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此概念耳熟能詳,,但未必都知道其來歷。其實“炎黃子孫”并不是嚴(yán)謹(jǐn)?shù)目茖W(xué)概念,,也不是自古以來的一貫稱謂,歷代中國人都以王朝名號而稱,,比如秦人,、漢人、唐人,、宋人等等,,不稱炎黃子孫。炎黃子孫這一提法,,是晚清革命時興起的,,為的是針對滿清皇室這個“韃虜”,喚起民族意識,,激發(fā)革命精神,。
但炎黃子孫之說,其實也并非捕風(fēng)捉影,,大抵是不錯的,,因為中華民族的主體群族源于炎黃部落,,這一點為中國中國家族溯源傳說可以證實,而秦趙兩國的祖先溯源,,也可以正是這一點,。
據(jù)文獻記載的上古傳說,世界最初是天地不分,,渾沌如雞子,,有個盤古生其中,長萬八千歲后,,他開天辟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開天辟被累死了,,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fēng)和云;他發(fā)出的聲音化成了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道教說盤古死去的只是肉身,,他的元神就是元始天尊,,被尊為道教乃至整個宇宙的最高神。在道教中,,無論玉皇大帝還是西天佛祖,,都不如元始天尊尊貴。
盤古開天辟地后,,這個世界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她在雷澤湖邊看到一個神龍留下的巨大爪印,用腳踩了一下,,感應(yīng)而受孕,,懷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和女媧,女媧捏泥造人,,才有我們中華民族,。中華民族“華”的稱謂以及自視為龍的傳人,皆源出于此,。
上古傳說均帶有神話色彩,,荒誕不經(jīng),。關(guān)于盤古的傳說,大抵反映了古代那個科學(xué)不發(fā)達的時代人們對于“天地”的認(rèn)知,,一位宇宙原本是天地不分的混沌體,,天地因為盤古而開。
我們可以可以拋棄盤古開天地,,然后孕育了華胥氏的傳說,,理解為華胥氏是原始母系社會時期的一個家族的女家長,之所以有華胥氏踏龍爪印而孕之傳說,,恐怕與母系社會的走婚有關(guān),,因為走婚,子女們只知有其母而不知有其父,,所以華胥氏被傳說成先天孕育而生,,踏龍印而孕生伏羲、女媧,。華胥氏家族部落,,因為誕生了伏羲、神農(nóng),、黃帝,、蚩尤等杰出首領(lǐng),從而領(lǐng)先于天下其他群族部落,,形成一個大部落聯(lián)盟體,,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群落。形成核心群落后,,追溯始祖至華胥氏,,再往上不可尋,因此將華胥氏傳說為天地所孕育,。
今陜西省西安市藍(lán)田縣有華胥鎮(zhèn),,古稱“華胥之渚”,那就是華胥氏的家鄉(xiāng),。這個傳說應(yīng)該是事實,,因為大量地名印證著華胥氏家族子孫的遷徙散布,比如陜西除華胥之渚華胥鎮(zhèn)外,,還有華原,、華山、華陰,、華清池等,;山東有華胥陵、華不注山、華泉,;河南有華亭,、華邑,湖北有華陽河,、華容河,;江西、湖南均有同名的華林山,;江蘇有華里,;福建有華胥山等等,反映了華胥氏家族從華胥之渚華胥鎮(zhèn)走向整個中原的歷程,。
也另也有一種傳說,,說華胥氏并非踩踏龍印而孕,她有丈夫,,名叫燧人氏,。燧人氏發(fā)明了鉆木取火,使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的動物時代,。此外,,除了華胥氏、燧人氏的傳說,,中國上古還有個有巢氏的傳說,,他發(fā)明筑巢為屋,使人類脫離野居狀態(tài),。有巢氏筑巢為屋和燧人氏鉆木取火的傳說,,怎么看都像猿人時代的故事,而華胥氏的傳說則標(biāo)志著中國已進入母系社會時代,。有巢氏的傳說大概反映的是舊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燧人氏的傳說可能反映的是同為舊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之前期——大地灣文化,,而華胥氏的傳說則反映的是仰韶文化的中后期,,即新石器時代。
傳說華胥氏生下伏羲,、女媧后,,由于世界上就他們兩個人,所以兄妹二人結(jié)為夫妻,,生下兒子名叫少典,。大概是因為一家三口形影孤單,于是女媧便捏泥造人,,從而使世上有了更多的人,。人多了之后,伏羲置四方官管理天下,而他則作為天下之首領(lǐng),。伏羲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決定“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姻制度,,每個家庭都冠以不同姓氏以示區(qū)分,防止亂婚和近親婚,,使中華民族的“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因此伏羲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三皇之首天皇,。女媧則被尊為人皇。說明伏羲,、女媧時代,,是人類從走婚制的母系社會走向婚姻制的父系社會的過度時代。而伏羲,、女媧屬于近親而婚,,此前近親而交是常事,自伏羲,、女媧之后,,才有了近親不婚的規(guī)定。
伏羲還仰觀天上的風(fēng)雨雷電,,俯看地上的飛禽走獸,,根據(jù)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chuàng)造了八卦符號,教人以這種符號識別天地間萬事萬物,,并以此繼之創(chuàng)造了文字,;他還模仿蜘蛛結(jié)網(wǎng)而制成漁網(wǎng),教人用于捕魚獵獸,,另外還叫人對漁獵無進行合理屠宰分割,,因此伏羲又稱庖犧氏。伏羲還有個名字叫太昊,,又因他觀天象時以木星做為基準(zhǔn),,故而以木德為王,所以又被稱為青帝,、春皇,。
傳說伏羲、女媧生的兒子名家少典“配女登生炎帝神農(nóng)氏,,配附寶生黃帝軒轅氏,?!?p> 炎帝是少典的長子,出生并居于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nèi)),,故其所掌管的部落姓姜,。炎帝以善于管理火種火源而著稱,這在沒有火柴,、打火機之類的引火物而鉆木取火的古代尤為重要,,故而他以火德為王,又被稱為赤帝,、烈山氏,。他嘗百草、制耒耜,、種五谷,、辟市場,使人類從采食野果和漁獵為生進入到農(nóng)耕時代,,故又稱神農(nóng)氏,,炎帝還制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由于炎帝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制耒耜使人耕耘于大地,因此他被尊為地皇,、泰皇,,與天皇伏羲、人皇女媧并稱為上古三皇,。
