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yīng)我,,你不會跳過前言,。我也答應(yīng)你,你不會白看,。)
不知是不是因?yàn)樽约嚎傄查L不大,上小學(xué)那些年月的那些個事兒總也無法從我記憶中抹去,,哪怕是一些成年人看來只是芝麻綠豆般大的小事兒,。
剛剛懂事的我,,家里面添了個小方盒子,盒子前面有個拱起來的玻璃窗,,透過窗子可以看到里面有黑白的小人晃來晃去,,還有聲音。
一到旁晚吃過晚飯了,,那小方盒子一亮,,隔壁左右的鄰居朋友就都到家里來了。武漢的夏天,,氣溫都是四十度往上走,,有了那個小方盒子,大家伙兒似乎也不覺著熱了,,就這么擠在一起看呀,,看啥呢?沒錯,,那個小方盒子就是早期的黑白電視,。
不過那時電視頻道少,節(jié)目也不像現(xiàn)在五花八門,。適合兒童觀看的精彩節(jié)目那更是少之又少,,幾乎稀有。寒暑假時遇上星期二,,那可就是整整一天的煎熬了,,因?yàn)槟翘祀娨暸_休息,沒任何節(jié)目可以看,。沒錯,,在八十年代初,電視臺是要休假的,。
到了八歲那年,,家里終于把黑白的小方盒子換成了大彩電,這一換,,似乎把電視臺的休假給換沒了,,嘿嘿!(恕我不厚道的捂嘴笑了,。)而且兒童節(jié)目也逐漸多了起來,。
還記得每日黃昏的六點(diǎn)半至七點(diǎn),街上便很難看見孩子了,,因?yàn)槟鞘且惶熘?,唯一的動畫檔,到了周日央視一臺在那個時間段還會特別奉上迪士尼的《米老鼠與唐老鴨》,也正是那個時候,,有這么三位大神悄悄走進(jìn)了我的世界,,董浩、李楊叔叔和鞠萍姐姐(為啥前面兩位是叔叔后面是姐姐,?顏值決定輩分,,就這么簡單。)二位叔叔與米老鼠唐老鴨的完美配合,,讓每個周末的那半個小時變成了孩子們笑得抽筋的半個小時。
我們的童年想看好節(jié)目,,那真得要對著鐘,,候著點(diǎn)的,錯過了真就錯過了,??刹槐热缃瘢娨曈谢胤?,電腦手機(jī)里各大影視平臺,、播放軟件想咋看咋看。
對于孩子們來說,,要說最快樂的還是莫過于放假,,雖然那時還沒有專門的兒童頻道,但只要熬到上午的十點(diǎn)多,,一般就有孩子們能看的節(jié)目了,,讓我記憶猶新的幸福日子便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賴在床上看歐美的真人童話劇電影,,什么《睡美人》,、《青蛙王子》還有一些因日子太久,已經(jīng)叫不上名字的,。不過,,看得最多的還得是咱們大中國本土的,一說都知道,,八六版的《西游記》,,那是假期必放的。對于我們七零后的孩子來說,,自是翻來覆去,,百看不厭。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更是孩子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印象特別深的是我頭一回看《西游記》,,當(dāng)然那也是央視的首播。當(dāng)看到第十一集《智激美猴王》時,后面新拍的劇集沒能接上,,于是電視臺便卡在那一集了,,這第十一集硬是每天重播了幾乎一個月,就那樣我們這幫孩子還是每天到點(diǎn)必看,,哪怕是同一集,,哪怕連臺詞我們都能背了,甚至悟空在什么時候嘴角抽了一下,,什么時候火眼金睛眨了幾下,,都清楚知道,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守著鐘,,到點(diǎn)就打開電視,與我們心中的大英雄見上一面,,因?yàn)槲覀兙褪欠挪幌隆?p> 再往后,,漸漸隨著年齡的增長,那個弧形的彩色熒幕已經(jīng)無法滿足一個少年的獵奇心,。于是我終于拿起了小說版的《西游記》,,可才看了一眼我就傻了!……根本看不懂??!怎么呢?我那專業(yè)坑娃的老媽,,她居然買的是文言文版,!文言文版!文言文版?。ㄖ厥抡f三-重要的事說三遍,!汗……),老媽呀,,您對兒子這般有信心,,我十分欣慰的,但老媽您不覺得您高估兒子了嗎,?
