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我們要去見識見識真正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了,!首先按照學號我們被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前往南區(qū)的國際交流學院進行為期兩周的教學實踐。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作為聽課老師坐在教室的后面,,學生還都是些老外,,心中免不了些許激動之情,。
記得小學的時候,,一旦聽說要上公開課,或者是有老師要來聽課了,,坐在后幾排靠走廊的同學都會有些擔心,。因為聽課的老師都會喜歡坐那幾個位置,這樣一來就不能做“小動作”了,!為了讓公開課上得比較有水平,,老師都會安排先給我們上一課,然后要求我們到公開課的時候能夠“積極回答問題”,,就算是不知道也得把手舉得高高的,。小學的時候大家還比較純真,都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能上公開課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尤其是那種專門到體育館舞臺上具有比賽性質(zhì)的公開課,就感覺像是頒獎典禮一樣,,每個人都會盡量展現(xiàn)出最好的一面,。后來到了初中、高中,,大家的學習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來聽課的基本上也就是些實習的老師和教研組。老師也不再對我們進行“預演”,,直接就是該上什么課就上什么課,,只不過我們會稍稍認真些,畢竟旁邊坐著老師,。到了大學,,那就完全沒有“老師聽課”這回事了,好像我們自己更像是聽課的老師,。
按照老師給的通知,,我們小組在陌生的南區(qū)校園里摸索了半天,總算是找到了教室,。畢竟是第一次聽課,,也沒什么經(jīng)驗,就拿了一本嶄新的筆記本,,然后循著記憶里以前老師聽課的樣子依樣畫葫蘆,。
第一堂課是“漢語中級上精讀”,我們比上課時間提前幾分鐘到了指定的教室,,但遲遲不見留學生出現(xiàn),。若不是我們的專業(yè)老師正在講臺上耐心地等待著,我們都開始認為是自己走錯了教室,。直到上課鈴響后十幾分鐘,,幾個亞洲籍的學生開始進入教室,他們都很有禮貌地和我們打了招呼,,然后在位置上坐下,。一句“老師好”讓我有些飄飄然,開始幻想起自己站臺上講課的樣子,。但很快,,殘酷的現(xiàn)實就讓我把這個想法扼殺了。
空蕩蕩的教室里,,我們這些聽課的人竟然比上課的外國留學生都還要多,。老師見已有了教學對象,便開始正式上課,。教學是一種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勞動過程,,而對外漢語尤其需要,。在課上,老師在讀課文時語速比較慢,,但發(fā)音很清晰,。在平時提問和講知識點時,語速是我們平時說話的三分之一,,既不快也不很慢,。而老師所提的問題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帶有引導性,。為了能讓學生明白,,常常將問題重復兩次。這些問題則都是盡量用熟悉實用的語言環(huán)境,。在板書書寫過程中,,老師都寫得很清晰,不管是否重要都用楷書一筆一劃地寫,,在必要的生字上注上漢語拼音,,然后提示性地讀一次。
除此之外,,在課上我還發(fā)現(xiàn)老師從來都不會說“你說什么”“麻煩你再說一次”“我沒有聽清”之類的話,,說明在教學中老師都是在很認真地聆聽。這是一種教學態(tài)度,,是我們最應該學的東西,。
不知是否是因為有我們在的緣故,亦或是早上上課大家精神不佳,,我感覺留學生上課沒有像我想象中一樣充滿熱情,,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在老師問各個國家的交通工具時,,經(jīng)常需要不斷提醒和強調(diào),,留學生們才會有些不甘情愿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梢哉f,,全程用“尷尬”一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開始上課后約半小時進來幾個非亞洲籍的留學生,,這離第一節(jié)課結(jié)束已經(jīng)沒剩多少時間,。看到坐在后排的我們他們都有些詫異,,但很快就找了位置坐了下來,,并沒有把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當回事。不知道其他同學怎么想,反正我是已經(jīng)開始吐槽了:這留學生上課可真是“佛系”啊,,漢語學咋樣我不知道,,“道法自然”這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倒是學得不錯嘛。
課間休息的鈴聲響起,,上課的學生們都很默契地進入到了放松狀態(tài),。教室里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發(fā)開始相互交流,。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老師就跟我們提到過留學生之間課下交流時,,如果是不同民族之間會用英語作為交流語言,。在聽課期間,我特意注意了這個問題,。不論是柬埔寨和歐美的留學生對話,,還是韓國和西亞留學生的對話,他們都在說英語,,而且其流利程度遠遠超過了漢語,。我在想要是我上前去跟他們搭訕,還不一定能進行愉快的交流,。
根據(jù)老師描述和事后在同學處了解,,遲到已經(jīng)是常態(tài),而正如我們所見,,這堂課出勤的情況也不是很理想,。這其中或許有習慣、管理制度上的問題,,但我認為漢語學習的熱情也有很大的作用,。受中華文化圈影響越大的留學生,其學習漢語的熱情相對來說越高,,再加上其所在國與中國的關(guān)系,、國家經(jīng)濟因素等的附加因素影響,熱情更高,。這正如課上的韓國和柬埔寨的留學生所表現(xiàn)的一樣,。
第二次聽的課程是“初級下A精讀”,出勤的情況相對好些,,這與剛接觸漢語,,學習熱情高或許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遲到的情況還是和第一次的差不多,。雖然經(jīng)常遲到,,但是留學生們的學習態(tài)度還是很認真的,差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筆記,一些韓國學生還常常帶著電子詞典,,以便能隨時查閱陌生的詞匯,。如果不懂則會跟其他的同學交流或者詢問老師,由此可見他們對漢語學習還是抱有一定好感的,。
在閱讀課文過程中,,留學生發(fā)音常常有調(diào)值不到位的現(xiàn)象。雖然受中華文化圈影響較深的東亞學生的漢語水平相對高一點,,但其說話時我們還是能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其中以上聲最為明顯,這一情況在學習現(xiàn)代漢語時老師有提到,。而在讀課文時他們常常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顯得比較生硬。兒化音,、清聲,、弱化等特殊的語音現(xiàn)象也還需要提高。不過這也是因為我自己站在母語的角度去看待,,我自己的英語口語說得還不如他們呢,。
見習活動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我影響很大,。它讓我了解了真實的對外漢語課堂,,了解了對外漢語專業(yè),而不再只是好奇,。兩次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明白了當初為什么要讓我們學習現(xiàn)代漢語,為什么要上語言學,,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一個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品質(zhì):耐心、細心,、認真踏實,、博學還有專業(yè)。我開始為成為一名對外漢語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如果將來我們從事了對外漢語教師這一職業(yè),,我們就不只是教師而已了,而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只可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我也沒有能交到一兩個外國朋友,,甚至連一張合照都沒有。
不然好歹也能在人人網(wǎng)上裝個叉,,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提升一下英語口語水平,。
當然,這種教學見習可不只是讓我們?nèi)ラL見識的,,結(jié)束后兩千字的見習報告又成了讓我們都頭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