黃帝是少典的次子,,出生并居于姬水之濱(陜西武功漆水河),故其所掌管的部落姓姬,,黃帝以熊為圖騰,,住在軒轅之丘,故又稱有熊氏,、軒轅氏,。黃帝于涿鹿之戰(zhàn)擊敗蚩尤后,率兵追逐到泰山,,在那里會合天下諸侯舉行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xiàn)土黃色大蚓大螻,,于是他便以土德稱王,,故被稱作黃帝。黃帝制衣冠,、建舟車,、定算數(shù)、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xué),,從而使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
少典的第三子叫蚩尤,他的突出貢獻是發(fā)明冶煉青銅,,使人類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此外蚩尤還制五兵、創(chuàng)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貢獻,。
那么少典為什么沒有被尊為“皇”呢,?因為他在父親伏羲生前主要是輔助父親行政,父親故去后嚴(yán)格遵循父親制定的政策,,如同漢代蕭何之后的丞相曹參一樣,,“蕭規(guī)曹隨”,本身沒有什么突出貢獻,,所以沒有被尊為“皇”,。
皇字甲骨文字形像火炬光焰上騰的樣子,看上去就像一盞古代的燈,,上面火光閃爍,,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皇,即煌之本字,?!彼J(rèn)為“皇”是“輝煌”的“煌”的本字,加“火”作“煌”,。古先民崇拜火,,故“皇”含有高貴之意,又指莊嚴(yán),、偉大,。吳大澂《說文古籀補》認(rèn)為:“皇,大也,。日出土則光大,,日為君象,故三皇稱皇,?!眳谴鬂J(rèn)為金文的“皇”字由“日”和“土”構(gòu)成,其含義為太陽從地下升起時,,光亮很大,,照亮了大地,。由此“皇”有“大”意。
蚩尤本來與炎帝同在一個部落,,因與炎帝鬧矛盾而離開,,遷移到東部,自成部落,,他的部落便是東夷族,。隨后,蚩尤與炎帝爭斗,,由于他發(fā)明的青銅兵器非常厲害,,炎帝不敵,于是便約來黃帝一道對付他,,炎黃二帝合力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了蚩尤,,蚩尤遂帶領(lǐng)了一部分東夷部眾遷徙到了南方,稱南蠻,。故而蚩尤是東夷與南蠻之祖先,。這個傳說的意思是說東夷與南蠻都與華夏族同出一源,實際情況不可能如此,,但中原華夏某個氏族首領(lǐng)或杰出人物在內(nèi)部斗爭中失敗,,跑到東方或南方,因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技術(shù)和文化,,被當(dāng)?shù)厝俗馂槭最I(lǐng),,這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西戎族和北狄族,,也都出自華夏一脈,,但那是后來才有的事情,傳說商湯伐夏桀取而代之后,,夏桀的兒子淳維(又名獯鬻,、熏育)帶領(lǐng)一部夏族部眾逃到了西北方,繁衍出犬戎,、鬼戎,、山戎、義渠,、余無,、樓煩等諸部族,其中居于西者稱戎,,居于北者稱狄,。
從這些傳說可以反映出,中華民族其實并非出自一個家族,,那時候天下有諸多部落,,而華胥氏一脈因為伏羲、神農(nóng),、黃帝,、蚩尤等人的諸多發(fā)明而領(lǐng)先于其他部落,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的核心部族,。
后來炎黃兩部落亦發(fā)生兄弟之爭,,炎黃二帝戰(zhàn)于阪泉,黃帝擊敗了炎帝,,兩部合二為一,,黃帝遂成整個華夏族首領(lǐng),炎帝部落的部眾大部歸并于黃帝部落,,炎帝本人帶領(lǐng)少量部眾退往南方,,與蚩尤跑到一起去了。故而至今在南方對炎帝神農(nóng)氏的尊崇比北方更盛,,所以出身于吳楚之地的漢高祖劉邦,,自認(rèn)為是炎帝的后裔,而把自己神話成“赤帝之子”,。
黃帝獨占了中原,,將帝都定位山西夏地?!爸腥A”以及“華夏”的稱謂,,皆源出于黃帝,因為他居于中原,,始祖是華胥氏,,建都于夏,便將自己所統(tǒng)領(lǐng)的部落部族稱之為“中原華夏族”,。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說因為黃帝發(fā)明了衣冠,使人脫離了赤身裸體以獸皮為衣的狀態(tài),,從而進入衣冠時代,,“冕服采裝曰華”,而“夏”是大的音轉(zhuǎn),,夏乃大也,,“華夏”就是身著盛裝的泱泱大國之意,又因為自視居于天下中央,,故稱“華夏中國”,。自此,中國人有了統(tǒng)一的名號,。
可以想象,,中華民族并非全部出于華胥氏一族,,但華胥氏一族憑借伏羲、炎帝,、黃帝,、蚩尤等杰出首領(lǐng)的諸多發(fā)明而領(lǐng)先于天下各部落,從而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成為天下諸部落的盟主,,進而影響到諸部落的發(fā)展進程,其后逐漸演化為一個文明共同體,。因而我們稱之為炎黃子孫,,卻也實至名歸。
炎黃的時代,,反映的是石器時代結(jié)束青銅時代開始的時代,,當(dāng)屬龍山文化時期。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均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而河北北部是中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東北紅山文化的交匯地,,河南南部則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與南方良渚文化交匯地,。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共同構(gòu)成中華文化,。
黃帝之后,繼承中華帝位的便是秦趙兩國的直系先祖顓頊帝,。據(jù)司馬遷《史記》說:“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圣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p>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中原黃帝部落已經(jīng)與天下諸多部落有了廣泛交流,。西陵在湖北宜昌,,是長江三峽的終止處,溝通巴蜀的門戶,。黃帝所娶的嫘祖,,是西陵巴蜀部落的女首領(lǐng),她是傳說中的蠶神“先蠶娘娘”,,因為她發(fā)現(xiàn)和倡導(dǎo)了栽桑養(yǎng)蠶,。嫘祖嫁給黃帝后,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叫玄囂,,又稱青陽氏、少昊,,他被黃帝和嫘祖送到蜀地岷江部落歷練,,后來又被送到東方九夷鳳鴻氏部落歷練,娶了鳳鴻氏之女為妻,,由于他帶來華夏族先進的文化和技術(shù),,使鳳鴻部落興盛起來,因此被鳳鴻部落推為首領(lǐng),。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合成九夷或東夷,。因為鳳鴻部落的強盛,進而統(tǒng)一了整個九夷,,建立了東夷部落聯(lián)盟,,少昊便在東夷稱帝。少昊玄囂尚金,,以金德為王,,故又稱有金氏、白帝,。而黃帝和嫘祖的二兒子昌意則被送到若水之濱的蜀山氏部落歷練,,娶了蜀山氏女名叫昌仆,生下高陽氏,。高陽就是顓頊,,他觀北斗分四季,創(chuàng)制了《顓頊歷》,,這對農(nóng)耕民族來說極其重要,,歷法的發(fā)明對農(nóng)耕文明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使人類進入到治歷明時的新紀(jì)元,。高陽顓頊以此功德,,在黃帝去世時被中原部落迎立為帝位繼承者??梢婞S帝時代部落還是公社性質(zhì)而并非家天下,,帝位實行部落會議推舉制,顓頊?zhǔn)鲜菓{真才實學(xué)被迎立并推舉為帝的,,并非黃帝個人所指定,。
