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從李非家趕回公社廣播站,,剛要進門,突然傳來“姐姐”的叫聲,。原來是妹妹琴美來了,,這位從來也不曾私自來找過姐姐的“不速之客”的出現(xiàn),,著實把琴音嚇了一跳,。農(nóng)村人很少出門,,尤其是妹妹這種人,,更少出門,,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找到廣播站來,,琴音還以為家里出什么事讓妹妹起來通知呢。問了琴美,,才知道她是因為受不了家里天天吵吵鬧鬧的氣氛,,跑來了。
“你怎么知道我工作的地方,?”琴音問道,。琴美沒有回答,只是用手指指了一下遠處,。琴音順著手指的方向看去,,原來是林前。林前正扶著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朝她姐妹倆笑,。琴美說,,本來是要去趕集的,路上遇見林前了,,林前要送她回家,,她不肯回,便被送到這里來了,。
琴音遠遠地朝林前笑了笑,然后便帶著琴美進廣播站的屋子里了,。林前騎著自行車離去,。
進了屋子,琴音便向琴美問起家里的情況,。琴美憤憤不平地說:“看到媽媽擁有縫紉機后那個高興勁,,其實也沒有什么不好啊,為什么奶奶,、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家里有縫紉機呢,?”
“也許是因為家里窮,大家都不想花錢在大件物品上吧,?!鼻僖魬?yīng)道。
姐妹倆談著談著,,便一起回想起媽媽和她們姐妹的一段往事:
那年,,姐妹倆都還是孩子,琴母跟著村里的人到幾公里外的深山打柴,,習(xí)慣帶上三個蕃薯,,用紙盒子裝著,準(zhǔn)備做午餐,。臨行時,,剛好被琴音、琴美姐妹倆撞見,,兩個小孩聽說媽媽要到深山打柴,,便要跟著一起去,媽媽不許,,姐妹倆偷偷地跟著琴母,。到了深山處,琴母發(fā)現(xiàn)了跟來的琴音,、琴美倆小孩,,無奈,便讓他們在山下等,,自己在山上干活打柴,。
中午,琴母雖然餓了,但想到兩個跟來的小孩,,便不舍得吃那三個蕃薯,,向著山下喊:“你倆等著,我送蕃薯給你們吃,?!逼鋵崳酱宓男『⒆釉缇椭懒舜笕藗兟愤h帶少量午餐的做法,。姐妹倆懂事,,擔(dān)心餓著媽媽,便竊竊私語起來:“媽媽干重活,,我們倆沒干活,,還是讓媽媽吃吧,免得沒吃東西沒力氣干活,?!碧ь^一看,媽媽正在摸索著下山,,琴音機靈,,與妹妹使了個眼色,便向著山上喊:“媽媽,,別下來了,,我和妹妹回去了!”然后隱藏在路邊的灌木叢中,。
琴母想說路途太遠,,怕迷路,別回去,。話還沒說,,只見兩個小孩子往來時的路子跑去,不見了身影,。便也在山上的大樹下,,吃蕃薯,送泉水,。山里人能吃,,女人也不例外,三個蕃薯一陣子功夫便吃了個精光,。但在此時,,琴母卻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兩個小孩都沒有走,,都還在,,而午餐已經(jīng)被自己吃光了,,不禁心疼起兩個小孩來,忍不住哭,,不停地抹眼淚,。
琴音和琴美姐妹遠遠望見媽媽抹眼淚,自然明白,,那是媽媽是對自己的愛和擔(dān)心,。琴音說:“真的很餓呀,我都餓晃蕩著了,?!鼻倜捞煺娴貞?yīng)道:“爸爸說,能忍饑挨餓才才有出息,。”
傍晚回到家,,母女三人都已經(jīng)饑腸轆轆的,。聞到琴奶奶給他們煮的稀粥香味,臉上都露出了笑意,。吃飯的時候,,講起白天發(fā)生的事,琴奶奶笑著說:“你們現(xiàn)在生活算好的了,,餓一兩天也不會有事,。”接著,,又說起解放前抗日戰(zhàn)爭年代,,那時,真的是到處都沒有糧食,,家里沒有,,家外也沒有,到處都是饑餓,,許多人將地下能挖的,,路邊能采的,山上能吃的,,蟲子,、蚯蚓、樹皮,、野草,,能吃的都給吃光了,后來真是到了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的地步,,活活餓死人是經(jīng)常的事,。
