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端午安康
鄭東聽到三人輪番打嗝,,又聽到碗落在桌子上的聲音這才轉(zhuǎn)過身來,,朝張掌柜甩甩手,,示意他可以說了,。
那張掌柜舔了舔嘴唇,,又深吸了一口氣,,方才說道,,
“公子啊,,不是俺老張餓虎撲食,,實在是您這飯菜做的太好吃了啊,。他們倆聞到這等香味,饞是應(yīng)該的,,我之前吃了兩盤菜,,已經(jīng)深知公子廚藝之高,那這鍋燉肉肯定也是少有的美味佳肴,,那俺老張哪能忍得住,,吃這么一碗飯,恨不得把舌頭都給吞了,!”
鄭東聽完,,扭頭看了看俞虎和那小二。
只見兩人正努力的把碗里的湯汁都給舔干凈,,看到公子詢問的眼神,,也都用力的點頭,表示同意張掌柜的看法,。
鄭東樂了,,沒想到自己這不入流的水平做了三道菜,竟然這么受歡迎。
看來烹飪這項技能還得好好開發(fā)一下,,說不定以后落難了還能有一技傍身,。
鄭東擺擺手讓三人退下,自己一個人享受這剩下的半鍋肉,。
忙活了大半天,,你們?nèi)齻€吃飽了,本公子可還餓著呢,。
吃完了晚飯,,鄭東叫過俞虎,給了他五十文錢,,讓他先回去,,明天早上再來。
然后也不管俞虎再身后道謝不迭,,就頭也不回的進屋去了,。
到屋里,鄭東掏出錢袋來,,準備數(shù)數(shù)還剩下多少,。
師父一共給自己留了十兩銀子,加上之前在越州住店時沒花完的二兩,,總共十二兩,。
今天出門前讓掌柜的把二兩銀子換成了銅錢,也就是兩千文,。
其實拿著銀子去錢莊還可以換得更多,,因為在唐朝金銀這種貴金屬并不多,也不作為主要的貨幣流通在市面上,。
富商大族收到金銀,,通常會窖藏起來,故而市面上白銀要超過官府定的兌換比例,。
但此時的鄭東并不知道這些,,而且就算知道了鄭東也懶得跑一趟錢莊了,那張掌柜給鄭東二兩銀子兌換兩千文,,也是客棧驛站的正常操作,。
鄭東仔細回想今天下午花出去的每一筆錢。
買蔬菜一共花去十文錢...
買豬肉花去十五文錢...
油鹽醬醋等調(diào)料二十文錢...
買藥材…不,,香料花去一百三十五文錢...
前后給俞虎一共六十文錢...
整一個下午,,才花去二百四十文錢。
鄭東覺得似乎不太可能,,把剩下的錢又數(shù)了一遍,。
除了兩錠五兩的銀子,,和一整貫銅錢外,果真還剩下七百六十枚銅錢,。
鄭東不禁感嘆,,生活在在唐朝也太爽了吧。
這么點錢居然能買這么多東西,,而且還能雇個人從頭到尾幫自己干活,,拿了六十文錢居然能開心成那樣,這勞動力是不是廉價到過分了,。
鄭東的腦海中忽然回憶起自己曾經(jīng)看過的一份對于歷朝歷代貨幣購買力的研究,。
那是歷史老師看鄭東對歷史感興趣,告訴鄭東讀史書不能光看人物傳記,,還得了解相應(yīng)朝代的風(fēng)俗,,禮儀,習(xí)慣,,以及行政區(qū)劃,,地理山川的演變。
再有就是人民生活質(zhì)量的變化,,而貨幣購買力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參考,。
鄭東頓時對那個歷史老師心生敬佩和感激,心說多學(xué)一些知識果然沒錯,,現(xiàn)在不就用上了嗎,?
鄭東理了理思維,發(fā)現(xiàn)自己現(xiàn)在生活的這個時間點,,正是偉大的唐高宗的王朝剛剛過去,,更為偉大的貞觀盛世也不是很遠,。
如今的大唐王朝國力強盛,,如日中天,物阜民豐,,河清海晏,,市面上一斗米裝滿重為九斤二兩五錢,卻只賣五文錢,。
也就是說一貫錢能買二百斗,,也就是一千八百五十斤。
根據(jù)后世研究,,唐代一兩約為四十克,,一斤十六兩則是六百四十克。
那在唐代拿一貫錢買到的將近兩千斤糧食,,折換成后世的糧食則是兩千三百六十八斤,,再按一塊七一斤的價格換成人民幣竟高達四千元,。
這還是二十一世紀糧食持續(xù)高產(chǎn),價格被壓的很低的緣故,,否則一貫錢的購買力轉(zhuǎn)換還不止四千人民幣,。
鄭東暗暗乍舌,這下再想想下午花的錢,,不禁一陣心疼,。
這豬肉也不便宜啊,還有這香料也太貴了吧,。
而且自己給俞虎的工資也開高了,,不到半天就給了兩百四十塊,比自己跑腿買醬油可劃算多了,。
不行,,明天再來不能給這么多了,可不能讓別人覺得自己大手大腳,,不然以后就不好收斂了,。
看看桌上這一堆銅錢,鄭東最討厭的就是他們太重了,,拎著錢袋跟背著一袋石頭一樣,,而且這唐朝的衣服也沒個口袋,拴在身上感覺腰都要墜斷了,。
想那唐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仿造西漢五銖錢制開元通寶,規(guī)定每一文重一錢,,十文重一兩,。
好家伙,這一貫錢就六斤四兩,,換成后世的稱那就是四千克,,八斤重。
下午這哪是逛街,?分明是負重越野,,背著八斤重的錢上街買菜,要是在自己那個時代,,怕是只有津巴布韋人才干得出來,。
鄭東恨恨的錘了一下桌子,低聲怒吼為什么沒有紙幣,。
那桌上的銅錢仿佛在嘲笑鄭東一樣,,齊齊的跳了一下。
有幾枚掉在地上滾來滾去,,鄭東見狀連忙趴下去追著撿起來,,還仔細的吹了吹兩面的灰,,整整齊齊的放在桌子上。
這東西再不好,,正東目前還是離不開它的,,生的重正是說明它重要啊。
要是不重,,估計也沒人要了,。
第二天,是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
大清早,,鄭東就被外面嘈雜的聲音吵醒。
起身出去一看,,外面已經(jīng)忙活起來了,,鄭東見張掌柜站在廊沿上指揮,走過去問道,,
“掌柜的,,這忙里忙外的干什么呢?”
“喲,,公子醒啦,。”
張掌柜笑瞇瞇的看著鄭東,,拱手說道,,“吵到公子好夢了,還望公子不要見怪,?!?p> 鄭東搖了搖頭,張掌柜便接著說道,,“今天是端陽節(jié),,灑掃庭院,驅(qū)趕五毒乃是習(xí)俗,,所以小的大清早就讓下人們在這忙活,?!?p> 鄭東覺得還不錯,,看著客棧門頭上插著的艾草,鄭東想起自己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要去鄉(xiāng)下姥爺家,。
每年也都是大清早就去,,不過每次去都是媽媽在忙活,舅媽卻像客人一樣閑坐,,久而久之鄭東就不想去了,。
如今在這唐朝過端午,,鄭東也不知道爸媽現(xiàn)在如何了。
但一想到自己和父母隔著的是一千多年的時間,,而不是一千多公里的距離,,鄭東心里就滿是傷感。
只能抬頭看天,,遙祝父母端午安康了,。
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先好好活著吧,。
努力的讓自己這一生過得有滋有味,,神采飛揚,也不辜負父母對自己的生養(yǎng)之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