顓頊尚黑,居住于玄宮,,以水德為王,,故稱玄帝或玄武帝。后世人把從伏羲到顓頊的上古帝王(不算女性的女媧氏)合稱為五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赤帝烈山神農(nóng)、中央黃帝軒轅有熊,、西方白帝少昊玄器,、北方玄帝高陽顓頊。三皇與五帝合稱“三皇五帝”,。
顓頊時期部落已經(jīng)有了各司其職的官員,,他以其孫重黎為火正賜號祝融、以其兄少昊玄器之子句芒為木正、以另一位少昊之子蓐收為金正,、以其堂祖父炎帝神農(nóng)氏之孫共工為水正,、以共工之子句龍為土正,令他們管理涉及金木水火土的諸事宜,,同時讓各自分管一方,,稱“五方伯”,其中顓頊帝自己所在的中央以外的其他四方又稱“四岳”,,合稱“五方四岳”,。顓頊帝的五位方正被后世人分別尊為火神、木神,、金神,、水神、土神,。
共工管理水務(wù)功績卓著,他不甘心做顓頊的屬臣,,便約集多位天神與顓頊爭帝位,,顓頊命祝融重黎為帥,召集人形虎尾的泰逢,、龍頭人身的計蒙,、長著兩個蜂窩腦袋的蟜蟲等討伐共工,共工命相柳,、浮游把三江五湖的水汲上來向祝融他們傾去,,剎時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祝融重黎駕著身冒烈焰的火龍迎戰(zhàn),,火龍所到之處海水滾滾翻轉(zhuǎn),讓開一條大路,。共工敗績,,逃到不周山,不周山是根撐天柱,,奇崛突兀,,擋住了去路。共工在絕望中發(fā)出憤怒的吶喊,,朝不周山撞去,,不周山竟被攔腰撞斷。天柱既斷,,西北的天穹便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身不由己朝西天滑去,,形成了日月星辰的運行,;而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東南大地塌陷下去,,形成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xùn)|流歸海的情景。但是祝融重黎沒能擒拿主共工,,致使其逃跑,,顓頊不徇親情將祝融重黎正法,以示效尤,。
這個故事太神異,,但可以從中推測出,顓頊為帝時,,部落曾經(jīng)發(fā)生過爭奪帝位的激烈斗爭,。
顓頊死后,少昊玄囂的兒子帝嚳繼之為帝,,為什么會是他呢,?因為他有突出貢獻。此時雖有了《顓頊歷》,,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但人們?nèi)允侨粘龆鳎章涠?,從事農(nóng)藝畜牧沒有時辰順序,,帝嚳探索天象、物候變化,,劃分出四時節(jié)令,,指導(dǎo)人們按照節(jié)令從事農(nóng)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使農(nóng)業(yè)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帝嚳因功被中原部落迎接并推舉為帝。
從帝嚳為帝可以推測出,,那個時候,,黃帝之孫顓頊所領(lǐng)導(dǎo)的華夏族和他伯父玄器少昊所領(lǐng)導(dǎo)的東夷族聯(lián)系緊密,交往頻繁,。
帝嚳之后,,被推舉為帝的是帝嚳的長子帝摯,但帝摯干得不好,,執(zhí)政九年政績平平,,因此被部落議會廢掉,,轉(zhuǎn)而推舉了帝摯的弟弟紡勛。紡勛就是唐堯,,因執(zhí)掌唐地部族(今河北唐縣)而得名,。紡勛是帝嚳的第三個妻子慶都所生,慶都是伊耆部族首領(lǐng)的女兒,。慶都嫁給帝嚳后仍留住在娘家,,傳說某年春正月末,慶都與父母坐小船在三河之上游覽,,正午時出現(xiàn)了一條飛舞的赤龍,,第二天又出現(xiàn)了形體小些的赤龍,晚上,,慶都睡不著,,閉著雙眼還不由得抿嘴發(fā)笑。朦朧中,,陰風(fēng)四合,,赤龍撲上她身,醒來時身上還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張沾滿涎水沫的畫兒,,上面畫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臉形上銳下豐滿,,八采眉,長頭發(fā),,畫上寫著:亦受天佑,。之后,她就懷孕了,。過了十四個月,,她生下一個兒子,竟生得和圖上畫的人一模一樣,。此時,,帝嚳的母親在這時候去世了,帝嚳為母親的去世而悲痛,,母親服孝三年,,期間顧不上慶都和兒子,慶都就帶著兒子住在娘家,,直把兒子撫養(yǎng)到十歲,,才讓他回到父親的身邊,所以帝堯隨外祖父家的姓為伊祁耆氏,。為什么會推舉他呢,?因為他從十五歲就輔佐帝摯執(zhí)政,,表現(xiàn)得很有德行。
堯當(dāng)了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后,,生活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他在簡陋的宮門前設(shè)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堯聽到鼓聲就立刻接見,,取來人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shè)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愿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qū)Π傩盏募部嗑头浅A私狻L茍驉勖袂谡?、富而不驕,、怒而不煩、仁德如天,。他主政期間,,重修歷法,整飭百官,,還常深入僻壤山野尋訪求賢,。唐堯是后世歷代崇拜的仁君,孔圣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币馑际鞘澜缟蠜]有大過天的,而堯可與天比肩,。
唐堯的二哥名棄,,善稼穡,,堯舉其為掌管農(nóng)事的后稷,被后世尊為谷神,,他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有邰(陜西武功),他便是周人的先祖,。唐堯的三哥名契,,他主持了唐堯的重修歷法工作,后來在堯禪讓帝位于舜后,,舜任他為司徒,,幫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河南商丘),,他便是商人的先祖,。故而商周兩代帝王,均出自黃帝長子少昊玄器一支,。
