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之前HD等三郡要趕在農(nóng)期之前屯田的原因,。
冬季麥必須趕在天氣冷下來之前播種并長出點高度,這樣的麥苗才有抗寒能力才能順利過冬,。
沈兵又繼續(xù)說道:
“糧草問題只是其一,。”
“若我等此時滅燕,,燕國以北的匈奴又由誰來阻擋,?”
“我大秦雖是兵強馬壯,,但新納韓國又滅趙國兵員已嚴重不足?!?p> “若此時再滅燕國……”
嬴政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沈兵說的是事實,這也是嬴政一直頭疼的地方,。
把其它國家納入版圖雖說很爽,,但新滅的這些諸候國需要軍隊占領且一時半會無法征召部隊。
什么原因就不用多說了,,比如眼前的趙國就存在多年征戰(zhàn)男丁稀少的情況,。
且男丁稀少還只是原因之一,趙國百姓對秦國的恨意也需要時間消化,。
此時若迫不急待的從三郡征兵,,只怕剛組織起來轉眼就成了叛軍。
這也是秦國滅趙之后在三郡只有十余萬兵士的主要原因,,就連嬴政帶來的十萬援軍都是東拼西湊擠出來的:
秦國要用兵的地方很多。
北面匈奴用一波,。
本國廣袤的土地用一波,。
韓國用一波。
到趙國時就只剩這么點兵了,。
此時在這情況下滅燕,?
要知道燕國與其它諸候國不同,它北面與匈奴相當長的邊境線,。
另外再加上燕國還需要駐兵防止百姓作亂……
也就是說半點好處都拿不到,,卻需要大量兵員駐守而且是長期駐守。
想到這嬴政心下暗驚:
自己定是被那姬丹給氣昏頭了,,連這些都想不到,!
所幸這番嘴饞吃上這一頓水餃,否則輕易開啟了滅燕之戰(zhàn)……
秦國非得被這燕國拖上幾年不可,。
正在嬴政暗自慶幸時,,沈兵又若有所思的加了句:
“反倒是這魏國……我倒覺得刻不容緩?!?p> 這時就連趙高都忍不住插上一句:
“若我軍滅燕魏國才是大秦之患,。”
“如今工師既覺得大秦不該滅燕,,為何魏國還刻不容緩,?”
這也是嬴政所惑。
魏王假一直很服貼,,魏國倚仗的就是大梁堅城,,一有戰(zhàn)事就龜縮至城內(nèi)堅守不出,。
也就是守城有余進擊不足。
就像這次,,魏國只被一嚇就馬上派出使節(jié)求和,。
這樣的國家,而且還被秦國三面包圍哪還會是什么威脅,?
還刻不容緩,?!
沈兵笑了笑,,不答反問道:
“你道那從咸陽調(diào)來的軍糧為何難以運至三郡,?”
趙高回答:
“不是因為流匪么?”
沈兵點頭:
“確是因為流匪,?!?p> “但只是表面如此?!?p> “往細里想想:趙國先是地震后又旱災,,全國民不寥生餓殍遍地,便是兵士都面黃肌瘦無力作戰(zhàn),,那流匪又如何能在深山中生存,?”
“而且還有如此多的數(shù)量,動不動便有上千規(guī)?!?p> 嬴政不由吃了一驚:
“工師是說這魏國……”
沈兵回答:
“不是魏國還能有誰,?”
“魏國可不似這燕國,其地勢平坦水肥土美且糧食一年兩熟,?!?p> “他們又怎會舍不得這點糧草?”
“若我所料不差,,那流匪應是多流竄在魏,、趙邊境?!?p> “甚至流匪中就有魏軍兵士假扮,!”
這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是被用爛的戰(zhàn)術,為了本國的利益出點糧草出點財物又算得了什么,?
只不過在這時代還算新鮮,,甚至還有許多諸候國不知道用。
燕國就是其中之一,,趙國在對抗秦國時燕國還一次又一次的乘人之危進攻趙國……
嬴政聽到這哪里還忍得下去,,他“騰”的一聲站了起來罵道:
“這魏國好大的膽子,竟把我當三歲小兒戲耍,!”
沈兵這聽的是一臉懵,。
人家魏國玩魏國的,,怎么就把你一個馬販當三歲小兒耍了?
嬴政罵出口后就發(fā)覺不對,,趕忙裝模樣的解釋道:
“工師有所不知,,我不久前有批戰(zhàn)馬在運往HD的路上被劫?!?p> “之前還道是落于流匪之手,。”
“被工師這么一說,,才知道是魏國暗中做了手腳,。”
沈兵這才釋然,。
“算你倒霉,!”
“這批戰(zhàn)馬只怕都到魏國手里了,怎生都要不回來了,!”
嬴政裝出一副苦臉回答:
“說的是,,生意難做啊,!”
頓了下,,沈兵又接著說道:
“所以,三郡最大的隱患其實是魏國而非燕國,,更非代國?!?p> “代國能否作亂其實全由三郡百姓決定,。”
嬴政奇道:
“為何由三郡百姓決定,?”
沈兵一邊小心的將下一批水餃拔入鑊中一邊回答:
“若三郡得治百姓生活富足必不思趙國而擁秦國,。”
“反之則百姓擁趙而反秦,?!?p> “所以三郡強則代國弱,三郡弱則代國強,?!?p> “如今三郡旱情得治眼看明年便是豐收之年,是以代國不足為慮,?!?p> 嬴政連連點頭:
“有理,有理,!”
沈兵又說:
“而流匪卻因為受魏國控制所以并非如此,?!?p> “他們不僅扼守秦與三郡的咽喉要地,還會千方百計挑起三郡內(nèi)亂,?!?p> “是以魏國不除三郡便不得安寧?!?p> “且大秦若是滅魏,,便不存在滅燕的諸多問題!”
嬴政大為嘆服:
“工師所言甚是,?!?p> “魏國可種冬糧,明年便有收成,?!?p> “且魏地產(chǎn)糧甚多又地處正中與楚、齊交界,,對將來滅楚,、滅齊可是大有益處……”
“呵呵,見笑,!我只是說說而已,。”
沈兵在心里靠了一聲,。
這馬販胃口也忒大,,都上升到滅楚、滅齊的高度去了,。
如果是嬴政說這話還差不多,。
不過沈兵這些話其實就是站在嬴政的角度說的。
好處還不只是這些,。
比如滅魏其實可以節(jié)省兵力:
秦國將魏國包圍了一圈,,差不多就是將兵力攤開圍了魏國一圈。
這如果把魏國給滅了……瞬間就把這蜿蜒曲折的邊境線給拉直,,于是滅魏不只不需要更多兵力反而會省出一大批兵力,。
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
現(xiàn)在就看嬴政那家伙怎么想了。
不過沈兵對其沒抱太大的希望,,因為史上嬴政雖沒滅了燕國卻把薊城給打了下來并把燕王喜趕到北邊去,。
最后或許是北邊實在太冷且兵源不足才沒繼續(xù)打。
這也是秦國在此之后需要休養(yǎng)四年之久的原因之一,。
你說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做來干嘛呢,?
這要是嬴政在面前,,沈兵非要把他罵個狗血淋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