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青的祖父是“蘇灘”(蘇州灘簧,現(xiàn)稱蘇?。┧嚾?,一家人曾組成“張家班”,跑碼頭賣藝為生,。
小繼青也因此受到耳濡目染,,但真正學習戲曲是從14歲開始,。
1952年,張繼青前去照顧在上海民鋒蘇劇團的姑媽,。
作為小家屬,,她先是在劇團幫忙打雜,后來慢慢跟著學唱,,跑跑丫鬟,、媒婆、小花臉等小角色,。
“就是幫忙做點事,,給我一點零用錢?!睆埨^青笑著說。
此前,,家里為她的生計發(fā)愁,,曾打算賣了寫字臺,給她買個做麻繩的機器以維生,。
不曾料想,,投靠姑媽,無意中開啟了她的藝術人生,。
一生謙和恬淡,。
少女時代的她,只覺自己是只“丑小鴨”:相貌平平,,文化不高,,衣著簡樸,不善辭令,。
她未曾有過遠大抱負,,更沒想過要成“角兒”。
“主要就是解決一個吃飯問題,?!睆埨^青輕松地說。
“說實話,,當時沒有什么文化,,書只念到四年級。老師跟我講戲曲理論,,講斯坦尼,,講人物內(nèi)心,有的聽得似懂非懂,,許多道理是后來才漸漸悟道,。開始就是模仿,,老先生都有一套規(guī)定的程式。熟能生巧,,慢慢地越練越好,,自己的感覺有了,也找到‘范兒’了,?!?p> 張繼青不認為自己有所謂的“天賦”,但她確實從一開始就是同伴中的佼佼者,。
她也從未正式拜過師,,但幸運地先后得到尤彩云、沈傳芷,、姚傳薌,、俞錫侯等數(shù)十位名師的指導。
1953年,,為了扶持地方戲劇,,SZ市文聯(lián)把民營的上海民鋒蘇劇團接到蘇州,改名為江蘇省蘇昆劇團,。
在這里,,張繼青邊唱邊學,博采眾家之長,,對戲劇表演的理解逐步提升,,漸漸成長為劇團新生代當家小花旦。
1956年,,昆曲名家俞振飛為了提攜后輩與張繼青合演《白蛇傳-斷橋》,,年僅18歲的她絲毫不怯場。
北昆名家韓世昌,、白云生等看后稱贊說,,張繼青很可能成為未來的“昆劇梅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