如同唐堯的母親慶都夢見赤龍撲身而生堯,,以及伯益的父親大業(yè)因女脩吞玄鳥卵而生,棄和契的出生也各有神話,。說帝嚳之妃姜嫄趨郊信步而游,,碰見一個巨人足印,便踩踏了一下,,不料俄頃就感到腹中微動,,好似胎兒動作一般,她又驚又怕,,卻毫無辦法,,十月后產(chǎn)下一子,以為是妖,,就把他拋入隘巷,可隘巷中過往牛馬都自覺避開,,絕不踩到嬰兒身上,,于是姜嫄又把他丟到山林中,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沒丟成,,最后將嬰兒拋到河冰上,,忽然飛來一只大鳥,用自己豐滿的羽翼把嬰兒蓋住,,以防嬰兒凍僵,,姜嫄以為這些現(xiàn)象是神的指示,便將嬰兒抱回精心撫養(yǎng),,因為幾次要拋棄他,,所以給他起名叫“棄”,。而帝嚳另一位妃子簡狄在野外沐浴時,恰好一只燕子飛過,,產(chǎn)下了一粒鳥卵,,她便撿起來吞下,結(jié)果就懷孕生下了契,。
堯在位晚期發(fā)生了大洪水,,奔騰呼嘯的大水淹沒了城郭家園,堯只得帶領(lǐng)族人遷徙,,從唐縣一帶西遷到臨汾,。但是臨汾的狀況也很糟,只不過略強于唐地而已,。于是堯決定治理水患,,征詢四岳的意見,四岳推薦了鯀,。鯀是顓頊之子,,為崇地伯,稱有崇氏,,按輩分鯀與堯帝的父親帝嚳是堂兄弟,,因此是堯的堂叔伯。但堯覺得鯀靠不住,,因為他倚仗輩分經(jīng)常違抗命令,,還做出很多危害部族利益的事情,不適宜承擔(dān)這項重要的工作,,但四岳堅持推薦,,于是堯便任命鯀為水正去治水。鯀治一味采用截堵辦法,,歷時九年毫無功績,,致使水患遲遲得不到解決,百姓涂炭,,故而堯?qū)⑵涮幩?,以儆效尤。但他的兒子禹很賢能,,于是堯重用了禹,,但這時候,洪水基本散去了,。
堯很長壽,,在位七十年后,感覺有必要選擇繼任者,,他認(rèn)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可用,,便與四岳商議,,四岳推薦了舜,他們說這個舜,,從小受父親瞽叟以及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惡待,,屢經(jīng)磨難,但他仍孝敬父母,、愛護弟弟,,故而深得百姓贊譽。舜是顓頊帝的六世孫,,顓頊之子窮蟬的后代,,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生,,句望生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因為顓頊之后帝位轉(zhuǎn)到了帝嚳一系,,因此舜的家族從窮蟬開始便是平民。舜因生于姚墟而姓姚,,他眼睛是雙瞳仁,,故又名姚重華。他曾漁獵于雷澤,,曾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曾在頓丘經(jīng)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各地都民望極大,。四岳推薦后,堯決定親自考察一番,,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從兩個女兒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一起住在媯水邊,,他們相親相敬,禮戴如賓,,子孫和睦,。其后他們子孫中有留在媯水的便以媯為姓,故舜有兩姓,,曰姚曰媯,。堯又派舜負(fù)責(zé)推行德教,,舜教導(dǎo)臣民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指導(dǎo)行為,,臣民都聽從他的教誨,。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wù),百官都服從舜,,百事振興無一荒廢,。經(jīng)過三年考察,堯覺得舜合格,,于是決定將帝位禪讓于他,。堯死后,舜為其守孝三年,,之后將帝位讓給了丹朱,,但丹朱為政不善,這時候,,再次發(fā)生于堯帝時期一樣的大洪水,,于是丹朱遵循父命還位于舜,其在位一共三年,。
舜的主要貢獻是改革整頓了較為完備的官員制度,。堯時的輔佐之臣大禹、皋陶,、棄,、契、伯益都很賢明,,但職責(zé)不明確,,舜便命禹擔(dān)任司空,負(fù)責(zé)治理其父未能解決的水患,;命皋陶擔(dān)任士掌刑法,;命棄擔(dān)任后稷掌農(nóng)業(yè);命契擔(dān)任司徒推教化,;命伯益擔(dān)任虞掌山林,,還規(guī)定三年考察一次他們的政績。通過這樣的整頓,,各項工作都出現(xiàn)了新面貌,。
舜與堯一樣,都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圣王,而舜對于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儒家學(xué)說重視孝道,,而舜以孝著稱。
在舜的領(lǐng)導(dǎo)下,,諸大臣都建立了豐功偉績,,尤以禹的成就最大,禹汲取父親鯀失敗的教訓(xùn),,在皋陶,、棄、契,、伯益以及“四岳”的幫助下,,采用疏導(dǎo)的辦法,鑿山通澤,,疏浚河川,,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服了水患,,使天下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禹因功受封為“夏后”(地在今河南陽翟),賜姓姒,?!昂蟆蹦撕钪D(zhuǎn)音,比如后稷,、后羿等都是君侯之意,,《說文解字》說“后者君也”,而長婦謂稚婦為娣婦,,稚婦謂長婦為姒婦,,賜其姒姓,意思是希望他能像長婦一樣對待大家,。其他大臣也各有封賞,,皋陶封于皋(今安徽六安),賜姓偃,,偃不光是臥倒的意思,,也有停止、止息,、平息的意思,,比如徐陵《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有“盜賊皆偃,工賈競臻”的碑文,,因為皋陶掌刑法,,有止息紛爭之責(zé),。后稷封于有邰(今陜西武功縣),因為帝嚳長子帝摯已故,,此時后稷是長門,故賜他繼黃帝家族之本性姬,。契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賜姓子,因為他是母親吞燕子卵而生,,卵也叫子,。伯益封于費(進山東費縣)賜姓嬴,因為伯益掌山林,,嬴通贏,,即充贏增益的意思。四岳分別封于申,、呂,、齊、許,,賜姓并以封地賜姓,。姜子牙就是四岳之一,被舜帝封于呂地,,賜姓為姜,,因此姜子牙乃姜姓呂氏,名叫姜望,,后來被周武王尊為尚父,,故而又名呂尚。
舜年老的時候,,因為兒子商均不肖,,決定以功勛卓著的禹為繼任者。舜在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守時死于蒼梧之野,,葬于九疑山。禹三年治喪結(jié)束后,,避居封地陽城,,將帝位讓給了商均,但天下諸侯都不朝見商均而去朝見禹,。在諸侯擁戴下,,禹就在陽城宣布繼承帝位,國號曰夏,。
因為舜和禹都是顓頊的后代,,故此期間中原華夏的帝位便從黃帝長子玄器系再次轉(zhuǎn)到次子昌意系。
