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綠光
李顯帶著百官遷回長安,,沈夢昔這次留在了洛陽,。李顯極力勸說妹妹跟去長安,,并想依靠性格堅毅的妹妹,,共同對抗脅迫他的五王,。
沈夢昔深思熟慮后,,還是沒有答應(yīng),,五王勢大,,短期內(nèi)不宜直接正面對抗,,再者李顯昏庸,她若去長安,,涉及朝政,,必然與韋后有利益沖突。既然武帝打算把江山交給李顯,,那就是打算讓他和武家聯(lián)合,,她也不想趟這渾水,。
李顯給妹妹加號鎮(zhèn)國太平公主,加封一千戶,。李旦一家則乖乖跟去長安,。
武攸暨還住在積善坊府邸,也沒有去長安,,皇家沒有合離的先例,,但若沈夢昔想,還是可以的,。兩人為此長談了一次,,武攸暨表示不想合離,也不要侍妾通房,,他很享受每日作畫彈琴的日子,,如有一日,公主有了心上人,,他定會讓出駙馬之位,。沈夢昔瞇起眼睛看著武攸暨,覺得他極有可能是ED,,不禁有些同情,,想想自己也不可能在唐代挖到一個投脾氣的人出來,干脆就先讓他占著這個位子吧,,省得有人惦記著再賜婚,。
武攸暨敏感地從她的眼神中,讀懂了那同情的含義,,氣得忽地站起來,,頭一次甩臉子走人了。
沈夢昔聳聳肩,,也不計較。武攸暨的子女都已成親,,孫子也都有了兩個,,他不想要女人,那就隨他去好了,。
沈夢昔依然住在青云山莊,,每日日程安排得相當(dāng)緊湊,打拳打坐,,寫字讀書,,學(xué)習(xí)周易、天文之外,,還加了琵琶,,十指飛輪,,直彈得神鬼回避,樂師苦笑說,,彈琵琶要有童子功,,像她這樣的練個三五年,都很難自娛自樂,。
琵琶為彈撥樂器之王,,沈夢昔本來也沒想一蹴而就,不過是閑來無事消遣,,守著身邊的各行高手,,不想浪費資源罷了。
另外隔日還要聽取沈七總結(jié)的匯報,,有時還要與屬官開會議事,,日子過得充實而忙碌。
胤兒和簡兒封了郡王,,卻無實權(quán),。沈夢昔劃撥了一半護衛(wèi)交給胤兒直接指揮,給了他充分自主權(quán),。簡兒則天南海北地跑,,比胤兒當(dāng)年走得還遠。
玉兒日子過得平靜,,狄敬恩雖有些古板,,但踏實可靠。玉兒年初剛生了個女兒,,沈夢昔第一次當(dāng)外祖母了,。
府中大小事務(wù),從廚房,、針線,、庫房、到店鋪,、賬房等,,鹿兒倒是都經(jīng)手了一遍,她已經(jīng)與去年的新科探花陸行止定親,,陸家為徽州一個中等家族,,只有一個族叔任戶部六品官員。
陸行止是鹿兒自己挑的,,看了狀元游街,,又去宮中跟舅父借了陸行止的試卷查看,之后跟沈夢昔借了四個護衛(wèi),,兩個派去徽州調(diào)查一番,,兩個在京中調(diào)查,。
還自己制造機會,偶遇了兩次探花郎,,一起飲酒賦詩,。胤兒也與之接觸了幾次,回來說人品不錯,,就是家世差了點,。
鹿兒卻不管,一錘定音,,就是他了,!
沈夢昔有些吃驚,“就是他了,?不再看看,?”
