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黃飛鴻
近代的格斗術里,于一山最推崇的就是截拳道,,這一點,他以前就在直播的時候聊過了,。
李小龍是一個優(yōu)秀的武術家,他留下了截拳道,,以及很多的格斗理念,,甚至包括一些哲學性的東西。
只是很可惜,,現(xiàn)在很少能看到在練截拳道的,。
或許有教截拳道的武館,,但那基本是假的,。
李小龍創(chuàng)立截拳道之后沒多久就英年早逝了,,他還來不及整理出截拳道的系統(tǒng)訓練方法,,或者,,他還沒有完善截拳道這個流派……
截拳道,可以說是失傳了,。
但也不能說是失傳,,因為截拳道最重要的就是那個“道”字,。
這么說有點哲學,,簡單的說,,所謂的道,,就是道理,。
截拳道本就是集百家之長,,總結出來的一種綜合格斗方法,,是一種理念,一種道理,,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套路。
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你練的每一種格斗都可以是截拳道,。
但在李小龍之后,沒有人敢說自己掌握了截拳道,。
因為截拳道太難了,,你必須學習并了解各種格斗,集百家之長,,并根據(jù)李小龍的理念,,從中找到自己的應用方法,。
但這還不夠,,因為你還不夠快,,做不到后發(fā)先至,。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李小龍不僅是一個演員,,他的人設是一個武術家,,他在米國創(chuàng)立截拳道,開設武館,,接受各個流派的挑戰(zhàn),,最終打出名氣,,成為公認的武術家……
靠的不是馬大師那種嘴上功夫,。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足夠快。
如果你不夠快,,就算弄明白了截拳道,也有很多技巧實現(xiàn)不了,。
于一山有些好奇,他想看看這個阿打練的截拳道,,到底練到了什么程度。
截拳道的站姿有些特別,,是側身站立,并且右側在前,。
阿打選擇的格斗式和李小龍一模一樣,,也是這種右側在前,,側身站立的姿勢,。
這是個攻擊性很強的站姿。
比較一下就明白了,,像其他的格斗術,,比如散打泰拳這些,,都是左側在前,,并且基本是正面對敵。
除了左撇子,。
這就是防御型比較強的姿態(tài),,因為一般人最強力的攻擊部位都是右手右腳。
左側在前適合試探和防守,,先立于不敗之地,,再找機會使用右拳右腿重擊,整個人都壓上去猛攻,。
如果時機沒掌握好,發(fā)動重擊就是送菜,。
右側一壓上,,空門大露,處處破綻,,很容易被對手KO,。
再看截拳道。
阿打的身體重心壓在左腳上,,右腳虛點地面,,左手護住側翼,右拳略微抬起在身前……
姿勢很標準,,很有李小龍的味道,。
重手在前,出手會更快,,換成李小龍出手,,一拳只需九分之一秒。
威力可能比后手拳要小一點,,但在沒有戴拳套的情況下,,專業(yè)人士的一擊絕對難以承受,。
即便是威力小一點的一擊,也足夠把人打出屎來,。
不要高估了人類的抗打擊能力,,人類的身體不是鐵打的,抗打擊能力也是有限的,。
如果擊中要害,,什么抗打擊能力都是笑話。
于一山也是側身站立,,右側在前,,并向前緩緩攤出了手掌。
他也同樣將重心放在了左腳上,,右腳卻拉的更寬,,有點像武術里馬步和虛步的結合體,站姿極其別扭,。
他的左手同樣放在側翼,,但卻舉的很高,似乎并沒有防守的意思,。
他這個姿勢讓在場的觀眾都感覺有些怪異,,又有些熟悉。
“這是什么格斗術,?”
“功夫,?”
眾人都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所有人都被于一山吸引了注意,,小兔兔卻還有閑心去看直播間里的閑聊,。
因為她知道于一山贏定了,所以并不糾結過程,。
但是,,在看到屏幕上的那些文字之后,小兔兔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哈,?黃飛鴻,?”
現(xiàn)場的觀眾聞言猛然一愣:“窩草!黃飛鴻,?”
于一山現(xiàn)在擺的這個姿勢,,可不就是黃飛鴻的招牌動作嗎?
區(qū)別無非就是他穿的褲衩和汗衫,,黃飛鴻穿的那種古式長褂而已,。
當然,發(fā)型也不一樣,。
難怪大家都沒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別扭——誰會用黃飛鴻的姿勢跟別人打架啊,。
你這是生怕人家打不死你呢,?
顧遇的臉色有些古怪,他忍不住喃喃道:“這不是開玩笑嗎……”
阿打也愣住了,,黃飛鴻……我不會是碰到了“大師”吧,?
于一山也忍不住笑了,,雖然他知道擺出這個姿勢會引發(fā)各種吐槽,,但他就是忍不住想要……逗比一下。
“快點吧,?!?p> 于一山用手掌勾了兩下:“用什么功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誰在用,?!?p> 沒錯,他用什么姿勢都沒關系,,反正沒人打的過他,。
他故意擺出這種不靠譜的姿勢,一是為了直播的娛樂效果,,二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一下,,傳統(tǒng)武術里面那些奇怪的動作有什么作用。
將右手這樣攤開其實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拒敵,。
它就像陣地前面的鐵絲網(wǎng),雖然并非堅不可摧,,但它至少形成了一個障礙,。
就像給自己劃下一個地盤一樣。
如果敵人想要近身,,必須先避開,、或者撥開他的右手。
這種拒敵方式在使用冷兵器的時候比較常見,,就是將兵器伸出,,并指向前方的敵人。
不僅是中國的冷兵器技術,,包括日本的劍道中段起手式,,西方的擊劍,角斗士的生死搏殺……都能看到類似的戒備動作,,將武器前置,。
從理論上來說,冷兵器,,比如刀,,攻擊之前的最后一個動作,,是把武器舉起來。
出拳前的最后一個動作,,應該是把拳頭收回來,。
蓄勢待發(fā)才是攻擊前最快的準備姿態(tài)。
而將武器前伸,,并不是立即就能攻擊的狀態(tài),,或者說,他發(fā)力的距離很短,。
但是,,武器前伸給人的感覺,偏偏就有一種威懾力——沒有人會直接往武器上撞過去,。
阿打原本也覺得這個姿勢很好笑,,但是準備發(fā)動攻擊的時候,突然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
無論他如何的移動走位,,于一山的那只巴掌總是在對著他。
如果是普通人擺出這個傻批姿勢,,他早就一腳踹過去了,。
但是,他看過于一山揍人的視頻,,他知道于一山的巴掌揍一下會很疼,,他不能無視這個巴掌的存在。
這個巴掌已經(jīng)對他形成了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