禹繼承帝位后,在涂山組織召開有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個州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參加的盛大集會,會上,,他對諸侯們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懇切責(zé)備,、規(guī)戒、勸喻我,,使我知過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dāng)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我將洗耳恭聽?!贝笥磉@種恭謙的態(tài)度和所表現(xiàn)的民主作風(fēng),,贏得了諸部落的敬佩,均表示服從他的領(lǐng)導(dǎo),。為表示敬意,,諸侯商量向禹獻金(即青銅),大禹將諸侯所獻之金鑄造成九個大鼎,,上面飾有各州的山川圖案和龍紋,,代表天下九州,。此時,華夏的范圍已經(jīng)遍布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西、陜西,、甘肅,,中國初具規(guī)模。
禹老年時,,向部落聯(lián)盟議會推舉皋陶為繼任者,,但皋陶先于禹而死,禹又推舉了伯益,。但當(dāng)大禹死去之后,,九州諸侯們都去朝見他的兒子啟,說:“我們擁護帝禹的兒子,?!庇谑菃⒈憷^承了帝位。但另有史籍說:“古者禹死,,將傳天下于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币虼藛⒌睦^位出現(xiàn)兩種說法,,一種是他的賢德得到了眾諸侯的認(rèn)可,另一種是他的直屬部落族人發(fā)動政變擁立其取代了伯益,。
啟即位后,,定國號為夏,將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讓他去統(tǒng)帥其先祖少昊玄器的東夷部落,。夏啟死時,一改禹之前的帝位推舉禪讓制,,將帝位直接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太康,,從而開啟了帝位“父終子承”的家天下時代,從此部落公社變?yōu)橥醭?p> 太康生性好游玩,,他只顧游玩而不理政事,,從而使得夏的盟主地位大為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在后羿率領(lǐng)下對其發(fā)起挑戰(zhàn),打敗了太康,,太康投奔到夏的親族斟鄩氏部落,。
后羿打敗泰康后,將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但國事由他把持,。此舉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滿。其中主持天象活動的和氏部落與羲氏部落公開表示反對,,羿便以他們主持天象“廢時亂日”為借口,,派胤率兵討伐他們。
中康死后,,其子相繼位,。相不堪忍受后羿的凌霸,也投奔到斟鄩氏部落,,從此后羿便獨承王位,。后羿是中國射箭第一高手大羿的后代。傳說蚩尤敗于炎黃二帝南遷后,,東方各部落方國因群龍無首,,陷入長期內(nèi)戰(zhàn)內(nèi)斗,烽火連天,,民不聊生,,大羿臨危受命,擔(dān)負(fù)起統(tǒng)一東方各部族的使命,。這時候,,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這是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十個太陽就睡在扶桑的枝條底下,。原本天帝是讓他們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zhí)勤,照耀大地,,但他們卻淘氣一齊跑出來,,從而給人類帶來了災(zāi)難。為了拯救人類,,大羿張弓搭箭,,分別向其中九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中出現(xiàn)一個個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只只三足烏,。九個太陽被射落,,天上只留下了一個太陽,于是大地恢復(fù)了常態(tài),。關(guān)于大羿,,還有一個美麗傳說,那就是嫦娥奔月,。大羿統(tǒng)一了東方各部落后,,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由于該國家為眾多崇拜太陽的部落方國所組成,,故被稱為“十日國”,。大羿射落九日為老百姓除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xué)習(xí)武藝,。有個叫逄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大羿的門下,。后羿的妻子嫦娥(姮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jīng)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xiāng)親,,鄉(xiāng)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大羿一丸仙藥,,據(jù)說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墒呛篝嗖辉敢怆x開嫦娥而飛仙升天,,于是就讓嫦娥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大羿帶弟子出門打獵,,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寶劍,,闖進大羿家里,,逼嫦娥交出仙藥。嫦娥心里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于是,,她便機智地與逄蒙周旋,。逄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自己翻箱倒柜,,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藥,,飄飄悠悠飛了起來,,她飛出窗子,飛過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lán)碧藍(lán)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羿打獵歸來,,不見了妻子,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dāng)空,,圓圓的月亮一棵桂樹婆娑,一只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妻子正站在桂樹下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墒撬蚯白啡剑铝辆拖蚝笸巳?,怎么也追不上,。鄉(xiāng)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jié),。
