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閔家真正用于春耕的是女子們,,可勞動的成果一點也不少,,除了之前的公田和私田,每天又有大約一畝地被開墾出來,。一畝地在后世不算什么,,在春秋時代,這種速度真的神速了,。盡管閔家的牛已經(jīng)用于耕地,,可全邑只有這一頭??捎茫硪粋€小牛還是牛犢,,不能上套耕地,。整個春耕完全是純?nèi)斯趧樱h家邑的女子們和后世的鐵姑娘有一比,。
閔父站起身,,看看遠(yuǎn)處繼續(xù)在開墾荒地的邑中女子們,嘆口氣,,也不知道該說什么,?他是實在沒有辦法再搞到多余的糧食了。
回轉(zhuǎn)身,,看看坐在凳子上的周書燦,,慢慢說出他心中的疑問:“子騫,我們現(xiàn)在這么大規(guī)模的開墾荒地,,到底值不值呢,?這邊的麥苗都長這么高了,那邊的才播下種子,,還有繼續(xù)開墾的,,播種不知道什么時候了?
等到夏天,,我們的賦稅會根據(jù)我們的土地多很多,。如果無限制的開墾荒地,萬一遇到天災(zāi)人禍,,會不會最后打的糧食,,不夠交稅呢?糧食不是一起成熟的,,交稅肯定不能等所有的都成熟了才交,,一定是按照一收獲的糧食畝產(chǎn)估算的?!?p> 開墾出來的荒地,,立馬被播種上農(nóng)作物,周書燦也不能確定這些農(nóng)作物的畝產(chǎn)到底能達(dá)到多少,?他雖然是農(nóng)村長大的,,可畢竟沒有種過地,更何況就是在后世種過地的人,,也壓根不會知道在沒有機(jī)械設(shè)備和化肥的春秋時代,,糧食的畝產(chǎn)量是多少?他就算是看過文獻(xiàn),那種后世推測的,,怎么可能和實際畝產(chǎn)量一樣呢,?
土地的糧食收成完全靠天,周書燦目前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以數(shù)量取勝,。反正魯國實行的是初稅畝,荒地隨便開墾,,現(xiàn)在人口稀少,,連野人都沒有了,在閔家所處的這山坳里,,只要開墾出來種上莊稼,,就會有收成。除了交稅的兩成,,再給佃戶一成,,剩下的七成,拋去做工的邑民吃喝,,怎么都會凈賺兩到三成吧?
“父,,您放心,,即使把這些田地的收成給種地的人一成,也不會影響到我們收入的,,我們的收入只會越來越多,。我知道父擔(dān)心初稅畝,雖然稅收是兩成的收入,,減去這兩項,,我們還有七成的收入。
父,,我明白您是擔(dān)心這七成的糧食不夠家里所有人的開銷用度,,我正因為也是這樣想的,才讓邑民不斷的開墾新土地,。只要播種糧食,,我們這七成糧食的基數(shù)就會越來越大?;鶖?shù)大了,,我們才能知道維持四百邑民一年的糧食,到底需要多少,?這樣,,明年所有的事情才能有條不紊的進(jìn)行。
今年這些全部是瞎子摸象,只能光憑想象去做,。但是,,不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我們在這山坳里,,山高皇帝遠(yuǎn),,任何人來我們這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熟悉我們情況的,無非是離我們最近的仲子家,,他家又是外來的,,我們又買了他家的奴隸,仲子為了自己的利益,,大概也不會去舉報我們,。
父,您看看耕地的這些女子,,就因為說等收獲了給她們一成的收入,,她們多干了多少的活。她們一點不比男子少做,,吃的還比男子少,,不補(bǔ)償她們,于心不忍呀,。等我們的一切都穩(wěn)定了,,這些土地都要租給他們種,我們只要收租就可以了,,這就是地主和佃農(nóng)的關(guān)系,。
也就是今年艱苦這幾個月,還是我們家以前太窮了,,我們提前準(zhǔn)備的太不足了,,不然也不會這樣被動的餓肚子。父,,您放心吧,,幾個月后,等到他們看到收成的糧食,,會更加賣力開墾土地,,那時候,我們的生活也會好過很多,?!?p> 閔父扭頭看看周書燦,,和兒子談話的時候,他感覺兒子說的都對,,可等他一個人沉思的時候,,他卻是感覺好像哪里不對,又想不明白到底哪里不對,。
轉(zhuǎn)換話題說:“子騫,,我讓宋長和書孫家的家臣狀聯(lián)系了。他去年負(fù)責(zé)我們這里的稅收,,如果能買通他的話,,他說不定還能借給我們一點糧食,不僅這樣,,就是到夏天,,我們的稅也會少算一些。仲子和他的關(guān)系不錯,,仲子家去年就免去了公室那邊的稅,,只稍微給書孫家交點就可以了?!?p> 周書燦苦澀的笑下,,當(dāng)個貴族也不是容易的事,還要為賦稅和糧食發(fā)愁,。魯國現(xiàn)在實行的事初稅畝,,開墾多少的土地就要交多少的稅,土地還沒開墾好,,閔父就要安排收稅的事情了。
公元前594年,,魯國規(guī)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收稅,。在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施行按井田征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因此國家財政收入占全部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的比重不斷下降,。魯國實行初稅畝,即履畝而稅,,按田畝征稅,,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積納稅,,稅率為產(chǎn)量的10%,。
“初稅畝”從字面上解釋,初,,為開始的意思,;稅畝是按土地畝數(shù)對土地征稅,具體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畝,復(fù)十取一,?!睂镎魇掌涫粘傻氖种蛔鳛槎愘x,對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樣根據(jù)其實際畝數(shù),,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為賦稅。
《谷梁傳》對初稅畝評價說:“初稅畝,。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稅畝,,非正也。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則非吏,;公田稼不善,,則非民。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
這是對初稅畝的一種否定態(tài)度,,認(rèn)為初稅畝的實施是違背古法的“非正”行為,。
井田制下,是九百畝中取一百畝,,而初稅畝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稅,,也就變成了約十分之二,也就是“二”,。
初稅畝對閔家來說是個好時機(jī),,不用擔(dān)心私田多了會有麻煩,只要交稅就能隨便開墾荒地,,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魯昭公時期三桓把持魯國,,讓周書燦得以在縫隙中發(fā)展閔家的實力。三桓畢竟不是魯侯,,再囂張跋扈也是有短板的,,名不正言不順,很多事還是要魯昭公來做,。
魯昭公五年,,季武子罷中軍。四分公室,,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guī)煟鍖O氏則自以叔孫為軍名,。
“三家自取其稅,,減已稅以貢于公,國民不復(fù)屬于公,,公室彌益卑矣”,。
解釋下就是:三家卿大夫各自征收田稅,減除已有的稅,,貢納給公室,。以后,國民不再直接歸公室管理,,公室的地位日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