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任命的學政到各地主考,院試公告下來,,都是由府衙操辦的,,中間沒提學道衙門什么事。
這也是規(guī)矩,,學政到各府進行院試時,,由知府充任提調(diào),并承辦學政一應(yīng)供給,,如膳食,、油燭、文具等,。各府還須依例送給學政及其他考官若干銀兩貼補規(guī)費,,稱為棚規(guī)。
六月一日
本屆院試的主考官鄧謙抵達江州府城,,隨即考期公布,,考試定在八天之后的六月八日。
林若愚與李顯他們一并府衙里,,領(lǐng)了府試的考引,,也是院試的準考證。
領(lǐng)考引隊伍排得老長的,,前面的書吏一一比對抄錄,。而排隊之間,林若愚他們都是風華正茂,,沒有累次赴考,,蹉跎歲月的經(jīng)歷,看著四周不少三四十歲,甚至五十多歲的老童生,,不免有幾分優(yōu)越,。
錢守業(yè)湊到林若愚身邊,說道:“若愚,,你看看這些人,,一大把年紀了,還參加考試,,如果我三十歲沒有考上秀才,,這一生我都不打算再考了?!?p> 林若愚笑著搖了搖頭,,只能說在這種科舉取士的模式下獲得功名的收益太高,以至于無數(shù)學子擠破了頭也要獲得一紙功名,。
好容易排到了林若愚,,因為這段時間他經(jīng)常來請教杜杏廉,府衙里不少書吏,,都是認識林若愚,,對他也很恭敬,說笑間,,就給他辦好了,。
辦好考引后,與李顯他們一同去酒樓吃過飯,,林若愚才回去,。
大乾院試的時長是一天一夜,大概有五六百的考生,,錄取的名額卻只有三十名,,錄取的概率是二十分之一,。
院試的考試流程,,基本與縣試和府試無區(qū)別,只是縣試和府試屬于預(yù)備考試,,而院試則是大乾四級科舉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處于第一級的正式考試,。
所以即使那些在府試中考的很好的人,也知道院試錄取標準與以往考試截然不同,,沒任何人敢掉以輕心,。
只剩下短短七天,林若愚也進入了備戰(zhàn)狀態(tài)中,一連幾天都沒有出過房門,,連飯菜都是林月兒送來的,。
待到院試那天,林若愚很早就被郭府的丫鬟給叫了起來,,這兩個丫鬟專門給林若愚看著時間,,一宿都沒睡,簡單洗漱過后,,林若愚很安逸的用過早餐才出發(fā),。
從郭府出來,昏暗的天空,,還有數(shù)十顆星星在閃爍,,坐上郭府的馬車,到了外面的大街,,隨處可見前往考場的考生,。
林若愚畢竟參加了縣試和府試,對于入場規(guī)矩已經(jīng)很熟悉了,,
進入考場來到自己的位置后,,林若愚發(fā)現(xiàn)這里的環(huán)境與府試并無不同,依然是寬長數(shù)尺的木板,。
林若愚因為上屆府試中拿到案的位置,,按規(guī)矩需要提“堂號”,即座位更靠近主考官,,林若愚的考號很特殊,,甲字壹號,在這考場位于西北角,,一抬頭就能見到主考官的案桌,,六百多名考生,由他來領(lǐng)銜,。
林若愚環(huán)顧左右,,都是在府試中拿到前十的人物,就算別的人不常交集,,同屆的府試前十最少都臉熟知道名字,,湊巧的是,李顯坐在他的正對面,,只不過在考試中,,他們可不敢打招呼,甚至連一點異樣的眼神都不敢弄,。
等考生差不多到齊,,天正好蒙蒙亮,。
與府試相比較,考題量多了一倍,,而且院試的考試又多了一項賦律,。
因為是一天一夜,所以每個人還特地發(fā)了五根蠟燭,,與前世的考試動輒三天三夜不同,,前面的幾場考試都沒有那么多時間給你慢慢的琢磨文章,這需要學子有一定急才,。
要是一時卡住,,不能才思泉涌,只能怪你倒霉,,錯過這次機會,,所以大乾朝的科舉考試并不是越老越吃香,相反越是年輕人,,腦筋才轉(zhuǎn)得越快,,被錄取的幾率也大得多。
考生入場,,只略等一會,,就等來了派發(fā)紙張筆墨的衙役。
院試對考紀要求非常嚴格,,在號舍前有相當數(shù)量的衙役和跨刀軍士監(jiān)督,,如有換座位、換卷子,、隨便扔紙團,、說話聊天、背書等情形全都按作弊論處,,只要被發(fā)現(xiàn)就予以嚴懲,。所以此時整個考場變的特別安靜。
又過了一會,,衙役用牌燈巡行場內(nèi),,考題貼板巡回展示,這一點與之前一般無二,。
前來參加院試的學子都經(jīng)歷過縣試,、府試,自然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
前面的墨義、經(jīng)義,、算術(shù),,對他來說已經(jīng)輕車熟路,,考題到手,略作思索之后,,林若愚便開始奮筆疾書,。
倒是賦律的題目很有意思。
為何古之圣賢亦多磨難,?
林若愚想到自己的望氣之術(shù)以及自己前世很欣賞的一篇賦律,,提筆寫下了三個字《破窯賦》。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焉,?!?p> 林若愚將前世的這篇文章賦律稍作修改,結(jié)構(gòu)微調(diào),,刪去一些可有可無的句子,,使文章道理樸實嚴密,更是純粹,。
寫完賦律,,最后只剩下貼詩,是以蘭花為題,,古人總喜歡以蘭花,、竹子、菊花,、梅花作詩,,以詩喻人,,只是這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就不知道了,但作的多了,,想作的出彩也就難了,,當然,這個問題對林若愚來說自然是不存在的,。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fù)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fā)?!?p> 林若愚提筆寫就,,眾考生已經(jīng)點起了蠟燭,在這微光下奮筆疾書,。
林若愚沒有吃考場提供的面餅,,但也喝了些清水,覺得小腹有點便意,,于是便起身示意自己要去如廁,,巡考衙役往糞號方向確認了一下,此時尚未有人,,便同意了林若愚的如廁請求,,取了一個牌子給了林若愚。
林若愚將牌托于胸前才被允許從號間里出來如廁,,林若愚小心翼翼的出來,,唯恐碰翻了筆墨紙硯。
林若愚出來后,,便有一個衙役一直跟著林若愚往號舍盡頭走去,,真是貼身跟隨啊,寸步不離,,林若愚也能理解,,他們這么做也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趁機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