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諸子百家
李悝變法,推出了《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具律》六篇,維護鞏固變法做出的改革成果,。畢竟是剝奪了貴族階層的利益,,若是沒有有效的手段來保護成果,政策就不會推行開,,即便是施行了,,也會遭到貴族地主的破壞。
廢除世系貴族,,使得那些不勞而獲的世襲貴族沒有了封地,、食邑。他們想要保持貴族的身份,,就必須放下身段去掙,,和招募而來的賢才去比拼。這玩意兒是很難的,,做官了寄生蟲的貴族,,他們缺乏的不是知識教育,而是吃苦耐勞的拼勁和韌性,。
廢除井田制,,鼓勵墾荒,允許私有土地買賣,,這極大的促進了奴隸的逃跑,,使得貴族地主家的地沒人耕種。而私人開墾的荒地就是自己的,,還允許私有買賣,。
自己有塊地,誰還愿意去給地主做奴隸??!
魏國變法是成功的,使魏國走上了強國之列,,魏文侯在位五十年,,也稱雄于諸侯五十年。
戰(zhàn)國七雄能有魏國的一席之地,,李悝變法功不可沒,。
看到魏國變法成功,楚國也施行了‘吳起’變法,前有例子可循,,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楚國也逐漸的強盛了起來,,并聯(lián)合趙國擊敗了強大的魏國。
楚國變法也有契機,,當時的楚國受到了韓趙魏的不斷進攻,,土地不斷的喪失,也面臨著滅國的危機,,后來用重禮賄賂秦國,,才得以和韓趙魏講和。之后,,變法改革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的,。
但吳起的結局有點悲慘,最終還是被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吳起被射殺,,變法以失敗告終。楚國在最初的時候,,國土面積是諸侯中最大的。變法的失敗,,使得后來楚國變成了一個小國,,巴蜀漢中就是被強秦吞并的。但楚國面積實在太大,,即便是不斷被蠶食,,還是堅持到了最后,成為了最晚被滅亡的諸侯國,。
緊隨楚國之后,,秦國也施行了‘商鞅變法’,商鞅是從魏國去秦國的,,他的‘法’已經(jīng)進化的較為成熟,,變法是成功的,其個人被車裂并不代表變法失敗,,只是被用來宣泄舊貴族的怨氣而已,,他的‘法’卻是一直傳了下去,最終幫助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
其它國家,,趙國的‘胡服騎射’只是強大了軍事,對國力沒有任何的幫助,。使得趙國成為了一個軍事上的強國,,經(jīng)濟上的矮子。
韓國的‘申不害改革’談不上成功與否,只是裝裝樣子,,并沒有觸及舊貴族的利益,,不算變法,只能是舊貴族階層的自我調整,。
齊國的‘鄒忌改革’也一樣,,甚至連改革都算不上,只是憑借他個人的能力,,讓齊國穩(wěn)定了而已,,國力和軍事上都沒有任何的建樹。
而燕國的‘千金買馬骨’就更是一個笑話了,,燕昭王重金招攬人才,,吸引了一個樂毅過去,在軍事上風光了一把,,燕昭王死后,,樂毅被趕走,燕國算是徹底的走上了衰敗之路,。成為了最弱的諸侯國,,但他地處偏遠,還是由得燕王喜繼續(xù)昏庸一陣子,。
而沒用變法改革的魯國,、衛(wèi)國、鄭國等則是成為了六國嘴邊的食物,,隨時可以吞下去,。
強秦四外攻伐,不斷侵蝕楚國,、韓國,、魏國、趙國領土,,這四國則是西邊被秦國咬,,就在東邊咬別人。
此時鄭國已經(jīng)被韓國吞掉,,衛(wèi)國,、中山國也被魏、齊,、趙咬噬,,魯國、莒國等也被楚國徹底覆滅,。宋國被齊,、魏,、楚三家分食殆盡。
其實宋國在宋康王時(前318年)也進行了一番改革,,前286年的時候,,覺得自己很牛,吞并了藤國,,一下就惹毛了齊國,、魏國、楚國,,被三頭狼分食一空,。
蒙驁借攻打韓國的機會,趁機覆滅了西周國,、東周國,,河洛七邑,河南,、洛陽,、穀城、平陰,、偃師,、鞏、緱氏,,盡為秦國所奪,,設置三川郡,正式納入了大秦版圖,。
“報,玳王子傳來情報,,魯公在東阿被殺,。”
“散出消息,,魯公是自殺而死,,自絕魯祀?!?p> “諾,!”
