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建立后,承平百年,,仿上古例,,將天下分為十二州,其中思州,、江陵、嶺南并稱江南三州,。
這三州自古便是膏腴之地,,經(jīng)百年積蓄,如今已然商貿(mào)繁華,。
江陵位于大晉東南,,東側(cè)靠海,內(nèi)有前朝開辟的運河,,是糧道命脈,。江南三州的稅賦皆自江陵轉(zhuǎn)運,是名副其實的咽喉之地,。
距離運河二三十里,,有一條并行的陸路,名為江陵古道,。
自運河開辟后,,古道行人寥落,商販紛紛搬走,,行人往往要走上三四十里,,才能找到一處打尖歇腳的地方,。
這一日,忽有一行六人出現(xiàn)在這條古道之上,。
最前面是四個赤腳纖夫,,布衣麻褲,褲腳高高挽起,,腿上滿是淤泥,。
他們合力抬著一只大蚌,磨盤大小,,少說也有三四百斤重,。
四人走走歇歇,累得滿頭大汗,。
纖夫身后是一男一女兩人,。
男的是個穿著黑袍的中年人,面色陰冷,,腳步沉重,。
中年人身后跟著一名妙齡少女,穿著黑色勁裝,,玲瓏窈窕,,腳步輕快,看向中年人的神情滿是恭敬,。
一名纖夫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汗,,對中年人說道:“這位客官真是了不得,這么大一頭蚌,,你一個人就從水里撈起來了,,真是神力……”
那中年人不理會,背在身后的右手輕輕搖了搖,。
身后的少女心領(lǐng)神會,,上前笑問道:“劉三哥,為這蚌我們可花了不少力氣,,若是烹飪得不好,,那可就浪費了!你說的那個「小廚神」真有那么厲害嗎,?能料理這么大一只蚌,?”
這少女紅唇絳目,聲如銀鈴,,令人忍不住生出好感,。
劉三靦腆笑了笑,說道:“姑娘放心,,這方圓三十里,,誰不知道小廚神的大名,?”
中年人眉頭一皺。
那纖夫以為他不信,,連忙道:“小廚神可神了,!就說我們吧,雙腿常年泡在淤泥里,,易生芥蘚,。夏天發(fā)作起來又痛又癢,難受的要命,,找了多少大夫看不好……”
那女子神色一動,,道:“小廚神治好了你們的病,?”
劉三愣了一下,,豎起大拇指,道:“姑娘猜得一點不錯,!小廚神把運河里的鯉魚燉了湯給我們喝,,喝了三個月,全好了,!”
女子恍然說道:“難怪你們第一個就想到他,!”
劉三說道:“料理這頭大蚌,除了小廚神,,再沒別人有這能耐了……”
女子笑了笑,,接著問道:“小廚神這么厲害,你們可曾看過他做菜,?他手藝這么好,,會不會武功?”
“武功,?”劉三聽得一愣,遲疑道:“沒聽說小廚神是個練家子??!”
“我看未必……”前面一個抬蚌的纖夫反駁道。
“哦,?“少女精神一振,,問道:“這位大哥見過小廚神出手?”
“那倒沒有,,”纖夫搖頭說道:“小廚神會不會武功我不知道,,不過他端菜上桌從不用托盤。滾沸的魚湯,,他端在手里面不改色,,這本事怕沒幾個廚子能做到……”
黑袍中年人忽然問道:“這小廚神的手上有沒有老繭,?”
那纖夫面露古怪之色,道:“客官您問得好,,我特意留過神,,小廚神那雙手又白又嫩,根本不像是握刀的手,?!?p> 中年人眼中精光一閃,點頭道:“那就沒錯了……”
劉三試探地問道:“什么沒錯了,?先生您認得小廚神,?”
中年人卻不答話,催促幾人趕路,。
劉三招呼幾人重新抬起巨蚌,,心下揣測:這人陰沉得很,該不會是小廚神的仇人吧,?
可轉(zhuǎn)念一想,,又覺得不對:小廚神不過十八九歲,年紀對不上??!
