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于晨,。
1997年的第一天顧兮起得很早,。
天邊剛露出薄薄天光,葉子上蘊(yùn)藉了幽寒的晨露還未升華,,她已經(jīng)挑起擔(dān)子,,走在了挑水的路上,。
踏著冷硬的黃泥路來到村頭的水井邊上,她發(fā)現(xiàn)她不是村里起得最早的,。
倒是應(yīng)了《增廣賢文》里面的那一句話,,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她應(yīng)該稱呼六嬸的中年婦女正彎著腰,,提著吊水桶,嘎吱嘎吱的在往水桶里打水,。
打水的六嬸聽到顧兮的腳步聲,,抬頭,笑瞇瞇的開口說道:“兮兮這么早就來挑水了啊,?!?p> “六嬸您比我早?!?p> “我們這些伺候莊稼干粗活的人,,哪里有什么早不早的。說起來,,我們村子讀書人當(dāng)中,,也就數(shù)兮兮你最勤快。不像我家明明,,那臭小子,,一放假,不到太陽曬屁股都不知道起床,,懶死了,。”
……
嘴碎的六嬸打好了水也不急著走,,叉腰杵在邊上絮絮叨叨,,等顧兮也打好,要挑走了,,她才停下話頭,。
目送六嬸挑水遠(yuǎn)去,,顧兮長長松了一口氣。
她懷疑大家如果不是不同路,,六嬸能跟著她一直說到家門口,。
太能說了。
顧兮搖搖頭,,滿滿一擔(dān)水挑起,。
重生回來,她計劃的各種大事一件都還沒來得及做,,反而先做起了以前從未做過的家務(wù)活,。
有些新鮮,但也是真的累,。
看人挑擔(dān)不吃力,,自己挑擔(dān)步步歇。
六嬸挑擔(dān)時腳步輕快,,擔(dān)子隨著步子一搖一搖的,,富有節(jié)奏感,還以為很輕松,,自己一上手,,走了沒幾分鐘就感覺肩上仿佛壓了一座山。
好不容易挑回到家里,,卸下?lián)?,肩膀立即火辣辣的疼了起來?p> 看看水缸里的水線約莫才三分之一,至少還要挑兩擔(dān)才能裝滿,,顧兮就不禁感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dāng)家。
接下來顧兮一邊歇息,,一邊就著水缸里的水淘米做飯,。
米是大伯和大姑小姑給的。
她以前的性子極為倔強(qiáng),,倔強(qiáng)到別扭的地步,,死活不愿意到大伯家吃飯。他們沒有辦法,,只好送些柴米油鹽蔬果給她,,讓她在家里自個煮。
顧兮家的一間瓦房被隔成臥室和廚房兩個部分,,廚房就在臥室門前不遠(yuǎn),幾個平米大小,,燒柴的灶臺飽受煙熏火燎黑黢黢的,。
顧兮燒火的時候一個不慎,,臉上就涂了鴉,自己還不知道,。
挑第二擔(dān)水的時候遇到村子里的叔伯兄弟姐妹,,一個個扭頭偷笑,直到四叔看見說了一句,,兮兮你臉上怎么有鍋灰,,她這才恍然大悟。
四叔是父親的弟弟,,小時候發(fā)高燒沒能及時就醫(yī),,落下了后遺癥,智商上有些缺陷,,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和爺爺奶奶一起過日子,平日里幫忙干一些搬般抬抬之類的重體力活,。
這位四叔人雖然有些傻,,但對顧兮還算不錯,有吃的會想著留一份給她,,有時候也會幫忙打打柴挑挑水什么的,。
不過顧兮不大愿意四叔來幫她忙,因為每次幫了她的忙回去總會挨罵,。
她寧愿自己累一點,,也要自己來。
等到第三擔(dān)水挑回家里,,她感覺自己整個人都累得仿佛已經(jīng)被掏空,,一屁股坐在門檻上,背靠著一扇門,,腦袋一片空白,。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起體膚……”
嘴里念著幾千年前流傳下來的心靈雞湯,顧兮閉目養(yǎng)神休息了約莫十分鐘,,聞到飯香,,才有氣無力爬起來。
飯是蒸熟的,。
這是今年六月份一造打出來的米,,富含膠質(zhì),口感極佳,比十月收的晚造米好吃得多,。
揭開鍋蓋,,水蒸氣沖上來,清香撲鼻,。
三擔(dān)水挑下來,,顧兮餓得已經(jīng)是前胸貼后背,趕緊用筷子架著竹蒸籠的耳朵提出來,,給自己盛了一碗,。
菜是用粗鹽腌制曬干的白蘿卜,咸淡適中,,嘎嘣脆,,洗了一根放在飯上面。
幾口米飯,,一口蘿卜干,,顧兮竟然吃出了滿漢全席的滋味。
難怪金圣嘆會說,,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就這樣,,顧兮一連吃了三碗還有些意猶未盡,。
天見可憐,她重生前都是一頓一小碗還嫌身材略豐滿的,。
最后她一狠心,,又添了大半碗,剛要開吃,,四叔肩膀上扛著一個籮筐出現(xiàn)在家門口,。
“四叔,吃早飯了嗎,?”
