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回家的列車上,,情緒很復雜??赡苁巧弦粋€假期,,記憶只剩下跟媽媽爭吵的場面。
我跟媽媽性格有很多不融洽的地方,,再加上媽媽比較強勢,,我也很犟,一旦發(fā)生爭吵,,很難收場,。“距離產(chǎn)生美”這句話,,我跟媽媽都深表贊同,。
其實我覺得爭吵有時候也很難避免,但是媽媽她總會從意見上的不同,,上升到對我性格甚至是人格上的指責,,說詆毀似乎有點太過了。我很難理解媽媽的這種行為,,更難接受類似“沒有良心”這樣的話一遍遍被媽媽說出來,,就因為我備戰(zhàn)考研那段時間說明不想來回兩個小時接送弟弟。
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不想直面我們爭吵這件事情,,想起來還是能感受到,我在房間里無助的只想放棄一切,,遠走他鄉(xiāng),。
我其實能理解媽媽性格的色厲內(nèi)荏以及推究責任的性格養(yǎng)成歸咎于姥爺“暴君式”的養(yǎng)育。姥爺年輕時在家里一手遮天,,沒有任何家庭成員能忤逆他的意志,,我這樣說一點也不夸張。媽媽小時候只是在街上看熱鬧,,背上冷不丁被姥爺那些辮子狠狠地抽了一下,,趴在床上好幾天都沒好,原因是媽媽忘記收什么東西,;媽媽十五六歲遠赴他鄉(xiāng)打工,,為了償還家中債務(wù),日日夜夜加班,,經(jīng)常給家里寫信訴說在外的孤獨,,但幾乎沒幾封回信,即使媽媽做夢都想收到回信,;就連婚姻大事也是姥爺一人說了算,,不然就是挨打的份。二姨不愿意嫁給姥爺指定的人,姥爺就狠狠地打她,,媽媽說,,最后打的姥爺都哭了,但是二姨還是不肯松口,,說不嫁就不嫁,。姥爺最后只能湊出自己花掉的禮金錢,還給男方,。
在這樣強權(quán)缺愛的環(huán)境下生長,,媽媽也說,她不知道該怎么去愛,。雖然爭吵的時候,,媽媽的行為和態(tài)度跟姥爺有幾分相似,但也不能完全怪她,。
說到原生家庭,,確實挺無奈的,作為子女很難要求父母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他們也要經(jīng)常面對成年人世界的險惡,,他們或許也還沒走出自己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和傷害。
網(wǎng)上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后來多次回味,,思考這句話到底想表達什么呢?是有的人很幸運,,能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很不幸嗎?我覺得無論是那種方式的治愈,,不都是代表著正在好轉(zhuǎn)的意思嗎,?或許這兩者都是幸運的。
最后我也不得不說一下姥爺,,隨著曾經(jīng)的“權(quán)力”逝去,,他也變成了一個瘦弱的老頭兒。我很難因為他過去做的事情遷怒于他,,也許他從來就沒意識到自己過去行為對子女造成的傷害,也許他意識到了但也于事無補……
我常常想,,有些隱形傷害是別人的行為帶來的,,但傷口是自己的,別人不覺得那是傷害,這該找誰說理,?誰能補償,?沒有人想變成祥林嫂,無休止地講著自己的悲慘遭遇,,訴說以及他人的理解確實能緩解,,但是終究要靠自己去治愈。怎么治愈,?時間,?自己的平和接受?身邊人的關(guān)愛,?總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