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
一個瓦罐從空中落下,,顧青伸手接住,小烏鴉飛到肩膀上,。原來這小東西來找顧青了,,還帶著最喜歡吃的橄欖菜。
顧青也懶得趕它走,,吩咐蕓娘做一些菜給小烏鴉喂食,。
另外獨七找來的團頭魴真不少,顧青當(dāng)然也不是一口氣吃完,,而是不停感受自己身體隨著服用團頭魴和培元丹的變化,。
一旦有不好的趨勢,便停止進食,。
同時他大致算了算,,五日是吃不完這所有的團頭魴,而且顧青發(fā)現(xiàn)大量食用團頭魴后,團頭魴對他的好處是逐步走低的,。
大概往后對他而言,,團頭魴對他的作用只比普通魚蝦強一些。
顧青猜想這是因為身體強度提高后,,團頭魴跟不上身體的需求了,。
因為培元丹的藥力雖然有減退,可卻是很細(xì)微的藥力降低,。大概顧青還能服用很久,,培元丹唯一的弊端就是顧青每日最佳的服用量是三顆,再多便沒什么用,。
顧青猜想培元丹是和他體內(nèi)可能存在的先天祖炁產(chǎn)生作用,,而自己體內(nèi)每日能和培元丹產(chǎn)生反應(yīng)的先天祖炁的量可能是固定的,或者便是有所增長,,也不足以讓他可以服用第四顆培元丹,。
同時顧青做了另一個試驗,那就是用培元丹的藥湯制作團頭魴,,如此做出的魚湯,,味道很獨特,而且竟能完美發(fā)揮出團頭魴的作用,,比做成金齏玉膾效果還好上許多,。
只是顧青的混元童子功第二層已經(jīng)在這兩日間突飛猛進,即使發(fā)現(xiàn)此事,,對他起到的作用倒也不大了,。
顧青將藥湯給了獨七和他手下三個修行者服用,同時觀察他們變化,。他們四個服用后,,都感受到了體質(zhì)的改善。
這種改善雖然比不得洗髓液那等天材地寶,,卻也十分難得了,。
不過第一碗后,顧青就開始收錢,。
獨七比較欣慰,,顧青還是拿他當(dāng)朋友的,他只需要五十兩金子便可以買上一盆,,剩下三人都要花八十兩金子,。
但是對四人而已,哪怕一百兩金子都甘之如飴,。
畢竟能對修行起到幫助的事物,,價值都極大,,而且向來是有價無市。
顧青暗自觀察間,,還發(fā)現(xiàn)其實將團頭魴之類的食物徹底發(fā)揮作用,,對修行者的內(nèi)氣修煉亦有有幫助。
因為顧青仔細(xì)觀察了四人,,包括光頭在內(nèi),,他們每日練功的時間都有所縮短。
這種練功時間的縮短,,并沒有使他們的修行進度延緩,反而還有些促進,。因為顧青從他們的氣色,,以及接觸到的各種身體信息,足以判定出這個結(jié)果,。
因此顧青雖然還沒說出他最終的計劃,,獨七等人反而恨不得一直呆在顧青身邊。
仿佛顧青所在,,便是傳說中修行者夢寐以求的福地洞天,。
另一方面,顧青亦試著用團頭魴藥湯喂食小烏鴉,,結(jié)果小東西仍是不感興趣,。
它明明是一只異種,按道理也該屬于修行的異類,,為何會對藥湯不感興趣,?
顧青認(rèn)為可能和小東西修行需要的食物是怨氣、怨念有關(guān),。
它應(yīng)該是通過怨氣和怨念增強自身,,對于其他食物更感興趣的地方在于味道好不好。
這個結(jié)論,,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定下,。
而在十月十四這一天,顧青感受到自己到了混元童子功第二層的瓶頸,。這比他想象得要快一點,,似乎只差一層窗戶紙他就能捅破這層瓶頸,可是他費盡全力,,都沒法成功邁入混元童子功第三層,,生出混元童子功的內(nèi)勁。
連續(xù)嘗試多次后,,顧青甚至心浮氣躁,。
他想著月圓之夜,,或許是一個契機。
顧青心想明日黃昏之前,,他得找個借口離開清秋館,,畢竟佛像的秘密不適合在清秋館這人多眼雜的地方暴露。
此事倒也不難,,畢竟只是暫時離開一晚上,。
同時顧青向獨七承諾,十五之后,,何清的死因就應(yīng)該能水落石出,,希望獨七在這之前不能放松警惕。
不過顧青最意外的事是這幾日清秋館外居然沒有厲害的修行者靠近,。
徐青藤自也沒有出現(xiàn)在附近,。
難道徐青藤沒有看出真畫的神韻到了他仿制的贗品上?
亦或者徐青藤根本不是兇手,?
但那些疑點,,實在難以推翻。
顧青沒有一直思考這件事,,畢竟月圓之后,,他如果真的實力大進,直接抓徐青藤問一問就知道了,。
其實世間大部分難以解開的結(jié),,都可以通過實力的增強來強自找到突破口。
顧青當(dāng)然很明白這個道理,。
強自突破混元童子功無果,,顧青打算在月圓之前,平心靜氣,,調(diào)整出最好的狀態(tài),。
何清的書房里有許多書,顧青找到一本何清時常翻閱的古書,。
說實話,,何清居然看這類的書,讓他挺奇怪的,。
書名叫做《靈蘭經(jīng)》,。
這本古書應(yīng)該算是醫(yī)書,不太像何清喜歡的風(fēng)格,。西門大官人的腐朽生活,,才應(yīng)該是何清喜歡的類型。顧青甚至有認(rèn)真思考過,,此次事了,,是不是抽空寫幾段李瓶兒和西門慶的故事燒給何清,。
說不定何清死而有靈,還能看見,。
腦子里,,亂七八糟的想著,顧青也不打算平息這些雜念,。曾經(jīng)有人對他說過,,一味求清靜,不可得清靜,。
人有血肉之軀,,七情六欲怎么可以絕。
能做到不為所使,,便是上上等人了,。
那人也說過,顧青其實算是上上等人,,顧青知道,他不是,,他只是麻木,。
當(dāng)然那人佩服顧青也不是沒道理的,因為他和顧青做過一個很無聊的比試,。那就是誰先眨眼一次就算輸,。
那人當(dāng)時自以為必勝,畢竟他專門練過,,估計誰都不會想到世間有這樣無聊的人,,專門去練不眨眼這樣浪費人生的事。
但是他還是輸了,。
因為顧青比他還無聊,,也練過。
后來沒過多久,,顧青就死了,,臨死前,那人來看望過顧青,,很傷心,,以為顧青是跟他比試不眨眼才傷了身體。
顧青當(dāng)時笑了笑,,說他想聽驢叫,。
于是那人學(xué)了驢叫。
等他叫完后,,顧青含笑而去,。
那人算是顧青交過的最后一個朋友了,。
顧青在往后不是沒遇過有趣的人,有情有義的人,,但他不想交這些人做朋友,,因為他不喜歡朋友看到他死,。
正如他見到何清死時,,心里就特別不痛快,。
顧青一邊泛起過往的回憶,,一邊翻到了《靈蘭經(jīng)》里的一句話,。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