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魁對于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也是吃了個猝不及防,,坐在家里,,啥都沒做,就是借給了魯若麟一個名頭,,就直接封爵了,。雖然不是世襲的爵位,,但是已經(jīng)擠進了勛貴的門欄了。
本來按照東江軍上報的戰(zhàn)績,,封爵是有些勉強的,,但是滿朝文武吃下了東江軍這么多好處,不拿些實質(zhì)性的東西出來還這個人情也說不過去,。加上沈世魁的資歷,、苦勞也加分不少,也是為了宣傳鼓舞士氣,,機緣巧合下這個封爵出奇的沒有人提出異議,,順利的通過了。
封爵后的沈世魁立馬感受到了好處,,朝廷緊急從山東運送了一些糧食物資給皮島,,解了皮島的燃眉之急。以往這些東西起碼要漂沒一半,,如今送到皮島的卻有七成之多,,按照文官老爺們雁過拔毛的性格,這真的是相當(dāng)照顧了,。
官場也講究捧高踩低的,,如今沈世魁,、沈志祥叔侄在皇帝和內(nèi)閣大佬那里都是掛上了號的,加上賣人頭的人情,,東江鎮(zhèn)如今風(fēng)頭正勁,,各方都是要賣些面子的。
對于沈志祥高升天津總兵,,沈世魁也是樂見其成的,。東江鎮(zhèn)孤懸海外全靠內(nèi)地接濟,自己侄子坐鎮(zhèn)天津,,與自己互為依靠,,大大增強了自家的實力和話語權(quán)。以后最為緊缺的糧食和物資也多了一個來源的渠道,,外部環(huán)境大大改善,。
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通過這次與魯若麟的合作,沈世魁感受到了魯若麟的善意,,以及合作帶來的好處,,深化合作的意愿更加強烈了。當(dāng)然具體怎么合作還需要與魯若麟?yún)f(xié)商,,但是有了這次合作的基礎(chǔ)在,,雙方的互信大大提升,還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的,。
對于駐兵天津的事情,,沈志祥沒有任何辦法,因為這些兵都是魯若麟的人馬,,沈志祥除了幾隊家丁根本指揮不動任何人,,所以留兵駐軍天津的事情還需要魯若麟點頭才行。
魯若麟對此當(dāng)然是求之不得,,能夠在北方有一個立足點無疑會大大加強濟州島在這里的影響力,,對于商品出口、原材料采購,、轉(zhuǎn)移人口都有非常大的好處,。所以思慮再三后,決定在天津駐軍三千,,騎兵營都回濟州島,,畢竟這里是京師左近,大批日本人在這里還是過于張揚了,。
最后決定駐守天津的分別是一千火槍兵,、一千弓弩手和一千步兵,統(tǒng)兵將領(lǐng)是黃濟,曾經(jīng)的白翎島連長,,學(xué)習(xí)能力強,,成長的很快,是軍中的后起之秀,。這次魯若麟安排他統(tǒng)轄天津駐軍,,也是對他的充分信任。
這支軍隊名義上是沈志祥的下屬,,實際聽從黃濟的指揮,。在與魯若麟利益沒有沖突的情況下,黃濟可以配合沈志祥行動,,也算是給足了他面子,。
沈志祥在天津上任也不是孤家寡人、單打獨斗,,一些在東江鎮(zhèn)的部曲也被他帶到了天津,,加上沈世奎支援的一些人馬,也算小有實力,。當(dāng)然,這些軍隊的實力比起濟州島軍隊就差遠了,。
比起大明這邊靠魯若麟的戰(zhàn)績當(dāng)做遮羞布,,清軍那邊就要歡快不少。
班師回盛京時,,皇太極親自前往地載門外十里迎接,,見阿濟格非常辛勞,為他落下眼淚,?;侍珮O還親自倒酒慰勞阿濟格,并大加賞賜,。
此次清軍出兵大明京師,,耗時約兩月,不但大大削弱了京師的防御力量,,并且劫掠甚多,,令滿清上下都非常滿意。
唯一有些瑕疵的就是譚泰的戰(zhàn)敗了,,皇太極特意詢問了戰(zhàn)斗的具體經(jīng)過,,直呼此股明軍必為我大清之后患,以后遇到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剿滅,,徹底打斷明軍敢于與清軍野戰(zhàn)的想法,。
對于譚泰和希爾根,皇太極也是重重的懲處了一番,罰沒了二人很多錢財和奴隸,,但是并沒有要他們的性命,。畢竟這二人是皇太極非常看重的旗中將領(lǐng),,作為正黃旗的旗主,,皇太極也要保證自身的實力。況且譚泰等人雖然損兵折將,,但是滿洲旗丁損失的并不多,,戰(zhàn)死的多為蒙古人和啊哈等,這也是皇太極饒過他們的重要原因,。