“人嘛,都差不多,,長安洛陽的各家郎君鹿兒都知道一些,,他家人還算敦厚,他也差不了多少,。沒什么野心,,正好過日子?!?p> 沈夢昔樂了,,這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直奔目標(biāo)而去,。
“行,和你姐姐一樣,,先訂了,,隨時可以反悔?!?p> 鹿兒抱住沈夢昔的腰,,“要是能倒插門就好了,鹿兒不想離開阿娘身邊,?!?p> “喲喲喲,,這是早上又吃蜂蜜了,。”
******
韋氏垂簾聽政,,上官婉兒則以皇妃身份掌管內(nèi)廷,,并負責(zé)起草詔令,,兩人配合倒也和諧。上官婉兒此時已經(jīng)42歲,,說是皇妃,,其實也就是給個方便后宮行走的官職,故而后妃是互助的工作關(guān)系,,無需爭寵,。
上官婉兒文采斐然,浪漫感性,,她建議擴大書館,,增設(shè)學(xué)士,平日里最喜主持風(fēng)雅,,品評詩文,,一時間詩才詞臣,廣聚門下,,時有高朋滿座,,高談闊論。沈七匯報來,,沈夢昔第一反應(yīng)竟有那便是民國太太客廳的錯覺,。
受武帝耳濡目染將近三十年,上官婉兒深信女子絲毫不弱于,,甚至更強于男子,,她空負一腔才華與抱負,因身份限制,,只能苦苦蟄伏,。與韋后和安樂公主聊天中,時時提起武帝,,推崇武帝行事風(fēng)格,,并夸贊韋后有武帝風(fēng)范。
韋后效仿武帝當(dāng)年,,也提出一系列利民政策,,比如百姓五十九歲后即可免除勞役,比如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規(guī)定男丁二十三歲才算成丁等等,,李顯一一批準(zhǔn)。
安樂公主的夫君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xùn),,李顯與武三思既是表兄弟,,又是兒女親家,武三思拿出當(dāng)年討好武帝和張氏兄弟的勁頭,把李顯唬得五迷三道,,對武三思信任有加,,竟允許武三思隨時入宮商議政事,如果武三思有兩天沒進宮,,第三天,,李顯就會帶著韋后,微服去武府,,有時也帶著上官婉兒,。
武帝時期,武三思與上官婉兒就極其熟識,,如今更是熟絡(luò),,韋后與上官婉兒常常同武三思,毫不避諱地下棋,、飲酒娛樂,,久而久之,李顯頭上就戴了兩頂綠帽子,,但李顯萬分信任三人,,自得其樂地蒙在鼓里,做著甩手皇帝,。
沈夢昔聽著匯報,,恨得牙根癢癢。暗想,,難怪武帝十分不喜李顯,,她對這個懦弱無能的三兄也喜歡不起來。
但李顯通過武三思的勢力,,在兩年內(nèi)相繼設(shè)計或貶或殺了張柬之等五王,,對于當(dāng)年五王逼宮武帝,李顯還是有著很重的心結(jié),,處置完五王,,他覺得終于可以安心祭拜母親了。
而武三思和武家,,再度權(quán)傾朝野,,不可一世。
沈夢昔至此,,徹底明白武帝的布局,。——這江山,,雖不姓武,,但依然掌握在武家人手中,!
武帝臨終時,告誡沈夢昔不要參與朝中爭斗,,安心過逍遙恣意的日子,沒有人會動搖她公主的地位,。這么多年,,武帝從不與她討論政事,朝中也無人關(guān)注她這個愛享樂,、喜歡雜學(xué)的公主,。
那么,當(dāng)年,,武帝不立武三思為太子,,是不是也是要保護武家子侄呢。武三思龜縮蟄伏,,朝中所有注意力都轉(zhuǎn)到李顯身上,,那些傾向于恢復(fù)李唐的世家官員也都安下心來,武家勢力得以保存,。
只是武帝活得太久了,,按捺不住的人還是沖出來,爭了功,,奪了權(quán),。
人人都讀史,都知道皇帝愛斬功臣,,卻都趨之若鶩地爭那所謂功名,。就如韓國總統(tǒng)一樣,無一有好下場,,卻依然有人輪番上陣,,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經(jīng)天緯地,與眾不同,。
所有的權(quán)臣,,無不喜歡懦弱無主見的皇帝,就好像劉阿斗,。
張柬之等五王當(dāng)年覺得李顯懦弱,,易于掌控,迫不及待推翻武周,,扶持李顯,,但是他們沒有料到這樣的皇帝,也有自己方法翻身,,兩年后,,五人全部落了悲慘下場,。
史書上說,是韋后毒死了李顯,,欲效仿武帝,,再稱女帝。沈夢昔想的是,,再過幾年,,她就搬到長安,盯緊了韋后,,起碼不讓三兄死于非命?,F(xiàn)在看,性格決定命運,,有些人,,是救不活的。
沈夢昔嘆氣,,讓沈七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