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亞圣真跡
眾多修真界人士早就等得不耐煩了,,皇帝這才像千呼萬喚使出來般,,取出了亞圣真跡《浩然歌》字帖。
這回所有修真人士和習武之人,,都將目光鎖定在裝著字帖的盒子上,,生怕錯過了半點,。
皇帝和煦的撫摸著字帖的盒子,微笑道:“這張亞圣真跡藏于皇宮中已有百年,,朕曾將其給過數(shù)名天下知名的武道宗師觀看參悟,。
可惜至今以來,,除了國師曾在其中參悟到了亞圣的浩然之氣外,其余宗師皆無所獲,?!?p> 此話一出,在場修真人士和武學高手臉上都不由一陣失望,。
他們的失望不在于參悟的難度,,而是任何涉及到前人真意的東西,都只有一次參悟機會,,只要有人參悟出來了,,那么真意所留的載體就徹底失去了靈性,成為一件凡品,。
他們聽聞國師曾經(jīng)參悟了出來,,那么這亞圣的浩然之氣自然就不會留存于字帖當中。
蒼羽派有一名弟子脾氣較為暴躁,,雖然顧及二皇子面子,,但仍然小聲抱怨出來,“嘁,,既然都沒用了,,還拿出來炫耀什么,平白浪費我等時間,?!?p> 剛說完,就被蒼羽派大師兄教訓了一番,。
這時國師卻道:“陛下莫要與人開玩笑,,老臣雖的確摸到了亞圣的浩然真意,但老臣秉性與亞圣的秉性大不相同,。
若是強行參悟到手,對個人武道卻是有害無益,,所以當初還未完全參悟出來,,就立刻放棄了。
在場眾位后生,,誰有緣參悟出來,,就是誰的,陛下既然有此大禮,,不把握住機會那才是可惜了,。”
眾人哄然一笑,,皇帝也哈哈大笑,,宛如一個做慣了惡作劇的頑童。
他當眾親手打開木匣,取出字帖,,由紫衣衛(wèi)指揮使展開在眾人面前,。
然后讓身旁太監(jiān)點了支香,“在此柱香內(nèi),,各位可以隨意觀悟,,有緣者得之。
若是無人有緣,,下月朕便會將其交給皇位繼承人,,屆時儲君想要給誰那就是儲君的事了?!?p> 皇帝這里用上了皇位繼承人和儲君的說法,,就是沒提太子的名分,內(nèi)中所藏之意當然顯而易見,。
真正的儲君,,下個月自然見分曉,就看誰有這個能耐拿下儲君之位了,。
但此時沒有哪個修真人士和習武之人在意皇帝話中之意,,在亞圣真跡展開時,所有人的目光就已經(jīng)鎖定在了其上,,生怕耽誤一息時間,。
至于字帖擺放過遠,是否能看得清,,那便只能怪自己目力不行,,修為不夠,卻也怨不得其他,。
隔了幾十步距離,,方浩然當然看得清字帖上的所有痕跡。
但見筆畫如走龍蛇,,雖看似潦草卻沉郁凝重,,又透露出著光明正大,坦蕩無私之意,。
一首浩然歌,,全篇百余字,抒發(fā)盡了亞圣于亂世之中希望絕盡宵小,,開辟出一方浩然且太平的安寧盛世局面,。
方浩然雖然也在看這幅真跡,但他不像其他人那般急切,,因為他們只有一柱香時間,,但方浩然卻可令時間靜止,,有的是時間參悟。
所以有閑暇回憶這個世界的亞圣平生及為人,。
亞圣本姓孟,,叫何名字,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他是儒修一門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文圣。
可惜儒修,,墨修,,法修,兵修等諸多入世修行的宗門學派,,也早就淹沒在了歷史長河當中,。
這些百家爭鳴時期的修行宗派,究其歷史源頭,,還要早于修真聯(lián)盟的成立,,位于洪荒歷終末,春秋歷之時,。
不過由于過去了幾十萬年,,天地之間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異變,上古的資料大多早已無存,。
諸多修行之法也盡數(shù)消失,,所以往事不再可追。
這張所謂的亞圣真跡,,當然也不是真正的亞圣真跡,,否則即便是用法術(shù)固化過的宣紙,也經(jīng)不起幾十萬年時光長河的洗刷,。
但模擬這份字帖的人,,毫無疑問知曉儒門修行之法,且深知亞圣秉性,。
借自身浩然正氣,,托亞圣之名,寫下了這張字帖,。卻有幸被大梁皇室所獲,被列為至寶,。
方浩然此刻參悟,,卻覺得是一頭霧水,與其他修士一般,,根本看不穿其中的奧妙,。
他根據(jù)自己在宗門內(nèi)看過的古籍,,隱有推測。
這張字帖上所附的浩然真意,,應該需要儒門修行之法,,才比較容易參透。
否則即便是以國師那樣的修為,,即便參透了,,卻因自身的武道理念不合,也沒有半分用處,。
一柱香很快燃盡,,皇帝暗示了一下紫衣衛(wèi)指揮使,他立刻翻過字帖就要收起來,。
下面?zhèn)鱽硪魂囘z憾之極的聲音,,方浩然暗道一聲定,自己元神出竅,,直接來到字帖前,,原地打坐的進行參悟。
雖說擁有儒門修行之法更易于參悟,,但沒有也不一定參悟不了,。
方浩然以元神觀想法枯坐細看,大約兩個時辰過去,,看字仍是字,,渾然沒有感覺到其中的浩然劍意。
眼前一般的元神觀想法肯定是沒有效果的,,必須另辟蹊徑,,否則離體之態(tài)時辰一到,自己只能平白昏睡過去,。
他想了想,,這個世界的亞圣既然也姓孟,和前世的孟子同姓,,便是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也是一般,。
那么何方以前世的儒家孟子形態(tài)代入到此字帖當中,看看能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既然這張字帖敘述的是浩然之氣,,那么回憶一下孟子對浩然之氣的理解。
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
浩然之氣,剛強宏大,,以道義所養(yǎng),,方可充塞天地,滌蕩凡間污濁之氣,。
方浩然剛剛這么理解,,想象著心中充斥剛強正義之氣,不因權(quán)貴而迷惑,,不因貧賤而動搖,,不因威武而屈服。
面前靜止的字帖竟然滲出一道奇光,,浩然歌當中每個字都仿佛活了起來,,那些移動的字體仿佛組成了一副副黑白畫面,正當頭的則是一個古人的剪影,。
其出身的世道正值天下大亂,,道德淪喪,權(quán)貴率獸食人,,軍閥暴虐無端,,更有修士只為自身利益,以血祭活人來達成各種目的,。
整個世道宛如一片混沌,,毫無秩序可言,堪稱人間煉獄,。
那道剪影在此世道,,不屈服于任何權(quán)貴、軍閥,、修真門派,,聯(lián)合眾多志同道合之輩,行走亂世,,拯救蒼生,,匡扶正道。
即便到了最后,他們的所有努力也沒能改變太多這個混沌的世道,,甚至大多數(shù)人都在努力改變這個世界時,死于各種斗爭之中,。
便連留下這張字帖的那個人也在眾多修士圍攻下陷入絕境,,于此絕境中,他奮筆疾書,,寫下了這篇浩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