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假投降陸大將軍施密計,、慘戰(zhàn)敗曹大司馬隕將星
曹叡的回憶,,依舊停留在兩年前,,太和二年的那個秋天。
那個秋天,,秋雨連綿不絕,年輕的皇帝孤身屹立在皇城內(nèi)的凌云臺之上,。
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飽受君父猜忌、考驗,,因而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平原王了。
與此同時,,他也不再是一年前那個根基不穩(wěn)的年輕天子了,。
這一年來,吳王孫權(quán),、新城孟達,、諸葛孔明,,這些勁敵就好像上蒼的輪番考驗一般,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著自己這個年輕的大魏天子,。
如今,,在面對變故之時,他終于從最初的驚慌失措,、提心吊膽,,變成了如今的雖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秋雨襲來,,年輕的帝王也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
此時,凌云臺下響起了一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半晌過后,,腳步漸停。
原來來者正是大司馬曹休的次子,、原東宮虎賁郎將曹纂,。
如今曹纂深受曹叡信任,已獲封殄吳將軍之職,,封列侯之爵,。
曹纂來到曹叡面前,恭謹?shù)墓蛟诹吮挥晁軡竦那啻u地上,,這才雙手捧著一個竹筒奏報道:
“啟稟陛下,,大司馬從揚州送來急報?!?p> 曹叡依舊出神的望著遠處他的萬里江山,,秋雨連綿中的洛陽城,顯得格外秀麗繁華,。年輕的天子沒有俯身去取那軍報,,只是冷冷的說了一個字:
“念!”
曹纂不敢怠慢,,打開竹筒,,取出其中軍報,便朗聲讀了起來,。
等曹纂念完以后,,曹叡微闔的雙眼頓時睜了開來。
曹叡心想,,大司馬曹休表中所言之事,,果然非同尋常。
“德思,速速去告知你兄長,,叫他火速去請高堂隆至太極殿東堂議事,,另外,叫長思將曹爽等人也傳叫來,,一并在太極殿等候,。”
“唯,!”
曹纂甲胄在身,,半跪于地行禮之后,便下凌云臺傳召眾人去了,。
————
行過冠禮的昌陵侯夏侯玄,,望著席間的曹氏,、夏侯眾長輩,,驀地忽然想起了故大司馬、長平壯侯曹休,。
他的思緒也不由得飄蕩回了兩年前的那個深秋,,那時的自己,尚且還在為父親夏侯尚結(jié)廬守孝,。
太和二年,,秋九月。
那一年,,依舊是戰(zhàn)亂不休的一年,。
和帝國所有人的期盼不一樣,這一年并沒有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樣,,邊境休兵,,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
這一年,,大魏遭受了自新帝登基以來從未有過的最大損失,。
本朝的第一名將、堪稱大魏東南長城的大司馬,、揚州牧,、長平侯曹休,不慎中了吳主孫權(quán),、吳大都督陸議,、以及吳將周魴共同設(shè)下的計謀!
大司馬曹休被陸議引誘至石亭,,慘遭吳軍埋伏,,折損了大魏戰(zhàn)士萬余人,至于輜重糧草、軍械等等,,更是損失無數(shù),!
此事倒也不能算是大司馬曹休一人之過。
當初天子通過派遣校事密探打探得知,,東吳將軍周魴果然如其自己所言那般,,每日受吳王孫權(quán)猜忌,受吳大將軍陸議羞辱,,這才相信了周魴的詐降,。
整個朝堂公議之后,決定讓大司馬,、長平侯曹休親自率領(lǐng)十萬大軍南下,。
另外,曹叡還安排了鎮(zhèn)守荊州的驃騎將軍,、舞陽侯司馬懿率領(lǐng)荊州諸軍南下進攻江陵,,牽制東吳其他各地的兵馬。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曹叡另外還派遣了豫州刺史賈逵督帥著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zhì)麾下的四軍,由西陽直攻東關(guān),,以策應(yīng)曹休,。
天子的意思很明顯,他是想讓大司馬一面迎接周魴,,接管其獻上的鄱陽郡土地,、人口、兵馬,,另一面則讓大司馬隨機應(yīng)變,,必要時一舉渡江,攻破東吳建鄴,!
