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金山呵欠連天的醒來,,發(fā)現居然已經過了早飯的時間,,幸好三個聾啞宮女心善,,拿饅頭的時候多給她拿了一個。
金山只要有的吃,,有的住,,每月有錢掙到哪里都是一樣。
兇宅也有兇宅的好處,,那就是所有人都避免提及,。椒蘭殿也像在宮里隱形一般,然而金山的到來卻打破了椒蘭殿十五年來的無人問津,。
她在宮里不過待了一日一夜,,就覺得這宮里定然有一個不出世的驚天大秘密。
椒蘭殿里沒有帶班內侍管她,,金山幾乎是一個自由人,,只是不能出去瞎跑,。不用伺候人,,也不必坐更,就是打掃的活多一些,。每日都要在本殿里清掃院子,,清理宮墻,洗刷恭桶,,甚至修補屋漏,。
只要能吃飽飯,金山力氣活也能干,,她想把椒蘭殿弄得像是人能住的地方,,想要動一動那些有血跡的地方,但是被其他宮女阻攔了,。
聾啞宮女和她比劃半天,,才明白這里的維持原樣是王上的意思。
這下金山徹底沒轍,,只能先把正殿掃出來,,晚上總得有地方睡覺。
與相對好過的金山來說,,太子今日壓力格外大,。
員外散騎侍郎—馬注大人參了他一本,,大體上說,太子殿下時常出入三教九流匯聚之所,,無非就是太子不務正業(yè)經常泡茶館,。
此舉到還動搖不了太子的地位,只是給他一個下馬威,,告訴玄羲,,你的一舉一動,大家都知道,。
員外散騎侍郎馬注是左相的人,,現在是什么人都能參太子一本了。
出人意料的是,,王沒有像往常一樣不予置評,,而是當朝斥責了太子,并且讓太子下朝以后到議政殿里接受訓誡,。
太子在朝會大殿的地上跪了半晌,,等到所有朝臣都走光了才從地上起來,去議政殿接受訓誡,,心里簡直恨死,,又不能發(fā)作。
他不能說出去茶館的原因,,一會看父王怎么訓誡他,,只能見招拆招,他越發(fā)覺得自己這個太子位岌岌可危,,風雨飄搖,。
議政殿寬敞奢華,一眼望去,,整座宮殿由四根金柱支撐,。王座下面建起三階高的臺面。頂上還有一快匾額懸掛,,上寫“正大光明”,。
太子繞過鎏金香爐,在王面前端正跪好,。而王已經屏退了左右,,議政殿里只有他們兩個人。
議政殿里他的父王坐在上面,,身上還穿著朝服,,胸前掛著兩串赤色的朝珠擋住了胸口一部分金龍,玄色上衣,朱色下裳,。頭戴冕冠為玉制,,上有十二排黑色玉珠。此外,,還有戴有敝膝,、佩綬。
王沒有像以往一樣端坐在金色奢華的龍椅上,,而是把手搭在一段扶手上,。
太子跪在下面灰頭土臉,或者說是偽裝的懨懨一氣,,他控制自己的表情,。他來受訓,父王自然不想看到他內心真實的表現,。
太子挨罵很多次了,,覺得無所謂。他已經不是小時候,,小時候面對父親的訓斥他會非常傷心,,因為那是長輩的一種否定,是一種責難,,但隨著他知道的越多,,他開始懷疑與反抗。
他已經明白一切的癥結在那里,,那便是衡量對錯的標準有問題,。
一個王朝除了需要挑選治國良才,更多的時候是如何約束人,。約束那些有權力的人,,讓他們去發(fā)揮才干,,而不是貪墨,。如何約束人,光靠一個英明的王是不夠的,。
太子一邊做出認真聽訓誡的樣子,,一邊想著自己的心思。不料,,卻也不聞上面的父王說話,。
太子弓著腰,臉幾乎都貼到光滑的黑色地面,,一直保持著一個俯身的姿勢,。見自己的父王半晌不說話,太子忍不住抬頭望了一眼,。卻見,,剛才還威儀滿滿的父王現在一副心力交瘁的神情,,半靠在龍椅上。
王膝下只有太子一個還活著的孩子,,按理說他不該如此憔悴,。
宮里也沒有宮斗,他貴為一國之君似乎沒有什么好煩心的,。
其實不然,,很多時候王被蒙上了眼睛和耳朵,當民間的哭聲傳到他耳朵里,,他發(fā)現的時候,,已經遲了。
王才不過四十五歲,,已經兩鬢都斑白,,常年的養(yǎng)尊處優(yōu)讓他的身體稍顯富態(tài),當然好過一些臣子的腦滿腸肥,,不過,,他臉上的肉還往橫里生長了。由于常年板著臉,,讓他臉上的皺紋更深,。歲月帶走他的青春,讓他的上下眼皮距離更相近,,臉上的肉把鼻子也擠得縮小,。
從面向上看,王和太子是沒有多少父子相的,,太子更像先王后,。
王上玄昭若是知道太子玄羲在民間總是自稱華羲,會更生氣,。
王上顫抖地伸手,,往太子跪著的地下扔了一張紙條。
紙條的大小大約和太子的手差不多,,這樣大小的紙條可以隨意地塞進任何一戶人家,。它可以被塞進點心盒子里,可以被塞進布料卷里,,也可以散發(fā)在大街小巷,。它能傳遞消息,并且無處不在,,這讓小小的一張紙更加危險,。
太子方才只是偷瞥,現在終于能光明正大的把紙條撿起來看,只見上面寫著:“臨朝玄氏者,,地實寒微,,蓋因君王之上仍有君王。王意上不達天聽,,下不至黎民,。官宦豺狼成性,包藏禍心,?!?p> 紙條不大上面記下了一百多字,大多是罵當朝的王上和官吏的,,太子通讀了一遍覺得其中最有警惕意味的是:“君王之上仍有君王,。”
君王之上是誰,,是不是就是他一直想找的那個食血者,?
太子把紙條拿在手里反復端詳,除了這些字,,上面末尾沒有落款,,在原本落款的地方只是有一個蘭花的印戳。
王的看法和太子不一樣,,作為王明顯的感覺到人民在反抗他的意志,,他不會優(yōu)先管這股意志起來是因為什么,而是單純想撲滅這股反抗的意志,。
人是會變的,,曾經的王也是曾經的太子。
太子已經明白王叫他來,,遠遠不止訓誡那么簡單了,,他想了一下,道:“君王之上是什么,?還有誰能在一國之君上,?”
王俯下身子,訝然道:“太子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