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起身,、梳洗、早餐罷到縣學,縣學門口熱鬧的不堪,一切都跟昨天早晨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寧知非昨天早晨來時無人關(guān)注,今天卻是走到哪兒都有人盯著,那滋味讓人很不自在,。
“早知道昨天就不第一個交卷了”寧知非無視掉那些目光,在人群中找到了寧志強,。
寧志強沒等他拱手見禮,,先已迫不及待問道:“昨日回去查書的結(jié)果如何,有幾處錯漏,?”
“昨天考的太累,,回去后委實不想再翻書,竟忘了查”
“哎呀,,這么大的事,,你……”寧志強的埋怨聲里,寧知禮等四人的臉色都好看了很多,。只不過他們誰也沒主動跟寧知非說話寒暄,,寧知非也懶得搭理他們,眾人連貌合神離都算不上的靜等入場而已,。
一盞茶后縣學開門,,一切還是昨天走過的程序,寧知非進門后就迎上了方希周鼓勵的眼神,,略略頷首后前往考房,。
今天的考題是兩道,詩賦各一,。賦的題目是《高陽賦》看到這個題目當即就放心了,。西晉太康時領(lǐng)一時之風騷的陸機在《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意即賦主要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
高陽賦顧名思義就是寫高陽城,,而自兩漢以來以城為題的賦簡直不要太多,《三都賦》,、《兩京賦》等等皆屬此類,,可資借鑒者甚眾。簡而言之就是這個題目中規(guī)中矩,完全做得下來,,雖未必能出彩,,但也絕不至于拉分。
放松不少的寧知非隨即去看詩題,。他早知唐代的科場詩,或又稱試貼詩都是采用律詩,,以其法度謹嚴,,易于判斷。在給出限定的題目后,,還會限字限韻,。
今天撞到的詩題是《游山村》,限七言四韻八句,,限“門”韻,。
“以‘門’為限韻,該押韻的不算,,詩最后一句的最后一字還必須是以‘門’作結(jié),。”寧知非并沒有急著答題,,而是在腦海中狂搜苦索,,約莫半柱香后,腦海中靈光一閃,,徹底放下心來,。
今天的考試既是吸取了昨天的教訓,也是寫那篇賦花的時間較長,,他沒有再成為第一個交卷的,,而是隨著考生之大流交卷,出大門時已經(jīng)是半下午了,。
“今天考的如何,?”問話的自然是寧志強,問完手指了指寧知禮,,“今日你九哥頗是得意,,亦是全場第一個交卷的”
寧知非看了看寧知禮,他確實是滿面春風,,正一臉傲然的看著自己,,眼中的神情恨不得在說:來問我,快來問我寫的什么詩賦,?
一瞥即過,,淡笑著對寧志強道:“素來文無第一,詩賦好壞終究還要看主考的口味,族叔這一問小侄委實難答,?!?p> “哼,故弄玄虛”寧知禮分明看著寧知非,,卻連個稱呼都沒有,,“賦也就罷了,本朝歷來重詩,,科考尤盛,,我等皆將試貼詩念出來,好壞自有公論”
寧知禮今天狀態(tài)極佳,,自覺下筆如有神助,,是以此時信心爆棚,想硬壓寧知非一頭,,以雪族學考校之恥,。
“我等在此論勝負又有何益,能過縣試耶,?”寧知非也無稱呼,,更不看他,說完對寧志強拱手辭行,,而后徑直去了,。
“狂生,真狂生也,!”原本滿臉得意的寧知禮生生被氣的臉色發(fā)青,,他也不知為何,就是份外受不了寧知非的氣,,每每遇上總是倍加的感覺郁悶受傷,,“心虛了,你們看,,他今日必定是考的極差,,要不為何交卷這么晚,又不敢當眾誦詩”
其他三考生點頭附和,,寧志強悄然嘆了口氣,。
回去的路上,提著考籃的哥舒珊瑚突然道:“那個寧知禮好生可惡,,見了姑爺總是冷嘲熱諷,,要不我揍他一頓給姑爺你出氣”
“就你瘦成這樣……”寧知非驀然想到她月色下狂舉青石的樣子,笑著搖頭道:“揍人可不是只憑力氣大就夠的,,你與他男女有別,,還差著五歲,,別揍人不成反被揍就好笑了”
哥舒珊瑚癟著嘴想說什么,唇舌張了又張,,最終還是強忍了回去,,雖然忍得很辛苦。不過這一切走在前面的寧知非都沒看見,。
回到精舍,,還是哥舒珊瑚眼睛更好使,“咦,,小姐在二樓”
寧知非扭頭看去,,果然就見阮小謝正倚窗而立,遙遙四目對視時,,她分明想要舉手示意,卻似又因害羞沒抬起來,。
“你先去準備宵食”寧知非一笑,,招招手折身到了樓下,“今天怎么出來的這么早,?”