世上關(guān)于羿射九日的傳說,,來自于兩處:一處為山西高官子縣琚村。長子縣在堯舜時代為堯帝長子丹朱封地,,相傳是堯王故里,,縣境內(nèi)的發(fā)鳩山是精衛(wèi)填海的傳說發(fā)源地。據(jù)說琚村之白,,是因為這里生長有罕見的白皮松,。在琚村有座崇慶寺,南面不遠(yuǎn)處有明代修建的一座“靈貺王廟”,,又稱“三嵕廟”,,為祀奉羿神的殿堂,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也稱前寺,。民間傳說這里原有十七美女與崇慶寺相對,。廟前山坡上有白皮松百余株,樹冠不大,,造型奇特,,樹齡五百余年,被林學(xué)家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樹種,,冠之美譽“花邊樹皮松”,當(dāng)?shù)厝艘暺錇椤鞍垺?、“神松”,。傳說這白皮松正是羿射日遺落的箭,羿射日時一口氣射了九個太陽,,留下最后一個太陽,,把剩下的箭桿插在紫云山,后來就繁衍生長為白皮松,。白皮松不僅樹皮發(fā)白,,更有趣的是每個松針呈三支狀,一般松針分兩支,,這里一針分三支,,奇松奇色奇狀奇聞,匪夷所思,。此外另一說法,,后羿射日的故事出自江蘇省射陽縣,射陽縣相傳由精衛(wèi)填海而成陸,,后羿射日而得名,。為紀(jì)念后羿射日,,射陽建成地標(biāo)性建筑——中華后羿壇和著名旅游景點——后羿公園。根據(jù)“射陽”縣名的來歷及“后羿射日”的傳說,,在公園入口處設(shè)置八面景觀墻,,上置八個石球,與不遠(yuǎn)處的“中華后羿壇”遙相呼應(yīng),,寓意后羿射下九顆太陽,,降福人間。此外,,園內(nèi)的每一處特色景觀,,都與“后羿射日”的文化相聯(lián),串起了一個古老而又美麗動人的傳說,。
此時,,取的夏政權(quán)大羿之苗裔后羿,繼承了家族所傳箭術(shù),,故而喜好射獵不善治理,,得權(quán)后像太康一樣,因游獵而荒廢國事,。他重用寒浞執(zhí)政,。寒浞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后羿收養(yǎng),,成為有窮氏的一員,。寒浞勢力日益強大,趁羿在外射獵的機會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quán),、奪其妻,生下豷,、澆二子,。寒浞把“戈”封給了他的兒子豷,把“過”封給了他的另一個兒子澆,。澆受父命率兵先后滅掉了夏的親族斟鄩氏與斟灌氏,,殺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緡已懷下相的兒子,,她從墻洞逃走至其母親有仍氏家里避難,,不久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后,,在有仍氏部落當(dāng)了牧正,。澆聞之后,派人去追殺他,少康無奈逃跑,,又投奔到有虞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的首領(lǐng)虞思膝下無子,僅有二女,,他將二女許配給少康,,并賜給他田一成、眾一旅,,并把綸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jù)地,組織收容夏族殘存民眾,,設(shè)官分職,。他派女艾到澆廷中密探,準(zhǔn)備恢復(fù)夏室,。此時,,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zhǔn)備奪回政權(quán),便帶領(lǐng)斟鄩,、斟灌氏的殘余民眾與少康會師,。他們會師后,一起聯(lián)合擊敗了寒浞,,又滅澆于過,,滅豷于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后近百年的東夷族有窮氏覆滅,,夏由此復(fù)國,建都綸城(今河南虞城縣利民鎮(zhèn)東南三十五里),,后世稱“少康中興”,。
少康死后,其子杼承位,。他把都城東遷至丘,,并以此為根據(jù)地討伐東夷諸部,,將夏的版圖擴張到東海之濱,。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國語·魯語》說“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rèn)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yè)。
杼之子槐繼續(xù)討伐東夷,,終于使東夷向夏納貢稱臣,。槐逝后,芒繼位,。芒逝后,,泄繼位。此期間東夷族與華夏族逐漸同化,。在“夷蠻戎狄”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中,,東夷是最早同化于華夏的。此后,,泄致力于向西方發(fā)展,,不斷征服各部落,并對所征服的部落賜予封號,,這便是諸侯制的起始,。泄逝后,其子不降繼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
不降死后,其弟扃繼承了后位,。扃死,,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后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孔甲改變夏禮中專門祭祀祖宗的傳統(tǒng),,開始祭祀天帝,,這便是“奉天承運”思想的起始。但是孔甲“好方鬼神而事淫亂”,,因此致使不少方國部落對夏室產(chǎn)生了不滿,。
孔甲死,其子皋繼位,。皋死,,其子發(fā)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guān)系惡化,,氏族內(nèi)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孔甲亂政后夏王朝的統(tǒng)治日益衰落,。發(fā)死后,,其子履癸(即夏桀)繼位。桀善武,,能“手搏豺狼,,足追四馬”,。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常常討伐不順從的部落。
古文獻中說桀貪色,,擊敗某個部落后會從那部落中挑選出所鐘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國語·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jì)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jié)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便憤怒中奔投了商部落,成為商湯的肱骨之臣,。
桀又討伐商并擊敗之,,并將商湯囚禁夏臺很久才釋放。
