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司馬懿奪權廢俊林,、夏侯玄破局思巧計
今日的朝會上,皇帝曹芳神飛顧盼,,顯得格外的精神,。
皇帝雖然年幼,但卻聰明睿智,,因此帶給大臣們的壓迫感一向都不輕,。今天皇帝心情大好,朝中眾臣自然感到輕松不少,。
一些聰明的臣子已然猜到了皇帝高興的緣故,。
近日大將軍曹爽主持雕刻三體石經,使得皇帝聲明大顯,這自然是其一,。
東吳宗室大將鎮(zhèn)北將軍,、幽州牧孫韶孫公禮,近日因太子孫登薨逝,、國中局勢動蕩,,憂心過度而去世,國家邊境又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此為其二,。
大內官張當依舊向往常一樣,情緒激揚但實則機械的指揮群臣三呼朝拜,,并熟練的喊道:
“諸位大臣,,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此時,被曹爽剝奪尚書職位,、先貶后升,,如今擔任光祿勛之虛職的盧毓盧子家,第一個便離位出班奏事來了,。
大將軍曹爽,、尚書何晏、鄧飏,、丁謐,,以及河南尹李勝、尚書仆射李豐等人見是盧毓出班,,心中頓時疑惑不已,。
至于夏侯玄,則并沒有過于感到意外,。與司馬家交手多次的他明白,,這些時日曹爽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勢力越發(fā)穩(wěn)固,,司馬家絕對不會坐視不管,,此刻慌張疑惑,于事無補,,他能做的,,唯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這盧毓先前本擔任禮部尚書之職,,后來大朝會上,曹爽等人設計將司馬懿一黨的重臣盡皆調離了中樞,盧毓的職務也被何晏所頂替,。而光祿勛雖然乃是九卿之貴,,但眾所周知,本朝實權,,實際上把握在尚書臺,、侍中寺、以及號稱“鳳凰池”的中書省這三大臺閣手中,,至于三公九卿之職,,實際上早已淪為了那些曾經名氣極高,但因年老而退休的大臣們養(yǎng)老的高帽,。
而本朝的光祿勛一職,,選舉郎官武官之權早已歸中護軍所有,典兵宿衛(wèi),、保護皇城之權也歸了中領軍,、中護軍及其麾下的武衛(wèi)、中壘中堅,、五校,、游擊、驍騎等禁軍大營,。因此盧毓此時此刻不過只是一個閑散之人而已,,如今他忽然出班,定是有備而來,。
曹芳見是盧毓出班,,倒是也感到十分意外,他不禁問道:
“哦,?不知盧卿有何事啟奏,?”
盧毓此時此刻顯得極為不緊不慢,顯得山高水深,,讓人感到深不可測,,他抬眼望著九歲的皇帝,按照司馬師私下安排的話語,,開口言道:
“啟稟陛下,,此番南境前線大捷,實是國家之福,、社稷之幸,。然臣有些話,卻不知當不當講,?”
曹爽聽了盧毓這番話,,狠狠瞪了一眼言行舉止都慢悠悠的盧毓,。此刻要不是身在朝堂,他倒是真想大聲告訴盧毓:既然這話不知當不當講,,那就不要講了,。
曹芳則平靜的告訴盧毓道:
“盧卿,但講無妨,?!?p> 盧毓等的便是天子這句話,他微微頷首,,繼續(xù)用他那不溫不火的強調,,說出了一句讓曹爽、夏侯玄等人盡皆心驚不已的話: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番荊州襄樊一戰(zhàn),夏侯俊林身為都督,,手握重兵,、占據荊襄險峻地利,卻怯懦畏戰(zhàn),,龜縮城中拒不出戰(zhàn),,直到司馬太傅親至,他這才敢出城迎敵,。吳將朱然得以順利撤走,正是因為夏侯俊林怯戰(zhàn)之故,。故臣以為,,應當罷免夏侯俊林都督之位!”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頓時像是炸開了鍋,,朝中袞袞諸公嘈雜不已,憤怒的,、驚詫的,、暗自竊喜而偽裝在外的、表面平靜而內心憂愁的,,一時之間比比皆是,。
見了此狀,曹芳頓時心中一怒,,面色一沉,。黃門令大內官張當察言觀色,頓時明白了皇帝的心意,,他清了清嗓子,,而后用他那高亢尖銳的嗓音大呼道:
“群臣肅靜,!群臣肅靜!”
滿朝文武畢竟都是當朝名士,、政壇老手,,聽了張當的提醒,他們馬上便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tài),,立即便調整好了狀態(tài),。
大將軍曹爽臉色此刻非常不好看,他立刻回頭,,給了丁謐一個眼神,。
丁謐身為曹爽的親信心腹,自然明白了大將軍的暗示,。他清了清嗓子,,立即便反對盧毓道:
“光祿勛此言,怕是有些不合實際吧,。此番夏侯俊林身為都督,,管制諸軍,打贏了襄樊之戰(zhàn),,實在是有功無過,,不予以褒獎也就算了,怎可隨意貶斥,?如此作為,,豈不叫天下有功之士心寒?”