“今日下午倒不似往日那般渴睡”阮小謝隨意答了一句后,,迫不及待問道:“表哥今日入場可還得意?”
“考的還行吧”
見他笑的輕松,,阮小謝只覺一天的牽掛都有了定處,,正欲細問題目及如何作答時,身后傳來阮清林上樓的腳步聲,,頓覺做賊被人抓住了般,,剎那間羞不可抑。
“謹祝表哥縣試折桂”匆匆丟下這么句話后,,阮小謝離了花窗兜頭撞上阮清林,,癡纏著他下樓去了。
寧知非搖搖頭回房而去,。
縣試結(jié)束,,縣學內(nèi)的忙碌卻不曾結(jié)束,寬大的明倫堂內(nèi),,方希周領(lǐng)銜閱卷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先生,,吳縣尊來了”通報剛剛結(jié)束,年紀在四旬左右的吳縣尊已緊跟著進來了,,口中笑罵道:“我在宗師面前是個什么位份,,還值得你通報一嘴,混賬行子,沒得攪擾了先生”
兩方坐定,,吳縣尊略略問了問方希周這兩日的身體,、起居和縣試總體情況后,急著問起了成績,。
方希周并沒有笑他太過急切,。對于百里侯的縣令來說,文教歷來都是考核政績的重點之一,,而文教的評定就在于通過縣試的考生在州試中的成績好壞,,名次高低,并最終是否有人能入選本道鄉(xiāng)貢生,,尤其是進士科鄉(xiāng)貢生,,入選的人數(shù)又有多少。
簡而言之,,縣試選拔出的士子質(zhì)量,,及其在隨后一系列考試中的成績都與吳縣令的前途密切相關(guān),他又怎能不關(guān)心,?
“前幾日我調(diào)閱了過往三屆縣試取中者的墨卷共六十份,,今天考完后又將本科考卷大略上瀏覽了一遍,總體而后今年與過往似在伯仲之間”
吳縣令聞言,,挺直的腰板兒當即就有些松勁,,苦笑聲道:“先生可知過往三屆,本縣入選山南西道進士科鄉(xiāng)貢生的可是一個也無啊”
方希周對此還真不知情,,“噢,?”
“不算那些羈縻州,也不算那些賓貢生,,我朝廷直轄便有三百六十州,,每年前往長安參加禮部試進士科的鄉(xiāng)貢生總數(shù)在兩千余,平攤到每縣能有幾人,?況乃我高陽地處群山環(huán)繞,,歷來文教并不出眾,所以……”
吳縣令嘆了口氣,,意興闌珊的不愿再說,。方希周見他如此沮喪,想了想后微微一笑道:“吳明府倒也無需如此氣折,,此次縣試雖總體平平,,卻有一人出類拔萃。昔孔圣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不過七二之數(shù),,今科有此一人足矣”
這個驚喜來的太猛,,加之說出“出類拔萃”四字的還是方希周,吳縣令情緒起伏太大之下竟是拍案而起,,“先生此言果真,,快讓我看看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