顧兮嘴上話問著,,手頭上的飯碗立即放了下來,起身去拿干凈的碗筷,。
啪嗒,,沉重的籮筐落地,四叔甕聲甕氣的說道:“還要去田里干活,,沒空吃飯,,這是大姑給的番薯?!?p> 顧兮的大姑家里也是務(wù)農(nóng)為生,,每年都會種一畝地的番薯,大概十一月份收獲。四叔則在每年冬至那天步行到大姑家里去,,吃了大姑做的冬至糍粑籺,,然后挑一擔(dān)番薯走回來,。
大姑嫁得其實很遠(yuǎn),,來回將近五十里路。
這一籮筐番薯來得并不容易,。
顧兮堅持要留他吃飯,。
四叔個子高大,干的是重體力活,,吃得比一般人多,。
“不吃,二嬸在田里等我,?!?p> 四叔咧嘴笑著留下一句就匆匆的走了,腳后跟還粘著沒干的泥巴,。
二嬸就是顧兮的奶奶,。
在稻香村的老一輩的傳統(tǒng)習(xí)俗里,孩子稱呼父母不叫爸爸媽媽,,而是叫二叔二嬸,。
顧兮無奈收起碗筷,吃掉最后半碗飯,,默默收拾番薯的時候,,發(fā)現(xiàn)番薯里面還藏著5個雞蛋,她不由一怔,。
“堂姐,,想什么呢,這么出神,?”
一個小手在眼前晃動,,顧兮這才回過神來,見是大伯家的小女兒,,堂妹顧巧巧,。
顧巧巧比顧兮小一歲,在荔華中學(xué)讀初一,。
“沒想什么,,巧巧,有事嗎,?”
顧巧巧看了一眼堆在灶臺邊上的番薯,,開心的說道:“家里買了豬肉和粉皮,叫你吃飯呢?!?p> “你怎么不早點來,,我剛吃飽?!鳖欃庑Φ?。
“啊,你吃飽了呀,?”顧巧巧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來遲了一步,。
“三分鐘前的事?!?p> 顧兮豎起三根手指頭,,看顧巧巧的目光不時落在番薯上面,于是笑著說道:“你先回去吃飯,,下午我們烤番薯吃,。”
冬季里,,天寒地凍,,圍著紅彤彤的爐火烤番薯是農(nóng)村比較喜聞樂見的活動,最受未成年人歡迎,。
如果誰家有玉米花生,,那就更好了。
“那就這樣說定了,,我中午過來,,大家一起烤番薯?!鳖櫱汕上采厦忌?,走出去兩步,突然又停下來,,回頭問,,“你真的不來吃嗎?”
“趕緊回去吧,,我已經(jīng)飽得龍肝鳳髓都吃不下去了,。”顧兮揮揮手,。
顧巧巧這才放心的走了,。
顧兮站在門口,眺望遠(yuǎn)方,。
爺爺奶奶不喜歡她,,甚至是厭惡她,,但這個大家庭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這些溫馨的親情,,對她來說也已經(jīng)足夠,,她不奢望更多。
而眼下的一切艱難困苦終將過去,,幸福的生活,,她會親手去創(chuàng)造,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