頭手下總是與自己對著干,,還拿他沒辦法不痛恨呢?
此時右北平的公孫瓚與手下一眾將領(lǐng)也在商討著怎么應(yīng)付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主公,,陛下這道圣旨可是向著那劉虞老兒了,今后我等行事可要看那老兒的臉色了,。我等在這邊關(guān)守了這么多年,,為大漢出生入死,還是不及劉虞那老兒身份重要啊,。”公孫瓚手下說話比較溫和的恐怕就是關(guān)靖了,。
“鳥,,他劉虞老兒敢對咱爺們指手畫腳,包管叫他白費心機,。咱爺們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看他臉色行事,絕無可能,。如若那樣我老嚴寧愿解甲歸田,,這樣的上官爺爺不伺候。”嚴綱這位公孫瓚手下頭號戰(zhàn)將向來說話大炮筒子一個,,從來不懂什么叫唇槍舌劍,,更不懂什么叫政治。典型的軍人性格,,這樣的人確實只適合戰(zhàn)陣沖殺,,擺在朝堂上的話能活過一個月就算是奇跡了。
“這道旨意明顯是與我等不利??!主公一直以來對烏桓以殺伐手段震懾,劉伯安則是一味著求和,,須知那踏頓之流狼心狗肺野心勃勃,,豈是容易滿足之人?陛下這道旨意當(dāng)真是寒了我等邊關(guān)將士的心??!”單經(jīng)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個年頭當(dāng)兵吃糧立功受餉才是正道,,否則大家伙何必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拼死拼活的,?當(dāng)兵打仗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的要去陣前廝殺的,,誰知道哪一天自己就被流矢給結(jié)果了,?簡單點說就是為了家人更好的活著,為了可能會有的榮華富貴他們才聚一起拼搏的,,為了就是博個好前程,,哪怕自己不能享受給子孫也行。這就是這幫武人的心思,。
“諸位稍安,,還是聽聽主公的意思吧?我等皆以主公馬首是瞻,,主公怎么說我等怎么做,,主公尚未說話諸位不必動怒?!碧锟菜闶枪珜O瓚手下文武雙全的人才,,他說的話還是有點作用的,因此大家都安靜下來注視著公孫瓚,,眼神里充滿了期待,,希望公孫瓚不要說出違背他們意思的話語來,否則局面就尷尬了,。
“諸位想法本將已知曉,,劉伯安雖與我等政見不和,,但他好歹是上官,也是漢室宗親,,其身份不可與普通上官等同視之,。他為政我等為軍,怎么打仗我們說了算,,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大家相安無事,,他的政令我等依然照單全收受,不可明面上違背,。但是怎么做的權(quán)力在我等手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匹夫也想對我麾下數(shù)萬健兒指手畫腳?簡直荒謬,。我公孫瓚與烏桓打了這么多年仗,,白馬將軍這一稱號是打出來的,諸位兄弟與瓚出生入死,,瓚豈能寒了諸位兄弟之心,,此事無需擔(dān)憂,瓚自有計較,,必不負諸位兄弟,。這右北平還是我等兄弟說了算,劉伯安老兒估計也不敢來此施政,。哈哈哈”公孫瓚的話無疑是一掃眾人心頭烏云,,大家都被公孫瓚的話逗的哈哈大笑。
一個要掌控全幽州軍政,;一個把著軍權(quán)不放,;一個想要和解烏桓與漢民之間的民族矛盾;一個卻是徹底的民族主義者,,崇尚武力解決民族矛盾,。這兩者勢力之間從此注定只能存一。
朝堂上爭取利益的何進再次失敗而告終,。對于十常侍之痕與日俱增,,他恨十常侍總是在破壞他的計劃,對于張讓這些個老腌貨他恨不得殺之而后快,,可是皇帝卻視張讓等為阿父阿母啊,,恨歸恨可不能真動手啊,否則即便是殺了那個老貨,,自己也一起命赴黃泉了,。殺不了不代表這就算了,,仇恨的種子已經(jīng)深深的埋下,。何進的想法也是士族的想法,,他們也想除去張讓等十常侍,為什么呢,?皇帝是士族領(lǐng)袖沒錯,,可是皇帝的利益終究是與士族對立的,而張讓等十常始終是站在皇帝身邊的,,這就觸及到了士族的利益了,,人都是自私的,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誰能淡定,?