也許是聽奶奶的話聽得入心入耳了,也許是白天三個蕃薯的事情讓琴音刻骨銘心了,,夜里竟然做了個夢,,夢見自己不知哪來的很多白米,提一桶給奶奶,,一桶給媽媽,,還有很多桶,想送給貧窮饑餓中的人……
琴音,、琴美回憶著往事,,不知不覺快到中午了。琴美說:“姐姐,,我想趕集,,去吃個面條?!鼻僖粽f:“好?。∥矣绣X,,我請你,。”
姐妹倆走出廣播站,,往公社的集市趕去,。雖然快到中午,但是路上依然很多趕集的人,。他們大多是從四面八方的農(nóng)村來趕集的人,,大多數(shù)人在趕集的時候都會換上一件看起來比較像樣的衣服,走路而來,,來到集市的時候也快到中午了,。也有一部分人是騎自行車的,鈴聲響處,,往往是自行車飄忽而過的威風(fēng),。
見到這樣的情景,琴音,、琴美才想起,,這天恰好是公社集市的墟日。所謂墟日,,就是公社的幾個集市輪流開市,,農(nóng)歷每月上、中,、下旬分三輪,,逢一四七日為公社集市開市的墟日,。
姐妹倆到了集市,被目不暇接的熱鬧景象迷住了,。這一邊,,是賣竹子編織的籮筐、簸箕,、竹椅,、竹籠的,一些買家仔細地看貨,,談價錢,。這一邊,是賣鐵器的,,各種杯子,、鏟子、鍋,、鋤頭,、鐮刀,應(yīng)有盡有,。那一邊還有賣雜貨百貨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各式各樣的雜用的東西,幾乎占領(lǐng)了市場的一角,。逢墟日,,人山人海的。
離開了擺攤做買賣的區(qū)域,,再往前的亭子,,有面館,豬肉檔,,賣鹽,、糖等食品的地方。林前也是在那里營業(yè)的,。琴音為了避免與林前見面,,便提出帶琴美去吃面條,琴美高興地答應(yīng)了,。
琴音領(lǐng)著妹妹,,來到了之前王志帶她來過的面館,因為恰逢墟日,,所以面館里人擠人的,,比平時熱鬧多了,。但面館里肉香的味道,面條的香味,,湯水的香氣,,都讓平時依靠稀粥度日的姐妹倆垂涎欲滴。姐妹倆好不容易等到有人吃飽離開,,挑選了靠里的位置,,坐了下來。
琴音叫了兩碗二角錢的面條,。趁著面條未端上來的空隙,,姐妹倆想繼續(xù)談些什么,可是基本上無法談話,,因為面館人人聲鼎沸的,,嘈雜的聲音蓋掉了別的一切聲響。聽不見對方說什么,,姐妹倆便干坐著,,等面條。
吃完了面條,,琴音勸琴美回家,。琴美說家里吵吵嚷嚷的,不愿意回,,要與姐姐擠廣播站的小屋子,。
琴音說,“家里不是一直把女孩子當(dāng)作將來要潑出去的水嗎,?我們?nèi)淌軒啄?,到時候嫁出去了,便也安寧了,?!闭f著,琴音覺得這樣的話,,連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妹妹肯定不愛聽。
誰知琴美聽了,,卻高興起來了,,“是啊,!姐姐,,我們倆遲早是要離開這個家的。將來嫁出去了就沒事了,?!?p> 琴音淡淡地說,,“生活就是一個苦海,每個人都在海里苦苦掙扎,。嫁了,,也只是從一個苦海到另一個苦海而已?!?p> 琴美皺起眉頭,,“你說苦海無邊不就完了嗎?”還是不肯回家,。
琴音想起妹妹說過,,要回學(xué)校去讀書,便承諾秋季開學(xué)的時候支持她上繼續(xù)上初中,,將來考大學(xué),。琴美這才松了口,要回家,。
琴音不放心琴美一個人走路,,便帶著琴美找到了林前的豬肉檔。林前答應(yīng)騎車送琴美回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