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艱苦拍攝
既然決定了留在這里繼續(xù)拍攝,劇組沒有再耽誤時間,下午就恢復了拍攝,。
劇組繼續(xù)拍攝我軍攻擊536高地的戲份,,這里就需要劉營長他們協(xié)助了,劉營長叫來了一個沒有任務的連隊,。
任導演把戰(zhàn)士們分成兩撥,,一伙人穿上劇組準備好的敵軍制服,在山上扮演敵軍,,另一組人在山下扮演我軍,,再把劇組里面的幾個演員混在他們里面。
分好組之后,,任導演留下副導演指揮兩撥人開始排練,,戰(zhàn)術動作和走位張偉這個軍事顧問都已經(jīng)大致設計好了,具體動作還需要演員們自行發(fā)揮,。
任導演則走向另一邊,,帶著攝影師小李開始選擇拍攝角度和設置機位。
劇組拍戲,,不是到了外景地就能立馬開拍的,。像是拍攝這種戰(zhàn)斗戲份,雖然只是幾十上百人的中等場面,,但是前期準備工作就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候一場戲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拍完。
劇組的攝影師小李站在高地的側(cè)面,,他將眼睛貼在攝影機的取景器上面瞄著遠處正在排練的人群,,不斷地變換著位置,試圖找出最佳的機位,。
小李旁邊還有兩個人寸步不離的保護著他,,怕他摔倒,這倒不是小李有多么的重要,,而是攝影機太金貴了,,實在是傷不起,全劇組就這一臺攝影機,,它要是出點兒問題,,全劇組都得歇菜。
這個年代機器相當珍貴,,都是進口貨,,其實后世也基本都是進口貨,而且主要就是ARRI(阿萊),,RED,SONY這幾個牌子,,而且RED還是在數(shù)字攝影時代由一個米國富豪攝影發(fā)燒友鼓搗出來的,,因此此時的攝影機要么是德國貨,,要么是東瀛貨。
華國在電影拍攝器材方面研發(fā)很落后,,國內(nèi)一直要到2009年才由Kinefinity(卓曜科技)研發(fā)出了數(shù)字電影攝影機,,被使用者稱為“國造攝影機”,其最大的優(yōu)點當然就是便宜了,,性價比很高,,很多網(wǎng)大都是用它拍出來的。
《攻占諒山》劇組用的是德國的ARRI,,由于邊境地區(qū)潮濕悶熱,,每次使用之后小李都得小心翼翼地將機器檢查一遍,差一點兒第二天就不能拍,,壞了的話更是得送回帝都才能修,,沒個十天二十天回不來。
至于學一學原理攝影師自己來修,,別開玩笑了,,別說自己不會修,會修的話也不敢瞎弄啊,,一部機器的價錢都能拍半部電影了,。
任導演和小李從山下到山頂一路觀察,選好了幾個適合的機位,,最后在一個緩坡處,,小李說道:“導演,我建議在這里建一段軌道,,利用軌道車將戰(zhàn)斗的全景都收錄進來,,然后再在剛才那幾個機位拍幾個不同角度的特寫?!?p> 在劇組里面和導演溝通最多的就是攝影師了,,尤其是這個時代還沒有監(jiān)視器,拍出來的效果是否能讓導演滿意,,全看攝影師是否能夠充分理解導演的意圖,。
導演在拍攝現(xiàn)場主要有三個工作:場景控制,攝像調(diào)度和演員調(diào)度,,其中一多半都要依賴于攝影師,,機位的架設,拍攝的角度都需要二人有效的溝通,。
任導演看了看小李畫的機位布置草圖,,又和他討論了好一會兒,修改了其中幾處,才確定了最終的拍攝方案,。
任導演選擇小李這個年輕人作為攝影師也是無奈之舉,,和他最熟悉的一個攝影師在《鐵甲008》劇組有拍攝任務,抽不出時間,。但是好在小李人比較勤奮,,劇本讀的比較透,也愛和人交流,。
導演選擇攝影師就像選擇演員一樣,,很多導演都會放一部或者幾部他想要找的那個攝影師拍過的片子,看影片的視覺風格是不是和自己的視覺想象相吻合,,多番比較才能做出決定,。
偉大的導演與偉大的攝影師的珠聯(lián)璧合歷來被視為電影史上最值得研究的課題之一,很多偉大的導演十幾年甚至是整個職業(yè)生涯都和同一位攝影師合作,,可以說一個成功的導演身后都站著一個優(yōu)秀的攝影師,。
恐怖大師希區(qū)柯克和他的攝影師羅伯特·伯克斯就合作了十二年之久,他們在拍攝《迷魂記》的時候一起創(chuàng)造了影史上最著名的移動變焦鏡頭,,被后人稱為“希區(qū)柯克式變焦”,,這一手法也成為后來人反復使用和模仿的經(jīng)典手法,甚至是在數(shù)字時代,,有發(fā)燒友發(fā)明了用手機拍攝出“希區(qū)柯克式變焦”的方法,,使一些網(wǎng)紅拍攝的小視頻都有了大片的感覺。
類似的還有斯皮爾伯格身后的卡明斯基,,昆汀身后的理查德森,,王佳衛(wèi)身后的“亞洲第一攝影師”杜克風等等。
確定好了拍攝方案,,就要開始布置場地了,,任導演叫來場務幫忙,和攝影組的人一起開始架設軌道,。
但是看似很簡單的工程,,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十分的困難,山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要是把石頭拿走,,地面又會變得坑坑洼洼起來,根本不平,,沒法架設軌道,。
