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媽呀!終于完了?!?p> 朱安長舒一口氣,,心有余悸道。
整個早朝的緊張程度完全沒有文字所描繪的那么輕松,斗智斗勇可謂演繹的淋漓盡致。
他也想像小說里面那樣,霸氣的一揮手,,錦衣衛(wèi)入場拿人,不服者抄家問罪,,當個人人怒罵的昏君,。
可他實在是分不清忠臣和叛臣。
他知道甲申殉難中有不少臣子為大明殉節(jié),,他總不能因為人家表現(xiàn)的剛烈就殺了別人吧,?
再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人家的勸誡其實也沒錯,。
崇禎為什么朝令夕改,無非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之大家都有理,把他給弄糊涂了嘛,。
體育司依舊沒有成立,,雖說傅冠代為監(jiān)管,但還有考察期,,具體怎么個考察法,,到時候再議,。
不過,朱安明白楊嗣昌的眼神,,那是告訴他不要著急,,大局已定,下次再議十有八九就成了,。
早朝持續(xù)到上午十一點左右,朱安坐的屁股都痛了,,更遑論這幫年紀不小的大臣了,。
所以在早朝快結束的時候,朱安很發(fā)善心的提了建議,,以后早朝年紀五十歲以上的安排座椅,。
暫時只能這樣了,反正他也沒想過天天上朝,。
膳食監(jiān)按照朱安的吃飯標準,,準時安排好午飯。
吃完午飯,,朱安沒有閑著,,他再度召見了新任東南海運大使沈廷揚,畢竟事關百姓,,尤其是后面有官員提到,,不但河南遭遇大旱,山東,、應天府,、山西、陜西等地皆有旱災,。
只是河南的糧食已經(jīng)告急,,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所以,,沈廷揚此去福建,,背負的不但是大明的希望,更直接掌控著百姓們的生死,。
沈廷揚剛回到文淵閣,,就被內閣大佬張至發(fā)召見,進行了一番深入靈魂的政治方向交流,。
沈廷揚悉心受教,,忽然又聽太監(jiān)傳旨,皇上單獨召見,。
這份殊榮,,張至發(fā)也僅在當上內閣首輔時有過,,沒想到沈廷揚名不見經(jīng)傳,只是提了個建議便成了紅人,。
這命運,,真是妙不可言啊。
羨慕的目送沈廷揚遠去,,又鄭重囑托一番后,,張至發(fā)搖頭長嘆,不知在想著什么,。
來到暖閣,,沈廷揚見到了正在裝模作樣辦公的朱安。
“臣沈廷揚參見陛下,!”沈廷揚聲音洪亮,,姿態(tài)高昂不謙卑,端正大氣,。
在傳旨沈廷揚的過程中,,朱安就一直回憶腦海中關于沈廷揚的記憶,只是很可惜,,他只能隱約的記住這家伙是個有能力的忠臣,,至于為什么忠,具備哪方面的才能,,他實在記不起,。
而崇禎的記憶對沈廷揚僅僅限于‘剛正’‘善言’‘精商’等印象。
“愛卿先坐下,,咱們慢慢談,。”朱安笑道,,命令小內侍端上座椅,,此時的沈廷揚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
他家境殷實,,靠錢買了個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的身份,,后又以此為官成了中書舍人,雖然能走到這一步,,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不能否認,沈廷揚無論是相貌還是能力,,絕對是大佬們的最愛,。
受寵若驚的沈廷揚端坐,受教傾聽,拼命告誡自己要抓住此機遇:“謝陛下賜座,?!?p> 朱安見他坐好,便問道:“沈愛卿所提的海運購糧一事,,朕覺得十分可行,,但畢竟非長遠之策,若想長久解決我大明糧荒,,唯有從糧食本身入手,。”
沈廷揚不太明白,,虛心請教道:“臣不知陛下何意,,還請陛下告知,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啊,,即使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不會皺下眉頭,。
“朕聽聞東海之盡頭,有一大陸,,名曰美洲,,其中有三種糧食,一種呈金黃色,,顆粒飽滿,,一種果皮紫紅,有巴掌那么大,,還有一種果皮金黃,,拳頭大小,此三種作物,,愛卿可知曉,?”朱安努力的描述著三種據(jù)傳聞是拯救清朝人口的高產(chǎn)糧食。
沈廷揚愣了愣,,暗道陛下說的莫非是亞墨利加,?
“回陛下,臣知曉,?!鄙蛲P想了想,覺得自己應該沒有猜錯,,便繼續(xù)道:“陛下所說的莫非是玉米,?紅薯和土豆?”