桀窮兵黷武且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在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率領(lǐng)諸方國部落聯(lián)合討伐桀,先后滅了親夏的部族韋,、顧,、昆、吾,,之后在倉皇與桀展開大戰(zhàn),,桀抵擋不住,邊戰(zhàn)邊逃,,逃至鳴條(今山西安邑),,被湯追上,又在鳴條展開大戰(zhàn),,桀再次被擊敗,,致使夏朝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quán)夏朝,,共傳十三世,、十七王,歷時四百七十二年,。夏桀被商湯放逐于鬲山,,后來帶著妹喜跑到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死于此處,。在諸方國部落支持下,商湯在亳稱王。
“炎黃子孫”這個詞,,出于春秋左丘明所著《國語.周語》,,就是因夏朝而出,說周靈王二十二年,,因天降大雨,,谷、洛兩水發(fā)生潰堤,,泓水都要漫延到王宮了,,周靈王派人去堵塞,太子晉勸諫他說:“昔共工棄此道也,,虞于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侍旄ジ?,庶民弗助,禍亂并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dǎo)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陂鄣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zé)o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zāi)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帥象禹之功,度之于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侍旒沃?,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侍旒沃?,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yǎng)物豐民人也。此一王四伯豈繄多寵,?皆亡王之后也,。唯能厘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申、呂雖衰,,齊,、許猶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后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后也?!?p> 這段話的大意是:治水不能用堵塞之法,,從前共工、鯀都是用這個辦法,,故而都失敗,,再加上他們都無德,因此一個覆滅一個被誅殺,,而大禹則汲取教訓(xùn),,在共工的后裔四岳輔佐下,采取“疏川導(dǎo)滯”的方法,,獲得成功,,再加上他有德,從而使得“天無伏陰,,地?zé)o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zāi)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shù),物無害生”,,上天嘉獎他,,授予他統(tǒng)治天下之命,賜姓為姒,,稱有夏氏,,同時授予四岳立國之命,讓他們成為侯伯,,賜姓為姜,,稱有呂氏,大禹和四岳這一王四伯,,難道是上天偏心于他們嗎,?他們都是亡國之君的后裔,只因他們能行大義,,所以能遺澤后代,,使家族香火世代沿續(xù)。夏雖然沒了,,但杞,、鄫二國仍在;申,、呂雖然沒了,,但齊、許二國仍在,。唯有優(yōu)良之功,,才能賜命受祀,以至于領(lǐng)有天下,。至于后來又失去天下,,必定是過度享樂之心取代了建功立業(yè),所以失掉了姓氏,,一蹶不振,,祖先無人祭奠,子孫淪為奴仆,。他們的衰亡難道是由于上天不喜歡他們了嗎,?他們都是黃、炎二帝的后裔,?!?p> 但是夏朝是傳說中的朝代,商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以確證的朝代。安陽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和鑄有銘文的青銅器,,完全印證了漢代司馬遷《史記》中所記載的商王世系,,因此中國自商朝開始的歷史歸于信史。由于到目前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均無法上溯到夏啟,,有關(guān)夏朝及其以前的歷史都沒有直接的證據(jù)材料,屬不可考之史,,而后世的史籍記載又充斥著祝融戰(zhàn)共工那樣神乎其神的神話,,因此夏朝之前的中國歷史被列為“傳說”史,夏朝因此成為傳說中的朝代,。
而大量出土文物,,不但確證了商朝的存在,,而且證明商朝時代已經(jīng)建立了完備的國家體系:有管理各項事務(wù)的職官,、有常備武裝、有典章制度,、有刑法法規(guī)等等,。
商代實行世官制,各種官職由貴族世襲,。最高官職是協(xié)助商王的“尹”,,高級官吏稱卿,朝廷上有掌占卜祭祀祈禱鬼神的祝,;掌記載和保管典籍的作冊,;掌禮樂的太師、少師,;掌百工的司工,;掌糧食收藏的嗇;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獵的獸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車的車正,;為商王御車的仆御,;掌教化的國老;掌土地籍田的畋老,;掌河川的水正,;掌火源的火正等等。朝廷統(tǒng)領(lǐng)諸多部落方國,,部落方國首領(lǐng)稱侯,、伯。
商的常備軍分左中右三師,,配備有矛,、戈,、弓箭等制式武器以及甲胄、盾牌等制式裝備,,不再像原始部落那樣,,互相打仗都是氏族成員拿了棍棒農(nóng)具去上陣,如同近現(xiàn)代少數(shù)民族部落之間的“打冤家”,。但常備軍并不多,,因為那時人口較少,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事需征發(fā)百姓去上陣,,甲骨文《殷墟書契后編》有“王登人五千征土方”等卜辭,,說明戰(zhàn)時需要進行“登人”(征兵),一次征發(fā)了五千人,。
商殷時期的土地屬于公有,,也可叫王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部落方國是氏族公社形式,每一公社成員能通過其所屬的氏族公社領(lǐng)得自己的份地,。因此商朝土地名義上是國有的“王土”,,實際上是氏族公社集體所有制。氏族公社的田地分“公田”和“私田”,,私田就是領(lǐng)得的份地,,公田由公社成員來集體耕種,公社成員在耕種自己領(lǐng)得的份地的同時,,數(shù)家合起來耕種一塊“公田”,,叫做“助”,孟子所說“殷人七十而助”,。公田上的收獲物就作為公社的公共費用,,或叫政府管理費用。但是這些公田,,其后逐漸被當(dāng)權(quán)者據(jù)為己有,,成了貴族的私有財產(chǎn),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氏族酋長已經(jīng)部分地靠部落成員的獻禮如家畜,、谷物等來生活”,。而商王的國家和朝廷開支,則來源于直屬公社的公田收入和各方國部落的納貢,。私有化以后,,無有了公田,國家管理費用的來源轉(zhuǎn)變?yōu)槭杖《愘x。