如此大的誘惑放在眼前,,任誰也難以抵擋。
更何況天子自登基以來,,一年內(nèi)邊境接連大捷,,乘著少年意氣,自然更是躊躇滿志,,不愿意放過如此天大的良機,。
可誰又料到,姜畢竟還是老的辣,,吳王孫權(quán)竟聯(lián)通其大將軍陸議,,演下了如此一場大戲,竟真的使大魏朝野上下,盡皆入其彀中,!
就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令夏侯玄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驃騎將軍司馬懿居然在此時刻意遷延時日,,以大雨泥濘,,道路難行為由,停止了行軍,!
這就讓大司馬陷入了孤軍奮戰(zhàn)的險境,。
彼時的自己,雖然尚且披麻戴孝,,無法遠行,,但再三思慮之后,還是給瑯邪太守孫禮寄去了一封急件,,求他無論如何也要勸諫大司馬,,不可繼續(xù)孤軍深入。
但夏侯玄又哪里知道,,已然深入敵后的曹休,,實在是立功心切,,最終他還是沒有聽從孫禮的勸諫,。
就這樣,大司馬繼續(xù)進軍至石亭,,果不其然,,他在那里遭到了東吳大都督陸議、左都督朱桓,、右都督全琮所率領(lǐng)九萬大軍的突然襲擊,。
那全琮全子璜,乃是吳王孫權(quán)的女婿,,東吳的名將,,一向負責(zé)東吳江北的防務(wù),但多年以來,,卻屢屢受挫于大司馬曹休,。
此番他得以親身參戰(zhàn)擊敗大司馬,倒也算狠狠出了口胸中惡氣,。
大司馬曹休驟然受伏,,猝不及防,交戰(zhàn)不利后只得慌忙退兵,。
而吳軍則氣焰囂張,,乘勝追擊,在吳軍的緊追不舍下,大司馬所率領(lǐng)的魏軍再也無心應(yīng)戰(zhàn),,一路上,,被吳軍追擊斬殺的大魏兒郎竟達萬余人!
逢此絕境,,大司馬還想拼死一搏,,突圍至夾石重鎮(zhèn)以圖重整旗鼓,但卻沒有料到此處退路早已被孫權(quán)派軍阻斷,。
就這樣,,大司馬麾下士卒,前無退路,、后有追兵,,大軍在惶恐之中,還陸續(xù)叛逃,,終于開始潰不成軍,。
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間,幸好天子先前派遣的豫州刺史賈逵及時趕到救援,,這才驚退了吳軍,,使得大司馬免于全軍覆沒。
大司馬返回洛陽后,,夏侯玄本以為文烈叔父總算是逃過了這一劫,,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大敗之后,,一生無往而不克,、高傲倔強的的“曹家千里駒”,大司馬曹休,,竟因此敗而羞慚不已,,正值壯年的他竟就此一病不起,薨逝在了長平侯府上,!
