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漂泊異鄉(xiāng)
信陵君與春申君,、田橫等各國統(tǒng)帥們一一餞別后回到魏軍大營,。
他把衛(wèi)慶等將官請到大帳,在告別宴上不禁垂淚道:
“無忌竊符奪軍犯的是不赦之罪,,但雖為救趙,,實際上也捍衛(wèi)了魏國的安全,。
今幸而勝秦,可說不負魏國,。
諸位回去后請把我的苦衷向大王奏明,,得邀天恩,咱們自有再見之日,;
若大王不能諒解,,無忌便將漂泊終生,永為異鄉(xiāng)之鬼了,!
來,干此一杯,,就此別過,!”
說罷,淚下如雨,。
回憶同生死,、共憂患的這數(shù)十個日日夜夜,,今天面對,說是“生離”實同“死別”,。
眾將胸中也陣陣酸痛,,唏噓不已,衛(wèi)慶見信陵君心情凄悲,,哽咽勸道:
“公子不必傷心,,便一同返回大梁又有何妨?
大王終是兄長,,您又身建奇功,,他還真能治罪于您?
果不肯赦,,我等以身家性命力爭,!”
信陵君仰天長嘆:
“逼死西門氏主仆,可知大王對我怨恨之極,,已絕手足之情,。
無忌為國獲罪,雖無愧于天下,,卻實難入大梁一步,。
代馬依風(fēng),狐死首丘,,今后怕要永懷思鄉(xiāng)之悲了,。
拜托諸君代向家鄉(xiāng)父老們致意,別了,!”
正是“故國千里,,異鄉(xiāng)十年”,一聲“別了”淚落君前,。
信陵君的三千門客全都愿意隨公子羈留邯鄲,,只是芒豹要把哥哥的靈柩送回故鄉(xiāng)。
芒氏兄弟在大會戰(zhàn)中立了無數(shù)功勞,,又有一個為國捐軀,,回去定能得到優(yōu)待,所以信陵君沒有阻攔,。
衛(wèi)慶帶著魏軍和陣亡的靈車凱旋而歸,,大梁城立刻沸騰起來。
魏國人也久受秦國的欺壓,,滿懷幾代人的刻骨深仇,;
現(xiàn)在信陵君大敗秦王,自家子弟還是抗秦的主力,,報仇雪恨出了氣,,怎能不興高采烈,?
盡管陣亡家屬們難免悲切,大多數(shù)人卻是家家置酒,,為慶祝信陵君的勝利而干杯,!
但是,在這喜氣洋洋的氛圍中,,安釐王卻耷拉著臉,、皺著眉,好像賭錢輸光了老本,。
辛垣衍何等心機,!
馬上趕入宮中向安釐王一拱到地:
“恭喜大王?!?p> 安釐王的態(tài)度很冷淡:
“何喜之有,?”
辛垣衍微微一笑:
“邯鄲之戰(zhàn),雖是信陵君披堅執(zhí)銳赴前敵,,但是運籌帷幄,,制勝于千里之外者,大王也,。
沒有大王的英明決斷,,沒有魏國軍隊的浴血奮戰(zhàn),無忌一匹夫耳,,憑他自己能打敗五十萬秦軍,?
魏國者,乃大王之魏國,,信陵君終是大王的臣下,。
他奉的是大王的令,用的是大王的兵,,他打了勝仗,,自然應(yīng)該首先歸功于大王。
魏軍大敗強秦,,可以使大王的威名遠播,,天下震服,為什么不是喜事,?
臣以為還應(yīng)該大大的慶賀一番,。”
這一段妙論,,把信陵君的辛苦全轉(zhuǎn)化為安釐王的功勞,,他聽了當然舒服,不過:
“這仗畢竟是無忌領(lǐng)頭打的,我還得把他當成功臣迎進大梁城嗎,?”
“那可不行!”
辛垣衍的真正目的就在于這一點上:
“他雖有征戰(zhàn)之勞,,但竊符奪軍,,擅殺大將,都是不赦之罪,。
功,、過各論,方見大王賞罰分明,、公正無私,。
依臣愚見,可以免其死罪,,廢為庶人,,永逐他鄉(xiāng),不得回國,?!苯又指桨册嵧踔穆曊f:
“從此他就是寄人籬下的平民百姓,無權(quán)無財沒有兵,,就再不也能威脅魏國了,。”
然后又大聲說:
“他的封邑嘛,,可以發(fā)還他的家屬做為生活費用,,使他在魏還有牽掛。
在外面他就更不敢胡作非為了,,反顯出大王的寬厚仁慈,,大王意下如何?”
安釐王最顧慮的就是信陵君勝秦后勢力強大,,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正如辛垣衍之策能為自己除掉這塊心病,他當然滿意,。
立即下令全國召開祝捷大會,,大力宣傳安釐王在抗秦救趙中所發(fā)揮的偉大領(lǐng)導(dǎo)作用。
在朝內(nèi)更是大小宴席接連不斷,,從文武群臣到嬪妃近侍,,舉杯如林、齊聲欲揚安釐王建立了空前絕后的豐功偉績,。
但衛(wèi)慶一再哀求安釐王允許信陵君回國,,則遭到拒絕和訓(xùn)斥。
對這些血戰(zhàn)歸來的將士們,態(tài)度卻非常冷淡,,沒有給予任何的獎賞和撫慰,。
有的人甚至因為強調(diào)信陵君的功勞而被加上“攻擊國君”的罪名,開除軍籍,、投入監(jiān)獄,;
芒豹回來后,按照“功,、過分明”的原則,,仍被追究殺人之罪,再次綁赴刑場……
衛(wèi)慶知道自己從此失去信任,,芒豹之死更讓他感到意冷心灰,,便以傷病為由請求歸田。
這一次,,安釐王到是很爽快的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而且參加這次大戰(zhàn)的許多將官也陸續(xù)離職……
消息傳到邯鄲,信陵君放聲大哭,,痛惜芒豹之死,,深恨自己當時沒有攔住他;
也極怨安釐王的薄情寡義,,盛怒之下,,當眾立誓:
永不回魏!從此定居邯鄲,。
從蘇秦倡議“合縱”歷時數(shù)十年,,其間幾經(jīng)沉浮,都沒取得什么成果,;
只有這次,,信陵君大旗一舉,天下響應(yīng),,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為各國爭得了十年太平。
為什么以前的“合縱之盟”屢屢流產(chǎn),,而信陵君卻能大獲全勝,?
從根本上說,蘇秦,、齊愍王,、楚懷王等倡議“合縱”都是為了一己之利;
而信陵君卻是建立在“義”的基礎(chǔ)上,,也就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
所以能夠真正的合“天下之力”抗強秦,,當然就能夠成為勝利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