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據(jù)我所知,,馬文英送給他兒子的女人,都是用鹽和鐵器付了賬的,,也不知……你們用著是什么心境,?”
沈思誠接著說道。
楊九林有點兒慌,。
他和馬家的“合作”還是挺愉快的,,畢竟納了軍賦也餓不著自己,送了女人也不是自家的——反倒是馬文英為此付的賬全進了自己庫房,,還能用來交易,,再扒一道泥腿子們的皮。
自己是純賺的,。
雖然表面上,,自己是在“忍辱負重”,為了全族大局對馬家妥協(xié),,以此塑造人設(shè),,但內(nèi)心里他可一點兒都不反感馬家。
相反,,他對借用馬家的威懾力來維持自己地位的現(xiàn)狀十分滿意,。
所以,沈家小兒,,你這話不光是在殺士氣,,更是在砸我的鍋啊,!
于是,,趁著沈思誠距離自家大隊人馬有些距離,他當(dāng)即命令自己最忠誠的親隨,,喂得最飽的狗腿子——哦,,不對,是勇士——撲向了沈思誠,。
不能再讓他嗶嗶了,!這個人,,一定要讓他閉嘴!
十來個楊九林的親隨迅速躍出了人群,,讓原本出陣“致師”——也就是喊話單挑的那個漢子有些發(fā)懵,。
這……不合規(guī)矩吧?
不過,,讓他更懵的是,,沈思誠不退反進,孤身沖向了那一伙首領(lǐng)親隨,。
講道理,,這些親隨哪個不是膀大腰圓,、以一當(dāng)十的壯漢,?雖然不擅長陣戰(zhàn),但一對一誰怕誰,?
這次遇上個逞英雄的漢人將軍,,心里是又鄙夷又開心——都知道漢人結(jié)陣打仗厲害,這傻子反而一個人上,。
這不是送嗎,?
然而,首當(dāng)其沖的那個苗人壯漢在一個照面之后捂著脖子倒了下去,,讓身后身旁的其他人不由得動作一滯,。
他們馬上就明白了——是個硬茬子,不好對付,!
于是十分默契地靠攏了一些,,同時也有那么三、四個開始嘗試?yán)@后包圍,。
不過沈思誠哪是他們圍得住的,?
再殺一人之后,沈思誠猛地一記側(cè)踹,,就把還未倒地的尸體踢向了正在靠攏的那幾人,,把他們撞了個七葷八素。
趁著他們起身,、試著穩(wěn)住自己的時間,,沈思誠迅速地完成了“補刀”,把那些倒地未起,、或姿勢還沒穩(wěn)住的挨個一槊扎死,。
已經(jīng)繞后的三人這下方寸亂了——沒想到他們的正面崩得如此之快!
沈思誠的身法和步伐都很靈活,,正面如果拖不住,,他們沒辦法輕易靠近,。
胡亂地跑著靠近,則出手無力,,不僅達不到背刺的效果,,還可能被輕易反殺;可維持著戰(zhàn)斗姿勢靠近,,他們又沒本事追上,,把沈思誠納入自己的出手范圍。
如果沈思誠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一定會說:你們想多了,,反正都會死,輕松一點兒隨便選好了,。
就在“成功繞后”的三人維持著戰(zhàn)斗架勢全力逼近沈思誠的同時,,在正面的幾個十分狼狽——正在一邊后退一邊減員。
本來他們的配合就不熟練,,哪里想到沈思誠的個人武力還這么高,?
拖都拖不住,!
而且,,他們的后退,與其說是后退,,還不如說是逃跑,。
一個個退著退著就方寸全無,然后被一槊刺倒,。
當(dāng)那三個“深入敵后”的親隨終于攆上,,并能夠出手的時候,沈思誠已經(jīng)可以從容回頭了——其他人都死了,。
這三個繞后的也沒人撐到第二回合,,被沈思誠一槊一個刺翻了。
全程看呆的楊九林完全忘記了己方的指揮重任還在自己肩上,,從交手的一開始就一直保持著瞠目結(jié)舌的狀態(tài),。
而眼看著最兇悍的一批勇士都被一個漢人輕松收拾,楊九林身后的土兵們個個心驚膽戰(zhàn),。
那些和漢人打過仗的老人們都說,,漢人其實也沒那么厲害,就是靠結(jié)陣才讓他們吃了大虧……
寨子里還有這樣的說法:要是一對一輪著來,,老王叔能打三個,,楊老六能打五個,阿賽爺能連挑七個——還不帶喘氣的!
可眼前這個漢人將軍是怎么回事,?,?
一打十幾,個個都是寨子里同輩中公認(rèn)的最能打的,,還不是輪著來,,是一起上的!
騷亂中,,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這根本不是人,,這絕對是天神下凡!”
然后對著沈思誠納頭就拜,。
“天神下凡,?!”
身邊的土兵們一聽頓時覺得……好有道理哦,!于是紛紛有樣學(xué)樣,,跟著拜了。
這下輪到沈思誠懵逼了——不是,,你們是不是傻???
我特么又沒有三頭六臂的,,怎么就成天神了?
我要真是天神,,還犯得著當(dāng)個山溝里的小軍閥,?
原本就想挑唆下階級矛盾,然后武力解決吃得飽,、腦子僵的那一批,,再嘴炮策反那些膽子小的、覺悟高的,、餓肚子的……
實在不行就武力碾壓了,,反正把他們擊潰一次也沒多大代價。
可是現(xiàn)在這劇本……我也看不懂,!
好在,,部分土兵們還是有些主觀能動性的。
他們開始奔走宣揚沈思誠的以一敵十,,把楊長老身邊最勇猛的壯士全數(shù)擊殺的“神跡”,。
根據(jù)腦補,沈思誠“下凡”一定是他們姐妹的冤魂在天上告了狀,,“天神”發(fā)怒要鏟除惡霸馬文英父子,。
他們本來就和沈家無怨無仇,反倒是馬文英兒子的作為更讓他們憤恨。
以前一直不敢報怨,,是因為首領(lǐng)們把馬文英描繪成了手握兩萬精兵,,一意不順、一言不合就要屠村的大魔王,!
所以大家只好忍氣吞聲地餓著肚子也要繳納軍賦,、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姐妹被送去貴陽府的火坑里。
原本這是首領(lǐng)們?yōu)榱朔奖憬y(tǒng)治,,借著馬文英的名義多撈點兒好處,,特意夸大外部壓力的說辭。
實際上馬文英索要的軍賦也大致相當(dāng)于他們土地收成的15%,,不過在楊九林收的時候就直接乘以4了……反正鍋已經(jīng)給馬文英背了,。
這下好了,在這種背景下,,沈思誠很快就被腦補塑造成了他們這些可憐人的大救星……
這三千土兵,,除了少數(shù)機靈的逃走外,幾乎全數(shù)投靠了沈思誠,,“要死也要死在貴陽府”也成了他們的口號,。
一直以來堅持對馬文英卑躬屈膝的楊九林,當(dāng)即遭到了清算,,隨后就承受了人們積壓已久的怒火,,碎成了幾千份……
“吊死馬文英!”
“剮了馬洪穆,!”
“要死也要死在貴陽府,!”
在這樣的口號聲中,三千余人的隊伍向著安平縣繼續(xù)前進——雖然原本的目的地也是安平縣,,不過土兵們的立場已經(jīng)完全扭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