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的,”小牛第一個跳起來回答,,“清如姐可以考考我呀,。”
清如便隨便出了幾個算術題,,考核了幾個小朋友,,等栓子也過關之后,她看到站在一旁手腳無措的鐵頭和他的跟班們,,好奇問,,“你們是一起去山上摘野菜的,?”
三柱點點頭,又搖搖頭,,“我們是去看小黃花開了沒,,回來的路上遇到鐵頭他們?!?p> 能一起回來,,還沒有打架,看樣子,,三柱和鐵頭的關系已經緩和了許多,。
清如聽到他們是去找野菊花,心想今年的天氣反反復復的,,野菊花估計沒那么早開花,。
果然就聽小牛嘟囔了一句,“現(xiàn)在的小黃花好少,,我們就摘了野菜,。”
張二妮同時表示惋惜,,不過她笑道:“能找到野菜也是好的啊,,我們都一兩個月沒吃到新鮮的菜了呢?!?p> 小牛的心情頓時好了起來,,“對的對的,我摘的時候一直在咽口水,?!?p> 他的話惹來眾人哈哈大笑。
清如見沒什么事,,就讓他們先回去,,叮囑了一定不要落下數數和練習軍體拳。
小孩子有一點好的是,,一旦他們認定了你是自己人,,對自己人的話都聽得進去,清如又同時有點類似于他們的老師,,幾個孩子潛意思是將她當做教書育人的先生來看,,對她的話從來沒有過敷衍。
等到孩子走后,,酒鋪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張翠兒見自己出來有一段時間了,也就起身和她們道別,“再不回去,,我娘親又該出來找我了,。”
清如跟著站起,,送她出了門口,,張翠兒再次說了,“要是我哥同意幫我開墾個六分地,,我立馬就去找你問討教如何種姜,。”
“不用等到那時,,我現(xiàn)在教你也是一樣的,。”
張翠兒看了一眼太陽的位置,,還是狠心的搖了搖頭,,“下次再說吧。我就先回去了,?!?p> 清如看著她遠去的背影,問一直坐在窗口邊的張二妮,,“翠兒的娘和哪些婦人走得比較近,?”
“翠兒姐的娘親有空就到荷花姐的娘親家里去納鞋底,不過我聽我娘親說,,她最近也挺常到桂圓姐的家里去串門?!?p> 清如微微蹙眉,,“張桂圓不是一直沒有回村嗎,翠兒的娘去張桂圓家里能得到什么好處,?!?p> 這個張二妮就不太清楚了,“昨兒個,,桂圓姐還差人送了兩壇好酒回來,,再有兩只羊,一只留著自家掃墓祭拜用,,一只送給了張家宗祠用來祭拜先祖,。”
因為有送酒,,所以張二妮便多問了家人幾句,,“我娘親說了,她這是有錢了,送酒意味著她家不用在小丘村買酒,,送羊,,這是在說,她桂圓家時至今日,,在小丘村的地位和往常不一樣了,。”
張二妮糾結了半天,,還是說了一個她難以理解的話來,,“我娘親還說了,她這么做是在提醒村長和族長,,她可以為小丘村做得更多,,不要得罪她和她的家人?!?p> 清如被張二妮一家給震驚到了,,張二妮和張小牛的精明,原來真是遺傳的啊,,她娘親看得比任何人都透徹,,而且一點都不當孩子是孩子,這些猜測的話竟然也是一字不漏的教給了她的孩子們,。
她仔細回想了二妮的娘親,,溫和的面容,似乎沒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她曾經聽過三柱吐槽過,,說是看過幾次小牛的娘偷偷塞糕點給小牛開小灶,還說小牛的娘偏心小牛,。
三柱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親娘也是偏疼他一點,二柱在他這個年紀就要下田種地,,但三柱一開始還能打架斗毆摸野鴨蛋,,證明是給閑的。
這種親娘偏疼幺兒的情況,,在農村還是挺常見的,,可往往父母是要和長子一起住的,這是老祖宗的規(guī)矩,,以至于家庭矛盾層出不窮,,很多人會覺得父母是在吸長子的血養(yǎng)著幺兒。
其實清如要是沒穿到古代,,她也是理解不了,,現(xiàn)在過來了,,終于有一點點明白為何朝廷會推崇儒術了。
她將思緒拉了回來,,直到看不見翠兒的背影,,這才返身回到屋里坐好,想到張桂圓大哥的傷,,便好奇一問,,“張桂圓的大哥,現(xiàn)在能下田了嗎,?”
張二妮搖了搖頭,,“還不行,聽說不能長時間走路和站著,,容易頭暈,。”
說到這里,,她也忍不住面露同情的神色來,,“木瓜哥以前可是村里人人夸的,最會種田的人,,現(xiàn)在他幾乎不咋出門了,。”
最會種田這點,,清如持著保留意見,,但會種田之一應該是沒有夸張,似乎從八歲開始,,木瓜的爹就帶著木瓜開始在田地里穿梭,。
手把手帶了十二年,資質再怎么愚笨也會熟能生巧了,,況且張木瓜人又不愚笨,,在年輕一輩中,確實是最會種田的也沒說錯,。
農村人的思想中,會種田表示會過日子,,現(xiàn)在張木瓜這毛病要是沒治好,,那在農村人眼中,就相當于養(yǎng)著一個廢人了,。
長年下去,,張木瓜乃至于他的一家人,在村里都會受到流言蜚語的打擊,,張桂圓就是想到這一點,,才會時不時的給族里送些禮,,同時也是在震懾村里的人。
她的做法簡單粗暴,,不過效果還算可以,,給宗祠送一只羊,卻是給張姓村人拉了不少好感,。
但小丘村不僅僅是張姓村人,,她在其他姓氏村人中的好感不高,同時因為經常送禮,,導致不少人眼紅,。
如果說清如搬到莊子去住,為什么沒能引起大規(guī)模的討論,,那是前頭有一個張桂圓,,在村里人眼中,馮家的莊子有好幾個,,可比清如的一個小莊子震撼多了,。
張桂圓嫁到馮家,一開始那些暗地里嘲笑看好戲的人家,,現(xiàn)在是恨不得也將自己的女兒送到城里去,,幻想著自己也能跟著女兒吃香的喝辣的。
村里人不知道張桂圓在馮家過著怎樣的生活,,眼里就只看到那些不值幾個錢的節(jié)禮,,眼界不一樣,清如也不想去評價什么,,只是對張二妮教導了幾句,,“想要過好日子還是得靠自己,張木瓜要是不能種地,,他還可以做些別的,,全看自己想不想做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