對于當(dāng)時還是一個小學(xué)生的我來說,,文言文簡直就是天書嘛,還算我聰明,,拿著老媽的“天書”果斷跟擺書攤的老大爺換了一整套《西游記》連環(huán)畫,,這下感覺好多了。
人終會長大,,自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以后,,也嘗試過再去拜讀文言文的或是白話文的《西游記》。或許是先入為主吧,,但偏偏這全文字的《西游記》卻已經(jīng)很難再看得進(jìn)去,,以至于直到現(xiàn)今,也沒能將《西游記》的小說看全了,,以后努力吧,,爭取把它看完咯。
除了電視或連環(huán)畫,、小人書,,不論自己多大了,閱覽過了多少群書,,畢竟對于童年孩子們來說,,通過文字描述去想象的書中人物怎么也不及電視熒幕呈現(xiàn)出來的來得直接。
電視劇中那些個千奇百怪的妖魔鬼怪,,就沒有一個不認(rèn)識的。什么精細(xì)鬼,、伶俐蟲,;巡山的小鉆風(fēng);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就連這些個非主流的妖精也都能一一叫出名字來,。
還有那亦真亦幻的天庭、龍宮,、妖精洞府,,除了悟空去過的那個陰曹地府以外,無一不是我兒時向往游歷一番的去處,。
打那時起,,這些熒幕里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便已經(jīng)在我的腦海里和內(nèi)心里生了根了,。
這不一轉(zhuǎn)眼,,我也是兩個孩子的爹了,為了緬懷那段已經(jīng)逝去的童年,,于是決定給我的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原汁原味的懷舊版神話世界,,因此就有了《白玉小狐貍》。
說到書名,,真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沒想過會那么麻煩。
起初這書還未有文字形式時,,只是我給孩子講的一個自編的小故事,,等故事講完了,妻子問我:“這故事叫啥呀?”我想了半天,,只回答說:“沒名字,。”妻子一笑,,說:“那就叫《白玉小狐貍》吧,。”就這么樣,,這故事也就有了個甚是可愛的第一個名字,。
結(jié)果這故事自打孩子他媽聽了去,便一發(fā)不可收拾,,總在耳畔鼓勵我將它寫出來,。既然家里人都覺著這白玉小狐貍甚是有趣兒,那寫就寫唄,。于是便有了這篇小說,。
其實(shí)剛開始動筆的時候書名還不是《白玉小狐貍》,而是《玉狐傳》,,起這書名根本就沒費(fèi)勁,,畢竟嘛,講的就是一只白玉狐貍升仙記,。也就是因?yàn)闆]費(fèi)勁,,所以自己一直對書名不滿意。現(xiàn)在這書要面對公眾了,,必須有個確定的名字,,想了好久,突然有一天想到了《狐說》,,這次還真不是隨便起的名字,,皆是因?yàn)槲以谶€未動筆之前,給這書定的風(fēng)格就是評書和單口相聲的形式,,這兩門藝術(shù)都是以說為主,,再加上“狐說”音通“胡說”。本來嘛,,這些個鬼神的故事不就是憑我寫書的這么一說,,看書的也沒處考證去、跟我寫書的較真不是,,可不就是胡說嘛,。于是這才將書名敲定。
等到發(fā)稿的這天,,居然發(fā)現(xiàn)上傳平臺不允許有書名重名,,(其實(shí)從法律的角度出發(fā),,只要作者和內(nèi)容不同,僅書名相同,,并不造成侵權(quán),,其實(shí)是允許的。)不過沒辦法呀,,在別人的平臺發(fā)文,,就得乖乖聽話不是嘛。我就連《狐說》的毛筆字和封面以及插畫都畫好了,,全白瞎……
得,,《狐說》不行,咱們換,,結(jié)果沒想到就連《玉狐傳》也不行,,就這樣,費(fèi)死勁轉(zhuǎn)了一圈后,,居然只有《白玉小狐貍》這個最初的名字可用,,嗨……可算是天注定啊……
既然決定要寫書,要干,!咱就得鉚足了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這《白玉小狐貍》不單是寫,,包括封面、角色造型,、插畫都是自己親自設(shè)計(jì)動手畫的,,就連書名也是自己寫的,字不佳,,各位將就著看,,寫書的我已盡力了。
說了這么多,,各位看客可能以為我是憋足了勁,,要憋出個文學(xué)著作來,當(dāng)然了,,您要真非得把它當(dāng)文學(xué)著作般看,,我也不攔著,我謝謝您,。不過呀,,我憋足了勁是憋足了勁,但畢竟才疏學(xué)淺,,能力有限,,所以我寫書的就這么一寫,,你們就這么一看,上不得大雅之堂,,大家就圖個樂呵唄,,你們肯看,我這個寫書的也就知足了,。
再就當(dāng)是送給我們這些個七零后,、八零后的“孩子”們的一份暖心小禮物。當(dāng)然也歡迎九零后,、零零后的小朋友們來圍觀,。大孩子們既能緬懷一下《西游記》、《聊齋》,、《封神》,、《哪吒》的那些美好回憶,小朋友們又不失新鮮感,。
這就是我這本《白玉小狐貍》能帶給大家的東西,,謝謝!
閑話少敘,,咱們書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