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面具人見面后的第二天,,我便匆匆的坐上火車,去往下一個目的地——三祖寺,。
三祖寺,,為南朝國師寶志禪師開創(chuàng),位于皖省的西南,,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
據(jù)《史記》、《漢書》記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賜封天柱山為南岳,,后被隋文帝詔廢,,但人們?nèi)詰T稱其為“古南岳”。
春秋時又稱皖山,,此山有45峰,、17嶺、18崖,、22洞,、86怪石、18瀑,、17泉,,其自然景觀雄奇靈秀,可謂是“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據(jù)房叔說的話,我的父母的秘密就藏在三祖寺里,。我從來不信教,,當(dāng)然也不信佛,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相信那些子虛烏有的有什么用,。
難不成我的爸媽在這里當(dāng)和尚,尼姑,?一想到這,,卻有點接受不了。雖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那種矯情的年齡,,可是難免還會對父母的做法有點不解,。倘若他們是因為必須要去做的事把我丟棄,不指責(zé)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他們是因為這樣子虛烏有的事,,我可能會恨他們一輩子。
答案就擺在也前,,我一直都在為這件事禱告,,如今真的要揭曉答案的時候,卻莫名的忐忑,。
六月的天柱山溫度剛剛好,,雖然近幾年來,夏天的溫度越來越高,,但是在群山之間,,你還是能感到夏天的清涼。
我靠在路旁的大樹上,腦海里回想著最近經(jīng)歷的事情,。從房叔的話語里,,我似乎看到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渴望,一種對父母的依戀與憤怒,。不過面具老人的說的事情實在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圍,,我沒有想象到事情會以這么一個事態(tài)收場。
一來到這里,,不由自主的開始激動起來,。天柱山并沒有多少的人。我本打算直接去往三祖寺,,但轉(zhuǎn)念又一想,,既然來次一趟,那么游玩一次又何妨,。
上山的路途中,,欣賞一路旖旎風(fēng)光。正值春末夏初的時候,,路旁的草色墨綠,,綠的很。樹木也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感覺,,天氣的熱量也被這郁郁蔥蔥的樹沖淡了不少,路旁還有快枯萎的花,,正預(yù)示著前世的繁花似錦,。
遠(yuǎn)處群山綿延起伏,層巒疊翠,,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不時從浩瀚的叢林間吹來陣陣清新而涼爽的晨風(fēng),輕輕拂在臉頰上,,令我倍感春風(fēng)殆蕩,,心曠神怡。
一路向上,,頓時感覺自己心中的很多事都變得簡單了起來,。想到這,我又重新回到了山腳,。畢竟此行的目的已經(jīng)達(dá)到,,在往上走也沒有了意義,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本小姐走不動了,。
往下走了沒多久,,三祖寺又重新出現(xiàn)了我眼里,寺廟的風(fēng)格給人一種很樸素的感覺,。
庭院里有一個年紀(jì)很小的和尚在掃地。不知道為什么,,寺內(nèi)很安靜,,空氣中也沒有刺鼻的氣味,只有零星的幾個人在佛祖面前的香爐插著香,。
我走上前去,,“請問,惠靈和尚在嗎,?”
和尚說,,“請問施主可是沙小姐?”
我一聽隨即明白,,看來是方叔告訴他我要來的,,回答他“嗯”。
“家?guī)熣f了,,如若沙小姐來了,,先帶她去緣字崖,等到正午時分,,去竹樓一敘”小和尚像是在重復(fù)一般,,“施主,請跟貧僧走”
和尚說完之后,,便向一側(cè)的竹林小路走去,。
都說和尚愛搞事,果然,。都沒問我同不同意,,就走了。在心里吐槽了一下還是跟了上去,,在人家的地盤上,,還是得遵守別人家的規(guī)則。
竹林的掩映中,,小路是一條上山路,,路很是彎曲,走了沒多久就開始?xì)獯跤跗饋?,反觀走在前面的小和尚,,到?jīng)]有任何的變化。一看到這,,我也立馬加快了步伐,,忍著身體的疲憊,,一直走到盡頭。
小路的盡頭是一片空曠的地方,,放眼望去,,原來自己已經(jīng)來到了半山腰。旁邊的山峰上,,郁郁蔥蔥,,一片青色。
小和尚指了指遠(yuǎn)處,,“施主,,前方的竹樓便是家?guī)熜菹⒌暮幔秸鐣r分,,你方可進(jìn)入”
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是這座山的頂端。竹樓從我的視角看上去,,就像是懸在半空中一樣,,細(xì)細(xì)看來,是因為山里云霧的原因,。不過,,又想達(dá)到這種效果,那竹樓必定是修建在山峰之上,。好看是好看,,不過要是爬上去老腿是不想要了啊。
等我回過神來,,小和尚已經(jīng)不見了,。我看了下手機,距離正午還有不少的時間,,只好打量一番周圍等我風(fēng)景,。
我才發(fā)現(xiàn)此時是站在一塊圓形的石頭上面,旁邊是剛剛走過的小路,,可以直通山上的竹樓,。面前是一個方形的水潭,水很清,,連水底的植物都能看的清楚,。
而我的正對面,是一塊從上往下形成的凸出石頭,,就像是這座大山被人從中砍去一個缺角的感覺,。石頭一側(cè)刻著很多的用紅色油漆涂過的小字,不過可能是由于年代的久遠(yuǎn),,加之距離我太遠(yuǎn),,上面的字并不能識出,,而另一側(cè),是刻畫的一幅幅壁畫,,這倒是能看清,,可是看不懂,只能大概看出畫的是這個地方如何建造的,,可能是古代的工匠記錄工程的一種辦法,。
為什么叫緣字崖?
因為在那塊大石頭上,,用隸書雕刻著“緣”字。字體遒勁挺拔,,每一筆一畫都蘊含深意,。
佛家講究因果報應(yīng),講究緣,。世界萬物皆是無常也都有定數(shù),,得不到的總是會那么幾個,得到的卻要看緣,。佛說:四大皆空不過過眼云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
個體之間似乎也講究緣,,就像遇見黃奕一樣,如若沒有緣分,,后來又怎么會有溫情,,又怎么會有接下來的故事。
就像是后來所發(fā)生的事情一樣,,如果沒有緣,,我此時應(yīng)該還在那個公司,為每天的清閑找著借口,,每天和小莉吵吵鬧鬧,,因為自己的記憶而渾渾噩噩,甚至連父母的一點信息都不會有,。
如果沒有緣,,我也不會站在這里,不會去思考緣,,不會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