那黑衣女子見連忙轉(zhuǎn)移話題,與纖夫們聊了起來,。
她樣貌清秀,,又善談吐,三兩句話就與纖夫們打成一片,,消除了他們的戒心,。
六人又行了三四里,前面出現(xiàn)了一間低矮的茅草屋,,煙囪里正冒著炊煙,,遠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
茅草屋外面擺著四張長桌,,八條長凳,,此時正有兩名客商打扮的人坐在靠近官道的長桌旁吃飯,見纖夫們抬著巨蚌而來,,紛紛好奇地看過來,。
劉三志得意滿,大聲叫道:“小廚神,,快出來,!看我們都撈到什么了!好東西啊,!”
“來了,!劉三哥,,這次又撈出什么稀罕東西了?”
一名年輕人推開茅草屋的木門走了出來,他身形瘦削,,腰系圍裙,,手拿菜刀,,看見纖夫們抬的大蚌,,驚呼道:“哇,好大一只蚌,!”
劉三呵呵一笑,,說道:“我做了二十幾年的纖夫,今兒也是頭回見到這么大的家伙呢,!”
小廚神指揮兩名纖夫?qū)⒋蟀龇旁诘厣?,繞著巨蚌轉(zhuǎn)了一圈,嘖嘖稱贊道:“這蚌怕有三四百斤,!你們是怎么撈上來的,?”
劉三回頭看向中年人,說道:“這東西在水里力氣可大,,四個人都拉它不動,。你猜怎么著,這位先生一個人就把它拉上了岸,!”
“哦,?”
小廚神眼睛一亮,好奇地打量起中年人,。
一個人能使出三四百斤的力氣,,那絕對是練家子。何況劉三哥言下之意,,似乎這中年人當時未盡全力……
小廚神出來時,,中年人就一直在打量著他,此時上前問道:“你就是劉三口中的小廚神,?“
小廚神連連擺手,,說道:“哪里哪里,不過是混口飯吃,,哪里稱得上廚神了?我叫鄭奇,,先生叫我名字就是了,。”
中年人不置可否,道:“不知小廚神打算怎么處理這只大蚌,?我倒想見識見識,!”
提起廚藝,鄭奇眼里立刻有了神采,。他繞著巨蚌又轉(zhuǎn)了一圈,,心里開始盤算起來。
劉三笑了笑,,說道:“這有什么難的,?敲碎外殼,掏出蚌肉,,爆炒也好,、清蒸也罷,都是美味呀,!”
一旁的食客此時也聚攏過來,,圍著巨蚌議論紛紛——
“劉三說得不錯,只要材料好,,怎么做都是美味……”
“要我說還是爆炒得好,,放上一點辣子、蒜蓉,,又嫩又辣,,想想都流口水啊,!”
“你小子就知道辣,!別糟蹋好東西,我看還是清蒸最能發(fā)揮蚌肉的鮮味,!”
“清蒸味道太淡了……”
中年人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眼睛一直盯著小廚神,問道:“你打算怎么做,?”
鄭奇沉吟道:“爆炒,、清蒸,原無不可,,只是用在這只大蚌身上,,卻大為不妥?!?p> 劉三疑惑道:“這是為什么,?”
鄭奇解釋道:“三四百斤的巨蚌,少說也活了上百年,,肉質(zhì)早就養(yǎng)得細密堅韌,,嚼不爛、咽不下,消化不得,。倘若過油爆炒,,不僅味道滲不進去,肉質(zhì)也會變硬,,難以入口……”
“那清蒸呢,?”
鄭奇說道:“清蒸最是鮮美,但卻同樣存在無法將軟化肉質(zhì)的問題,,難以產(chǎn)生好的口感,。”
“難道這么大的蚌,,就這么浪費了不成,?”
劉三頓時有些急了,為了把這只巨蚌抬過來,,他們可是費了老大的力氣,,難道這一路都白忙活了?
“那倒不是……”
鄭奇笑著說道:“我不愿清蒸和爆炒還有一個原因:這巨蚌是天然生成,,清蒸,、爆炒難免要破殼碎肉,這卻失去了那份天然意趣,?!?p> 鄭奇拍了拍圍裙,道:“麻煩幾位大哥在門前壘三個小土坡,,架起這只大蚌,!”
“壘土坡?這是做什么,?”
“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