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到了七月,,天氣熱度更增,稍微一走動就得滿頭大汗,。
饅頭這兩天褪毛褪的厲害,,整天躺在狗窩里,舌頭長長的吐著,。羊圈里,,母羊肚子已經(jīng)鼓鼓的,,看來過不多久就該生了。楚志誠特意在羊圈上架了些樹枝,,鋪好樹葉,,總是能消些熱氣。
這會是半上午,,一家人才剛忙完工作,,正坐在院里樹蔭下休息。
“吃個西瓜吧,!”楚朗咂咂嘴,,問道。
楚屏騰的一下彈了起來,,嚷嚷道:“我去搬,!”
“你這妮子,吃起來倒是積極,?!笨粗|女的背影,張巧娟不禁嘟囔道,。
西瓜就是普通的花紋西瓜,,他們家每天都會提前在井水里泡兩個,楚朗接過來,,觸手冰涼,。
今天是楚志誠去市里賣魚,切瓜的工作就由楚朗來做,。只看他舉著菜刀,,照瓜屁股先切下一片,搽搽刀面,,接著咔咔幾下,,一個大西瓜就成了八瓣。
聽到這聲音,,原本正打盹的饅頭突然站了起來,搖著尾巴就跑了過來,。
在這天氣,,有涼快的西瓜吃,實在是再愜意不過的事了,。楚朗還好,,倆小的卻吃的飛快,吃完一塊就趕忙再拿,,生怕比對方吃的少了,。
嗡嗡,!
正吃著,村里的大喇叭突然響了兩聲,,頓時蓋過了院里的蟬鳴,。接著,喇叭里傳出村支書的聲音,,讓大家到村東頭小樹林集合,。
張巧娟站起來,對幾個孩子說道:“快點吃完,,一會咱都過去看看,!”
這年頭村干部就像村里的班主任,威信可不小,,大到地方政策實施,,小到鄰里爭端,都少不了他們協(xié)調(diào),。
楚朗三兩口把手里的瓜吃完,,抹了抹嘴,跟著站了起來,。
村東小樹林,,顧名思義,是村東邊的一片樹林,,那里也是村里開大會的場所,。那里長著十多棵環(huán)抱粗的槐樹,整片地方都讓樹蔭遮蓋了,。特別是中心那棵老槐樹,,據(jù)說是當(dāng)年他們村祖先剛來時種下的,樹齡少說有兩百年,,樹干都已經(jīng)空了一塊,,但它還是倔強(qiáng)的每年都在發(fā)芽。
小樹林緊鄰著村子,,只隔了一個水塘,,往東就是大片的田地直到河邊。因為樹大招風(fēng),,那里夏天最是涼快,,附近的男女老少都喜歡來這休閑。
楚朗他們家就在村東頭,,沒幾步路就到了,。這會,幾棵大樹底下已經(jīng)坐了好些人,還有人在陸陸續(xù)續(xù)的過來,。
沒有凳子,,楚朗就學(xué)著別人那樣,脫了鞋子就一屁股坐上去,。
沒一會,,一個瘦高老頭就銜支煙卷,背著手過來了,。
這位就是村支書,。大名叫楚光明,不到五十的人,,腦袋半禿,,腰板卻是板直,已經(jīng)當(dāng)了十多年的村支書了,。
楚光明在老槐樹底下站定,,看著一圈的村民。
“錢光順呢,?他家人沒來,?”楚光明臉上有些不滿。
對此,,村里人卻見怪不怪了,。那兩口子白天很難找到人,錢光順喜歡去看唱大戲,,他媳婦就三天兩頭領(lǐng)著小兒子往娘家跑,,一回去就賴那不回來。也只有農(nóng)忙的時候,,兩口子才會想起來他們農(nóng)民的工作,,象征性的回來忙幾天,這一過農(nóng)忙又找不到人了,。
“大爺,!我來了?!苯锹淅?,一個小姑娘突然舉著手,怯生生的道,。
村里人頓時投去了憐惜的目光,。
這小姑娘就是錢光順的大閨女了,名叫錢麗娟,,才十四歲,人瘦瘦小小的,,卻早已擔(dān)起了照顧幾個弟妹的工作,。
“嗯,。”楚光明無奈的點點頭,。
“說個事啊,。”清了清嗓子,,他繼續(xù)道:“咱縣辦了個魚苗場,,縣里看咱村今年遭了雹子,幫咱申請了免費魚苗,。村里的意思是,,咱村有十四個大坑(水塘),村里就按戶分成十四個組,,一組管一個,,到時候魚長成了也按這分,咋樣,?”