過來幫忙的陳培斯說道:“要不我們用土在這一段山上鋪條路出來吧,然后再架設導軌,?!?p> 這倒是個好主意,,但是隨即大家又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是個石頭山,要是用土的話就得去山下挖,,然后再抬上來,,那就是一個大工程了,沒十天半個月弄不好,。
張偉雖然不懂攝影,但是剛才任導演在和小李討論的時候,,他一直在旁邊聽著,,也大致了解了他們想要的效果,于是開口建議道:“任導,,要不我們干脆不架設軌道了,,讓小李直接站在車上,大家推著車子,,讓他在上面拍攝,。”
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就當是死馬當活馬醫(yī)了,,于是任導演接受了這個建議,讓大家試一試,,看看效果,。
小李抱著攝影機上了軌道車,大家推著車子實驗了起來,,雖然地面不平,,但是推起來還不是很費力。
做完實驗,,小李走下軌道車,,說道:“效果還行,就是有點顛簸,,我有時候站不穩(wěn),,攝影機也會跟著來回晃,拍出來的畫面可能會抖動,?!?p> 張偉想了想,說道:“要不我們干脆把你綁在車上吧,,這樣應該可以減少晃動,。”
于是大家將小李綁在了軌道車上,,又試驗了一遍,,這次效果很好,,于是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這時,,另一邊副導演帶領戰(zhàn)士和演員們也排演了好幾遍,,大家基本上熟悉了張偉和劉營長一起設計的戰(zhàn)術動作,可是一下午的時間也已經(jīng)過去了,,天快黑了,,劇組只好收工回營。
第二天這場戲也沒拍成,,外面淅淅瀝瀝的下了一天的雨,,到了傍晚時分天才放晴。
到了第三天,,終于可以拍攝了,,但是到了外景地,大家又發(fā)現(xiàn)前天設計好的場地,,被雨水沖刷的破壞了不少,,又需要重新布置,這又花去了一上午的時間,。到了下午,,主演之一的王學齊又在排練時扭傷了腳,于是劇組只能在拍了幾個遠景鏡頭后就匆匆收工回營,。
電影就這樣磕磕絆絆的開始了拍攝,,這一場高地爭奪戰(zhàn)的戲份足足拍了近十天才完事兒,遠沒有在帝都拍攝室內(nèi)戲份時那么順利,,總是遇到一個又一個難題,。
而且隨著拍攝的進行,大家初來時的那種新鮮感和激發(fā)起來的斗志也漸漸的衰弱了下去,,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實在太惡劣了,,劇組成員們都感覺到了一絲絲的疲憊和厭倦。
邊境地區(qū)十分的悶熱潮濕,,大家從營地出發(fā),,爬到山頂時,衣服就已經(jīng)濕透了,,貼在身上十分的難受,。幸好這是一部純粹的戰(zhàn)爭戲,劇組沒有女演員,,而且任導預計到拍攝會比較艱苦,,因此幕后工作人員也沒有挑選女同志,大家索性就脫掉上衣赤膊上陣,,甚至有人連褲子都脫了,,全身就剩個內(nèi)褲,。
一場戲拍完之后,任導演讓大家休息一會兒,,張偉看著眾人東一堆西一堆的坐在那里無精打采的模樣,,說道:“在帝都拍戲的時候你們里面就有好多人一直問我邊境戰(zhàn)爭的事情,現(xiàn)在大家在這里拍了快一個月的戲了,,感覺如何,?”
一個負責服裝道具的工作人員說道:“這里的生活太艱苦了,我也是上山下鄉(xiāng)一路吃苦走過來的人,,但是還真沒這段時間艱苦,,你看我這一個多月都瘦了十來斤了?!?p> 其他人也跟著紛紛抱怨起來,有的人還展示起自己身上被蚊蟲叮咬的傷口和腳底板上起的血泡,。
又一個工作人員問道:“張顧問,,你們?nèi)ツ甏蛘痰臅r候也都是這么艱苦么?”
張偉說道:“咱們現(xiàn)在這點苦算什么,?當初我們連平均負重三十公斤,,愣是在這毫無道路的山林中三天時間穿行了將近一百五十公里”
有個小年輕,說道:“張顧問,,給我們說說唄,。”
張偉是個大作家,,又參加過邊境戰(zhàn)爭,,人還年輕,所以劇組很多年輕人都很崇拜他,,沒事兒就讓他給講戰(zhàn)斗故事,。
于是張偉把邊境戰(zhàn)爭剛開始的那次穿插行動給大家講了一遍,然后說道:“哎,,那次行動真是把我們給累慘了,,我們平時訓練都沒那么大的強度。我們當時的副連長甚至發(fā)牢騷說是團部的參謀照著地圖瞎指揮,,但是沒辦法,,軍人就得服從命令,結(jié)果我們輕裝行動,,就帶著彈藥和水壺,,愣是提前幾個小時到達了目的地?!?p> 這時,,聽到張偉講戰(zhàn)斗故事,,周圍休息的很多人都圍攏了過來。
有人說道:“我知道這件事情,,張顧問,,你在《花環(huán)》里面寫過這段劇情?!?p> 另一個人插嘴問道:“張顧問,,我想問問你們在邊境這里戰(zhàn)斗時,最艱苦的地方在哪里,?”
?。≒S:中午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