皇太極剛剛登基稱帝,,就獲得如此重大的勝利,為滿清上下都帶來了大量的利益和好處,,大漲了他的聲勢,,更加受到八旗子弟的擁戴。所以他決定趁熱打鐵,,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下一個攻擊目標(biāo),,那就是朝鮮。
對于皇太極的稱帝,,朝鮮上下是不認可的,。皇太極在征服蒙古察哈爾部后打算稱帝,,并派人要求朝鮮請皇太極進帝號,,在認為后金根本無法滅掉明朝的情況下,朝鮮君臣顯然不可能因此觸及明朝眉頭,,因此并未同意,。皇太極此后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朝鮮信使雖然被迫參加儀式,但卻拒絕進行三跪九叩,,于是皇太極遣返朝鮮信使,,心中已經(jīng)有了進攻朝鮮的打算。
這次攜大勝明軍之威,,令大明心驚膽戰(zhàn)之機,,解除了大明威脅的清軍決定出兵朝鮮。當(dāng)然大軍出征不是一蹶而就的,,很多準(zhǔn)備工作需要做,,但是清軍征討朝鮮的步伐已經(jīng)開始起步,。皇太極準(zhǔn)備一舉征服朝鮮,,永絕后患,,并使朝鮮成為滿清的后勤供應(yīng)基地。
大明京師周邊雖然沒有了清軍的肆掠,,但是滿目瘡痍,、流民遍地,朝廷根本無力救濟,,大批流民向京城,、州府等大城市聚集,在那里還有活命的希望,。魯若麟趁機收攏了不少的流民,,并從白翎島運來了很多糧食囤積在天津和香河,施粥吸引流民,。
隨著天津和香河有吃的這個消息傳開,,越來越多的流民向這兩個地方聚集。對于東江軍大肆招收流民的舉動,,朝中有一些人是頗有微詞的,,但是耐不過東江軍是忠君愛國的表率,無法用收買民心,、意圖謀反的罪名進行攻擊,,加上流民確實是很大的隱患,只能對東江軍的行為保持了緘默,。
很快入京東江軍的真實身份也被朝廷的有心人知道了,對此大家難得保持了默契,,沒有拆穿,,畢竟朝廷還是要臉的。
但是對濟州島魯若麟這個朝鮮勢力大家都有了印象,,也知道了魯若麟一直在向濟州島移民漢民,,對此朝廷上下心態(tài)是非常復(fù)雜的。
任何一個政權(quán)對于治下的百姓流失都是非常警惕的,,畢竟沒有百姓朝廷靠誰養(yǎng)活,。但是大明目前的問題是流民太多了,是聚眾造反的主要來源,。整個大明北方如今是流民遍地,,特別是陜西、河南賊寇之所以屢剿不絕,,根本原因就是流民日益增多,。
按說魯若麟現(xiàn)在身披朝鮮官衣,效忠的應(yīng)該是朝鮮李氏,但是身為漢人的魯若麟不計個人得失,,寧可冒名也要進京勤王,,這就非常可貴了,,至少證明魯若麟是心向大明的,,是可以爭取的力量。
而且魯若麟一再強化漢民在濟州島的主導(dǎo)地位,,這對增強濟州島對大明的向心力無疑是有利的,。而且朝廷對于流民確實有心無力,被魯若麟帶走一部分可以減少朝廷的一些壓力,,所以魯若麟的移民舉動才沒有受到阻擾,。
不過凡事都有個限度,太過了就不好了?,F(xiàn)在魯若麟已經(jīng)不再主動到處拉人頭了,,坐等流民來香河或者天津,再運往白翎島,,并且香河大營馬上也要拆除,,只留天津一個流民招募點了。
不過總的來說魯若麟這趟出兵京師收獲還是蠻多的,,共計招募了近七萬的難民,,至于繳獲的物資錢糧,還不夠這次的出兵費用,,只能算小補一點了,。
另外一個重大收獲就是在天津建立了立足點,濟州島的商品將更方便在這里流通出售,,一些北方的原材料也可以就近采購,,將濟州島影響力輻射到了大明京師及北方一帶,對以后濟州島布局北方開了一個好頭,。
現(xiàn)在魯若麟正在皮島與沈世奎會面,,并為皮島帶來了大量的糧食、服被等生活物資,,這些都是皮島急缺的,。
因為這次合作雙方都非常滿意,所以雙方的碰面非常和諧,。沈世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滿臉都是笑容,對魯若麟熱情的很,。
皮島真的是非常困難,,作為抗擊清軍的一線基地,,不大的島上要養(yǎng)活幾萬人,而且很多都是軍人,,沒有外界的支援真的很難生存下去,。
魯若麟這次就盯上了皮島的這些人力資源。
說實話這個時代大家對人力的運用還停留在拼命壓榨的原始階段,,效率非常低,。皮島上人口眾多,而且不時有遼東的難民跨海而來,,逃避滿清的奴役,,造成島上的生存壓力超級大,經(jīng)常有人餓死,。
