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子王明帶著眾人,完成了硝田開發(fā),,僅僅過了一天,,那朝廷的使者,終于來到了城外的左軍營中,。
前來宣旨的太監(jiān),頭戴三山帽,,身著紫蟒袍,,品級頗高,一張胖臉上,,面皮更是緊繃肅然,,更有種久居上位者的高傲與冷漠。
這個宣旨太監(jiān),,便是頗受弘光皇帝信重的南京守備太監(jiān),,韓贊周。
韓贊周,,字相文,,自崇禎九年起,一直在司禮監(jiān)任職,,頗受崇禎信重,,曾為為京營副提督巡防京城。后面京城淪陷之前,,被崇禎皇帝調派至南京,,成為南京守備太監(jiān)。
在崇禎朝末期,,在崇禎皇的安排下,,以大明的兩京制度,這留都南京,,實際上是控制在三個人手中的,。第一,是鎮(zhèn)守勛臣忻城伯趙之龍,;其二,,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其三,,便是南京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韓贊周,。
這三人,都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極為信任之輩,,才被先后派往留都鎮(zhèn)守,,這番安排,,算是崇禎皇帝為了將來不虞之時,要遷都江南的話,,而提前布下的棋子與基腳,。
崇禎先派出了析城伯趙之龍,令他先行趕赴南京主持當?shù)卣?,送行之時,,復對他說道:“留都根本重地,汝先赴之,,朕已另簡用二人,,一者為南京司禮太監(jiān)韓贊周,此人忠誠謹慎,,足當守備之任;一為兵部尚書史可法,,朕未謀面,,然人爭其才……”
從這段話中,足見崇禎皇帝對這太監(jiān)韓贊周,,乃是多有欣賞之情,。
而韓贊同為人,確是十分聰敏,,善揣人心,,又是頗為知見機行事之輩。在京城淪陷,,崇禎殉國的消息傳到南京后,,韓贊周審時度勢,立與握有實權的閣老馬士英,、忻城伯趙之龍等人,,一同擁立福王朱由崧上位,建立了弘光政權,。
因為此擁立之功,,這韓贊周亦與那秉筆太監(jiān)盧九德一樣,皆是深受弘光皇帝信重之內宦,。隨后此人繼續(xù)擔任南京守備之重職,,乃是弘光朝廷中,紅得發(fā)燙的當權人物,。
只不過,,時局弄人,造化易變,,這位守備太監(jiān)韓贊周,,原本以為自己終于坐穩(wěn)了位子,,握住了權柄,可以好好享受一番權力與地位帶來的好處了,。結果卻萬萬沒想到,,這個他以為可以依靠終生的弘光政權,只過了一年多,,就迅速地垮掉了,。
弘光二年,清軍渡江南下,,開始攻打南京,,弘光皇帝朱由崧倉皇出逃,這位守備太監(jiān)韓贊周,,卻沒有跟隨皇帝朱由菘逃跑,,沒有與這位倒霉皇帝一樣,一頭栽入清軍的包圍網(wǎng),,而是另擇路徑,,逃入了南京城中的報恩寺,準備先躲過風頭,,再化妝逃跑,。
結果他運氣不好,終被清軍從廟中抓獲,,到了九月,,聽聞要與弘光皇帝朱由崧一樣被押送北上,韓贊周心如死灰,,遂自墜樓死,,這般自盡,倒是免去了一場肉體與靈魂上的雙重屈辱,。
此時的他,,手捧弘光詔令,在大批隨從的跟行下,,向正率領眾將伏跪于地的左良玉,,緩步行去。
弘光皇帝之所以選派韓贊周前去宣旨,,卻是考慮了兩方面的主要因素,。
其一,是韓贊周乃先帝遺臣又素有威望,,派出此人可以壓得住左良玉跋扈之氣,,令其不敢鄙視朝廷尊使。其二,,則因為韓贊周為人謹慎忠誠,,不必擔心他會在與左良玉的溝通交往中,,喪失氣節(jié),反被其收買利用,。
見到伏跪于地的左良玉,,韓贊周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嘲諷,。
在快到九江之時,,韓贊周已接到了密報,得知了左良玉在自己趕到九江城下之前,,就搶先攻打九江,,卻最終慘敗城下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韓贊周,,心下既為左良玉不遵旨令而憤怒不已,,又為他終敗于城下而欣喜非常。
這個猖獗跋扈目無朝廷的家伙,,能多丟點臉面,,能多摔崩幾顆牙,咱家心里才痛快解氣?。?p> 不過,,韓贊周在心里,,對于九江城能順利保住一事,亦是頗為驚訝,。
要知道,,那九江城中,不過僅有八千士氣低落的士卒,,就算臨時征發(fā)城中青壯,,又如何能是城中十倍于己的左軍之對手。他們能順利守住九江,,大敗左軍,,還真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呢。
不過,,也虧得九江能順利守住,,不然的話,那原本就據(jù)有湖廣的左良玉,,再拿下這座東南重鎮(zhèn),,只怕大半個江西,都要淪入此獠之手,。
這樣一來,,朝廷對這左良玉將會愈發(fā)難以控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為所欲為橫行霸道而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制止,這樣局面,,莫說發(fā)生,,就是想想,也夠讓人憋氣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九江守軍順利保住這座東南重鎮(zhèn),亦是給朝廷增光添彩,,亦是大大維護了朝廷臉面,,且讓現(xiàn)在的自己,更有底氣來應對左良玉這廝了呢,。
韓贊周從迷思中回過神來,,輕咳一聲,緩緩展開圣旨,,開始宣讀,。
“寧南侯接旨!”
“臣,,寧南侯左良玉,,奉接圣旨?!?p> 韓贊周斜了伏跪于地的左良玉一眼,,緩緩開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今驚悉,,寧南侯受人盅惑,,擅自發(fā)兵,圍攻九江,,實乃引刀劍而自訌,,行悖義至相亂之舉也!朕得此報,,中心甚憂,。特派使者宣諭,寧南侯宜速速撤圍,,退兵回返湖廣,,斷不可再行此親痛仇快之亂舉。朕念爾往日之功,,不忍君臣失和,,故可暫恕爾過。如若執(zhí)頑冥固,,不遵旨令,,朕必從嚴懲處,,斷不姑息!欽此,!”
聽到韓贊周加重了語調,,將最后那句話,一字一句地說出,,左良玉心下,,實是又慚又恨。
只不過,,他表面還得作出一副恭順模樣,,高高舉起雙手,大聲回道:“微臣謹遵圣諭,,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韓贊周嗯了一聲,便將圣旨卷起,,遞給雙手跪接的左良玉,。
“寧南侯,且起身說話吧,?!?p> 接過圣旨的左良玉,嗯了一聲,,站起身來,,臉上便堆起了笑容,對韓贊周拱手言道:“韓公公遠來辛苦,,在下特備了點薄禮,以為相贈,,不成敬意,。”
他一語言畢,,未等韓贊周說話,,便立即扭頭向旁邊喝道:“你們這些沒眼力的家伙,還不快把韓公公的五百兩程儀奉上,!”
“是,!”
一聲急回,立即有多名手下,,皆托著大盤銀光燦燦的銀子,,向韓贊周快步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