他至今仍記得,,兒時,父親曾經(jīng)對自己講過,,文烈叔父與那東吳大將軍陸議,,少年時曾一同求學(xué)于江南,情同手足,,還一同創(chuàng)下了那套“孔雀東南飛”的精妙劍法,,二人惺惺相惜,且意氣相投,。
但誰又知,,這情同手足的師兄弟二人,,最終還是難免要你死我活的大斗一場。
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戰(zhàn),,終究還是陸議棋高一著,。
夏侯玄思慮及此,心中不禁感到一陣難過,。
曹休不僅是當世名將,,更是自己父親的總角之交、莫逆好友,,且其正當壯年,,就此薨逝,實在是令人惋惜不已,。
當年那個在銅雀臺宴會上縱馬騎射,,奪得錦袍的曹家千里駒,紫衣少年郎,,終于就這樣倒在了他的漫漫征途之上,。
————
太極殿上,曹叡此刻也正在回憶兩年前的那個秋日,。
那一年的挫折,,自己就好像被打回原形一般,此事也成為了自己心中永遠的恥辱,。
長平侯曹休,,作為文皇帝留給自己的宗室首輔,又是大魏最高軍事統(tǒng)帥,,一向以絕對的威力震懾著東吳,,自文皇帝朝開始至今,一直鎮(zhèn)守揚州的曹休,,這多年以來幾乎快要將東吳的北面防線撕的粉碎。
他還記得,,一向謹慎的尚書蔣濟還專門上表向自己勸諫,,說駐守于上游的吳將朱然可能會從曹休后方襲擊,而吳軍亦可能隨時會東進切斷大司馬退路,,建議自己派兵救援大司馬,。
但自己盲目自信,最后還是做了有誤的決斷,,以至于讓大司馬中了吳軍詭計,。
曹休這一死,無異于折斷了自己的一條臂膀,,曹叡頗覺心痛,。
正所謂禍不單行,。
轉(zhuǎn)眼到了冬天,十二月之交,,蜀漢丞相諸葛亮再次北犯,,包圍了陳倉重鎮(zhèn),幸好大將軍曹真經(jīng)歷關(guān)中隴右危局之后,,不敢再有所大意,,預(yù)先派遣了將軍郝昭嚴密拒守在陳倉,這才沒有讓諸葛亮攻破陳倉,,蜀軍因此也糧盡而退,,無功而返。
而大司馬曹休的死,,似乎也讓吳主孫權(quán)再無懼怕與顧慮,,次年,這位吳王終于意氣風(fēng)發(fā),、毫無顧忌的在武昌城踐祚稱帝了,!
這讓曹叡感到無法容忍,曹叡明白,,孫權(quán)這是不再將自己放在眼里了,。
這數(shù)年來,自己這個新皇帝,,面臨了一次又一次上蒼的考驗與磨難,,但他從未膽怯過,每次都是從容應(yīng)對,,以至于他很快便在朝堂之上樹立了威信,。
雖然自己有四位顧命大臣,但自己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手腕,,可以讓那些重臣權(quán)臣俯首聽命,,發(fā)揮出他們自己最大的作用,而不是讓他們用手中的權(quán)力來掣肘自己,。
所有的人也都堅信,,他們的君主絕對會是一位明主,沒有人會再去懷疑曹叡的能力,,因為皇帝的才能已然在幾場大戰(zhàn)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簡直讓人毋庸置疑。
皇帝的思緒終于從數(shù)年前的往事中回到了朝會上來,,他撫摸著寶座扶手邊的龍頭,。
這無邊的權(quán)力給了他證明自己的機會,讓他時常感到無比的志得意滿,。
可是他也發(fā)現(xiàn),,這個寶座似乎有著什么魔力一般,,竟讓自己曾經(jīng)的愛妻、摯友,,一個個在自己面前變得膽戰(zhàn)心驚,,如履薄冰,他發(fā)現(xiàn)當自己登上了這個寶座的時候,,就注定會成為一個孤寂的人,。
這數(shù)年來,最讓曹叡痛心的,,是失子之痛,。
他的囧兒,他的穆兒……這些年,,他似乎是受了什么詛咒一般,,兩名皇兒都是剛剛封王、不足一歲便夭折而亡,!
除此之外,,他也終于明白了當年父皇為何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疏遠。
為帝王者,,注定孤寡,。
也正因如此,皇者的威嚴才令人感到深不可測,,才令萬民臣服,。
放眼朝堂,臣子之中,,固有位高權(quán)重者,,如邵陵侯曹真,舞陽侯司馬懿,,但卻從沒有人敢在曹叡目前有哪怕稍微一丁點兒的驕傲,,因為沒有人敢在他目前這樣做。
“參見吾皇萬歲,!”
滿朝臣工拜伏在地,,山呼朝拜。
“眾愛卿,,平身?!?p> 曹叡的聲音雖然柔和清亮,,聽起來毫無威懾他人之感。
但每一位臣子莫不是一副戰(zhàn)戰(zhàn)兢兢,、畢恭畢敬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