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學問的戰(zhàn)爭
小肖酒醒后已是天光大亮,看著旭日初升,,小肖覺得還是要跟著夫子學習吾日三省吾身,,跟著飲中八仙跑估計自己遲早要完。
恨自己未才華橫溢,。
才華這種東西,,在小肖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接觸中,還是因人而異的。
還是香草姑娘說的好,,創(chuàng)作這種東西,,主要還是靠天分。
現(xiàn)在二十郎當歲的人,,哪個閱讀量不是學富五車,,汗牛充棟,可仍覺筆禿,。
小肖回想著網文作品帶來的觀點,,有了,是《雅騷》,,已然仙逝的三癡道人,。
三癡道人意思大概是這樣。時間是萬歷十四年后,,主角去修習八股,,在求教的過程中,老師見其冠禮,,送其“君子不器”四字以勉。
君子不器一詞是目前作者貼出來最常見的網文主角的標簽,。
語出《論語第二章為政篇》,,臺灣省學者南懷瑾在其《論語別裁》中解:“因為“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懂,?!安黄鳌本褪遣⒉怀蔀槟骋粋€定型的人,一個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無所不通,。從表面上看,一個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當演工友的時候,,就是規(guī)規(guī)矩矩掃地倒茶,當演大官的時候,,溫溫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熬硬黄鳌边@個學問,,就是成為了真正的通才,否則只有變成專才、專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為政》篇,,就是說明為政在這方面的道理,換句話說:“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說明,。”
這個解釋是符合繼承了傳統(tǒng)儒家觀念的現(xiàn)代化語言組織,,與《易經·系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的器也有了一定聯(lián)系。
網文作者們見了,,哎呦,,不拘泥于單一,價值觀不錯,。于是拿來用用,。
不過小肖卻也腦洞大開:“結合孔子所在的時代背景,王權集中化的潮流趨勢下,,孔子說君子不應像個東西,,何嘗不是說君子在王權下不要成為提線傀儡??上鯔鄷r代的后世儒者就沒這種覺悟了,,大多君成了東西?!?p> 幸好三癡道人筆力超絕,,在文中避免了這個悲劇。
贈與了什么冠字并不重要,,器也好不器也好,。重要的是這個形式帶來的東西。
不器,,那就將不器二字奉為圭臬,,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用這二字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一味隨波逐流,,生活平靜,,但思緒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此觀點與陽神中宿命般的立志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肖想通了這一點,向靳尚發(fā)去消息,。
“學問的戰(zhàn)爭還需要用學問解決,?!?p> “這是自然”靳尚回答。
小肖看到靳尚回應會心一笑,。
不愧是現(xiàn)代人,,如此簡單達成共識。這既是雙方對歷史上已發(fā)生的學問戰(zhàn)爭的一種悼念,,又是對其的批判,。
莊子與齊相惠子之爭可謂君子之爭。
《莊子外物秋水》載,,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經典的魚水之樂。
可更多的是不君子的戰(zhàn)爭,。
像李斯和韓非子,,囚秦,鳩殺之,。
董仲舒和他的反對者們,,尊我,罷黜之,。
而學問之爭在北宋一朝最為悲哀,。
王安石和司馬光具是高明之士,相愛相殺,。
王安石生于1021年,,21歲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49歲時拜相,主持變法,,功敗垂成,,郁郁而終,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獲謚“文”。
司馬光就是那個砸缸的機智兒童,。
此人生于1019年,,19歲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
兩人年齡相仿,行事卻針鋒相對,。
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出力甚大。
從歷史發(fā)展,,北宋存亡的角度來講,,司馬光的作用是比不上王安石的,不過從史料來講,,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又功莫大焉,。
觀其人觀其行,這兩者之爭是學問之爭,,見識之爭,,道理之爭,手段之爭,,廟堂之爭,,國運之爭。
然后王安石輸了變法,,輸了黎庶,。司馬遷贏了變法,輸了天下,。
觀這段爭端,,委實令人惋惜,。
兩人之前是事功的范仲淹,主持慶歷新政,,戍邊御敵,,執(zhí)教興學,寫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傳世名篇《岳陽樓記》,。
兩人之后是開豪放詞派的蘇軾,,蘇軾文學成就非凡,不過立功立言跟上邊三位差距就大了,,說人話就是社會關系中天差地別,。哪怕蘇軾在后世的名聲遠比那三位來的如雷貫耳。
與蘇軾境遇類似的是杜甫,,杜甫一生漂泊,,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志向,,卻只能在晚年大喊“安得廣廈千萬間”,。
由是說,學問的戰(zhàn)爭不光是文采的戰(zhàn)爭,,往大了說學問就是學識,,就是兩個人的戰(zhàn)爭,但往小的說也自可,。
小肖與靳尚相約學問之爭,,便告別了遠古時期學問爭端用消滅肉體來解決的粗暴,悼念了試圖改良社會制度的先賢,,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之下,,安心的做做口舌之爭。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p> 孔穎達注疏:“立德,,謂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p> 儒生說夫子永垂不朽,。
“立德還太遠,立言效夫子舊事,,那就剩下立功了,。”學問的戰(zhàn)爭,,小肖也想效仿先賢,,多比劃比劃網絡文學的現(xiàn)實意義。
看過了作者的可愛,,小肖走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