商王的直屬部落叫“甸服”,,直接提供王朝經(jīng)濟來源,;商王的家族分支部落叫“侯服”,按與商王的親疏程度區(qū)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定期給王朝納貢;商王的親友部落叫“綏服”,,爵位相類,,但納貢比近親侯服有所減少;而加盟商王朝的方國部落叫“要服”,,爵位相類,,但納貢比綏服再減少;商王朝勢力不及的地方叫“荒服”,,也就是夷蠻戎狄,。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使古代文明的進步獲得轉(zhuǎn)機。商朝建立以后,,雖然為了抵御自然災(zāi)害屢次遷都,,但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xùn),廣施仁政,,深得民心,,使得商朝政權(quán)得到了鞏固,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都得到迅速,,當(dāng)時已經(jīng)出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jīng)濟作物,。商朝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加快,,私有制度完成,,氏族公社已經(jīng)階梯,變成商王麾下的諸侯之國。
伊尹為商朝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商湯死后,,伊尹輔佐外丙、仲壬,、太甲三代,。太甲即位后,不遵守商湯所制定的國策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就將太甲放置到商湯的墓地桐宮令其悔過,著述了《伊訓(xùn)》《肆命》《徂后》等訓(xùn)作,,講述如何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商湯的法度等,,讓孔甲學(xué)習(xí),他則與諸大臣代為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孔甲守桐宮三年,,追思商湯的功業(yè)深刻反省,,通過學(xué)習(xí)伊尹的訓(xùn)詞,逐漸認(rèn)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dāng)孔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xiàn)后,伊尹便適時到桐宮迎接他,,將王權(quán)交還給他,,而他自己仍繼續(xù)當(dāng)輔佐??准讖?fù)位后“勤政修德”,,商朝的政治又出現(xiàn)了清明的局面?!妒酚洝贩Q“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太甲終成有為之君,,被其后代尊稱為“大宗”,。
商朝傳至中丁之時,,商王室內(nèi)部為爭奪王位內(nèi)亂不止,致使外患不斷,?!妒酚洝ひ蟊炯o(jì)》記載說;“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于是諸侯莫朝”,。
這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吨駮o(jì)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河南商丘)遷于囂,、河亶甲自囂遷于相,。《史記》記載祖乙遷邢(河北邢臺),,遷庇,、南庚“自庇遷于奄”、盤庚“自奄遷于北蒙,,曰殷”,。
盤庚遷殷以后,王室內(nèi)部的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故而商朝也被稱作殷商,。
盤庚死后,武丁即位,。武丁是盤庚之弟小乙之子,,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因而他即位以后兢兢業(yè)業(yè)、勵精圖治,,從而開創(chuàng)了商朝的“武丁盛世”,。武丁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了多次征討,,往往動用數(shù)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fā)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zhàn)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lǐng)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
武丁時期的文化遺存相當(dāng)豐富,,宮殿、墓葬,、作坊等遺存都有發(fā)現(xiàn),。代表當(dāng)時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青銅業(yè),有了突破性進展,,分鑄技術(shù)已被廣泛運用,,青銅器生產(chǎn)數(shù)量大增,出現(xiàn)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聯(lián)甗這樣的重器。
武丁之世在青銅業(yè)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國青銅時代進入繁榮時期,。此外,在紡織,、醫(yī)學(xué),、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開創(chuàng)的盛世局面,為商代晚期社會生產(chǎn)的發(fā)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
武丁死后,他開創(chuàng)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xù)下去,,到了帝辛(紂王)時期,,國內(nèi)矛盾急劇尖銳,東南方的諸侯紛紛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紂王將全部精力和力量投入到對東南諸侯的征討。連年的征戰(zhàn),,極大消耗了國力,,并進一步激化了國內(nèi)矛盾,,致使國內(nèi)兵力空虛,從而給了周人以可趁之機,。周武王不失時機起兵攻商,,商紂王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御周人,結(jié)果,,這樣的軍隊毫無斗志,,牧野一戰(zhàn),奴隸們紛紛倒戈,,致使紂王于鹿臺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傳十七世三十一王,,延續(xù)五百余年,。周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