作為一個以軍事目的存在的島嶼,,民生資源非常稀少,在軍人都無法保證的前提下,,根本顧及不到這些平民和隨軍家屬,。沈世奎又不是一個善于經(jīng)營的人,除了低價轉(zhuǎn)賣一些遼東特產(chǎn),,幾乎沒有其他的額外收入,,所以島上經(jīng)常為了物資火拼,內(nèi)耗嚴(yán)重,。
這次魯若麟就是希望將皮島上的非戰(zhàn)斗人員轉(zhuǎn)移到白翎島去,,減少皮島生存壓力的同時,為這些平民找一條出路,。這些人多為青壯,,還有很多的工匠,都是優(yōu)質(zhì)的資源,,早就令魯若麟垂涎三尺了,。
以前是沒有實力,也沒有條件接收這些人員,,現(xiàn)在條件基本成熟了,所以魯若麟才有底氣提出幫助皮島安置非軍事人員,。
沈世奎聽了魯若麟的建議,,陷入了沉思。如今他沾了魯若麟的光獲封東江伯,,也受到了朝廷的重視,,生存環(huán)境大為改善。但是島上的平民確實一直是個難題,,已經(jīng)多次造成了動亂,。
但是大明本土對這些遼東難民的態(tài)度非常糾結(jié),,即想利用他們抗擊韃子,又不想把他們接回本土,,因為本土的生存壓力也非常大,,根本就沒有他們的生存空間。何況有孔有德叛亂在前,,山東地區(qū)對接受遼東難民非??咕堋?p> 大明朝經(jīng)過這兩百多年的發(fā)展,,人口繁盛,,土地早就被瓜分完畢,那些既得利益者又怎么會愿意拿出土地安置這些遼東難民,。沒有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地矛盾就得不到解決,就承載不了更多的人口,。
好在魯若麟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他操心的是人口太少,無法發(fā)展壯大,。
但是要沈世奎一口氣放棄這么多的平民又舍不得,,這些人除了是麻煩制造者,也是沈世奎的壓榨對象,,是廉價的勞動力和兵源,,損失了這些人口沈世奎和一干東江鎮(zhèn)高級官員都會利益受損。
沈世奎猶豫再三答應(yīng)轉(zhuǎn)移部分人口,,算是給魯若麟一個面子,。
魯若麟也看透了他們的想法,無非是利益作祟,,舍不得手上的肥肉,。但是魯若麟真的心疼這批人手,不想浪費在這幫人手里,,便提高了價碼,。
魯若麟承諾將這批人員大部分安置到白翎島,那里離皮島很近,,方便家屬兩地往來,。加大對皮島的物資支援,包括但不限于糧食,、武器,、生活物資等。支援的數(shù)量以皮島轉(zhuǎn)移的人口數(shù)量掛鉤,,轉(zhuǎn)移的越多,,支援的也越多,。優(yōu)先采購皮島的特產(chǎn),皮島在白翎島和濟州島采購的商品有價格優(yōu)惠,。
聽到魯若麟提出的條件,,沈世奎動心了,他底下的那幫軍頭也動心了,。
經(jīng)過他們的閉門協(xié)商,,決定答應(yīng)魯若麟提出的條件。只是在物資供應(yīng)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過這些都有商量的余地,。對于這些人的出路和生存問題,沈世奎他們倒不怎么擔(dān)心,,魯若麟治下的生活有多好他們也是有所耳聞的,。
對于魯若麟能夠養(yǎng)活這么多的人口他們是非常佩服和羨慕的,而且不光是養(yǎng)活了,,活的還非常好就太厲害了,。這些將領(lǐng)們也是有家小的,皮島的環(huán)境并不好,,也不安全,,現(xiàn)在很多將領(lǐng)趁此機會把家小、錢財也送到了白翎島,,身邊只能留了些服侍的人,。
他們能夠下決心這么做,也是因為魯若麟這次京師之行給他們帶來了太大的好處,,而且魯若麟非??犊o皮島送了很多的錢糧物資,,贏得了皮島的信任,。最重要的是魯若麟身家之富是出了名的,根本不會惦記他們那點家財,。
最后魯若麟從東江鎮(zhèn)帶走了兩萬多人,,這里面有很多的青壯和工匠,只要調(diào)養(yǎng)一段時間,,都是優(yōu)質(zhì)的人力資源,。
魯若麟也是說話算數(shù),不久就送來了大批物資,,令皮島上下非常滿意。經(jīng)過魯若麟的人口“買賣”,,皮島現(xiàn)在是輕裝上陣,,實力不降反升,,可謂是雙贏。
這次魯若麟的遠征京師大獲成功,,為治下增添了近十萬人口,,在天津建立了落腳點,可謂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