水塘里一直都有水,,其實也有魚,但都是些長不大的小草魚,,鯽魚一類的,,沒什么經(jīng)濟(jì)價值。
聽他說完,,人群頓時炸了鍋一般,,鬧哄哄的跟旁邊人聊著這事。
“別吭聲了,?!背饷鞑换挪幻Φ拇蠛耙宦暎巳哼@才平靜下來,。
“都沒意見吧,?……那就這么著了?!背饷髦苯幼隽藳Q定,。
村民們還在說說笑笑著,沒人提異議,,他們也不知道該提什么,。對于楚光明,大家還是很信服的,,所以村里開會其實更像通知,。可不像多年后,村里做個決定,,人們立刻有一大堆的不滿意,,各種小算盤,或者干脆當(dāng)耳旁風(fēng),,村干部也徹底成了吃力不落好的苦事,。
楚朗家在村東頭,分的水塘也在這邊,,就在他們家門口,。平均下來,四五戶就能分到一個水塘,,而且基本都是親戚,。像楚朗他們家,就跟他大伯家還有他的兩個堂叔家分到了一組,。
看著鬧哄哄的人群,,楚朗倚著樹,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些事,。養(yǎng)魚,,這對他們村好像是個很重要的轉(zhuǎn)折啊。
印象中,,就在兩年后,,常在外邊跑車的楚向東不知從哪弄回來了一些蝦苗,跟他幾個兄弟養(yǎng)起了蝦,,結(jié)果當(dāng)年就賺了一大筆,。村里頓時發(fā)現(xiàn)了新世界一般,紛紛跟著搞起了特色水產(chǎn)養(yǎng)殖,。有的養(yǎng)蝦,,有的養(yǎng)鱉,后來又養(yǎng)小龍蝦,,不少人家都因此致了富,。后來感覺水塘不夠用,村里甚至一度把養(yǎng)殖擴(kuò)大到了河里,。
到后來,,大家嫌漁產(chǎn)品利潤低,又在村里組織下辦起了水產(chǎn)品加工廠,,發(fā)展倒是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誰也沒想到,那些為了防雨水挖的水塘,,居然讓村里因此擺脫了貧困,。
九十年代就是他們村輝煌的開始,,從人均收入全鄉(xiāng)吊車尾,短短五年不到人均純收入就是隔壁村的好幾倍,。富到什么程度呢,,當(dāng)時他們村頭常年都有小攤販駐守,,村里人從來都不用趕集,,直接送貨到村。
在還不興打工的九十年代,,他們村輕松就達(dá)到了富可敵鄉(xiāng)的程度,,一聽是楚莊的,在他們整個縣南都是土豪的代名詞,。全鄉(xiāng)第一臺彩色電視機(jī),,第一輛小轎車,第一輛聯(lián)合收割機(jī),,全是出自他們村,。
現(xiàn)在看來,雖然楚朗已經(jīng)改變了很多,,但歷史的慣性依舊強(qiáng)大,。
不過,事情到底還是有了一些變化,。因為楚朗收魚的事,,很多人以為城里魚特別好賣,所以對這養(yǎng)魚的事也格外的上心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幾輛拖拉機(jī)就在突突聲中到了村里,車斗里滿載著的都是魚苗,。
村里已經(jīng)好多年沒遇過這樣的新鮮事了,,于是,大家聽到消息就紛紛趕了過去,。就連楚朗一家也暫時放下了家里的活,,湊到一邊。
“各家當(dāng)家的都過來,,看好了,。”楚光明大聲招呼道,。
魚苗是在巨大的塑料袋里裝著的,,一半空氣一半水,勾著頭就能看到游動的小魚苗,。
楚光明對眾人喊道:“這一回運不完,,今兒個先放村東頭這幾個坑(水塘),。”
他又指著一大水袋魚苗,,對旁邊的楚志誠喊道:“志誠,,先放你們組的,看好了,,這袋有鯉魚,,花鰱魚,大草魚,,每袋都一樣,。”
“那中,?!背菊\點點頭。他剛才看了看,,每袋確實差不多,。
很快的,眾人把水袋抬到了水塘邊,,接著打開系好的口子,,把水跟魚苗一股腦倒到了水里。
看著在水面游來游去的魚苗,,大家一個個都笑容滿面,。雖然不知道這魚能養(yǎng)成什么樣,但管它呢,,免費的東西看著就是高興,。
放完了這邊水塘的,拖拉機(jī)又去旁邊的水塘,,村民也跟著過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