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一次,,我去鎮(zhèn)上的藥鋪問的蟲草么,?”
“那啥東西,?”
“一味中藥材,我打算進去收購一些,,這是那個地方的土特產,,上一次我們去問,市場價300塊錢一斤左右,,但我估計在里面去收購,,價格超不過50一斤,拿回來搞批發(fā),,賣200塊錢一斤,,你有興趣么?”
“你意思是說,,進價50,?賣200?去,,怎么不去,,真有這么好的事情?”
“當然了,?!?p> 跟缺一門,只需要簡單說明一下,,讓他別那么多廢話,,跟著自己跑一趟就對了。
說多了他也不懂,。
可缺一門上道真的挺快,,想了一下,竟然說道:“這個,,恐怕要不少本錢吧,?”
“夠了,我準備了2000塊錢的樣子,,先進去探探路,?!?p> 范陽身上1000多塊錢,看看能不能在范偉那里,,再想辦法套個1000塊錢,。
眼看著四月份,已經到了蟲草采挖的季節(jié),,先進去探探路,,遲早是要大規(guī)模采購的,最遲明年,,爭取能先囤積個幾十公斤,。
“嗯,那行,,范陽只要你想干,,就算不給錢,我也跟著你去,,那接下來咋辦,?咱們現(xiàn)在就走嗎?要不我去買票,?”
“急什么,,還早呢,今天先來探探路,?!?p> “嗯,那接下來干什么,?”
“下午先陪我去荷花池走一趟,看看能不能帶點什么東西進去,?!?p> 下午一點多,站在荷花池批發(fā)市場,,看著眼前一條條街,,琳瑯滿目的商品,和擁擠的得水泄不通的人群,,既有點感慨,,也有點拿不定主意了。
“到底帶點什么進去好呢,?”
由于從業(yè)經歷的原因,,作貿易,也和那啥一樣,,講究個賊不走空,,所謂雙邊貿易,,自然是來回都有利潤,這才符合一個生意人的習慣,。
川藏線,,這是一條非常古老的貿易路線,起源很早,,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
川藏線,又叫蹚古道,,茶馬古道分為兩條線,,一條川藏線,一條滇藏線,,滇藏線叫夜郎道,。
而這個茶馬古道是怎么由來的呢?
這最早源自于古代,,中原地區(qū),,和西臧地區(qū)的邊境貿易。
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便和中原有著非常頻繁的貿易往來了。
歷代朝廷都很重視對青藏高原的雙邊貿易,,彼此之間有著非常硬性的互換需求,。
首先青藏高原的牧民對茶葉非常依賴,由于海拔過高,,氣候惡劣,,常年高寒缺氧,牧民常年以牛羊肉為主食,,農作物只有一點青稞,,又沒有蔬菜。
日常的飲食全靠茶葉來分解體內的脂肪,。
茶葉,,對高原上的牧民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非常依賴,,幾天不喝茶,,渾身都是病,連屎都拉不出來,。
但雪區(qū)又不產茶,,藏民的茶葉供應,就只有靠四川雅安一帶的茶區(qū),,和云南普洱,,大理一帶的茶區(qū)供應,。
宋朝的時候,雙邊貿易就很繁榮了,,主要的交易市場就在康定,。
但宋朝交易過去的銅錢,鐵幣,,往往被藩國的王爺,,吐司,拿來私鑄武器,,害怕他們造反,,所以早在宋朝的時候,便將茶葉,,特別是供給到高原地區(qū)的茶葉,,劃為了戰(zhàn)略物資。
設立鹽茶司,,由朝廷統(tǒng)一調度,,不許民間私自買賣。
從此高原和中原地區(qū)的雙邊貿易,,就變成了以貨易貨,。
可以說中原歷來都占了很大的便宜,靠控制高原地區(qū)的鹽茶供給,,用低廉的價格,,換來了大量的牛羊馬匹,還有毛皮,。
這就是著名的茶馬互市,。
而高原地區(qū)特產的皮革原材料,也在范陽的計劃之內,,跑一趟康定,,一舉兩得,其實作貿易就是這個樣子的,,拋開科技和現(xiàn)代精加工的成份之外,各地有很多土產,,都可以作為貿易的對象,,最簡單來說北方的蘋果,運到南方來,,就能夠掙錢,。
其實貿易,就是這種很簡單的道理,。
貿易離不開運輸,,哪怕你就是到蔬菜批發(fā)市場,,運到菜市場,也會有足夠的利潤,。
在水果市場,,運到自己的店鋪,或者各個小區(qū),,街道,,也會有足夠的利潤。
社會的分工不同,,哪怕人人都知道你要賺錢,,可這是你應該賺的。
這就是傳統(tǒng)的商人,,市場經濟也有一種約定俗成,,只不過現(xiàn)代的貿易,肯定比古代的貿易要好做得多,,因為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
照理說,按雪區(qū)和甘孜阿壩的風俗人情,,茶葉肯定好賣,。
但人人都知道的,那肯定利潤很低了,。
就好像古代一樣,,鹽茶都被朝廷壟斷,任何民間的貿易行為,,私販鹽鐵,,都是砍頭的大罪。
而到了現(xiàn)代,,還不是一樣,,這些肯定供銷社就賣了。
雪區(qū)又沒有什么品牌的習慣,。
所以茶葉只是下下策,,長期零售還可以,短期脫手肯定是很難的,。
要建立自己的貿易渠道,,那么在范陽的計劃里,要達到利潤最大化,,還有以后巨大的競爭壓力,,肯定是要跳過官府,建立自己的收購點,,直接向牧民收購最好,。
那么有兩種操作的模式,,一種是在本地扶持一些采購商。
另一種就是自己派人,,在里面建立辦事處,。
所以掙多掙少是另一個問題,要是找得到一種受牧民歡迎,,甚至追捧的商品,,那操作起來就簡單得多了。
達到雙邊貿易,,還有一個互換的需求,,這才作得長久,利于持續(xù)發(fā)展,。
但到底帶個什么東西進去好呢,?
成都是西部重鎮(zhèn),也是西部地區(qū)最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從北站客運站出來,,坐個三輪車,十幾分鐘就來到了荷花池批發(fā)市場,。
而荷花池批發(fā)市場,,毫無疑問,絕對是90年代整個西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產品最齊全,吞吐量最大的一個小商品批發(fā)市場,。
周邊的幾條街道也全都是店鋪,,紡織,食品,,服裝,,百貨等應有盡有,凌晨3點就開市,,到早上8點是最高峰的時間,,隨處可見密密麻麻的人頭,拉貨的三輪,,大包小包的貨物,,來來往往的貨車,盡管范陽和缺一門到荷花池,,已經是中午時間了,,可依舊擠得水泄不通,。
最常見的生意是作食品和服裝的,。
幾乎四川這邊,,所有縣城,小鎮(zhèn),,地級市的服裝店,,都會在這邊進貨。
全國各大服裝品牌,,也都在荷花池設有分公司,,辦事處。
而成都的北門,,由于交通便利,,物流快速,在城市的規(guī)劃當中,,也是最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口岸,,輻射力度很大,新韁,,青藏,,云貴兩個省都有貿易往來,周邊還有大型的建材市場,,電子電器市場,,食品市場等等,隨處可見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