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小插曲
今天我就簡單的來跟大家聊一聊學考古鑒別里關于泥土鑒別,,重要的生土與熟土的區(qū)分,!
什么叫生土呢!簡單的說,,所謂生土就是自然界,,經(jīng)過若干萬年的堆積,自然形成的原生土壤就是生土,,一些人也管這個叫死土,、凈土。
生土它的特點就是顏色均勻,、結構細密,,質地緊湊、純凈,。
而所謂的熟土就是經(jīng)過人類生產(chǎn)生活后翻動過的土,,也叫活土、花土,,它顏色不均,、結構參差,質地疏松,、混雜...
【少特么在這生土熟土的,,挖東西就挖東西,逼逼叨叨屁話怎么這么多,?】
【老子是來看挖寶,,又不是來學東西的,趕緊利索直接刨不就行了,?】
【老子就樂意聽,,不喜歡就走人,有能耐就自己開直播,,光挖坑別逼逼,,看你直播的人絕對多!】
【別吵了,我的意思是讓主播別廢話多,,直接挖,!】
【主播不給你們講明白,呵呵,,待會挖完還不是全都跑出來問《十萬個為什么,?》】
.....
一些觀眾對于這種主播滿口一堆專業(yè)術語聽著就頭疼,覺得還不如自己度娘一下,。
另一些觀眾覺得直播現(xiàn)場一邊挖一邊講解這些相應的知識,,聽起來很帶勁,他們了解到了一些平時根本很難了解的知識,。
頓時直播間的彈幕那股火藥味分外濃厚,。
本來觀眾就沒多少,李銘看了一眼此時吵成麻瓜的直播間,,輕蔑的一笑,,心想:“真當我擱著樂意跟你們廢話呢,要不是系統(tǒng)給老子布置那破人氣任務,?!?p> 他壓根懶得去理會那些罵自己的惡臭彈幕。
反正在這些不喜歡自己的人眼里,,自己怎么做都是錯的,,必須按照他們的想法來,他們喜歡的才是真理,。
這種人在哪都不缺,他以前看直播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干脆直接無視就好了,!
既然直播間有一部分人喜歡聽,李銘也就樂得繼續(xù)給他們講下去,。
他對著鏡頭笑了笑,,似乎完全不受那些攻擊他的彈幕影響,指了指是腳下的地面說道:
“我這里本來是尋寶,,但直播間有不少對盜墓感興趣的觀眾,,盜墓這行當吧,說實話跟我現(xiàn)在用金屬探測器尋找寶藏有點類似,,不過礙于東西方文化的詫異,,兩者又完全不同。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盜墓賊利用的華夏自古風水學說,,要求的是扎實的理論實踐知識,,要求的就是精準定位。”
“而用金屬探測器尋找寶藏同樣需要尋寶人對寶藏背景相應的歷史文化知識,,有的時候還需要一定的氣象,,地理知識,但大多實際操作就有點漫天撒網(wǎng),,大海撈針的感覺,。”
“咱們就拿華夏墓葬文話來講吧,,一般情況下,,華夏北方大部分的土地,大都是由生土組成的,?!?p> 但咱們古人根據(jù)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習俗,在生土上挖出墓坑或墓道,、墓穴,。
然后將棺槨下葬后,再把土回填夯實,。
這樣,,墓坑、墓道和墓穴里面的土就變成了熟土,,因為它已經(jīng)被人類翻動過,,改變了其原來的結構與質地。
探掘出泥土的不同特性,,這就留下了證據(jù)發(fā)現(xiàn)它們的痕跡,,而“洛陽鏟”一旦撈出了熟土,再經(jīng)過卡邊,、定位,,那么這座墓葬就被鎖定了。
有一點需要說明白,,學考古的在用“洛陽鏟”進行鉆探時,,每平方米打五個孔,俗稱“梅花孔”,,淺則一,、二米,深則數(shù)十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土多為青色膏泥,;唐、宋陵墓則多“糯米泥”,;明清墓多用石灰,;秦漢時期由于人們迷信水銀,、朱砂、玉器的防腐作用,,用于墓葬中,,這些都會影響土質,發(fā)出特殊的氣味,,有經(jīng)驗的人一聞即知,。
在咱們國內(nèi),業(yè)界甚至鬧過一個笑話,,只要你帶把洛陽鏟和刷子,,就是考古學家了。
這當然是玩笑話,,說明考古學家的裝備還是非常差,,更重要的是看個人經(jīng)驗。
不少直播間的觀眾這些年看了各種關于盜墓,,摸金校尉的電影電視劇,,一個個分金定穴,觀山察水拍得神乎其技,,各種牛逼,,電影里主角就跟開了掛一樣。
此時他們聽到李銘對于這些知識的講解,,不由得大為感慨,。
【美食界扛把子贈送給主播一張辦卡!加油,,講解的不錯,,平日很少聽到這些東西】
【義薄云天王大吊贈送給主播999個魚丸!還不錯,,總算知道哪些摸金校尉為什么那么屌了】
見到有人給自己送禮物,,錢多錢少無所謂,這份支持自己的情誼讓李銘大為感動,,他一一謝過之后露出笑容說道;