魯公,就是魯傾公,。
前278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郢),楚王東遷至陳,。到了前261年,,楚王繼續(xù)伐魯,,攻取彭城。
前255年,,魯國被楚覆滅,,魯宗室被驅趕到了下邑。
要說罪魁禍首,,還是東周君,,要不是他挑釁秦國,氣的異人發(fā)兵,,魯頃公不至于這么快就完蛋,,或許還能喘息幾年。
魯國是小國,,能存活到今,,完全是周禮的庇護。魯國的地盤在六年前被楚國吞占,,魯傾公跑到了下邑,。這位之所以活著,之所以保留著爵位,,是存了諸侯聯(lián)軍戰(zhàn)勝秦國,,在東周君的幫助下分到一塊地皮繼續(xù)茍延殘喘。
范簡把東周君流放陽人地后,,魯傾公就徹底斷絕了妄念,,伸腿瞪眼死在了柯(東阿)。
柯地,,就是東阿,,在聊城的東邊,河水西岸,,此時屬于范簡的地盤兒,。
看看誰人還敢瞧不起他范簡,魯傾公沒地方去,,還是不是逃到了他的岱國,。
各諸侯國算是被魯傾公狠狠的扇了一個大耳光。誰也別裝,,你們所謂七雄國,,還沒有人家岱國正統(tǒng)。
孔子,、孟子,、曾子、魯班等都是魯國人,,也是周禮的保存者,。當然,,禮樂崩壞也是從魯國開始的,最終在魯傾公結束也算是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但此時還有一個小國保留著國號,,就是已經(jīng)沒有了地盤的衛(wèi)國,衛(wèi)國被魏國侵占了領土,,但衛(wèi)元君還活著,,只不過是成為了魏國的封君。
衛(wèi)國名人輩出,,商鞅,、李悝、呂不韋,、吳起,、荊軻等都是衛(wèi)國人。
最終剩下的戰(zhàn)國七雄,,秦,、楚、魏的強大全是因為他們變法的成功或半成功,,而秦國的商鞅,、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都是衛(wèi)國人,。
就連現(xiàn)在的秦國相邦呂不韋也是來自衛(wèi)國的商人,。
衛(wèi)國,是個出人才的地方,。魯國則只能算是一個出名人的地方,。
但是,因為衛(wèi)國的人才為天下的統(tǒng)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衛(wèi)國卻是一直以魏國的附庸,,秦國的附庸,衛(wèi)元君死后,,他兒子姬角(子南角)繼位,一直到前209年,,秦二世才下詔廢掉了衛(wèi)君角的爵位,。
要是秦二世不廢掉衛(wèi)君角,估計依項羽的脾氣,,沒準會封姬角一個諸侯也說不定,。
此時的衛(wèi)元君依舊瀟灑,因為他是魏安厘王的女婿,。
魏王現(xiàn)在就是再跟女婿學,,已經(jīng)奉秦王為主了,,讓龍陽君來和范簡交朋友,別讓蒙驁的大軍誤傷了友軍,。
范簡三人可以說是承包了這個小酒館,,有說有笑的暢飲。
外面的軍兵早已退去,,張泊未對范簡采取手段,,他惹不起這個人。
王翦的大軍在楚韓邊境上駐扎,,似乎在猶豫朝哪一邊動手,。
蒙驁的大軍也在韓魏邊境駐扎,一樣沒有動作,。
可就是這樣的部署,,已經(jīng)把楚、韓,、魏嚇壞了,,你丫提著血淋淋的大刀,瞪著眼在別人臉上瞅來瞅去,,其威懾力簡直爆表了,。
這個就叫做‘擇人而噬’,引而不發(fā),,比揮刀更有效果,。
三家已經(jīng)紛紛派出使者去了秦國,更是帶去了美貌的公主以求和親修好,。
呂不韋在三川郡也得意非常,,禮賢下士,廣聚門客,,以著《呂氏春秋》,。
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已卒),,齊國有孟嘗君(已卒)。呂不韋學這四君子,,并非是要和四君子爭個上下出來,。而是要為秦國一統(tǒng)天下后,尋個治國之道,。
四君子門客多是猛士,,雖為諸子門徒,卻各個以‘俠’自居,,以‘武’犯禁,。行的也是陰暗見不得光明之事,。
呂不韋不一樣,他則是注重文人學士,,采集諸子百家的學說思想,,匯聚出一套治國之道法出來。