丁謐極其高明,,他一開口便點明了對方的官職是光祿勛,,而早已不再是吏部尚書,如今隨意批評封疆大吏,,已是不該,,其次,他又指出了盧毓所言的漏洞,,讓盧毓所言無法成為實據,。盧毓聞言,一時之間反倒沒有想到更好的說法予以反駁,。
這時,,被曹爽安排做了少府的王觀王偉臺,悄悄看了一眼太傅司馬懿的神色,,只見司馬懿并沒有因司馬師的擅自做主而感到生氣,,反而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他就明白了司馬懿的想法,。
王觀立即便持笏出班,,開口反駁丁謐道:
“此番夏侯俊林確有功勞不假,,但竊以為,他能夠打敗吳軍,,乃是沾了司馬太傅親自出征的光,,司馬太傅大軍一到,嚇退朱然,,夏侯俊林這才打贏了來犯荊州的吳賊,。假若此番太傅沒有出征,夏侯俊林作為都督,,難道就要一輩子龜縮在襄陽城中,,不敢出來了嗎,難道此后荊州一有戰(zhàn)事,,夏侯都督就要請司馬太傅親自出山了嗎,?!”
王觀此言一出,,蔣濟,、盧毓、孫資,、劉放等司馬懿一黨的大臣們盡皆哄堂大笑了起來,。
曹爽此刻心中怒極,他立即給身為吏部尚書,、有選拔之權的駙馬何晏使了一個眼色,。何晏立即會意,他思慮剎那之后,,出班反駁王觀道:
“王少府此言差矣,!竊以為,戰(zhàn)場之事,,瞬息萬變,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此次恰好朝廷派遣司馬太傅出征,夏侯都督自然要借助朝廷的軍威,,來穩(wěn)當拒敵,,此后倘若沒有援軍,夏侯都督自然也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成功退敵,。據王少府所言,,難道我大魏將士們的命便不是命,,難道就應該以硬碰硬,爭氣而喪命嗎,?”
曹爽聽了何晏的話,,心中一寬,點了點頭,。何晏的應對也極為高明,,他一下子便點明了司馬懿所率領的兵將乃是朝廷派遣,司馬懿本不該如此居功自傲,。
何晏并沒有結束自己的陳述,,他要趁著王觀尚未想好如何反駁之時,趁勢繼續(xù)進攻,。只見何晏立即又追問道:
“且朝廷法度,,官員有司各司其職,本該各安其分,,可盧,、王二位大人,今日卻屢屢言及選官之事,,那在下這個吏曹尚書又該去行何事,,難道要去管光祿勛該管的宮殿郎官、少府該管的尚方寶物嗎,?”
何晏此言一出,,朝中眾臣,尤其是司馬懿門下的一眾大臣,,頓時無話可說了,。
一陣短暫的沉默之后,就在曹爽一黨以為對手不會再起風浪之時,,司馬懿竟然親自開口了,。曹爽心中頓時一緊,他明白,,司馬懿一向老謀深算,,既然他選擇了開口,那就一定是有了成算,。只聽司馬懿慢悠悠的說道:
“啟稟陛下,,老臣以為,何尚書之言有理,,但王少府之言也不可不察,。此番臣親自率軍前去荊州督戰(zhàn),親見夏侯都督之戰(zhàn)法,,竊以為其督造甲兵,、囤積馬匹的內政之才極為突出,,而兵機將略,似乎倒非夏侯都督所專長,。正所謂選賢舉能,,恰好朝中九卿太仆一職有所空缺,故老臣建議,,可升調夏侯俊林為太仆,,以積甲兵、養(yǎng)戰(zhàn)馬,,如此則諸事協調,,還望陛下明察!”
司馬懿此言一出,,曹爽,、夏侯玄二人心中頓時一沉,二人看的通透,,首先司馬懿乃是先帝欽命的顧命輔臣,,自然有資格選舉人才,其次,,司馬懿明確指出夏侯儒有功,,應當升賞,且入朝任職九卿,,比起地方都督,,可謂是各有優(yōu)劣,畢竟太仆雖然也是虛職,,但身為九卿,,俸祿極高,且地位尊崇,。這些事情姑且不論,,自古以來,征召邊臣入朝也正是檢測封疆大吏有無反心的手段,。這便讓曹爽等人,、夏侯儒本人都難以反駁和拒絕。
將對手從實職上調到虛高的地位,,這正是曹爽及何晏等人慣用的手段。司馬懿的太傅,。盧毓的光祿勛,,王觀的少府,還有劉放,、孫資二人的光祿大夫,,正好都是曹爽的手筆,。如今司馬懿以彼之矛,攻子之盾,,確實給他門下眾臣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
夏侯玄見事情已然難以挽回,腦中迅速飛快的運轉著,,他心中明白,,既然荊襄換將已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實,那推舉一位不怎么涉及兩派爭斗的中立大臣去頂替夏侯儒的位置,,變成了此時此刻的當務之急,。
夏侯玄心中思考了片刻,頓時有了人選,,他此刻用眼神示意身前的李豐,,并用嘴型將自己的意圖告知了李豐,李豐頓時會意,,悄悄的便將這個信號傳達到了前排大將軍曹爽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