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魔鬼特訓(4)
魔鬼特訓班,倪海夏講的《人紀》中的《針灸大成》講完以后是講《黃帝內經(jīng)》,。
《黃帝內經(jīng)》我一本常見書籍,,但凡在賣書的地方都一般都能看到,很多人也應該買過一本或兩本,。在沒學習中醫(yī)之前我也買過,,也看過。然后基本就是看完了前幾頁就放棄了。內容一個是比較晦澀難懂,,然后就是文言文比較枯燥無味,,有些有白話文翻譯,但是看著還是很難看懂,。
在魔鬼特訓班跟著倪師學習了《黃帝內經(jīng)》,,說實話,還是很枯燥,,雖然比以前懂得多一些了,,興趣也提高了一些,但是還是很難全部看完,。
這部分作業(yè)我基本就是抄寫原文,。課程主要是講《素問》篇,我把原文抄寫了一遍,。
說點我懂的吧,。
《黃帝內經(jīng)》主要是一本醫(yī)理經(jīng)典,《素問》篇主要是通過黃帝與老師岐伯用問答形式來闡述中醫(yī)的基礎知識的內容,。
中醫(yī)中的陰陽,,五行,臟腑,,包括人的生長規(guī)律,,人的各種各樣的生理規(guī)律都在書中有所描述。
如果一個人可以學好《黃帝內經(jīng)》,,他不一定能治療疾病,,但他可以知道疾病的原因,發(fā)展,,及結果,。所以說這本書主要是理論知識,實際的治病方法,,方劑內容很少,。
作為一個初學者來說,我認為可以看看《黃帝內經(jīng)》,,看懂了更好,,看不懂也先不要著急,這本書本來就不容易看懂,。想要看懂它,,需要太多的基礎知識。
有些人直接就不建議先看《黃帝內經(jīng)》,,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書里的內容完全就是另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規(guī)律。與其費勁那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它,,還不如把精力先放在一些通俗易懂的書籍上,。等有些基礎再回看它,說不定學習效果會更好,。
關于“內經(jīng)”,,就說這么多吧,看與不看,,根據(jù)個人情況而定,。
再往后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視頻課程,中醫(yī)離不開中藥,,一個傳統(tǒng)的中醫(yī),,醫(yī)藥是分不開的。一個合格的中醫(yī),,對中藥的性味歸經(jīng)應該掌握它的知識,。對中藥的采收,炮制也應該有深刻的了解,。
前面更多的內容在聊針灸,,這我們應該聊聊中藥。
我的能力有限,,一個初級中醫(yī)學習者對中藥的認識,。
我不能一味一味的中藥的聊,來個總結式的整理分析,。
1:人體臟腑對應五行,,分別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那么中藥也對應五行,,中藥中的五行屬性是升降浮沉,,應該還有個平(土)。
2:中國人都知道“神農(nóng)嘗百草”的故事,,那么中藥到底是怎么嘗出來的呢,?
實際上根據(jù)五行的性質,對應色(青赤黃白黑),,對應五味(酸苦甘辛咸),,再根據(jù)陰陽(植物的向陽與背陰),就可以大致來判斷草藥的屬性,,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中醫(yī)不次于植物學家,可以根據(jù)植物的生長屬性大致判斷它的藥性,。
3:再根據(jù)草藥采收部分可以判斷,,一般花朵類的藥物都是具有上升的功能,,比如治療頭部疾病。中醫(yī)有句話說“諸花皆升,,旋復獨降”,,就是說的大部分花的藥性是上升的,但是旋復花的藥性是下降的,。
4:根據(jù)氣味,,一般味道比較厚重(濃)的藥物入血分,一般氣味清淡的藥物入氣分,。這個也好理解,,當歸的味道很重,所有它就有補血活血的作用,。黃芪,,人參的氣味很清淡,可以起到補氣的作用,。
5:再根據(jù)味道,,酸味的藥物一般入肝臟,苦味的藥物入心臟,,甜味的藥物入脾臟,,辛辣的藥物入肺,咸味的藥物入腎,。
6:根據(jù)顏色判斷,,黑色的藥物一般有對腎臟作用的功能,而白色藥物大多有對肺臟起到作用的功能,,黃色入脾臟,,青色入肝臟,紅色入心臟,。
7:這么直接講聽著很枯燥,,知識太干了。舉幾個例子,,比如中藥第一神藥,,人參,一般生長在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一代。而高麗人參生在在朝鮮,,韓國地帶,,這些地方共同特點是冬季特別寒冷,而且冬天的時間很長,。能在這種地方生長的草本植物大多有抵抗嚴寒的能力,,所以人參藥性是溫熱的,。
人參生長周期很長,野山參一般可以生長幾十年,,人參大量的吸收了土壤的能量,,據(jù)說人參生長過得土地,幾年內土壤會變得很貧瘠,,很難生長其他作物,。因此想要連續(xù)種植人參需要更換現(xiàn)場的泥土才可以繼續(xù)種植。
人們發(fā)現(xiàn)了人參的特性,,再經(jīng)過古人多次的測試,。人參,味甘,,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附子:再說說附子,,是大熱之藥。附子生長環(huán)境是喜歡濕冷的環(huán)境,,它最高可以在-10度的環(huán)境下安全過冬,。因此從生長環(huán)境,我們就大致可以判斷附子的藥性可以除濕散寒,。附子對于風濕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稱附子為神奇的中藥,如果附子用好了,,它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傷寒論》里面很多經(jīng)典的方劑都有附子的身影,比如“四逆湯”,。
但是附子毒性很強,,使用時要非常謹慎。