他的做法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不僅在秦國,,其他六國也都在探尋中。
‘秦法’苛刻,,殘暴,。不可效仿,不能效仿,,那就弄出一套因地制宜,,附和各自國情的‘道法’、‘術法’出來,。
但諸子百家的學說,,尋其根源,皆出‘黃老之道’,,以老子的‘道’為基礎的發(fā)展起來的,。黃老之道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華夏文明的基礎,,是宗源,。
呂氏春秋的基礎也是以道家為宗,取各家之長,,棄其短,,而成一家之言。
天下有才華之人都投奔呂不韋去了,,原因很簡單,,這個家伙有錢。即便是不能做官,,也能弄點錢花,。
很可惜,不管是呂不韋還是呂云,,都只不過是一商人而已,,他的《呂氏春秋》最終也只能是一個大雜燴的四不像,成不了一家之言,。
龍陽君問:“岱王對諸子百家的學說有什么看法嗎,?”
范簡自然有看法,,畢竟是穿越者,,見證了華夏之后兩千年的進步和發(fā)展,。
“一家之言不過是沽名釣譽而已,事物是變化的,,就像流水,,自然之水皆彎彎曲曲,筆直的只能是‘渠’,。
所以,,我個人認為道家才是真正的天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人之道,。其核心乃一個‘易’字,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
道如水,。
其余諸家則流于聲名,妄圖以固定不變之說而治世,,不過是一水渠而已,。”
“即便是一條渠,,也比沒有強,。這世人多為凡夫愚人,還是要依圣賢之言,,做為行事,、做人的準則的?!?p> 龍陽君笑道:“岱王可有自己的言論,?”
“有?!?p> 范簡呲牙咧嘴,,笑道:“我崇尚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之道,。什么狗屁的儒家,、法家、名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全是扯淡,,全是虛偽。人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不要動嘴,,直接上去比爪牙,,看看誰更鋒利,就聽誰的,?!?p> “呀!你這不是禽獸之道嗎,?”
墨芷翻著白眼,,很是以范簡為恥,“以后別說你是我娘的弟子,?!?p> 范簡道:“我腦袋被門夾了,以前的事早就不記得了,,就算是想提,,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提?!?p> “岱王此言謬矣,,爪牙之所以鋒利是練出來的,修煉的方法不同,,成效也不同,,這才分出了強弱?!?p> 龍陽君道:“百家之言,,便是使人更加強大,鋒利爪牙的方法,,道路,。
而你,只是說出了結果,?!?p> “呃!是這樣嗎,?”
范簡尷尬了,,臉紅紅的說道:“那我還是支持呂不韋吧!法治民,,術治臣,,勢治軍,教治心,?!?p> 龍陽君正了臉色,,請教道:“愿聞其詳?!?p> 范簡說道:“很簡單,,國家制定律法約束民眾,君王以權術挾制大臣,,因勢利導建設軍隊,以蠱惑之言約束人心,?!?p> “何為因勢利導建設軍隊?”
“就是一支能千變萬化的軍隊,,這個是一門極其高深的學問,。”
范簡說道:“打仗,,重在一個靈活多變,,不能僵化。就比如這一次秦兵東出滎陽,,假如蒙驁和王翦直接攻擊楚國,,或者韓國、魏國,,那么勢必必會引起東六國的聯(lián)合抵抗,。
但我就是讓他們兩個提著刀不動手,這不嚇得三國攜重禮去賄賂秦國了嗎,?
而他們送的金錢禮物,,很快就會被我要求,全部給蒙驁王翦送來,,充做軍餉,。
然后清點禮物,看哪一家給的少就對哪家發(fā)出警告和恫嚇,,令其再送更重的禮過來,。
假如他不追加禮物,就奪其發(fā)動征伐,。
這樣一來,,另外送禮更多的便會作壁上觀,以求心理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