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
太皇太后原本打算采用蘇軾昨日的建議,,先以宋哲宗的名義立案審查,,然后再寬恕蔡確,然而事情的走向隨著詔令的下發(fā)后發(fā)生了偏差,。詔令命安州衙門取來蔡確詩文原稿,,同時將官員彈劾蔡確的內容告知于他,允許他上章自辯,。此詔令一出,,滿朝嘩然。
翌日,。
中書舍人彭汝礪上書啟奏,,聽聞吳處厚說蔡確作詩涉嫌譏謗,朝廷下旨讓蔡確自辯,。詔令一出,,議論紛紛。自己夙夜反復思慮,,以至于廢忘寢食,,實在想不通朝廷這么做是何道理,乞盼朝廷趁著詔令還未走遠,,盡快廢除,,再行下旨。
緊接著,,梁燾,、吳安詩、劉安世也相繼多次上書彈劾蔡確,,言辭激切,,請求朝廷對其嚴懲。
與此同時,,安州衙門那邊也傳來了回信,,蔡確所作詩,初題在牌上,,然后移至鄧州,,走了一驛的距離后,安州衙門派人取回牌子,,上交公使庫,。
而蔡確的自辯奏章也同時被送達汴京,呈送御前,。蔡確奏章中寫道:臣在安州作詩涉嫌譏訕,,朝廷下詔讓臣啟奏此事。他們說我被貶安州,,包蓄怨心,,公然肆無忌憚地在詩篇中譏謗,這是臣僚橫加誣陷,欲以激怒朝廷,,而不知當時處置的始末,,妄加猜測臣在怨恨。
臣前年夏天在安州,,所居住的西北角,,有一座舊亭,名為車蓋亭,,下臨涢溪,上與白兆山相對,。臣處理完公事后就在車蓋亭上休息,,觀賞此景,偶然詩興大發(fā),,作了數首小詩,,沒有一句一字涉及時事,也沒有對貶謫有不滿之意,。詩意淺顯,,讀一下便可知曉,不料臣僚卻在詩的意思之外多方注釋,,橫加誣蔑,,說我有隱晦之意。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尋常人開口落筆,,雖沒提及某事,都可以用某事來治他的罪,,說他有隱晦之意……
蔡確在奏章中將官員彈劾其詩文中的譏諷之意一一辯解,,還說古今詩句用海變桑田事的人特別多,就像近些年蘇軾在坤成節(jié)大宴上致語也說“欲采蟠桃歸獻壽,,蓬萊清淺半桑田”,,祝壽之辭都用這些,為何臣吟詩用此舊事就不是佳句,?
數日后,。
由于蔡確的奏章提到了蘇軾的詩句引用“桑田”,劉安世,、梁燾與同僚又議論起蘇軾當年被李定等人誣蔑譏諷的“海變桑田事”,。很快,蘇軾又被人彈劾諸多罪狀,,此事傳入蘇軾耳中,,他急忙于四月十七日上章自辯,以證清白,并表示如果再有人彈劾自己,,請朝廷將彈劾奏章外付施行,。
蘇軾隱約感覺到再不走只怕自己也會被卷入車蓋亭一案,急忙帶著全家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前往杭州赴任去了,。
由于御史中丞李常和侍御史盛陶不太想參與,結果遭到梁燾,、劉安世等人的彈劾,。梁燾指責李常、盛陶表面上意圖護佑蔡確,,實則是想要治吳處厚的罪,,而劉安世則彈劾兩人身為御史,目睹蔡確無禮于君親,,卻在觀望,,不上書彈劾。
與此同時,,中書舍人彭汝礪上書營救蔡確,,又遭到了梁燾等人的彈劾。沒多久,,吳安詩又彈劾中書舍人曾肇教唆彭汝礪營救蔡確,,自己卻不上書,其奸惡程度超過彭汝礪,。
數日后,。
延和殿。
太皇太后對蔡確之事心力交瘁,,召集文彥博,、與呂大防、范純仁等三省宰相們一同商議此案,,不禁感慨道:“要是司馬君實在,,必不至于這樣?!?p> 文彥博等人不知如何接話,,只得面面相覷。
隨后幾日,,太皇太后又召集范純仁,、呂大防、劉摯商議,,感慨道:“蔡持正在朝中有很多朋黨?。 ?p> 范純仁自從回朝后就一直希望調和各派,聽聞太皇太后如此一說,,搶先回應道:“蔡持正沒有朋黨,。”
呂大防反駁道:“蔡持正確實有朋黨在朝,,范堯夫所言不對,。”
劉摯隨聲附和道:“呂微仲所言極是,,蔡持正確實有朋黨,。”
三人爭執(zhí)不下,,太皇太后甚為煩躁,,只得隨后再議。
五月,。
朝廷下詔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李常為兵部尚書,,朝奉大夫,、侍御史盛陶為太常少卿。蔡確責授左中散大夫,、守光祿卿,、分司南京。詔令一出,,再度引發(fā)朝中熱議,。
彭汝礪作為中書舍人拒擬草招,并上書乞求朝廷對其予以寬恕,。
梁燾,、吳安詩、劉安世認為處罰得太輕了,,上書請求朝廷對其予以重判,,并指責彭汝礪沒有學術,妄自尊大,,誕謾愚人,,以邀虛譽,與曾肇一心為惡,,時常懷念蔡確的私恩,,朝夕盼望其回朝;而曾肇尤其陰險狡詐,,借著草擬詔書的權利,,用官家的話抒發(fā)愛憎,上侮人主,下結奸臣,,欺君賣國,,人神共怒,官家卻對此茫然不知,。
御史中丞傅堯俞,、侍御史朱光庭、右諫議大夫范祖禹等人也跟著相繼彈劾蔡確,。至此,,諫院、御史臺大多數言官都參與到了車蓋亭一案中,,而殿中侍御史翟思,、監(jiān)察御史趙挺之以及王彭年因為不想參與,沒有上書彈劾遭到了和之前李常,、盛陶一樣的下場,。
數日后。
在臺諫官們的不斷彈劾下,,朝廷下詔,,殿中侍御史翟思任宣州通判,監(jiān)察御史趙挺之任徐州通判,,王彭年任廬州通判,,而之前已被改任侍御史、太常少卿的盛陶再次被改任汝州知州,,已被改任龍圖閣直學士,、兵部尚書的李常又被改任鄧州。
詔令一出,,尚書左丞王存啟奏道:“臣以為不應責罰盛陶等人,,如果因為不諫言就責罰御史,恐怕后來者會不擇而言,,只為逃避責罰,。
太皇太后道:“臺諫言多諫言有什么害處呢?只要朝廷能明辨是非即可,?!?p> 王存只得作罷。
與此同時,,在被臺諫官們連續(xù)攻擊下,,朝廷下詔,中書舍人彭汝礪改任朝奉郎,、徐州知州,,中書舍人曾肇本來改任給事中,,因其請求離京外任,遂改任寶文閣待制,、潁州知州,。
車蓋亭一案并沒有因為蔡確被貶而平息,反而越鬧越大,,尚書,、中書、門下三省,、諫院,、御史臺等部門全部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