矛盾的產(chǎn)生無非就是利益的劃分不均?,F(xiàn)在皇帝開始漸漸的觸及士族利益了,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而此時士族已經(jīng)在醞釀如何誅殺十常侍了,,恰好大將軍何進也在密謀如何誅殺十常侍。世間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這消息自然也能傳進張讓等耳朵里面,。束以待斃自然不是這幫老貨的性格。他們也在密謀對策,,而身為皇帝的劉宏自然是樂見其成,,底下大臣們?nèi)绻F板一塊,那么他這個皇帝可就做到頭了,,只有底下大臣們鬧的越發(fā)不可開交他就做的越穩(wěn),,因此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他只是知道就行了,,并不打算阻止,,到時候誰吃虧了自然到他這里來告狀。就好像兩個孩子打架,,打輸了的那個自然找父母哭訴,,指責(zé)對方不應(yīng)該違背游戲規(guī)則拿棍子動手一樣?
剛剛建好的泳池奢華無比,,凡進入伺候的宮女一律不得穿衣,,這等生活堪稱奢靡淫逸的生活徹底將劉宏送入了生命倒計時的狀態(tài)。
劉宏心頭依然在謀劃著傳位給次子劉協(xié)的念頭,。外戚干政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今天的何進是有自己壓制著,一旦自己離開,,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否壓制的住這些權(quán)臣呢,?所以他想傳位劉協(xié),這樣一來繼續(xù)士族,,何進,,十常侍三足鼎立于朝堂的局面,,這樣的局面無異于最安全最平衡的,符合皇帝的利益,。如今兩家合謀想要除掉十常侍,,也許這就是一個契機,可以順利傳位與劉協(xié),。劉宏靠在泳池便閉目思考著,,身邊幾個不著寸縷的宮女小心翼翼的按摩著。
劉宏雖然知道張讓等人在密謀如何應(yīng)對來自何進及士族的威脅,,但他不知道張讓他們?nèi)绾位?。但是張讓他們知道劉宏在想什么呀?比如皇位的傳承問題,,張讓他們可是一直都知道皇帝劉宏鐘意皇次子劉協(xié)的,,如果慫恿陛下傳位皇次子劉協(xié)那么何進和士族共同認可的皇太子劉辨不就登不了皇位了,劉辨登不了皇位,,那何進,,士族還有什么威脅可言?未來的皇帝劉協(xié)是自己等人一手扶持起來的,,自己會站在自己陣營這邊,,況且新皇帝也需要自己等人的勢力來維持自己的皇位穩(wěn)固啊,所以怎么算這一招都是妙棋,。光想不動是等死的行為,,因此張讓等想到了便行動了,行動很簡單,,無非耳邊風(fēng),,太后那里安排了得力的人手去吹風(fēng)了?;实圻@邊張讓打算自己親自來,。
張讓好似幽靈一般飄進了和歡殿泳池邊上,注視著在那閉目思考的劉宏,。望著身體日漸頹廢的皇帝,,張讓越發(fā)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英明。
大漢朝堂就是大漢江山的風(fēng)向標,,稍有風(fēng)吹草動朝堂各派系,,各地官員都會做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來維持己方利益,對此皇帝覺得無礙大局,。只要不觸動他的底線都沒有問題,。該有的利益給他就行。
于是富春人孫堅通過大將軍何進上交皇帝三千萬錢便成了長沙太守烏程侯。何進以為這是在荊州埋下了一顆種子,,而孫堅則以為自己終于可以主政一方了,,自己是通過陛下認命的朝廷官員,而不是荊州牧劉表認命的,,所以只要自己不造反,踏踏實實的做好他這個長沙太守劉表這個上官也不能拿他怎么樣,。得,,又一個翻版的劉虞公孫瓚。長沙太守之所以空出來,,還不是因為區(qū)星干的好事,,殺盡了長沙官員,這才有了孫堅的機會,。朝廷命令劉表自組軍隊剿滅叛亂,,這下劉表正好,一紙文書下給孫堅,,命其組建一支不超過兩萬人的兵馬剿滅叛亂,。真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反正劉表認為自己不花一分錢剿滅叛亂,,然后功勞還是自己的,,如果孫堅無法剿滅叛亂正好自己可以借口拿掉他太守之位,自己安插人手進去,。一舉兩得的妙計,,此計是劉表的首席幕僚蒯越給他的出的。剛開始還因為孫堅直接找皇帝認命的事大動肝火呢,,因為蒯越的這一條計謀變得樂觀了起來,,憑心而論他不希望孫堅能成功剿滅叛亂??赏M酱笫驮酱?,孫堅干脆利落的消滅了區(qū)星萬余人的叛亂,江東猛虎之名從此名揚天下,。