8:再說說清熱的藥物,,一般清熱解毒的藥物都喜歡長在向陽的地方,。比如西瓜,能在夏天+30到+40度的環(huán)境下生長。而保濕的藥物一般喜歡生長在干旱的地方地方,,比如蘆薈,,現(xiàn)在有很多人喜歡用蘆薈來美容,,就是它具有保濕的作用,。
9:古人都講究“地道藥材”,就是說的藥材要講究產(chǎn)地,,生長環(huán)境,。我看過一些文章,寫過中醫(yī)必毀于中藥,,文章寫的就是現(xiàn)在很多中藥的種植不僅僅采用農(nóng)藥化肥的種植,,還采取跨地區(qū)種植,哪種藥材貴種哪種藥材,,不管藥材是否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
比如附子應該在它濕冷的環(huán)境下生長才能發(fā)揮它的藥性,人們?yōu)榱怂L得快,,長得好,,不僅僅給它用農(nóng)藥化肥,還把它種到向陽的環(huán)境下,。雖然附子長得很好,,重量足,但是藥性卻大打折扣,。
10:藥材的炮制: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店訓就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同仁堂能經(jīng)過百年時間的洗禮,,就是因為它的藥物確實效果很好,,質量可靠。
我并非想為它打個廣告,,而是確實有過真實的用藥經(jīng)歷,,才發(fā)現(xiàn)關鍵的藥物還是同仁堂的可靠。用藥經(jīng)歷請看后面道來,。
再說個反面教材,,現(xiàn)在很多中藥造假,有些手段令人發(fā)指,。越是貴重的藥物造假就越嚴重,,比如人參提純,把人參煮過藥性流失后,,再上市銷售,。蟲草造假,蟲草里面加入重金屬來提高它的重量,,本來是治病的,,最后有些人導致重金屬中毒,。
有的造假者用石灰和礦物粉制成骨頭模型,煅燒成型后,,打碎,,充龍骨賣
阿膠造假,我看現(xiàn)在到處在賣阿膠,,我都懷疑哪有這么多驢皮來做阿膠,,我上網(wǎng)一查,還真是有不少,,我們國家把非洲的驢都進口過來了,。但那也不夠遍地阿膠的銷量,里面到底多少是真阿膠,,可想而知,,再說效果,你買個假阿膠還想治療貧血,,別中毒就行了,。
11:自學中醫(yī),傳播正能量,,少看負能量,。但是我們要了解一些中藥知識,才能治療疾病,。中藥有上千種,,但是常用中藥根據(jù)每個醫(yī)生的喜好,也就上百種,。
很多中藥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帶動自學中醫(yī)的興趣,就可以常??纯催@些故事,,不但能了解藥性,還能提高興趣,。
舉個例子,,比如何首烏,又叫夜交藤,,就有個傳奇的故事,。
何首烏原本是一個人的名字,因何首烏久服此藥而得名,。關于它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何首烏乃順州南縣人,祖父名叫“能嗣”,,父親名叫“延秀”,。能嗣原名叫“田兒”,體弱多病,,不能生育,,年五十八歲,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羨慕思念仙家道術,,隨師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夜里,,他酒醉后睡臥于山野間,朦朧中看見兩株藤本植物,,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田兒見此情景,甚為驚異,,次日晨就連根掘回,。遍問眾人,沒有一人能夠認得這是什么植物,。后來有一位山老忽然走來,,田兒出示詢問,山老回答道:“你既然年老無子,,此二藤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始解,,解后又交,,實在奇異,這恐怕是天賜的神藥吧,,你何不服用試試呢,?”。于是田兒便將所挖之根搗為細末,,每天早晨空腹時以酒送服一錢,。七天后即思念家室,連服數(shù)月后更感強健,,因此常服不斷,,又加至每日二錢。一年后所患諸病完全痊愈,原已花白的頭發(fā)變得烏黑油亮,,原已蒼老的容顏變得光彩煥發(fā),,遂娶妻成家。十年之內,,生了好幾個男孩,,于是將本名“田兒”改為“能嗣”。從此以后,,他家即將此藥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能嗣又讓兒子延秀依法照服,父子二人都活了一百六十多歲,。延秀生兒名“首烏”,,首烏依爺爺、父親之法亦服此藥,,也生了好幾個兒子,,活了一百三十多歲,雖為百歲老人,,頭發(fā)卻烏黑如漆,。有一個叫李安期的人,與何首烏的同鄉(xiāng)關系親密,,偷偷打聽到這一秘方后服用,,也成了一個老壽星,于是遂將這事廣加傳播,,一直流傳至今,。
12:總結一下,一個人找中醫(yī)看病,。
?。?)首先要找到一個靠譜的中醫(yī),中醫(yī)基礎扎實,,經(jīng)驗豐富,。這個就不容易了,現(xiàn)在庸醫(yī)不少,。
?。?)診斷,對于一個復雜的病癥,,技術經(jīng)驗豐富的中醫(yī)師也有診斷失誤的可能,,但多給醫(yī)生兩次機會。一般的病情大多能一次診斷準確,,復雜的病癥有可能多診斷兩次也可以找到根源,。
?。?)診斷準確了,還要對癥下藥,,這是到了考驗中醫(yī)開方用藥方面技術的時候了,。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布。
?。?)開對了方子,,還要看中藥是否純正,藥效是否可靠,,藥材是否地道,。
(5)以上步驟都沒問題了,,還要看患者自己是否遵醫(yī)囑,,是否煎藥正確,服藥正確,。才能保證藥到病除,。
(5)如果以上每一步都能過關,,這樣才能治好疾病。所以一次中醫(yī)的治病是很復雜的,。一步走錯,,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