“其實在咱們?nèi)A夏明代萬歷年間,,浙江海寧人“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官,,這給了他周游全國的機會,沿途見多識廣,,領略各地風土人情,,鄉(xiāng)間俚語,后來他就寫了一本《廣志繹》,,用以記錄各省地理風俗,?!?p> 這本書卷3說:“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轆轤汲綆有長十丈者,。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fā),。周、秦,、漢王侯將相多葬北邙,,然古者冢墓大隧道至長里馀者,明器多用金,、銀,、銅、鐵,,今三吳所尚古董皆出于洛陽,。”
書中這里提到一些出土文物,,看來明代洛陽就有盜墓風氣,。
所記“鐵錐”,能入土及墓頗深,,這就是幾百年前洛陽曾經(jīng)使用過的一種專門用于探尋地下古墓的鐵鏟,,也就是洛陽鏟的前身。
另外,,華夏任何一朝代墓葬內(nèi)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guī)律,。
那些經(jīng)驗極其老道的盜墓賊往往還沒開挖,自己就能夠憑借經(jīng)驗斷定腳下墓室內(nèi)的大概情況了,。
牛到什么程度呢,?
細到棺木應該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屬器皿在哪里,、兩邊的耳室里都會有什么等等,心里一盤算就有數(shù)了,。
等他們真開始手挖的時候,,盜洞直奔那里就挖過去了(漢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滿了土,,說是墓室……實際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進,,東西都在土里)。
有一句盜墓屆的灌口說的是:“左肩右腳”,,是何意呢,?
其實講就是這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腳部。
也就是說,,墓還沒有挖,,你的頭腦里就有了整個墓室的概念,等真的挖下去了,,直接就奔著你想找東西的地方去了,。
【這時候直播間為什么這么安靜!此處應該有彈幕,,我替大家先來一句,!臥槽!】
【臥槽,!學到了,!學到了!灑家的戰(zhàn)斗神器洛陽鏟已經(jīng)準備好了,!】
【臥槽,!這里是XX派出所,前面的帥鍋,,原諒BUFF鈦合金低頭手鐲認真考慮一下?。 ?p> 【臥槽......我還是繼續(xù)聽主播嘮吧,!】
直播鏡頭里的李銘講得有些口干,,這樣一大段的硬核知識科普出去,沒想到,,水友們還挺喜歡的,,既然大家喜歡聽,他喝了口水就接著講道:
“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你想一想,,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有兩米多厚、會是多么得堅固,?那就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否則打在墓頂上的話,,你一個晚上很可能干不完活,,第二天你還敢來么,?
......
所有人都沉浸在李銘風趣幽默的講解中,不論是關于考古,,還是泥土的鑒別,,這些行業(yè)信息距離普通人的生活都過于陌生。
這會聽鏡頭里的主播娓娓道來,,不少觀眾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來腳底下最普通也最常見的泥土竟然有這么知識和門道!”
直播間調皮的彈幕總能在恰逢其時的時候出現(xiàn),!
【西北王胖子提醒主播,,主播再泄露行業(yè)機密,胖爺我工兵鏟伺候,!】
【東北王凱旋在此,,敢問西北王胖子多少斤!】
【盜墓筆記阿寧前來報到,,主播說得不錯,,獎勵尸蹩一坨!】
【卸嶺魁首就是俺,,行業(yè)機密都被你嘮光了,,明天的太陽主播應該是見不到了!】
........
主播間觀眾粉絲搞笑的彈幕讓李銘的心里一樂,,大大咧咧的道,。
網(wǎng)事隨瘋
這一章知識點有些硬核,不是水字數(shù),!如果大家不喜歡,,留言告知我,以后就不寫這些了,。感謝“漢辰星”大佬的8張推薦票,,感謝“書不離手”的推薦票,感謝“野狐禪865”的4張推薦票,,謝謝大家的支持,,拜謝,下一章在晚上,。作者君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