如果沒有漢帝劉宏駕崩后的群雄割據(jù),,諸侯爭霸的局面估計不會發(fā)生,就算發(fā)生至少也晚來幾年,。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孫堅,,曹操,董卓,,袁紹還是袁術(shù)這些未來的諸侯都是沒有割據(jù)稱雄的想法的,,至少心里還是認可大漢朝廷認可劉宏的,劉宏在他們看不到任何機會,。頂多就是秘密的擴充自己的勢力而已,,說兩萬兵馬,,其實沒人老老實實的就募集兩萬人馬,收斂點的三萬左右,,膽大點的翻一倍,。這就是此時的大漢帝國的局面。這也為以后群雄割據(jù)留下了機會,。
相比于大漢北方諸地,,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火摧殘的大漢南部的半壁江山顯要富庶的多,至少百姓們?nèi)粘龆魅章涠⒚銖娍梢猿燥柎┡?。但是離劉辨的要求還差的很遠,。
這一日劉辨一行來到了秣陵。上一世劉辨的故鄉(xiāng)便是這里,,不過這里叫南京,。秣陵是漢末時期的叫法。此時的長江江面也比后世的江面更加寬闊,。
陽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雖然揚州治所在壽春,,但秣陵城于揚州而言也算是繁華大城了,。棄船登岸,走走停停,,看著遠處孩童的嬉戲,;農(nóng)夫的勞作;婦人的浣洗,;處處洋溢著一派盛世祥和的景象……
“一帶江城新雨后,,杏花深處秣陵關(guān)。
如果我大漢皆是如此景象該有多好??!百姓豐衣足食,這點要求于朝廷來說只是應(yīng)該做的事,,可是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都在做什么,?百姓豐衣足食了誰還冒著殺頭的危險來造反?百姓們不造反這些官老爺們豈不是更能長久的受益下去,?把百姓都逼反了,,沒人種田了,糧食從何得來,?這么淺顯的道理居然看不明白,?鼠目寸光之輩尸位其上,誤國誤民矣!”
“殿下憂國憂民,,心懷社稷乃是大漢之福,,百姓之福。怕是這祥和的田園風(fēng)光只是表面現(xiàn)象罷了,,根源在朝堂上啊,。”賈詡能夠理解劉辨的心思,,他對大漢朝廷沒有多少歸屬感,,誰做皇帝他真的不在意,只要他能夠吃得飽穿的暖,,誰是皇帝不重要。所以他敢說其他人不敢的話,。
“文和先生一語中的,,可惜孤還很幼小,胸中縱有滔滔凌云志,,也只能這般悠悠天地行?。 眲⒈嬲f完自嘲的哈哈哈大笑道,。
“殿下即便玩笑話語也能口出驚世之語,,殿下之才放眼大漢恐無人企及,那些所謂的海內(nèi)名士,,當(dāng)世大儒我看皆是讀死書的酸儒,,也就是書讀的多了點,才華如何還真的有待商榷啊,?!毙焓哺l(fā)自內(nèi)心的說了一句,他游歷的地方很多,,可是所見所聞都令他失望或者毫無興致,,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因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大漢江山未來的希望在哪,?更看不到自己未來的希望在哪?沒有希望了他還能有興致可言,?現(xiàn)在不一樣了,,劉辨才華舉世無雙,心懷社稷,,又是當(dāng)今太子,,無論怎么分析怎么看,劉辨都是大漢江山未來的希望。徐庶此時才覺得自己對未來充滿了向往,。因為希望就在不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