沈廷揚不確定性的問道。
朱安徹底震驚了,,這家伙不會也是穿越者吧,,自己描繪的東西或許容易猜,但名字都一樣,,這就很奇怪了,。
“愛卿是如何知曉的,可知這三種作物哪里可尋,?”朱安急迫道,。
沈廷揚尷尬了,無奈道:“陛下,,據(jù)臣所知,,順天府各地都有,百姓們多有種植,?!?p> 朱安懵了。
老百姓已經(jīng)開始種了,,那怎么還有那么多人餓死,?
察覺道沈廷揚的尷尬,朱安只得扯開話題,,考校道:“那愛卿對此三種作物如何看待,?”
被皇上詢問,沈廷揚覺得機會來了,,昂然道:“回陛下,,臣覺得此三種作物口感香甜,畝產(chǎn)又高于水稻小麥,,是百姓口糧的極佳選擇,。”
那為什么有這么多優(yōu)點,,種得人還這么少呢,?
朱安在崇禎的腦袋里真沒有關于此三種作物的信息,難道是穿越后遺癥,,部分記憶丟失,?
原本,朱安還想讓沈廷揚下南洋的時候順便把種子帶回來,,現(xiàn)在看倒不用了,,用沈廷揚的語氣說。
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人種植這玩意,,就是沒有大面積種植,,只有少部分地主種植以改善口味,。
“愛卿以為,既然三者可為主糧,,畝產(chǎn)又高,,為何百姓卻不愿種植呢?”朱安繼續(xù)考校道,。
沈廷揚不慌不忙,,回道:“陛下,臣覺得不是百姓不愿意種,,而是迫不得已,。”
“為何,,詳細說來,。”朱安沉聲道,。
沈廷揚繼續(xù)道:“其一除卻江南各地,,江北諸府皆有賊禍,百姓們性命暫且自顧不暇,,自然無人種植這新作物,。”
“其二,,江南不愿意種植實乃收益較低,若是種植棉花和桑,,收益固定且更有保證,。”
“其三,,此三者不計入稅賦,。”
“其四,,種植方法有待改進,,北方很多地方不適宜種此作物?!?p> 沈廷揚說完,,朱安徹底明白了。
為什么清朝穩(wěn)定后,,三者能迅速推廣,,然后人口爆炸性的增長,反觀明朝末期卻不行,。
是啊,,長江以北天天打戰(zhàn),老百姓誰關心,誰會研究高產(chǎn)糧食啊,,都在保命,,江南的都是從湖廣買糧,自個兒種棉花和養(yǎng)蠶,。
更重要的是,,這玩意不能納稅。
也就是你種了,,沒有錢交稅,,還得被抓坐牢。
“依愛卿之見,,若將玉米,、土豆和紅薯計入稅賦,可否推廣,,以緩解糧荒呢,?”朱安又道。
哪知沈廷揚想都沒想,,直接反對:“陛下,,萬萬不可?!?p> 朱安皺著眉頭,,暗道沈廷揚也是目光短淺的平庸之輩?就聽沈廷揚繼續(xù)道:“陛下,,玉米,、紅薯和土豆的畝產(chǎn)高于水稻數(shù)倍不止,若將二者計入賦稅,,于我大明朝廷極為不利,,若是重新計較收稅比例,對于那些種植水稻和小麥的百姓又談何公平,?”
“若二者區(qū)分開來收稅,,繁瑣程度暫且不提,三者畝產(chǎn)雖高卻不穩(wěn)定,,若是計入稅賦,,其中細則需謹慎商議?!?p> 聽罷,,朱安徹底對沈廷揚刮目相看了。
這家伙對答如流,,肯定對玉米和番薯,、土豆了解頗深,,便問道:“看情況,愛卿對這樣三樣作物了解頗深,,可知若朕想要在大明推廣,,該如何做呢?”
沈廷揚的確對玉米和番薯很深,,因為家庭緣故,,他從小接觸過不少洋人,因此對西洋之物分外好奇,,因此對玉米和番薯,、土豆的種植前景曾有過探索。
皇上接二連三得提問讓沈廷揚心花怒放,,這是殿前奏對,。
答得好,答得妙,,自然是前途無限,。
若是回答草包,估計以后很難寸進,,他整理一番思路,,沉聲回道:“皇上,臣覺得百姓們之所以不愿意種,,臣提到的四點是關鍵,,但更重要的是朝廷沒有強制推廣,若朝廷遣一員德高望重的大臣,,尋一省試之,,親自督撫,必有成效,。”
朱安算是聽明白了,,不就是搞試驗區(q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