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招撫宜君賊王左掛、李鴻基等人,,并非朱由檢一時起意,,而是通盤考慮的結(jié)果,因為朱由檢不想拖的太久,。
身為皇帝,,離開京師一段時間尚可,不適合長久離開權力中央,。
畢竟眼下的大明內(nèi)憂外患,,宗室制度改革尚在進行,江西叛亂也未平定,,再加上建奴在關外虎視眈眈,,屢屢向遼西出兵試探,很難說今冬不會大舉進攻,。
所以無論如何,,冬天時必須離開陜北回到京師。
在回京師之前,,陜北必須平定下來,,延安府三州十六縣必須都重新編制里甲。
陜北,,這個最貧瘠最落后的地方,,以后將是朱由檢的基本盤,是他麾下禁衛(wèi)軍重要兵源地,。
陜北貧窮,又靠近九邊的榆林衛(wèi),這里的百姓野蠻而驍勇,,秦兵歷來是天下精銳,,陜北不亂,天下便不會亂,,其他地方即使有民變,,也能輕易平定。
平定陜北并不是要殺光造反的流民,,而是要贏得流民之心,,帶領他們懲處貪官污吏,給予田地,,重編里甲,。所以,招撫自然是平定的首選,。
眼下清澗縣的情況想必已經(jīng)傳到了各地,,清澗縣的情況必然會讓各地流民心向往之,招撫將會非常容易,。而現(xiàn)在陜西民亂方興未艾,,最是容易平定的時候。
點燈子趙勝本就是流民帥,,由他去勸降,,現(xiàn)身說法,最是合適,。
至于趙勝會不會趁機逃到宜君繼續(xù)造反,,朱由檢并不擔心。趙勝是個聰明人,,當知道流民軍戰(zhàn)斗力和官軍相比差距有多大,,近兩萬禁衛(wèi)軍,再加上關中秦軍以及榆林邊軍,,僅憑王左掛那幾萬流民,,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
投降了便有好日子過,,繼續(xù)打下去只能身死族滅,,并不難選擇。
平定了王左掛部,,趁勢在宜君縣處置劣紳惡吏,,重編里甲。而盧象升的一萬人也可以解放出來,,從中挑選士兵監(jiān)軍出任各里里長,,再招募本地兵士重組禁衛(wèi)軍,。
朱由檢決定至少在這陜北招募三萬士兵,把那些精壯驍勇的百姓吸納入軍中,,把原本的流民軍變成禁衛(wèi)軍,,消弭了戰(zhàn)亂又增強了自己的實力。而陜北兵每月獲得的餉銀又可以反哺家鄉(xiāng),,改善其親人的生活,,可謂相得益彰。
還有......
朱由檢突然覺得,,好像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想,,并沒有人來幫自己分擔,幫自己謀劃,。
現(xiàn)在,,朱由檢知道自己缺少一個謀士,或缺少一個軍師,,缺少能替自己謀劃天下指點迷津的人,。但凡一代雄主,身邊都有這樣的謀士,,譬如太祖時的李善長,、宋濂、劉伯溫,,譬如劉備身邊的臥龍,、鳳雛。而現(xiàn)在,,自己身邊,,缺少這樣的謀士。
盧象升忠勇,,可用以統(tǒng)帥大軍決戰(zhàn)沙場,。孫傳庭果決狠辣,可用以坐鎮(zhèn)一方威懾宵小,。至于曹變蛟,、周遇吉、黃得功,,也只不過是沖鋒陷陣的將才,。張世澤,不過是有些能力的紈绔二世祖,。許顯純,,不過是一只食人惡犬。
自己眼下可以信任的人,,根本沒有這種能為自己謀劃全局的人才,。
大明億萬百姓,,可以說人才濟濟,便是滿朝官員中,,機謀權變者也為數(shù)不少,??蓡栴}是,,對那些人,朱由檢用著不放心,。
因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動搖士紳們的根基,,是要改變士紳控制朝野的現(xiàn)實,是要從士紳手里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是要取消士紳們的特權,。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和文官士紳便是對立或敵對關系,,早晚必有一場決戰(zhàn),。故對用士紳文官當謀士,朱由檢又豈會放心,?
當然,,盧象升孫傳庭不同,上一世他們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不會背叛自己這個皇帝,。可是其他人卻不一樣了,,比如那個洪承疇,,上一世的時候,自己對他給予厚望,,把所有的邊軍交給了他,,希望他能力挽狂瀾,可他松山一戰(zhàn)卻葬送了十三萬大軍,,葬送了大明最后精銳,,從此大明對建奴再無一點還手之力。
可即便如此,,自己痛心的同時,,得知其殉國后,還是給予極高死后哀榮,,卻沒想到這廝竟然叛國投敵,,當了漢奸當了大明叛徒,然后竭盡全力替建奴謀劃,,鎮(zhèn)壓了南明李定國,,誘降了孫可望,,使得晚明徹底喪失了恢復天下的希望。
最可笑的是,,這廝給偽清立下了大功,,偽清朝廷卻連個最低的男爵爵位都不舍得給他,而且把他列入貳臣甲等,,成為和秦檜一樣遺臭萬年的漢奸,!
對這樣品行的人,朱由檢搖了搖頭,,這樣沒氣節(jié)的人,,又怎么能放心使用?
“為君者要知人善用,,忠臣能用,,奸臣也能用,最重要的是會用,,能用對地方,。”突然,,一句話出現(xiàn)在朱由檢腦海,,不知道是看過的畫面中哪個人所說,朱由檢皺起了眉頭,。
若是僅論能力的話,,洪承疇絕對是一時人杰。上一世面對建奴松山之戰(zhàn)雖然敗北,,也非其指揮錯誤,,而是明軍實力遠遜于建奴,若是換其他人,,肯定敗亡的更快,。
其后,在江南反清愈演愈烈,,八旗兵在江南接連受挫時,,被滿清朝廷委為江南經(jīng)略,一手鎮(zhèn)壓了江南百姓反清運動,,替滿清穩(wěn)定江南這個錢糧賦稅重地立下了首功,。
后來,大西軍和南明合流,,孫可望經(jīng)營貴州云南,,李定國兩撅名王,南明局勢一片大好,,滿清朝廷有劃江而治甚至退回關外心思,。正是這個時候,,洪承疇臨危受命,在湖南江西筑千里長墻,,誘使南明內(nèi)訌,,勸降了孫可望,逼得李定國敗退云南,,南明的大好局勢毀于一旦,。
在統(tǒng)籌全局、運籌帷幄方面,,洪承疇絕對勝過盧象升,、孫傳庭,。
既然如此,,朕何必因為這一世還沒發(fā)生的事情,就厭棄洪承疇呢,?只要能為朕所用,,替朕謀劃,完成朕中興大明的理想,,便是道德有瑕疵,,又有何不可?
可是,,怎么才能讓洪承疇拋開其士紳身份,,全心全意為自己所用呢?對了,,洪承疇這樣骨頭軟的人最看中的便是名利,,只要朕許他足夠的利益,再抓住其小辮把柄,,若是不從便讓其身敗名裂,,如此,讓其真心替朕謀劃做事想必不難,!